如何建立高效透明标准化的运营和信息化监控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立高效透明标准化的运营
和信息化监控体系?
邮政速递物流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又具有全程全网特性,运营体系中涉及组织对象较多(专网机构、大网机构、民航、委办对象等),环节众多,操作繁杂,如何从看似庞杂的运营体系中梳理出比较清晰“脉络”,完善管理关系,明确不同对象的质量管理和成本管控的权责关系,促进全网效率和效益?这就要建立全网性运行简洁高效、操作流程透明可视、作业组织规范标准的运营体系。而信息化监控是极其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基于这一点认识,以下主要从如何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运营和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信息化“孤岛”现象,信息管理体系化程度不足。主要是:大网较好,专网较差;骨干网较好,省内网较差;全网性产品较好,个性化产品较差(特别是省内开发的产品或项目不能很好地搭载到现有系统中)。以速递物流来看,主要有二期速递收寄系统、生产作业处理站点系统和网运信息系统以及物流综合运营平台等四个大的生产经营系统,系统虽然从作业组织及流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设计的,但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还没有完全贯穿一体,这一点从85平台和量收的报表系统中就能体现出来。我们暂时还无法从任何一个系统或报表中方便清晰地看出邮件的全程运行时效和成本分析情况,此外,速递产品和物流产品从信
息系统中尚未完全进行整合。
二是作业流程效率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揽投部的作业中,有的执行一拆二封三下段的进口作业方式,扫描三遍,没有合理利用环节间的信息流提升效率;有的出口邮件无信息交接,直接采用手写清单交接,环节信息缺失等等。无法准确快速地完成出回班和错封处理,影响时限和质量。
三是全环节作业可视化程度不高,影响管控和分析的质量。一干特别是航空邮件无法直接反映实际落地邮件的接收时间,由于航班延误和计划执行率不高的原因,大量“少件”和“多件”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管理资源和人工劳动,也无法确定邮件的实际到达时间,造成进口邮件及时妥投率数据不真实不客观,对发运局没有形成很好地约束管控。
四是基础管理质量不高。一是机构管理存在问题:如一个机构有多个机构代码,或者多个机构拥有同一机构代码现象较普遍,同一揽投部用A机构代码收寄,用B机构代码投递,很容易造成统计不完整现象;机构的层级管理不规范,也没有标准可循,有些省份的市级专业机构隶属于本级现业机构,有些省份的专业机构则实行一体化层级管理,造成统计分析数据失真,如73重点城市运营质量报表中,一些城市数据就不准确,比如银川市。
五是专业化运营以来,标准化建设滞后。一是揽投部站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范不足,揽投部和揽投站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一些省揽投站是揽投部下设的揽投小组,以非机构形式存在,
而有些省的揽投站又设置成机构形式存在,揽投部站的配套信息系统也应用不规范。没有标准和规范,造成作业组织和作业计划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邮件实物流和信息流无法统一,运营质量监控数据也就失去了统计的基础。
二、如何利用信息化建立高效透明规范的运营和监
控体系
(一)夯实管理基础,推进标准化进程一是推进机构代码标准化管理:1、机构代码管理体系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专业、现业和其它外部组织对象,从快速统计和辨识的角度出发,从8位机构代码中拿出1位来标识不同范围的组织机构,区分专业和现业机构,也许是有必要的;2、机构所从事的业务、功能等基本属性也要集中管理,避免系统开发在应用中的无序性(如近期寄件人短信通知系统在开发中就引用了不属于85综合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导致部分短信发送不出去);3、网运和揽投等环节应尽早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解决信息采集缺失的问题。
(二)整合信息系统,搭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一是利用数据采集终端等手段,把收寄、转运和投递环节的所有操作都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物流和信息链条,打通信息孤岛之间的信息障碍;二是整合后台管理信息平台,将量收、运营监控、网运组织等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中进行管控,平台统一化和
模块化相结合,基础数据共享;三是提供个性化项目的信息接口。
(三)建立一支懂网运,懂信息化的新型管理队伍
网点建设、网运作业组织、作业流程设计方面等要符合现代化速递物流运营需要,就要建立一支既懂网运,又懂信息技术的新型复合型管理队伍。网点建设既符合市场化需要,又要遵从标准化;网运作业组织既要灵活,又要在设计网络时候考虑到配套信息系统的实施;作业流程更要合理利用环节之间的信息预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诸如此类情形说明:一定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新型网络管理队伍,才能统筹兼顾,比较全面地设计和组织好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