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学科,通过实践性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个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数字游戏数字游戏是培养学生数感和计算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如拼数独、数翻翻乐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的魅力,并学会运用数字进行计算。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增强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数字游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实地考察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实地考察来展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进行数学探索活动,了解校园内各种几何图形的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绘制,并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如口算比赛、数学运算游戏等。
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合作、沟通和竞争的能力。
数学游戏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四、数学实践探究数学实践探究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计数器,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字的增减规律。
或者设计一些测量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来探讨长度、重量等概念。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
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2、揭示课题: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
(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演示: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角的定义,学会使用三角尺拼角,并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角。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形成的。
2. 培养学生使用三角尺拼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角。
教学难点:1. 角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解。
2. 三角尺拼角的操作技巧。
3. 基本几何角的识别和命名。
教具学具准备:1. 三角尺2. 直尺3. 角模型4. 投影仪或黑板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a.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角的普遍存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角?2. 新课导入(10分钟)a. 介绍角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形成的。
b. 展示角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构成。
3. 动手操作(15分钟)a. 分发三角尺和直尺,引导学生使用三角尺拼角。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观察与思考(10分钟)a. 让学生观察拼出的角,思考角的性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哪些角的性质?5. 小组讨论(1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角的分类和命名。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5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角的定义和性质。
b. 强调三角尺拼角的操作技巧。
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
2. 角的性质:大小、开口方向、顶点位置。
3. 三角尺拼角操作步骤:固定一条射线,调整另一条射线的位置,使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尺拼出不同大小的角,并记录下来。
2. 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其顶点和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定义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一.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剪一剪》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沿直线剪切,如何将纸张折叠,以及如何设计剪纸图案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剪纸经验,他们对手工活动充满兴趣。
但学生的剪纸技能和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可能对剪纸的技巧和规则有所了解,但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指导来提高他们的剪纸技能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沿直线剪切、折叠纸张,设计并制作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剪纸活动的乐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沿直线剪切、折叠纸张,并制作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出有创意的剪纸图案,并独立完成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剪纸技巧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剪纸。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剪纸技能和创造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示例作品、剪刀、彩纸、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示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剪纸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剪纸是什么吗?”,“你们曾经剪过纸吗?”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如何沿直线剪切、如何折叠纸张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如何剪裁图形。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稳定地使用剪刀剪裁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剪裁图形的规律。
教学准备
1.材料:纸张、剪刀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平整的桌面布置。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什
么?”
操作示范
1.老师示范使用剪刀剪裁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实践
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好纸张和剪刀。
2.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让学生自由操作剪刀剪裁图形。
3.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剪裁图形的规律,分享操作经验。
课堂延伸
1.给学生提出更具难度的剪裁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剪裁图形的技能,并且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练习剪裁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记录使用剪刀的感受和体会。
反思与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身体上的尺子
二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身体上的尺子01.活动分析本节课属于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运用米和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的。
活动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上的“尺子”,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并能利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测量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02.活动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经历测量、比较等活动,认识自己身体上的“尺”,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一些实际物体的长度,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03.教学重点了解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04.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05.活动准备课件、软尺、卷尺。
06.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做好准备。
1、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你们还记得吗?同学们回答:厘米、米。
2、老师讲桌的桌面有多长,你能帮老师量一量吗?指两名学生用尺子合作量一量,告诉大家结果是1米10厘米。
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呢?同学们用动作比划。
3、提问:同学们,刚才这两位同学用尺子量出了桌面的长度。
如果我们手上没有任何测量的工具,又该怎么办呢?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吗?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借助手,一拃一拃的来量,只要知道一拃有多长,就知道桌面的长度了。
4、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尺,就在我们的身体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板书课题: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讲桌桌面的长度,复习已经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一一厘米和米,以及1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为学习新课程做好铺垫。
借由没有尺子怎么测量这个问题,自然的引入了身体上隐藏的尺这个主题。
二、初步感知身体上的“尺子”,探究秘密。
1、测量“一拃长”。
同桌两个人互相合作,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指名说一说一拃的长度指身体上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得知:二年级小朋友的一拃大约长16厘米左右。
数学数据收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
数学数据收集整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2、能以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比较物体的大小关系;3、能制作直方图,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会学习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的测量,以及使用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
学生还将会学习制作直方图,并掌握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尺子或卷尺;2、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3、白纸和钢笔;4、直方图模板。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品的大小进行比较。
2、提问学生直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和提示。
二、学习活动:1、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2、让学生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并以此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
3、提供直方图模板,让学生制作直方图,并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巩固与拓展:1、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上的所有活动,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2、拓展: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的方式搜索数据收集整理和直方图制作的更多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总结:老师应该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概括,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程所教授的知识点。
五、评估反馈:1、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学习后填写课程反馈表,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对未来的授课进行改进。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并以标准单位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制作直方图。
七、教学方法:1、通过授课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鼓励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参考资料:1、数学数据收集整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实践与综合小小设计师》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实践与综合小小设计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际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小小设计师的任务,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纸、笔、尺、计算器等。
3.教案:设计好的实践与综合小小设计师教案。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小小设计师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物。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设计的主题和内容。
3.动手实践:学生开始动手设计实物,老师在旁边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设计成果: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实物,并分享设计的过程和思路。
2.全班评价: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和帮助彼此。
3.总结: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
1.完成小小设计师的实物设计。
2.撰写设计总结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动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2.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
生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仅是在纸上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 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你能用11根小棒摆出5个三角形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展示
5、想想为什么节省了小棒?
6、你能用9根小棒摆4个三角形吗?
哪里节省了小棒?
再摆一个直角,同位检验是不是直角。
再算算摆三个这样的图形用几根小棒。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
看一看,摆一摆
三、摆一摆
1、请学生用小棒摆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2、请学生展示摆出的图形,大家说说这种图形的特征。
请学生用小棒将自己所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包括长方形、正方形、角、直角等
请学生摆一个角,把角变大变小。
3、请学生说说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请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小房子模型。
学生
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看一看
出示课件
三位同学在不同的方位观察汽车
出示不同方位看到的汽车的样子,
请学生说说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一就辆车,三个同、学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
二、看一看,摆一摆
1、教师出示房子模型
2、小结: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
课题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
课时
1
教学
内容
课本92、9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对前面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种问题。
3、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调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察物体,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有趣的七巧板一次二年级数学活动课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一次二年级数学活动课设计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陆卫英活动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的一次实践活动活动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活动课题:有趣的七巧板二. 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有趣的拼搭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在丰富的活动中积累对“七巧板”的认识,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幅彩色塑料七巧板;每个合作小组一幅可粘贴的卡纸七巧板,教师收集若干七巧板的拼搭图形。
四.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师:小朋友,我们认识很多平面图形。
谁能跟大家说说你们认识哪些平面图形?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2. 师:现在请电脑博士变个小魔术。
(电脑屏幕中显示一个正方形,利用flash技术走动线条,把这个正方形逐步分割成七块图形。
)生:在教师引导下,仔细观察,能够说出每次分割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哪些平面图形?3. 师:这个大正方形一共被分成了七块,我们就给这七块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七巧板。
七巧板“巧”在那里呢?请小朋友用自己的七巧板去分一分,比一比。
说说你们能发现什么?生1:七巧板中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生2:有2个小三角形和2个大三角形是大小完全一样的,还有1个不大不小的三角形。
生3:2个小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和七巧板中的正方形一样大。
生4:2个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
生5:2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那个不大不小的三角形。
4.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发现七巧板中这么多的学问。
七巧板可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它是世界上一项伟大的创造,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它,称它为“东方魔板”。
因为七巧板虽然只有简单的七块图形,但摆拼起来却是变化多端的。
想亲手动手去拼一拼吗?生:(跃跃欲试,按捺不住)想!(二)巧拼图形,勇闯三关。
1.师:这次图形拼摆活动,我们分四小队组织一次图拼摆大比拼。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折一折、剪一剪》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折一折、剪一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折一折、剪一剪》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叠和剪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折纸和剪纸技巧,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折叠和剪切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各有差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叠和剪切方法。
2.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叠和剪切方法。
2.教学难点:对图形折叠和剪切的观察、想象和创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纸材料,以及剪刀等工具。
2.制作课件,展示折叠和剪切的过程。
3.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演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叠和剪切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折叠和剪切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示例答案:
1.实践题答案:
家庭活动:吃饭
开始时间:18:00
结束时间:18:30
活动时长:30分钟
2.思考题答案:
我计划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时间,例如在课间活动时完成作业或阅读书籍,确保课间时间不被浪费。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时间记录和珍惜时间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时间记录和珍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时间认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课间活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形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和道德素养四个方面展开。
1.数学素养:通过观察和记录课间活动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素养:在观察和记录时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时间记录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时间记录和珍惜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时间的认识: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实践活动剪一剪-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实践活动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剪一剪”。
此活动旨在通过剪纸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
2. 剪纸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剪刀、彩纸、胶水等剪纸工具。
2.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剪纸示例和讲解。
3. 图形卡片,用于教学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剪纸的基本技巧。
3. 示范:示范剪纸的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一起剪纸。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实践活动剪一剪2. 内容: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剪纸的基本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剪纸的方式制作一个对称的图形。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和平移旋转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兴趣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如窗花、动物形状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同时,可以简单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课前准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育者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内容,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前的准备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认真研读和理解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更加准确、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安排,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活动的设计和准备《实践活动》课程讲究“实践”,所以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设计好实践活动,并且提前准备好材料。
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学习。
提前准备好材料可以避免教学现场的紧迫和混乱,保证活动的流畅进行。
三、教学辅助工具的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是PPT、计算器、实物模型等,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准备好教学辅助工具,并对其进行测试,确保工具能够正常使用,避免教学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四、充分的备课时间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给教师灵感和启示。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审视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五、温馨和谐的教室氛围在课前,教室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充满温馨和谐氛围的教室,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认真布置教室,让学生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好实践活动,准备好教学辅助工具,充分备课,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室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 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剪一剪”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2.让学生动手剪一剪,体验各种有趣图案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研究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揭示课题:剪一剪)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
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一个小纸人)2.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
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
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使学生明确:小纸人是对称图形,把纸对折后,剪下半个小纸人,展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
3.指导剪并排排列小纸人的活动。
1)我们刚才只画出了半个小纸人,有对称可以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那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甚至4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呢?应该怎么做呢?2)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按照教材中的示意图做示范,引导学生一步步剪出图形来。
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画小人时要注意小人的中线应该都是折痕的一边。
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的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组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剪一剪,注意安全。
剪完后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作品最好。
4)教师结合展示的作品,用一个小纸人在剪出的作品上平移,让学生感知:每个小纸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
动手实践 有效思考 自主构建---二年级数学活动课“剪一剪”教学案例与反思
动手实践有效思考自主构建——二年级数学活动课《剪一剪》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页二、教学设计说明:1、以课标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剪一剪”是一节实验活动课。
本课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新鲜而富有挑战性。
2、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在设计“剪一剪”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我注意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的一开始就复习巩固了学生早已熟悉的内容:轴对称图形,为建构新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掌握剪两个连续对称图形的办法。
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六人小组讨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促进生生间的互动,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5、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
实践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剪出各种各样的连续对称图形,显示出学生创造的能力,让自由、创新、审美的气氛在课堂中弥漫。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做事的认真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折法和剪法)。
发现图案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彩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剪好的图案(分别对折2次、3次、4次剪好的小人图案、小树、兔子、萝卜等图案)学具准备:彩笔、水彩笔、剪刀、胶水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剪刀和彩纸,你知道要干什么吗?生:剪纸。
活动课-拼角(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活动课——拼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知道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2. 角的画法3. 角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画角。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如剪刀、钟表、扇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名称。
2. 新课导入1. 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示范角的画法,让学生学会画角。
3. 讲解角的分类,让学生知道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3. 活动环节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三角板和直尺拼出不同的角,比一比哪组拼出的角最多。
2. 个人活动: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和直尺拼出特定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 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拼出的角,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心得。
4. 总结环节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画法和分类。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并尝试画出来。
2. 让学生尝试用三角板和直尺拼出更多的角,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 在活动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在总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回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画法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年级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二年级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加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教具
2. 小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3. 数学练习册和练习纸
4. 游戏道具(如算数卡片、计数豆等)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加法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加法的基本规则(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如“加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3. 练习加法运算(15分钟)
教师出示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逐个讲解答案,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进行加法游戏(10分钟)
教师设计加法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加法题目,并将作业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加法的基本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但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再加强练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角》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角》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角》实践活动方案
一、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
《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
分析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内涵及与它相关的几个概念,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活动课兼有活动性、思考性、开放性等诸多特点。
结合近几年开展数学活动课程的经验,我设计并执教了这节二年级数学活动课《角》。
二、活动的意义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和运用角,我设计了找角、做角、数角和剪角这四个环节,其中数角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浓墨重彩,因为这一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让学生用单个角的学具来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经历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较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内容:模拟购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及环保教育)
3.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准备:
玩具专柜、文具专柜、生活用品专柜、学生手工作品专柜、废品回收站,文明顾客星若干,经理牌5个、总经理牌1个,塑料袋若干个,计算器5个,小红旗1面,各种面额的假币若干,各柜台准备1个收钱的盒子,5张统计表。
录音机及音乐(彩月追月),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商品标价。
1.开场白。
总经理:今天是我们“蓝猫商店”开张的日子,我是“蓝猫商店”的总经理,有请本店的其他成员与大家见面,其余的同学当顾客,现在就让我们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你的到来!
2.放音乐(彩月追月)购物(重点)。
同时总经理给各柜台发放销售情况统计表。
各柜台经理吆喝:快来买哟!快来买哟!这是我们同学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
来呀!来呀!“蓝猫”学习用品是你理想的
选择……
顾客与经理的买卖交流,顾客大胆汇报自己的买卖情况。
(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同时各柜台经理统计商品销售情况。
3.总经理收回各柜台经理的统计表,并快速作出判断并宣布:今天我们“蓝猫商店”的××柜台共销售Χ件商品,总金额是Χ元钱。
所以,今天的最佳销售经理是××柜台的××经理,特奖给一面小旗,希望你继续努力!
4.各柜台经理及总经理谢场。
(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