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中国清代时期,女装服饰是严格遵循着宫廷礼仪和文化传统的规范化,注重服饰色彩、纹饰和质地的细节。

而洛可可时期的女装服饰,则是追求自由、轻松和优美的艺术风格,
强调服装的精致、浪漫和色彩,且常常受到法国宫廷和社交场所的影响。

尽管两种时期的女装服饰在设计和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相
似性。

首先是服装材料的选择。

在中国清代,贵族女性通常穿着由丝绸、金银线织成的细
腻软滑的衣料,同时还增加了皮毛、犀牛角、象牙、珠子等贵重材料来装饰,其目的在于
展示出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也是使用珠绣、蕾丝、蕾丝及缎带等材质来
装饰,让服装更具艺术感。

其次,两个时期的服装都非常讲究细节和造型的构成。

在中国清代,服饰往往由多件
衣品组成,包括上衣、褶裙、长袍、披帛等,其中每个衣品都有很多细节的设计,如衣袖
的宽窄、衣领的高低等。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则采用马蹄形的裙子、巴洛克风格的袖子和V
形的领子等特点,以展现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最后,两种时期的女装服饰也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

清代服饰重视象征意义和吉祥色彩,如红色代表祥瑞,黄色代表皇家,绿色则代表春天和生命。

而洛可可时期则主张使用
明亮、清新和充满生气的颜色,如粉色、蓝色和浅黄色等。

总的来说,尽管中国清代时期的女装服饰和洛可可时期的女装服饰在风格和文化传统
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服装材料、细节设计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性。


种相似性也表明,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服装,也存在着很多共性和共同点。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洛可可时期是指18世纪末期的法国洛可可时代,而中国清代是指17世纪至19世纪的中国历史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女装服饰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的女装服饰都非常注重细节和装饰。

在洛可可时期,女性服饰通常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常常添加花卉和羽毛等装饰品。

同样,在清代,女性服饰也非常注重色彩搭配和装饰,使用各种缎绣、珠片、丝带等来装饰衣服,以突显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的女装服饰都强调腰线的塑造。

在洛可可时期,女性服装的腰线通常比较高,以突出女性的纤细腰部。

而在清代,女性服饰也注重腰部的塑造,通过束带、腰带等来突出女性的身材优势。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的女装服饰都注重平衡和对称的设计。

在洛可可时期,女性服装的设计通常采用对称的方式,强调整体的平衡感。

而在清代,女性服饰的设计也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对称,追求服饰的和谐美。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的女装服饰都注重质地和面料的选择。

在洛可可时期,女性服装通常选用轻薄、柔软的面料,如丝绸、绢、蕾丝等。

而在清代,女性服饰也注重面料的选择,尤其是宫廷贵族的服饰更是选用了高档的面料,如宝蓝绸、云锦等。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的女装服饰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它们都注重细节和装饰,强调腰线的塑造,注重平衡和对称的设计,并且注重质地和面料的选择。

这些共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审美趋向。

但由于两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女装服饰的样式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

要准确理解和描述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还需深入研究两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服饰设计的具体特点。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摘要】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女装服饰在款式设计、面料颜色、配饰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相似性。

两个时期的服饰都注重细节和华丽感,采用丰富的立体剪裁和繁复的装饰。

面料选择上,都偏好丝绸和贵族金银线,颜色也多以浅粉、浅蓝、浅绿等柔和色调为主。

配饰方面,都喜欢使用珠宝、绣花等装饰物,突出华丽感和精致度。

在礼仪与礼服的联系上,两个时期都重视服饰的等级与身份象征,礼服更显尊贵和华美。

宫廷文化的影响也在服饰设计中体现,体现了皇家气派和优雅品味。

两个时期的服饰文化交流充满启示,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洛可可时期、中国清代、女装服饰、相似性、款式、设计、面料、颜色、配饰、礼仪、礼服、宫廷文化、影响、文化交流、现代服饰设计、启示1. 引言1.1 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女装服饰的背景洛可可时期,是欧洲18世纪中期至晚期的时代,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时期为代表,被称为“洛可可时代”。

这个时期的服饰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和优雅的气息,强调女性的柔美和娇媚,热衷于运用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细节设计,表达出一种奢华和典雅的审美情感。

相比之下,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也是充满着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清代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流畅,讲究简洁大方,以传统的刺绣和花纹为主要装饰,展现出一种典雅含蓄的美感。

清代女装更加注重礼仪和等级分明,服饰的款式和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服饰和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在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两者都追求优美的线条和华丽的细节,注重色彩的搭配和面料的选择,体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宫廷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洛可可时期和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风格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精致和典雅的气质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也为当今的服饰设计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女装服饰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两个时期在服饰款式、面料、配饰、礼仪以及宫廷文化等方面的共同点和联系。

清代时期中西服饰

清代时期中西服饰

结束语

清朝服装发展演变分为好几个时 期,上面主要论述清朝中期和与其 同时期主要代表洛可可服饰的不同 设计风格和艺术特点。中国服饰的 含蓄和写意与西方以自身为主体, 表现和反映、强调和夸张人体美, 从而影响现代的服装造型风格。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 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 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 族王朝。
与其同时期的西方最具 代表性的是法 国的洛可可服饰艺术经 17世纪巴洛克 的洗礼,18世纪的服饰 风格从粗狂、强 硬转为纤细、优美繁复 的 装饰,奢华的 面料、精细的剪裁是洛 可可风格的明显特 征。
本 图 为 同 时 期 西 方 女 性 的 经 典 服 饰

坎 肩 满 族 妇 女 梳 旗 髻 、 穿 旗 装 及 琵 琶 襟 为 图 本
清朝服饰提取整个中华 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恰当的 颜色匹配,融入了中华文化内涵和装饰功能历时数千年的 宽袍大袖、拖裙盛冠、萧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 短窄的满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东方女性的温柔与内涵。
比较两种服饰,不难看出清 朝传统服装与洛可可传统服装不 论在造型、结构上,还是在局部 特征、装饰、色彩、图案上均存 在着明显的差异,清朝传统服装 是平面型的服装,崇尚装饰,自 然宽松。洛可 可服装是立体 型的服装,讲 究穿着效应, 善于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 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 视觉舒适性。
洛可可服饰在肩、腰、臂、 臀等部位的表现明显,突出人体 美。和洛可可服饰艺术不同的是: 中国服饰艺术不是突出人体美, 而是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 求一种装饰美,即一种超越形体 的精神空间。洛可可服饰人体直 观美和中国服饰人体装饰美的区 别反映了两种文化形态价值 取向的不同。
清朝时期中、西Biblioteka 饰设计 制作:蔡智聪主讲内容

康乾时期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比较

康乾时期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比较

康乾时期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比较
康乾时期服饰与洛可可服饰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它们在设计风格、面料及颜色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康乾时期(1661年-1795年)是中国清朝的盛世之一,其服饰设计师借鉴了中国古代
服饰的特点,并注重体现尊贵和庄重的气质。

康乾时期的服饰通常采用丝绸面料,而丝绸
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标志之一。

它们的设计风格注重细节、线条的简洁和对称,整体感
觉较为沉稳。

康乾时期服饰的颜色多以深色为主,如红色和蓝色,以及金色等。

这些颜色
不仅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也代表着吉祥与繁荣。

与之相比,洛可可时期(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属于欧洲巴洛克时期后期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与康乾时期的服饰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设
计轻盈、飘逸,注重表达个人的优雅与精致。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多采用轻柔的面料,如蕾丝、绸缎和丝网等。

这些材料往往带有透明、蓬松和流线形状,能够突显女性的柔美和婀
娜多姿。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设计更加复杂,注重细节和装饰,经常使用绣花、刺绣、蕾丝
和缎带等装饰品,让整体效果更加绚丽多彩。

从面料选择、设计风格到颜色运用,康乾时期的服饰与洛可可时期的服饰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

康乾时期的服饰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庄重与典雅,注重对称与细节的处理;而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突出女性的柔美与婀娜,强调装饰的繁复和细致。

而且,康乾时期的
服饰注重深色调的运用,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洛可可时期的服饰则倾向于粉色、蓝色和
浅黄色,呈现了浪漫与梦幻的感觉。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

越来越国际化。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特别强调横向感觉,并使衣着人体变得纤细,特别就是并使四肢存有拔长美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①古波斯服饰,德武雷瓦、直筒裙装式②古希腊服饰,迷人、优雅③古罗马服饰,奢华富丽、庄重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笨拙⑤哥特式服饰,新奇、荒诞和大胆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发推至繁盛至极的华服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

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注重,已沦为促进服装改良技术创新的两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

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坚信在将来可以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做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存有许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并存、共生的基础。

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横越。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秦汉时代——内衣外穿
• 社会背景: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 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後世影响很大。 • 特点: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 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 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 一种有絮棉的 夹层内衣,穿 着时在袍服的 外面要罩一件 外衣。

中国服饰文化
• 1.了解中国服饰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这种文化如何在历史变迁 中得以传承发展并得以稳定形成。 • 2.了解西方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特有意义。 • 3.最后通过中西方服饰的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深 入理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我们未来跨文 化交际打下基础。
唐朝服饰的特点:华丽开放,等级制度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 在贵妇间流行的款 式:高腰襦裙。它 将裙带高高系在腰 线以上,比如胸下, 甚至系在胸线上方, 准确地说应称为齐 胸襦裙。这种款式 无论身材丰腴还是 瘦削都能达到别样 的飘逸效果,尤其 是在以丰腴为流行 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明朝重拾汉唐服制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後,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 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 • 这一时期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图腾文化的鲜明特点。
四.哥特式服饰
• 影响因素及特点: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哥特服装风格 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 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 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 军蓝、深红。
五.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服饰特点中国服饰特点早期服饰初具模型商周时期等级制度宗教拜占庭时期宗教影响大春秋战国对应天时节令十字军东征时期战争影响骑士风秦代衣冠服制哥特式服饰教堂色彩汉代不分级别性别文艺复兴时期形体美风格奢华魏晋南北朝享乐主义受老庄佛道影响巴洛克时期男装女性化隋唐时期文明开化中西结合洛可可时期夸张大胆明代图腾文化近代后期工业革命衣料改革创新清代庞杂繁荣现代个性化服装品牌林立近代社会革命现代受西方影响不同点衣料

【中国清代宫廷与XX洛可可装饰风格之比较研究】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中国清代宫廷与XX洛可可装饰风格之比较研究】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写实性与绘画性在中西方装饰中的运用是以各自不同的写实观念和绘画传统为基础的,中西方的异同主要也就在于此。
变化形式:变化形式是装饰设计中最具形式感的一种,也是中西方历代装饰设计中运用最多、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中西方装饰风格的形式。清代变化形式的装饰大多在组织结构上作形式化的处理,而局部的造型则较写实。如北京故宫御花园中的缠枝松鼠纹地砖图案,其果叶松鼠均为写实造型,然而藤蔓却作了形式化的处理,构成“S”形涡卷结构,既表现了装饰的形式美感,又不违背藤蔓的自然特征。由于这类装饰强调的主要是形式,所以清代宫廷风格追求华丽精巧的装饰也主要是利用复杂的变化结构,精微的局部表现,显现出繁缛堆砌的装饰特征。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相比,清代宫廷的装饰风格更偏重于局部的精雕细琢。
清代装饰设计中的写实形式与绘画形式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不同的意趣,这一点在西方的装饰中表现得就不那么明显了。
写实性和绘画性的装饰设计在洛可可时期表现得也比较突出。在织物、陶瓷等工艺品中屡见不鲜。洛可可时期瓷器在欧洲烧造成功,法国生产的瓷器从器形到纹饰都运用洛可可式的优美曲线,在以翻卷的叶饰区划出来的开光空间内,有的饰以折枝花卉图案,有的用画家的作品做装饰。
西方洛可可风格是在奔放和豪华壮观的巴洛克风格基础上的发展。所谓“洛可可”(Rococo),其原意是指贝壳和卵石的装饰,是19世纪的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形容上个世纪中期盛行的装饰风格。实际上“这个词并没有明确的意义,也许是由于这个词的音节复杂,像翻滚成拨水的声音,以及这种样式的展开的叶饰的样子”。洛可可风格主要流行于宫廷,代表着贵族 __的审美趣味,这与中国清朝宫廷装饰的性质相同。从装饰风格的总体特征来看,清代宫廷风格与洛可可装饰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即重视繁缛精致、纤细轻巧的形式效果。
一、装饰材料与技巧上对华丽贵重的追求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摘要: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

中国清代与西方罗可可风格盛行时代在年代时期上非常接近,在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与风格上也具有许多的相似性。

关键词:风格特征技术宫廷艺术康乾盛世为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宫廷风格的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

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也在18世纪的西方宫廷盛行一时,并表现出与中国清宫美术风格诸多的相似性。

一.整体观之清代的装饰艺术在内容上主要延续了元明以来的吉祥寓意题材。

在形式上,则将马背民族的独特喜好——繁缛精巧的装饰风格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崇。

为使装饰效果更加完善,在工艺技巧方面竭尽所能。

中国清代工艺美术风格多有矫饰之气。

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这种装饰手法,不论在和工艺品用途的结合方面,还是在和器物的协调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这与当时法国宫廷的审美趣味颇为一致,并立即被融汇于法国的艺术中.清代设计艺术作品中的精描细绘、镶金嵌银、喜用嫩绿粉红及用尽曲线之美的装饰,也就融入到法国罗可可装饰艺术之中.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以艳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的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二.工艺技术可以说,清代装饰技艺之精湛是前无古人的,凭着精熟的技艺将繁琐的内容堆饰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将装饰艺术推到了一种极端化的边缘。

从整体看,清代的工艺美术,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把艺术和技术等同起来,虽然做到了技艺精绝,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

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同样的,罗可可时期在工艺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也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三.宫廷艺术清代的宫廷艺术是京城绘画、工艺的主要成就。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doc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doc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doc在清代和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有许多显著的差异,下面是对两种文化的比较研究:一、服饰款式和设计在清代,女性的服饰基本上可以分为汉服、满族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三类。

其中,汉服的特点是色彩单一,款式较为朴素,以“襟、领、袖”为主要设计要素;而满族女子的服装则以颜色鲜艳、华丽装饰和多层次设计著称,它们穿着的是较为宽松的长袍,并且腰部会缠绕一条鎏金的腰带。

而少数民族服饰则是多种多样,以花色装饰和特殊材质为主要特点。

而在西方的洛可可时期,服饰的款式和设计则以突出身体曲线和流畅的线条为主要特征。

女性服装常常是宽裙和鼓小腰,上面配有低襟和褶皱饰边。

衣服总体上采用了丰富多彩的面料和装饰,同时也经常出现裙撑和胀裙等辅助性饰品来营造出更加饱满的感觉。

二、颜色的差异清代服饰的颜色主要以红、绿、黑、蓝、黄等为主。

其中,红色是最高级的颜色,一般只有皇室家族和高级官员可以穿着红色的衣服。

而在满族服饰中,更加鲜艳、豪华的颜色被广泛使用。

而西方的洛可可时期则以粉色、咖啡色和海洋蓝等浅而柔和的色调为主,这种颜色组合旨在营造出一种柔美、温柔的感觉。

三、面料的差异清代服饰的主要面料是丝绸,它有凉爽的感觉,适合夏季穿着;同时也有布质的服饰,比较适合冬季穿着。

满族服饰则以金色镶边和贵族专用的绣花面料为主要特点。

而在西方的洛可可时期,服装的面料有丝绸、棉绸、麻绸和绢缎等多种材质,这些材料既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还能使穿着者显得更加华丽。

总而言之,在清代和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两种文化的服饰款式、设计、颜色和面料都各有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当时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所决定的。

这些差异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洛可可时期是欧洲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时尚风格,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644年到1912年。

这两个时期的女装服饰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浅析。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注重细节的华丽装饰。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经常使用丰富的装饰,如褶皱、蕾丝、刺绣和珠饰等。

同样地,清代女装也注重装饰,通常使用刺绣、绣花、云纹等装饰元素,以展示贵族阶层的身份享受。

这两个时期的女装都强调细致的装饰,给人一种繁华和富丽堂皇的感觉。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有类似的裙子和腰带设计。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从腰部向下扩展,强调女性的曲线美。

类似地,在清代女装中,裙子也非常宽松,通常有多层裙摆和扩展的腰带,以突出女性的娇小姿态。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还常常使用蝴蝶结作为装饰,而清代女装也经常使用大而华丽的腰带。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在颜色上也存在相似之处。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以浅粉色、淡绿色和蓝色为主,这些颜色都是柔和而优雅的。

而清代女装也偏向使用柔和的色彩,如淡黄色、淡蓝色和淡绿色等,这些颜色都给人一种温柔和娴静的感觉。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追求柔和、轻盈和优雅的色彩搭配。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强调身材的轻盈和曲线。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以蓬松的裙子、紧身的上衣和窄腰为特点,强调女性的优雅和娇小。

而清代女装的裙子也很宽松,扩展的腰带和精致的绣花可以营造出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这些设计都反映了当时对女性体态的追求和赞美。

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在细节上具有相似之处,如华丽的装饰、类似的裙子和腰带设计、柔和的色彩以及体现女性优雅和曲线美。

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两个时期女性服饰的共同特点,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外貌和美的追求。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之比较研究中国清代(1644—1911)与西方洛可可风格盛行时代(1715—1789)不仅在年代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服饰艺术风格上也具有较多的可比性。

一、服饰文化背景的比较清朝服饰文化背景: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统治阶级,满洲贵族进入关内,建立清王朝,时公元1644年至1911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与灭亡,直接牵动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政治与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统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汉人的强制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十从十不从”对策,这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

在清王朝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给服饰一冲击和影响。

从服装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变革最大,服饰形式也最繁缛复杂是中国服饰史上又一次大变革。

洛可可服饰文化背景: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

二、中国清代的服饰特点1)、官服清在原有满族的基础上吸纳明朝服制的某些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的形制。

中国清代设计艺术风格对欧洲洛可可服饰艺术的影响

中国清代设计艺术风格对欧洲洛可可服饰艺术的影响
6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中国清代设计艺术风格对欧洲洛可可服饰艺术的影响????????????????????????????????????????????????????????????????葛蓓乔楠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考察艺术史可以发现中国清代庭园设计家具设计丝织品瓷器的艺术风格多有矫饰之气这与当时法国宫廷的审美趣味颇为一致并立即被融汇于法国的艺术中?清代设计艺术作品中的精描细绘镶金嵌银喜用嫩绿粉红及用尽曲线之美的装饰也就融入到法国洛可可服饰艺术之中?关键词清代设计艺术风格
郑 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6
中国清代设计艺术风格 对欧洲洛可可服饰艺术的影响
� � � � � � ’ � � � � � �
� 葛 蓓, 乔 楠
(郑州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 50002 )
[ 摘
要] 考察艺术史可以发现, 中国清代庭园设计 , 家具设计, 丝织品 , 瓷
2. 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 洛可可艺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 采用 C 形 , S 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 敷色淡雅柔 和, 形成绮丽多彩 , 雍容华贵 , 繁缛艳丽的装饰效 果 �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采用自然花卉并作为
主 题, 所以有人称这 个时期法 国的印花 织物为 不过气来, 有时忽视使用功能, 不免有争奇斗富 � � � � � � � � � � � � " 花的帝国 " (T E F a) �在处理上重 之嫌 � 这种家具风格的形成, 与清代统治者所创 写实, 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 就像中国 造的世风有密切关系� 3. 清代丝织品设计特点 清代的丝织纹样繁缛, 少有留白, 色彩华丽, 富于装饰效 果; 用色和谐, 秀丽 典雅, 具有诗意 美; 喜用金线, 有富丽辉煌的效果 � 4. 清代瓷器设计特点 葡萄牙人德里奥早在 1610 年就赞叹中国瓷 器 " 是人类至今所创造的最美丽的艺术品" � 清朝 的康熙 , 雍正, 乾隆三代, 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 帝 王的爱好与提倡, 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 装饰精细华美, 成就不凡, 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光 耀灿烂的时期 � 随着西风渐进, 陶瓷外销, 西洋原 料及技术的传入, 使陶瓷业更多彩多姿 � 只是, 由 于批量生产及仿制成风, 画院追求工细纤巧, 此时 的陶瓷虽然也时有惊人之作, 但大多流于匠气而 缺少创意 � 二, 洛可可服饰艺术特征 在西洋服装史上, 洛可可艺术 (R c c a ) 是法 国 18 世纪 的艺 术样 式, 发 端于 路易 十四 ( 164 3� 1715)时 代 晚 期 , 流 行于 路易 十五 (1715�1774) 时代 �洛可可服饰艺术风格纤巧 , 精美 , 浮华, 繁琐, 又被称为路易十五式 � 1. 洛可可艺术的词源 从词源来看, c c 一词与法语 状饰物 ) 相关 �17 世纪, 法语 c a 岩状工艺为 c a c a (岩 的折枝花卉, 有时还配上一些鸟类图案� 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 , 不对称, 带有 反秩序, 反常规的装饰倾向, 有轻快 , 优雅的运动 感 � 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 呈现阴柔之韵和 矫柔之态, 色泽柔和 , 艳丽, 崇尚自然, 人物意匠 谐谑 , 飘逸, 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爱, 如浪漫的爱 , 性爱, 母爱等� 3. 洛可可艺术在服饰上的表现 洛可可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艺术, 在服 装上比巴洛克风格更能显示出女性特征, 是巴洛 克艺术的延续 � 相比巴洛克艺术而言, 洛可可艺 术更趋向一种精制 , 幽雅, 具有装饰性的特色, 追 求唯美� 受这种特色的影响, 当时的服装非常注 重细节, 尤其是边角的修饰, 如领口和袖口处大 大的花边 � 18 世纪的洛可可服装是以女性为中 心, 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这个时代的 沙龙以女性为中心, 女性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 " 艺术品" 和 "宠物" �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 在形式美 (人工美 ) 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8 世纪的著名画家布 歇, 曾为蓬 帕杜夫人 画了一幅肖像画 (见图 1 ) �夫人穿的是典型的洛 可可式服装 � 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 面的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 胸部 V 字 形打开, 露出倒三角的丝质胸挡, 胸挡上绘有精 美的图案, 装饰着宝石� 蓬帕杜夫人的这个胸挡 从上到下, 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 缎带蝴蝶结, 非常豪华, 且女性味十足�袖口的三 层飞边是用高级的蕾丝做的, 是 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叶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 当时袖长 及肘, 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过抽纱刺 绣 的细棉布做的三 段波浪状 飞边装饰 , 十分奢 华 �这种典型的法国式洛可可装饰完美地保持着 一词常用以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洛可可时期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历史文化时期,这一时期以精致、古典、华丽的艺术风格著称。

而中国清代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以礼制文化为主导,对于服饰的讲究也非常高。

尽管两个时期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但在女装服饰方面,它们并不是完全陌生的。

首先,在洛可可时期的女装服饰中,主要有“法式贵妇服装”和“牛津绸服装”两种类型。

前者通常采用“肩暴、大腰身、长裙摆、褶饰、花卉及细腻的手工绣花”等元素。

而后者则是以“牛津绸制成,裙摆更窄,束腰更紧,红色比例更高,裙边镶有银丝”等特点为主要特征。

相比之下,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则更注重身份、阶层和地位等方面的展现。

清代的女装主要有“褚裙”、“裙褂”、“对襟褂裙”等不同的品类。

其中,“褚裙”因为采用贵重的锦缎制成,并且细节非常考究,因此多被富贵人家喜欢。

而“裙褂”和“对襟褂裙”则更为常见,裙褂款式基本相同,但其各种花纹、颜色和装饰上的点缀则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襟褂裙则更为注重衣服的创新性设计,使得服饰的整体效果更具品味。

可以看出,在女装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前者强调华丽、精致和手工制作等特点,而后者则更注重身份、地位以及文化思想的体现。

相信这两种时期的女装服饰在各自文化环境中,都曾经引起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成为当时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女装服饰的设计和发展也更加有所追求。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寻找更多洛可可与清代交融的元素,并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洛可可时期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艺术与时尚运动,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女性服饰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可以从服饰的材质和款式来比较。

在洛可可时期,服装的材质主要是丝绸、蕾丝和绒毛等,这些材质在当时代表了高贵和华丽。

而在清代的服饰中,同样也有对丝绸和绒毛等材质的运用,表现出了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高贵地位。

在款式上,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以宽松、蓬松和裙摆宽大为特点,而清代的女装也有着类似的设计,例如宽袖、宽腰和裙摆宽大的风格。

我们可以从服饰的装饰和细节来比较。

在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中,充满了各种精美的装饰,如蕾丝、珠宝、刺绣等,这些细节展现了时代的浪漫和奢华。

而在清代的女装中,同样也有着丰富繁复的装饰,如刺绣、绸缎、金线等,这些装饰大多来自于宫廷文化和贵族阶层的品味。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还有着诸如蝴蝶结、褶皱、花朵等华丽的设计,这与清代的服饰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在细节上追求独特与美观。

我们还可以从服饰的功能和价值来比较。

在洛可可时期,女性的服装往往强调了优雅、娇柔和端庄的形象,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中贵族和上流社会女性的地位。

而在清代的女装中,同样也对女性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强调,服装设计常常展现了女性的温婉、端庄和典雅。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是对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种象征和表达。

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在材质、款式、装饰和功能上都有着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性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尚和审美趋势,体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服饰需求和社会地位。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些历史遗产。

18世纪“奢华繁缛”的中西方装饰艺术——洛可可与清朝宫廷的激情碰撞

18世纪“奢华繁缛”的中西方装饰艺术——洛可可与清朝宫廷的激情碰撞

一种类似贝壳的室内装饰物, B a r o c c o 就是 巴洛克, 的寝宫 内却陈列着从欧洲传来的西洋钟 ; 卢浮宫 的舞 物, 洛可可风格是以蚌壳装饰和岩石为特色, 也是巴洛克 会上 , 王公 贵族 们会扮 成 中国人 的形象 , 翩翩 起舞 , 紫 禁城的行乐图里, 雍正皇帝正带着假发模仿欧洲人的 风格与 中国装饰的趣味结合 , 运用多个 s线组合 , 经过 扮相 , 粉墨登场 。以上 描述 的这些 场景 发生 在 3 0 0多 华丽雕琢而成的纤巧繁琐 的艺术样式 。 年前 , 那时的东方人和西方人却热衷于相互模仿。在
第l 3 卷
第 3期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致, 比如微雕工艺 。
1 . 建筑方面
上更加注重美学, 注重建筑间的组合, 整体形的变化以 及细节装饰, 比如梁上柱上等不同部位的不 同彩画, 门
窗棂格等细部 木作 的图案 , 内檐 的雕刻 , 壁龛等 。
3 . 家具设计方 面
洛可可风格时期 的家具 , 由其装饰 形式 的新 思想 出发, 整个家具设计都由富有节奏感的曲线或曲面构
互影响的成分 , 同时也都奢华繁 缛、 过分 追求装饰 外衣, 凌驾 于功 能基础之上 。1 8世 纪西方洛可可
风格与清代 宫廷装饰具有许 多可比性 , 两种本 毫不相 干独立发展 的装饰风格 由对望到遇见 , 到产 生 激情碰撞 , 互相借鉴吸收, 其 中的异 曲同工之妙通过本文进行一个整体 的分析与归纳。

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比较

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比较
文学与艺术
第一卷
第十二期
清 中期宫廷艺术与法 国“ 山东日照 26 2 ) 7 86
效 果。于是为统治 阶级 服务的宫廷艺术 , 在题 材和形式 方面都 附 和着统治 阶级 的趣 味 , 为统 治阶级歌 功颂 德 , 描绘 歌舞升 平 的“ 盛世” 。而作为 洛可 可艺术的倡导者路易 十五统治期 间, 对 路易 十四时代 过分推崇 崇高 、 理性 而严肃 的艺术风格 , 表现 出 不满 和厌 倦 , 在经历 了路 易十 四时代 的压抑后 , 国贵族在 艺 法 术形式上倾 向于情感 的、 细腻的 、 轻松 的艺术样式 。 ( )两种艺术 的不同之处 二 . 1 化背景的不 同 . 文 清 中期 的宫廷艺 术与洛可 可艺术虽在 形式上 存在 强烈 的 清中期宫廷艺术 和法 国洛可可 时期 的艺术 两者 同处 于 1 8 致性 , 但其本身 却是 由几 千年来文 化的沉积 和演变而来 。 这 世纪 , 由于中西方 的交流使得 两者存在着 一定 的联 系 , 艺术 种文 化背景无 时无 刻不在影 响着两者 的存在和发 展 。在清代 在 上也有着相互 交流 和彼 此 的借鉴 ,两个时期 的政权 都建 立在 宫廷 画院 中, 由于 皇帝 的支持 , 传教 士 画家 的介入 , 使得各 种 强盛 国力基础 上 , 累 了并掌握着 巨大 的物质财 富, 积 权贵们 都 风 格 的画 家在相对宽 松 的环境 里共 同合作 相互借 鉴 ,形成 了 沉迷 于奢华 的生活 , 赏华丽 、 欣 高贵 、 富丽 堂皇 的艺术 , 尚奢 独 特 的绘 画 风 格 , 一 方 面 , 可 可 被 视 为 巴洛 克 艺 术 在 法 国 崇 另 洛 靡、 繁复 、 弱的审美 情趣 。但是 由于两种 艺术处 在东西方 两 的继承与批 判 , 柔 巴洛克作为 一种艺术风格 , 并不是 直接来源 于 种不 同的 国度 ,中 国和法 国各具特 色的文化 艺术及 固有 的生 现 实生活 ,而是 由于某些艺术 家对前辈大 师风格崇 拜而集 合 活传 统 , 使得 艺术受 到不一样 的文 化氛 围的熏陶 , 加之各 自的 变 化而来 , 不具有 现实 主义 的感染力 , 并 而到 了洛可 可时期 , 统治者 所受 的艺 术教育不 同 ,所产生 的不一样 的审 美趣 味决 以路 易十 五为代 表 的 富有 的资 产 阶级 思想 被享 乐 主义 所 充 定 了清 中期宫廷 艺术和 洛可可时期 艺术各 自不同 的面貌和题 斥 , 他们 急需 一种新 的形式来表 达内心 , 于是充满 浪漫主义 情 材。 调 的艺术形式应运 而生。 两 种 艺 术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2统 治 者 本 人 的 差 异 . 早在 1 纪, 5世 西方 探险 家横洋 跨海 。 望通过 海上 之路 希 清中期 的统 治者乾 隆与洛可可艺 术的倡 导者路 易十五 各 来接近 远东和令他 们向往 已久 的财 富 ,终于开通 了东西 方 的 自生 活在东西方 两个完 全不同 的国度 , 所受 到的教育 、 所接受 海上航线 ,由此东西方开始 了最早 的艺术交 流 。葡 萄牙于 1 的艺 术熏陶也是 完全 的不一 样 ,统治 者个人审 美情趣 的不 同 6 世纪初 第一个踏上 中国土 地 ,垄断 了中国与其他 国家 的海上 决定 了宫廷艺术 面貌风格 的种种差别 。清 中期 的宫廷 绘 包 贸易 , 为此 , 西班 牙 、 兰 、 国 、 国与 葡萄 牙展 开 了激 烈 的 荷 英 法 含多 种画风 和题 材 ,这 与当时宫廷对 绘画作 品的需求 密不 可 竞争 , 到 l 直 7世纪 初才 打破 葡萄牙 的垄 断 , 中国 的瓷器 等工 分 ,也 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 了统治者本人 的个性 特征 和审美情 艺 品 开 始 不 断 运 往 西 方 , 中西 方 的 文 化 在 这 种 交 流 与 碰 撞 中 趣 , 隆皇帝 自幼受到 了正 统教育 , 不同风格 和题材 的作 品 乾 对 不断地相互影 响、 相互渗透 。 都很欣赏 并有所擅 长 , 因而 乾隆时期 , 宫廷艺术 异常繁荣 。与 通过海上 之路 , 方大量 的传 教士 画家也涌人 中 国, 中 之相反 , 西 清 路易 十五则成长在 安定繁荣 的环境下 , 由风流好 色 的 期的宫廷 画院吸纳 了一些传教 士画家 , 在乾隆皇帝 的支持 下 , 叔父 教导着 长大成人 , 因此 自幼 便养 成 了享 乐 、 奢靡 、 纵 的 放 使得 中西合璧 的新 画风成为清代 宫廷艺术 的一大 特色 ,其 中 生活方式 。他所追求 的是 一种“ 清新娇弱, 细腻甜美 ” 的美 感, 企 有颇受乾隆 皇帝赏识 的法 国画家 王致诚 ,他 积极 向中 国画家 图在艺术 中寻找 比现实 的享乐生 活更 欢乐的场景 。 传授西洋 画法 ,使一些 清宫廷 画家的作 品中带有 明显的西 洋 3两种艺术选 材 的不 同 . 画风的倾向。在清 中期 的工艺和装饰 中, 大胆采用法 国洛可 也 尽管 清 中期 的宫廷 艺术和 洛可可 时期 艺术 都追逐 细腻 、 可的纤细精巧 的艺术 样式 , 出过 于堆砌和繁缛之感 。与此同 工整 、 显 富丽堂 皇的效 果 , 是 由于东 西方文 化 、 但 生活传 统存 在 时, 欧洲诸 国的皇室 、 贵族 、 艺术 家和收藏 家 , 对通过 海上之 路 着本 质差别 ,根植于统 治者和 艺术 家思想 中的诸 多不 同的传 销 至欧洲的 中国瓷器 、丝 绸和漆器有 着强烈 的好奇 心和浓 厚 统 因素 , 导致 了两种艺术创作时所选 取的题材不 同。清 中期的 的兴趣 , 出现 了追求 “ 中国趣味” 崇 尚“ , 中国风格 ” 的热潮 。1 宫 廷绘画 中 , 8 为数众 多的是大量 的皇帝 、 妃及王 宫贵族 的 肖 贵 世 纪的法 国装饰 艺术 和绘 画 中出现 了较多 的中国题 材 ,艺 术 像 , 目的多 为反映 “ 其 盛世 ” 景象 , 即为 皇帝歌 功颂 德 , 中 占 其 家将 中国元素进行异 国情 调的重新诠释 。 灵感直接来 源于海 上 主导地位 的文人画家 ,在选材上更 多的倾 向于象征人 生美 德 之路带来 的中国艺术 品。 的梅 兰竹菊 四君子 , 以此来标榜 自己的志节情 操 。另 一方面 , 二 . 两种 艺 术 审 美意 识 的 比 较 法 国洛可可 时期 的几位绘 画大师 , 为了迎合 贵族阶层 的需求 , ( ) 种 艺 术 的相 似 之 处 一 . 两 多 以欢快 的游乐 场景 、 轻松的宗教题 材为创作 对象 , 描绘游 在 1社 会 背景 的 相 似 . 乐场 景时又倾 向于选取 贵族男女 的爱情题材 和被贵族 所热 衷 十八世 纪清代 和法 国的封建 专制制 度在这 一时期都 同时 的女 性 题 材 。 走着极力加强王 权的统一道路 , 国势也都从强盛走 向衰落 。清 三 .结 语 代统治 中国的是一个 刚刚 步人封建社会 的女真族 ,他们 占据 由于不 同的历 史背景 、 化底蕴 , 不 同的生 活方式 , 文 及 不 中原以后 ,首先做 的就是采取措 施维持 与加强其 封建专 制统 同民族 的艺术有着 不 同的发展历程 ,不 同 国度 的艺术 家们展 治 , 了乾隆统 治 时期 , 到 满人 的统治 地位 已经确 定 , 经济 较为 现 出他们对 客观世界 的不 同的观察方法 、认 识角度 和表现方 发 达 , 治阶级 沉迷 于奢靡 的生 活 , 建专 制制度 开始 腐败 , 式 , 统 封 才使 得我们得以感受到 一个 如此多姿多彩 的艺术氛围 。 清 在清王朝盛世 的表面 下 , 国势 已成衰败 的趋 向。而 在法 国 , 路 中期宫廷 艺术与洛 可可时期 的艺术正是处 于这样 一个相 同时 易十三时期致 力于加强 专制王权 , 累财 富 , 固其 封建专 制 期的不 同国度 , 积 巩 它们 既有外 在形式上 的差 异 , 也存 在 内在 文化 制度。从而为 路易 十四时期封建 专制王权 达到极盛 打下 了基 上的不 同 , 通过这样 的 比较 , 以让我 们对 当时两个 国度 的艺 可 础 。路易 十四对 内实行 一种呆板和严格 的专制统治 , 这种 政治 术有个 简单 的 了解 , 更重要 的是在 比较 的基础上 , 我们可 以更 的过分 的严肃 与当时社会 的繁华极 其不协调 ,于是 到了路 易 好 的认识并 继承我们本 民族 的传 统艺术 ,汲取西方 艺术文 化 十五时期 , 导致了放纵 的社会风气产生 。 之精 髓 , 创造 出更 加丰富多彩 的艺术 。 2艺 术 形 式 的 相 似 . 【 参考文献 】 清 中期 和路 易十五时期 ,都积 累了并掌握 着大量 的物 质 [ ] 1 王镛 《 中外 美术交流史》湖南教育 出版社 1 9 98 财 富, 统治阶级 和王公 贵族过着骄 奢淫逸 的享乐 生 活 , 都追逐 [ 李叶 《 国美术通识》河南人 民出版社 2 0 2] 外 04 华丽而 富丽堂皇 的艺术形式 , 重视繁 缛精致 , 细轻巧 的艺术 纤 背景还 是审美意 识上都有 着一定的 可比性 。两者有 着相似 的 历 史背景 , 同的审美 意识 , 治者的文化 素养和 个人 审 美趣 不 统 味也不尽相 同, 因而 使 两 国 宫廷 绘 画 风 格 形 式相 异 。我 们 可 以 在 比较 的 基 础 上 ��

探讨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探讨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服饰文化差异一直存在,从历史渊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与体系。

中式服装装,崇尚装饰,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

西式服注重展示人体之美,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露与突出主体,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一、中西方穿衣观念的不同特色:1 中西方对服饰的审美态度差异在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礼数传统与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加上儒家道家等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的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服装型上的是意象的结构,这种平面的直线与曲线的裁剪方法使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

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

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在宽衣的帖体与离体之间流露气韵。

当穿在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与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了飘忽自在的效果。

在造型上使用这种没有明确凹凸的平面裁剪方法。

求得了一个自成纹理、与谐统一的空间造型。

这种平面剪裁的服装造型,更趋向于整体感。

因此,中式服装造型更显视域空间大,更显大气、大方的气韵。

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与反映人体的线条美丽。

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装点得更美。

经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影响,遭受文化禁锢又到文艺复兴,无论服装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为了极力地表达人体美。

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刚好合体的衣裙,在服装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装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目的是进一步突出与强化人的身体。

洛可可时期的用鲸鱼骨支撑起的罩裙也突出了西方追求夸张华丽的造型。

2 价值观不同导致穿衣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异东方文化的根深蒂固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对衣着的偏好。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摘要: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头饰和鞋的相似点的产生,是由于两者的审美趣味的相近。

洛可可风格是延续了巴洛克风格和中国艺术的相结合的产物,在他的艺术中带着东方的玲珑剔透。

虽然两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社会发展、风俗习惯都完全不同,但2个时期对于服饰的欣赏了却出现了相似的审美观。

关键词:相似点; 审美趣味起源于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的结合。

所以洛可可艺术与中国清代艺术总能体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就以服饰而言,由于这2个时期发展的时间相近,所以在服装艺术风格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1 服饰文化产生的背景古代中国,一个拥有超稳定结构的封建国家,几千年文化形成的坚实底座为古代中国树立了坚不可摧的封建统治。

无论是异族入主或者是最新科技的传入都被这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吸纳、同化,甚至被拒之门外,只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异族王朝——清朝,将自身的服饰元素强加于汉族服饰文化之上,形成了中国服装历史上的新潮流“旗装”。

从历史发展上看,清代对传统服饰变革最大,服饰形式的繁缛复杂,是中国服饰史上的又一次深入变革。

而在法国,被称为造作艺术的洛可可继承了巴洛克艺术的精华,在服饰上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妩媚。

它是受以奢华骄奢著名的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和以挥霍无度闻名的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娅·安托瓦内特两人的影响,同时在清代设计的侵蚀下产生的对装饰的崇拜。

由此可见艺术跨越了国界、文化、宗教信仰却呈现了相似艺术风格,艺术的共通性完美解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 发饰特色2.1 清朝旗头统治中国末代王朝的满族原生活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渔猎、耕种、采摘的生活方式,满族作为游牧民族后代要求女子在年幼时与男孩一样学习骑射技术,满族男女都有辨长盘髻的习惯,在满清入关后也保留这一传统,纪念先祖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这样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女子直到16岁时方可蓄发,在婚后则需要盘发,由此出现了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发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时期服饰文化之比较研究中国清代(1644—1911)与西方洛可可风格盛行时代(1715—1789)不仅在年代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服饰艺术风格上也具有较多的可比性。

一、服饰文化背景的比较清朝服饰文化背景: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统治阶级,满洲贵族进入关内,建立清王朝,时公元1644年至1911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与灭亡,直接牵动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政治与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统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汉人的强制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十从十不从”对策,这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

在清王朝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给服饰一冲击和影响。

从服装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变革最大,服饰形式也最繁缛复杂是中国服饰史上又一次大变革。

洛可可服饰文化背景: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

二、中国清代的服饰特点1)、官服清在原有满族的基础上吸纳明朝服制的某些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的形制。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

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

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2)、帝后的宫廷服皇室帝后的宫廷服制日趋完备,沿袭了明代的服饰种类,如礼服、吉服、常服以及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饰,但在服装形制上,仍保留满族有马蹄袖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形式。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

3)、黄袍皇帝的袍服以龙为章,皇帝吉服袍用明黄色,织绣五爪金龙。

满族钦定清朝冠服冠帽,与中国前朝历代也有所不同。

4)、男子服饰男子服装,有袍、褂、袄、衫、裤等。

清官员主要的礼服是袍褂;满清长袍多开衩,官吏市庶开二衩,皇族宗室开四衩。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不曾见过的。

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缺裤”),四开衩和无开衩几种类型。

男装中以褂最为盛行,马褂是满清男子四种制服之一。

四种制服为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马褂即行服。

5)女子服饰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

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

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

满女不缠足不着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称“乌龙”。

旗装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不同时期的组合特征仍比较鲜明。

三、西方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点1、女子服装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这个时代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挖空心思装扮自己,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

这个时期的服饰美的本质,就是用这种夸张的外形强调女性肉体的吸引力和美感。

洛可可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洛可可初期从1715-1730年的15年间属于洛可可初期,也成为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

这个时期是巴洛克向洛可可的过度期,出现了穿着方便的“华托服”,它一种宽松长袍,很少用琐碎装饰,面料选用图案华美的织锦或素色绸缎。

2)、洛可可鼎盛期在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风达到鼎盛,女装的最大特征是裙撑越来越大。

出现了“双巴尼尔”裙撑,下摆更为夸张。

在一时期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制作技术更加进步。

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当时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和美感。

十八世纪中期以后洛可可女服日益华丽,注重额外的装饰,以无数花边、蕾丝。

缎带花结、花状饰物和繁复的褶皱缀满全身,整件衣服如花似锦,充分体现了洛可可的艺术特色。

3)、洛可可末期这时期的裙子的体积逐渐变小,出现了“阿拉波罗内”罗布,它是下垂式的,并可露衬裙的长袍或晚礼服,裙子后侧分两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这种垂到脚踝的布裙,相对来说较实用,通常配有带跟的鞋子。

这种样式的裙子逐渐取代了“巴尼尔”。

洛可可艺术用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

2、男性服装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

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

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

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

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

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

1715年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

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

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

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

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

3、装饰与饰物女子服饰的形象也是极尽奢华夸张。

人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美,引导出极为夸张的风气。

在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发型出现了高发髻,最高可达到三英尺左右,但仅仅把头发做高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欲,在这高高的发髻上又做出了许多特制的装饰物,如小鸟,帆船,山水盆景等。

洛可可时期的女子帽子样式也是非常多,包括头巾帽、带檐帽和三角帽。

女子在出门骑马或运动时可带三角帽,帽上经常装饰羽毛、绸带及其他饰物,显得十分时髦。

在洛可可时期,女式高跟鞋变得更为多样。

比起巴洛克时期,鞋跟变得更高更细,鞋头变成尖形,鞋舌上方往往有搭扣,几乎都是用丝绸、织锦、缎子或亚麻布做鞋面,也有少量使用柔软的小羊皮。

四、总结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清代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拼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但它内在的东西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它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又保留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等级制内容,然而其条文的庞杂、章规的繁缛,却超过了历代。

清代服装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其进程随着封建末代王朝的覆灭而告终止。

中国古代服装虽然结束了它的历程,然而它所显示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洛可可强调了曲线和繁缛,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和厚重风格,摒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怪诞而追求纤细与精巧,从繁缛的纹样中表现出流动和活力。

虽然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但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却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