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
可怜生在帝王家完整诗句
可怜生在帝王家完整诗句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一位名叫王孙的人。
在古代社会,王孙就是帝王家族的人,可以推断出这位王孙是出身显赫的贵族,在这种阶级社会中,生在帝王家的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的,有时候他们不幸生命短暂,或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牺牲品”。
诗人在此引用古原草作为与王孙的比喻,用草木的生生不息与王孙阶级身份的
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无论贵贱,皆为世间过客,唯有自然的生命力才能永恒。
诗中还有一句令人叹服的描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将
秋夜的宁静与美景与王孙的离开相提并论,这句话包含了诗人的“怜惜”之情,同时
也增强了对于人生不易得永恒的感慨。
这首诗无论从语言、形象上,还是由诗人对王孙的感慨,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此诗与唐人张继的《满江红》、明人于谦的《观书》齐名,堪称中国古典诗文的代表之作。
以上是我对这段诗歌的解读,当然这些解读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并不一定正确。
在诗歌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信息和感受。
完整的诗句带给我们思考人生的启示,人生的短暂和不易,即便生在帝王家却
也有着无法逃脱的命运。
真正有价值的是自然的生命力和不断的奋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其一,《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珍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哪一首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哪一首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可怜九月初三夜“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原文、赏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诗词】暮江吟的意思和作者
【古诗词】暮江吟的意思和作者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
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
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
此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处】唐·白居易《暮江吟》【意思】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新月似弯弓。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提示】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两句的意思是: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绿草上的晶莹露珠活象粒粒珍珠,天幕上的一弯新月,犹如一把弯弓。
诗人写秋夜新月初升时天上地下的美景,语言凝炼、清丽。
【鉴赏1】把“露”比作“珍珠”,把“月”比作“弓”,写出了九月清月照耀下露水的圆润晶莹和新月的玲珑秀美,烘托出了秋夜宁静和谐的气氛,并把诗人恬静愉悦的心情蕴含于其中。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语出白居易《卖炭翁》。
用“衣正单”与“愿天寒”这样本来矛盾的东西统一在卖炭翁身上,从而深刻而真切地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痛苦无奈的心态。
前后映衬,扣人心弦。
【鉴赏2】九月初三的夜晚,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圆润,而天上初升的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弯弓。
原诗后两句中的“九月初三夜”,点明了具体时间,说明“露似珍珠月似弓”句描写的是残阳刚落而新月初升的场景。
诗人低头一看,便见草茎上有如珍珠一般的凝露。
将露水比喻为珍珠,不仅写出了露珠本身的圆润,也写出了露珠在新月映照下的晶莹剔透之感。
接着,诗人又仰头一望,便见初生的新月犹如一张弯弓般高高悬挂在天幕上。
诗人就在这一俯一仰中,将地上与天上的美景串联起来,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图画。
同时,诗人寓情于景,直接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夜晚露水似珠,弯月高悬的景色。
[例]九月初三日。
晚,见到月亮,我忽然记起白居易的诗《暮江吟》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看来这是记述秋夜和新月的情景、情怀的。
(郭风《夏历九月笔录》)二《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①瑟瑟:按《通雅》说:“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
唐诗赏析-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鉴赏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鉴赏'《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暮江吟》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的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江吟篇一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及注释篇二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篇三《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1、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瑟瑟:一种宝石,澄澈碧绿。
此处指江水所呈碧色。
3、真珠:即珍珠。
赏析:俯仰之间,得一缕闲情;顾盼之中,见一番美景。
残阳斜照,映得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新月渐上,宛若一张小巧亮丽的弓;江草青青,缀满了晶莹碧绿的露珠。
“残阳”“水”“月”“露”四个意象,总括了暮江晚景的奇美。
一“铺”字,形象地写出夕阳与地平线已经是平齐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真实地再现了江面一瞬间呈现的两种颜色变化,被历代诗家所称赞。
第三句以“可怜”作为诗眼,写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赏析篇四《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全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全诗《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诗意: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导语: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5、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诗意: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暮江吟白居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
暮江吟白居易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勤劳的小编阿青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暮江吟白居易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篇一今天,我上第四课《古诗两首》,我像以往一样在理解诗的字,词,句上作了准备。
在教学《暮江吟》时,当学生自读古诗说了"暮","吟","残阳"的意思之后,要来说说重难点字"瑟瑟"的意思了,哪知道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说了:生:江面上有些颜色是红彤彤的,有些是深颜色的,因为江两岸的树木倒映有水中加上水里面水草的颜色,颜色深一些。
师:刚好是半江红彤彤,半江深颜色吗生:不是的,诗上说说的,真正的是不一定的。
师: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半江……半江……生:是为了读起来好听。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面上那感觉是怎样的生:被夕阳照到的水面波光粼粼,霞光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漂亮,有的像……有的像……生:垂柳下的水面,被遮住了脸,飘拂的枝条倒映在水中,加上这些地方特别浅,水草都隐约能看见……生:还有一些江面,颜色会变,夕阳西下了,刚才还是紫红的,现在冷下来了。
我在课堂上很惊讶,惊讶四年级学生有如此的想象力,我为之兴奋,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在接下去两句诗的理解上,我马上转换了方法,顺势利导,问学生,诗人除了看到这些如此美丽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们很自然而然地去轻声念了那剩下的两句古诗,说出了大致的诗中描述的景象,在大概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可怜"是真的可怜吗很多学生来不及举手就说,"是可爱",因为看到了这么美,有趣的景象,诗人觉得很可爱。
重难点字的意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看注解自然而然得体会到了。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
作品原文
暮江吟⑴
一道残阳铺水中⑵,半江瑟瑟半江红⑶。
可怜九月初三夜⑷,露似真珠月似弓⑸。
[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古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翻译赏析
古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翻译赏析《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意思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的诗句。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凄凉的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象,给人一种孤寂、寂寞的感觉。
九月初三夜,正是秋天的深秋时节。
这时候的天空已经不再是夏天的湛蓝,而是渐渐显露出秋天特有的深沉和凉意。
白天虽然还有阳光的温暖,但夜晚的寒意却愈发明显,让人感到寂寞和孤独。
这个时候的天空往往是阴沉的,月亮已经渐渐变得黯淡,与九月初三夜的寂静和寒冷相映成趣。
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却伴随着离别和凄凉的季节。
九月初三夜的寒意和凄凉给人一种思乡的情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
人们在这个时候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思乡之情。
远方的亲人或许有的已经走上了另一条人生的道路,而自己却只能留在原地,望着渐渐降临的秋夜。
九月初三夜的凄凉也让人对逝去的时光产生思考。
岁月的流转总是如此匆匆,转眼间又到了一个秋天。
回首往事,往事如烟,有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过去的美好所打动,让心中充满了感叹。
九月初三夜的美丽也源于它的短暂。
明媚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眨眼间就会过去,人们很难再度回味。
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九月初三夜的凄凉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秋天是大自然进入休眠准备冬天的季节,也是万物开始收藏精华的时候。
对于人们而言,也是一个收获和准备的时机,可以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为将来的目标和计划做好准备。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一句诗人杜牧在秋夕的夜晚所作的感慨之诗。
这句诗通过描绘九月初三夜的凄凉和寒冷,传达出对逝去时光和思乡之情的忧伤。
然而,它也呼唤着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为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诗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取舍,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注:本文纯属原创,未使用任何人工智能、AI等技术生成。
以上是对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个人理解和感悟,仅供参考。
暮江吟全文注释赏析
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思“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1、可怜:可爱2、真珠:即珍珠。
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3、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翻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暮江吟》古诗鉴赏
《暮江吟》古诗鉴赏《暮江吟》古诗鉴赏1《暮江吟》原文: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展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垂怜的是玄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暮江吟》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尽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天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望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进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因为这首诗渗入渗出了诗人自愿阔别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展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展”,这是由于“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展”在江上,很形象;这个“展”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自在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色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活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门,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捉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浸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面前呈现出一片更为夸姣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望,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望,一弯新月初升,犹如在碧蓝的天幕上,吊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原文,翻译,赏析(最新)
暮江吟原文,翻译,赏析【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一】《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5、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诗意: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河南省濮阳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濮阳高二语文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命题人:张学真 2012 0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均为必考题。
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规定的位置。
2.考生作答时,将第1卷和第1i卷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提示:以下各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需要重新梳理的“孔孟” 3分,共9分)陈彦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十二个字,读后令人直接感受到了两千年前人本、人道的浓郁气息:?厩焚。
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堂回来,先问: ?有人受伤吗??而没有问马。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只问?财产?,不问个人生命安全,演出了多少不该上演的悲剧。
其实这些轻践生命的病毒并不在传统文化的源头那里。
无论孔子、孟子,都是以人为价值主体的,孟子甚至当面批评梁惠王说,你们的厨房有肥肉,棚栏有壮马,而百姓满脸饥色,遍野饿殍,你们这样子治国等于是率领禽兽吃人哪。
?率兽而食人?的严厉斥责,让人看到了儒家悲悯恻隐的人道温度与仁者爱人的人性深度。
孟子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然,这些理想因没有制度保障,而终使整个封建社会并没有成为孔盂所期望的人本社会。
孔子和孟子都是当时的批评高手,与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政治、道德批评力量相比毫不逊色。
孔子周游列国,是宣讲团,更是批评团,一路走来,没少惹人,并且惹的都是君王和权臣,除了接待上让他不满意,多有?丧家犬?之感外,批评始终没有因外力而中断。
孟子有时批评某些实行霸道而不实行王道的国君,甚至有老子训儿子的感觉,但这些国君大多变变脸色、翻翻白眼而已,拂袖而去的往往是说道者自己。
在这些元典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的更是一种不能不让人向往的批评与被批评者的听之任之、放之纵之、抑或豪情万丈的生命气象。
可惜的是,始终没有形成维护这些批评声音的制度保障,以至于孔、盂二子一时被誉为至圣,一时更被唾弃为臭粪。
有时我们清算历史账目,也有些不由分说,孔孟常成替罪羊,就像我们民族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总账都算到孔孟那里一样,两个老人也是很冤枉的吧。
且不说批评了一辈子当权者,并没有人好好听,就是从批评的内容看,也是与后来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相背离的。
他们主张人民当?富之??教之?,当?有恒产?,认同?人亦孰不欲富贵?,不过反对不择手段,将天下财富?一人货之?而已矣。
西方的现代文明,是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大树上生长出来的果实,无论他们的赞美者还是批判者,都为这个文明增添了无尽的枝叶。
如果拿孔盂与希腊这两住哲人相比较,从本质上,企图确立道德、建立秩序、追求至善等,应该说从精神上是隔河相望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思,并且特别喜欢教育人,尤其是始终站在社会批判的立场上。
他们的共同命运是当时都不风光,宁可忍受不公正,也不去做不公正的事,苏格拉底甚至被处以极刑。
在文明的源头时期,先哲们远隔万里,却有着相同的人格精神,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也有着诸多相近的思考,后来,渐行渐远,以至形成十分对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其实,中西方文化是两条优美的平行线,共同照耀着人类的历史。
在全球化的今天,梳理好自己的文化源流,为和谐世界大家庭多提供一份精神动力,当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1.下列关于“孔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都把人作为社会的价值主体,《论语》有相关的记载,孟子针对民不聊生的现实,对梁惠王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b.孔子和孟子期望封建社会能成为人本社会。
以孔子和盂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追求悲悯恻隐的人道,追求仁者爱人的人性。
c.孔子和孟子都是批评高手,孔子周游列国,在接待上让他很不满意,便批评了很多权臣和君主,孟子对君主的批评毫不留情。
d.孔子和盂子有时遭到不公正的批评,成为我们清算历史时的替罪羊,我们的民族曾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根源归因于孔子和孟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对当时当权者的批评曾遭受外来的阻力,但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他一辈子都在批评当权者,可惜不为当权者所接受。
b.孟子的理想因为缺少制度保障而难以实现,他有时批评某些国君实行霸道而不实行王道,但结果往往是自己拂袖而去。
c.孔子和孟子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时期,同样敢于对政治和道德进行批评,被孟子批评的国君大多用变脸色、翻白眼来对待。
d.我们能通过元典读到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那些令人向往的生命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从朝堂退朝回来,马棚失火了,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而没有问马是否有损失,这充分证明了儒家对财产并不重视。
b我们的社会曾经把“财产”看得比个人的生命安全更重要,造成了很多悲剧,但是这并不能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c.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为西方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他们的哲学,有人赞美,也有人批评。
d.在中西方文明开始发展的时期,先哲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有着诸多相近之处,实质上,中两方文化并不相冲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古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臵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
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殉。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元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徒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日:?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戢士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人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⑧⑥c.②③⑤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5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5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二)古诗阅读(11分)赏析下面唐诗,完成后面8—9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全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9.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4分)lo.请体会并写出“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jl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2)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
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________。
(《湘夫人》)(3)且放白鹿青崖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4)题。
(25分)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衡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i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草地上虫苹、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分)篇二:诗词鉴赏习题诗词鉴赏习题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1.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