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关刑事责任能力
智慧树知到《案说刑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案说刑法》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在众多部门法中起保障法作用的是( )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 刑法2、《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答案: 单行刑法3、我国现行刑法是()A.1979年刑法B.1997年刑法C.2015年刑法D.1949年刑法答案: 1997年刑法4、根据()原则,对于江歌案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A.属地管辖B.属人管辖C.保护管辖D.普遍管辖答案: 属人管辖5、面对司法实践中新问题新情况,目前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经常使用()的方式作为对刑法必要补充。
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特别刑法D.刑法修正案答案: 刑法修正案6、虽然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侵害的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答案: 普遍管辖原则7、在下列描述刑法在法律体系中性质和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是子法B.刑法是强行法C.刑法是私法D.刑法是程序法答案: 刑法是子法,刑法是强行法8、下列关于刑法基本原则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自由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追求的是公正C.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安全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追求的是平等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自由,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追求的是公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追求的是平等9、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某一外国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分别发生在两个外国C.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D.犯罪行为和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某一外国内,另一项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答案: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某一外国,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分别发生在两个外国,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犯罪行为和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某一外国内,另一项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10、下列哪些可以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刑法2作业答案
2,答案要点;
(1)2001年9月初,胡某通过国外网站邮购到一些淫 秽光盘具有走私淫秽物品的行为,如果数量在50张以 上的则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2)胡某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复制,之后在网上登出广 告开展邮购服务,并卖出160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 说明胡某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3)胡某制作了网站将其制作的淫秽光盘中的部分内 容上网供人免费欣赏。此行为胡某构成组织播放淫秽 音像制品罪。 (4)胡某制作的网站点击率高达5万余人次。“情节 严重”应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论处。 综上所述胡某应数罪并罚,另外胡某1999年的判刑又 构成累犯,所以应对胡某从严处罚。
构成了受贿罪,两罪“数罪并罚”。 (3)方某的行为;方某送给陈某和朱某 财物折合人民币17万余元,现金人民币 12万余元,美元1万余元,并使陈某越 权操作放纵方某公司偷税8238万元,方 某行为构成了行贿罪,根据刑法典第 390条规定,犯行贿的情节严重的处6年 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 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 没收财产。
案情:许某,男,38岁某市委办公室主任。…… 分析:对许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 则)?为什么?
许某身份:某市委办公室主任,是国家工作人员 许某行为表现: 一, 收受3人的价值16万余元
的高档消费品和现金;二,给有关人士打招呼 使3人违规升职;三,许某没有把收受的财物 分给有关人士;四,许某已婚但有陈某同居, 邻居都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
用自己照片以吴女士名义制作一张假身份证;用身份 证办同名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5600元。) 用别人的钱用于自己消费
4,胡某触犯了几个罪名。
(伪造居民身份证;信用卡诈骗)
5,胡某1998年的行为对本案有何影响? 6,如何定罪?
2022年司法资格考试(试卷二)每日一练试题C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司法资格考试(试卷二)每日一练试题C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对下列与扰乱市场秩序罪相关的案例的判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所购某名牌轿车行驶不久,发动机就发生故障,经多次修理仍未排除。
甲用牛车拉着该轿车在 闹市区展示。
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B 、广告商乙在拍摄某减肥药广告时,以肥胖的郭某当替身拍摄减肥前的画面,再以苗条的影视明星 刘某作代言人夸赞减肥效果。
事后查明,该药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乙构成虚假广告罪C 、丙按照所在企业安排研发出某关键技术,但其违反保密协议将该技术有偿提供给其他厂家使用, 获利 400 万元。
丙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D 、章某因房地产开发急需资金,以高息向丁借款 500 万元,且按期归还本息。
丁尝到甜头后,多次 发放高利贷,非法获利数百万元。
丁构成非法经营罪2、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 、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 、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 、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3、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 、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 、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 、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4、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和决定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审查,均应由行政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B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C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均应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D 、所有的行政许可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5、张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的下列哪一证据既属于言词证据,又属于间接证据?( )A 、用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设备、工具B 、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C 、张某关于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供述D 、判别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真伪的鉴定结论6、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乙两家曾因宅基地纠纷诉至法院,尽管有法院生效裁判,但甲乙两家关于宅基地的争议未得到根本解决。
一日,甲、乙因各自车辆谁先过桥引发争执继而扭打,甲拿起车上柴刀砍中乙颈部,乙当场死亡。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不需要用证据证明的免证事实?(201年卷二25题,单选)A.甲的身份状况B.甲用柴刀砍乙颈部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C.甲用柴刀砍乙颈部时精神失常D.法院就甲乙两家宅基地纠纷所作出的裁判事项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
证明对象指在诉讼中需要使用证据证明的事实,包括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的范围,分别规定在《最高法解释》第64条和《最高检规则》第437条。
《最高法解释》第64条规定,应当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1)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2)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3)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4)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5)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案件起因等;(6)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7)被告人有无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8)有关附带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理的事实;(9)有关管辖、回避、延期审理等的程序事实;(10)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最高检规则》第437条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1)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3)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5)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6)自然规律或者定律。
刑事案件法律特征(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案件是指涉及犯罪行为的案件,其法律特征具有特殊性,与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其他类型的案件有所不同。
了解刑事案件的法律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类案件。
本文将从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等方面,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二、犯罪构成1. 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在我国,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法人犯罪主体是指具有法律人格的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犯罪主体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但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组织。
2.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在我国,犯罪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3.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犯罪行为: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关系的行为。
(2)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危害后果。
(3)犯罪因果关系:指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犯罪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三、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2. 民事责任: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损失的,犯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责任追究:犯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
四、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为了解决刑事案件而进行的法律活动。
司法卷二:犯罪构成题库考点
司法卷二:犯罪构成题库考点1、多选甲患有精神病,因为琐事与乙发生争执,随后拿一铁棍朝乙的头部一阵乱打,将乙打死。
经鉴定,甲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江南博哥)C.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罪D.甲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 C参考解析: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中间状态,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为人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人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或降低的情况。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四种:(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3)又聋又哑的人;(4)盲人。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多选在下列哪些选项中,时间、地点或者方法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构成因素:()A.非法捕捞水产品罪B.遗弃伤病军人罪C.资敌罪D.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正确答案:A, B, 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相关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问题。
一般情况下,犯罪的时间、地点与方法并不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因素,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犯罪中,法律才把它们规定为犯罪构成的要素。
根据我国《刑法》第340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刑法》第444条规定,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伤病军人罪,以战时为要件。
《刑法》第112条规定,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构成资敌罪,也以战时为要件。
《刑法》第342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因此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并不要求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方法。
2022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题库检测试题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题库检测试题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
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 、张某与何某均构成盗窃罪 B 、张某与何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 、张某构成盗窃罪,何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 、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何某不构成犯罪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 、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 、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 、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3、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在车站行窃时盗得一提包,回家一看才发现提包内仅有一支手枪。
因为担心被人发现,甲便将手枪藏在浴缸下。
甲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 、乙抢夺他人手机,并将该手机变卖,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数罪并罚C 、丙非法行医3年多,导致1人死亡、1人身体残疾。
丙的行为既是职业犯,也是结果加重犯D 、丁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将其杀死,对丁不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4、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B 、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 、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D 、"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5、宋体甲省A 市副市长涉嫌受贿2000万元,为保证诉讼顺利进行,拟指定甲省B 市管辖。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
2016 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就是正确的?A.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考点】不作为【解析】 A 项就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作为罪”的原则适用于所有犯罪类型,不作为犯罪亦不例外;但就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并不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有可能来源于生活经验(理论上称之为“开放的构成要件” )。
B项就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作为可能性的具备就是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不具备此条件,不作为犯罪即不成立。
C 项就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不真正不作为犯并非单纯的不作为即可成立,而就是必须其不作为导致一定的法定后果才成立。
D 项就是正确的。
理由在于,不作为只就是一种实施犯罪的方式,原则上所有犯罪类型均有不作为方式存在的空间。
【答案】D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就是正确的?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她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考点】刑法因果关系【解析】 A 项就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王某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乞丐独立导致的,而不可归责于甲,甲只需对其导致的伤害后果负责。
B 项就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虽然在追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介入了被害人自身行为,但这一介入因素并不异常,不能阻却追杀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
2022司法资格证考试(试卷二)模拟试题A卷 含答案
2022司法资格证考试(试卷二)模拟试题A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情节)?()A、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向司法机关诬告他人介绍卖淫的,不仅触犯诬告陷害罪,而且触犯侮辱罪B、法官明知被告人系被诬告,仍判决被告人有罪的,法官不仅触犯徇私枉法罪,而且触犯诬告陷害罪C、诬告陷害罪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但诬告企业犯逃税罪的,也能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D、15周岁的人不对盗窃负刑事责任,故诬告15周岁的人犯盗窃罪的,不能追究行为人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2、甲因在学校饭堂投毒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关于甲的假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可否假释,由检察机关决定B、可否假释,由执行机关决定C、服刑4年以上才可假释D、不得假释3、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4、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5、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
犯罪心理学 (2)
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广义说,即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反面:其一,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和特征,有关刑事责任的心理因素(认识因素与认识能力,意志因素与控制能力,感情状态机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其二,群体犯罪心理,主要研究在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中,各犯罪行为参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探讨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加重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观犯罪依据);其三,有关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包括犯罪心理的预测,刑罚的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转化与矫治等。
犯罪心理绪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治理论。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犯罪行为是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可看作是社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基本任务是荧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阐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教育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心理升微亿依据,并在次基础上指定出符合心理规律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智力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服务,以便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安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目的。
理论方面的任务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㈡推动临近学科的发展首先,研究犯罪心理学必将推动心理学科的发展。
其次,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将推动犯罪学和刑罚学的发展实践方面的任务首先,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的培养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挥综合治理的最大效应。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答案及解析(最新)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B.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C.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D.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答案】B2.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答案】C3.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
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
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
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
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答案】D4.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答案】D5.甲冒充房主王某与乙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将王某的住房以220万元卖给乙,乙首付100万元给甲,待过户后再支付剩余的120万元。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及答案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答案【D】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3.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答案【A】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
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15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
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D.丁在14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
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4.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5.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
刑法学作业二
一、判断(共计50分,每题2.5分)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而间接故意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A. 正确B. 错误错误:【B】2、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
()A. 正确B. 错误3、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抱着积极追求的态度,这种态度明显而坚决。
()A. 正确B. 错误错误:【B】4、非法持有毒品罪是不作为犯罪。
()A. 正确B. 错误错误:【B】5、犯罪对象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A. 正确B. 错误错误:【B】6、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
()A. 正确B. 错误7、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
()A. 正确B. 错误错误:【B】8、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废止旧法,但因为旧法的规定和新的刑法规定相抵触,所以旧的刑法自然废止。
()A. 正确B. 错误9、刑法理论上将事前避险和事后避险统称为“避险不适时”,避险不适时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紧急避险。
()A. 正确B. 错误错误:【B】10、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派生的一种辅助性权利,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公力救济的不足,其目的具有合法性。
()A. 正确B. 错误11、某种原来并非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后来国家以特别法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在该法刚实施之际,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新的法律颁行并已经禁止此行为,而仍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在此种情形下,不宜认定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构成犯罪并追究刑事责任。
()A. 正确B. 错误12、司机驾车以正常速度行驶在快车道上,有一男子决心自杀,突然扑到车前,司机刹车不及将该人轧死。
本例中,司机对于男子的死亡结果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
()A. 正确B. 错误错误:【B】13、犯罪过失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是一种事与愿违、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完整word版-刑法论述题
1.论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联系: 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本质内容。
区别: 1.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 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 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
3.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 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
4.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客体。
5.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对象, 前者决定后者。
6.犯罪侵害犯罪客体是必须的, 侵害犯罪对象是常有的。
7、犯罪客体是内在本质的论述, 犯罪对象是具体外在的表象。
最后, 刑法是通过保护抽象的犯罪客体来保护具体的犯罪对象的。
2.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
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 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 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 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但是, 在出现疾病的情况下, 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离。
只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具备, 才属于有刑事责任能力。
3.阐述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 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从本质上说, 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法益的积极蔑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法益消极不保护的态度。
这种本质上的差别, 又是通过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体现出来的。
首先, 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 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其次,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 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 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法律分析江歌案件经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江歌案件是指2016年11月3日,日本留学生在东京中野区杀害中国留学生江歌的案件。
案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江歌母亲刘鑫及其男友陈世峰成为案件的关键人物。
本文将对江歌案件的法律经过进行分析。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起因2016年11月2日,江歌在日本东京中野区与母亲刘鑫及其男友陈世峰共进晚餐。
晚餐后,刘鑫与陈世峰发生争执,江歌为了保护刘鑫,独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次日,陈世峰持刀杀害了江歌。
2. 案件调查案发后,日本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警方认定陈世峰是故意杀人犯,其犯罪动机为报复刘鑫。
2016年11月4日,陈世峰被日本警方逮捕。
3. 案件审理2017年7月6日,陈世峰在东京地方法院首次出庭受审。
在庭审中,陈世峰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表示杀害江歌是为了报复刘鑫。
2018年7月20日,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宣判,陈世峰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4. 案件上诉陈世峰不服一审判决,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上诉。
2019年1月18日,东京高等法院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陈世峰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5. 案件执行根据日本法律规定,陈世峰需在服刑完毕后遣返回中国。
但由于中日两国之间关于引渡的法律规定,陈世峰的引渡问题成为案件执行的关键。
三、法律分析1. 刑法责任根据日本刑法,陈世峰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日本,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20年以上。
本案中,陈世峰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符合日本刑法的规定。
2. 自首问题陈世峰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属于自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但在本案中,日本法院并未对陈世峰自首的行为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3. 引渡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第四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外国不得因其在中国境内犯罪而请求引渡。
本案中,陈世峰是中国公民,因此,中日两国之间关于引渡的法律规定成为案件执行的关键。
刑事责任能力人分几种?
When you can't make a decision, let time help you decid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刑事责任能力人分几种?导读: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了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以及具备完全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公民。
在确定公民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时不仅会从年龄上进行判断,同时也是会从自身的能力来确定的,如果当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或者是聋哑人等情况也是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情况。
一、刑事责任能力人分几种?(一)必须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这里应负担的刑事责任,指的就是完全的刑事责任。
(二)必须具备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这里的“完全”指的是行为人所拥有的能力是非部分的,不残缺的。
比如,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行为人就不具备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也就不能成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首先,在一般意义上,年龄的大小反映了其体力和智力的成熟程度,也反映了其是否具有相当的社会知识、经验以及守法意识。
所以,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判断行为人是否能成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必要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一般犯罪,必须年满16周岁才能成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而对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恶性犯罪,只要年满14周岁即可认为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其次,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刑事责任能力也有重要影响,比如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和辨认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即便其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也不可以认为其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值得注意的是,确定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的标准时,需要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才能最终判定该行为人是否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二、刑法规定的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情况:(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岁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法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法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李某、阮某持某外国护照,涉嫌贩卖毒品罪被检察机关起诉至某市中级法院。
关于李某、阮某的诉讼权利及本案诉讼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1年)A.即使李某、阮某能够使用中文交流,也应当允许其使用本国语言进行诉讼B.向李某、阮某送达中文本诉讼文书时,可以附有李某、阮某通晓的外文译本C.李某、阮某只能委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并依法取得执业证书的律师作为辩护人D.如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有关于刑事诉讼程序具体规定的,审理该案均适用该条约的规定【答案】 A2、甲午夜开车送朋友乙回家,因超速驾驶,刹车不及时,将经过人行横道的丙撞到。
乙对甲说:“没有人看到,快走。
”甲驾车加速离去。
丙随即被他人送往医院,但因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
甲将乙送回家后,心里不安,便返回肇事地点,并向在事故现场取证的交警交代了肇事事实。
甲的行为( )。
A.构成交通肇事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答案】 A3、下列属于有线介质的是()。
A.双绞线B.卫星C.同轴电缆D.光纤【答案】 A4、某国有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决定申请破产重整,对企业实施拯救。
其拯救措施之一是进行裁员。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A.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B.制定职工安置预案,予以妥善安置C.承诺企业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时予以优先录用D.承诺企业在重整成功后予以重新录用【答案】 A5、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
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抢劫罪D.诈骗罪【答案】 B6、关于包庇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为方式必须是作为B.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C.行为时间发生在犯罪之后D.行为对象是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答案】 D7、某新开业的商场为吸引商户进驻,在招商广告中表示对前100名入住的商户,商场将柜台租金的 5%作为折扣退还给他们,并承诺办理完整的财务手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商场的行为构成行贿B.商场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C.商场的行为构成限制竞争D.商场的行为是合法行为【答案】 D8、某钢厂与某建筑企业签订了 1份钢材购销合同,合同约定钢厂向建筑企业供应钢材50吨,交货期限为2003年12月之前,某企业在验货后1个月内向钢厂付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三个问题:
1,,年龄计算问题:按周岁计算,满12个月为一周岁。
如1988年1月26日:年满14周岁为2002年1月27日
年满16周岁为2004年1月27日
年满18周岁为2006年1月27日
**对于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视为不满***周岁。
2对于这种年龄界限,不能有任何伸缩。
3、关于跨年龄段的危害行为的形式责任问题。
应作具体分析,如16周岁后实施犯罪,14—16周岁期间也实施过,应不是特定严重犯罪的,只追究16周岁后的。
如两段犯罪之间有密切联系,则说明人身危险性较大,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