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的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8-19版: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创新设计)

18-19版: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创新设计)

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 c 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c“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c考点一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历史沿革(1)周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北魏: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2.建筑布局(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3.文化内涵(1)中轴对称的城市建筑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砖墙瓦顶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归纳点拨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

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

要点平遥古城建筑的内涵史料一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城内建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史料二平遥古城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思考(1)史料一中平遥古城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是什么?(2)史料二体现了平遥古城建筑的什么思想?提示(1)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建筑布局遵从八卦的方位。

这主要体现的是() A.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思想B.“神人共治”的思想C.“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D.中国古人的风水观念解析材料未看出尊卑有序,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才能体现“神人共治”的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庙及左道观、右寺庙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内涵思想,故C项错误;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整个平遥城像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其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这些足以看出中国古人注重风水,故D项正确。

第八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八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八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城和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指导意见】①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认识其文化内涵;②了解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和文化珍品的研究价值;③了解“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理解“日升昌”票号的文化内涵;④联系必修二中有关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⑤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性思维,领悟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信心和人文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古城、古民居和“日升昌”的分析,认识其文化内涵;三、教学难点: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课前导入】(cctv请您欣赏)循环播放平遥古城几张精美的图片,配乐《高山流水》,营造古色古香的课堂气氛。

【新课导入】教师:上课!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是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

后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而大后天又是国庆节,所以,在这里我首先祝大家中秋、国庆节快乐!教师:一到假期,很多人就开始筹划着到哪里旅游的事情。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两个世界级的旅游城市!(打开幻灯片)教师:去年,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了41个2011年最值得旅游的世界城市,我们中国有两座城市入选,一个是我们浙江的城市,你们知道是哪里吗?学生:杭州(可能也会说其他的城市,但应该大部分说杭州)教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杭州。

恩,非常正确。

教师:你为什么认为是杭州呢?或者说杭州它美在哪里啊?学生:杭州有美丽的西湖。

钱塘江……教师:恩,非常好!记得白居易曾经说“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而杭州之美,则最美在西湖。

所以大诗人苏东坡又曾这样描绘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学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师:恩,非常好!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并于去年6月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省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省赛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

了解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物和文化珍品的研究价值。

了解“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理解“日升昌”票号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遥古城的学习,领悟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信心和人文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古城墙、古民居建筑等图片感受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通过视频材料以及古民居建筑布局的分布图让学生感受古民居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日升昌的经营方式。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古城、古民居和“日升昌”的分析,认识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吗?学生:历史悠久的城市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所谓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一座城市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发生过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这样的城市我们把它称之为历史文化名城。

同学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吗?学生:西安、洛阳教师:很好,那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几个历史文化名城吗?学生:100多,30多……教师:截止今年5月2号,中国一共有134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位于我们浙江的就有10座(打开幻灯片,展示图片),老师在幻灯片上播放的这两张图片呢,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丛书,老师所展示的图片上的这两个城市我们同学应该很熟悉,一个是我们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另外一个是衢州,老师今天要讲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呢,是位于山西的一座古城——平遥古城(幻灯片展示平遥古城图片)。

同学们去过平遥古城吗?学生:没有教师:平遥和衢州、杭州有所不同,平遥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还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幻灯片展示材料)教师: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古城,感受这座古城独特的魅力。

高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五单元8.9课学案

高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五单元8.9课学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8.9课八、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1)地理位置:山西晋中盆地南端(2)历史沿革:西周周宣王:修筑土城;北魏:作为县治所在地;明初: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

(3)古城结构:外观呈方形,建有垛口、敌楼、魁星阁;城墙四角筑角楼,城门外有瓮城,上有城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之一。

;城墙外有护城河。

(4)古城布局:按照安排,方正端庄,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布局。

反映了当时“”和儒、道、佛“”的文化内涵。

(5)价值:(1)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2)其建筑布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3)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对研究金融业的价值)(4)其中的四合院古民居,它的布局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

(对研究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彩塑艺术的价值)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1)创立背景:平遥商业的时期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发达(店铺商号密集,经营门类繁多,商务繁忙)。

(2)“日升昌”性质:是中国第一家机构。

(3)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的气派。

(4)创立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的新纪元。

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平遥古民居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为主,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3讲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3讲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3讲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一、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1)平遥古城的历史①周宣王时期,周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②从北魏开始,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③明朝初年,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④明清时期,城墙外边还有护城河,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2)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①结构: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②布局特点:按照传统礼制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③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背景:明清是平遥商业最繁盛的时期。

当时的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商业繁盛;平遥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海外。

(2)文化内涵①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

②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

③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易错提醒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都市建设不矛盾。

平遥古城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体现城市的核心文化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更是现代化都市建设所要学习的,这也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所在。

二、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1)西递村①历史: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始建,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②特点: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2)宏村①历史:始祖汪彦济,南宋时定居于此,明代汪氏族人积累大量财富后,回乡大兴土木,立祠堂、建宅院等;清代建成许多形制不同的古建筑。

②特点:整个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环境幽美“枕山、环水、面屏”;街巷系统形似方格网;民居大门均建有八字形门楼。

2020版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20版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考报告】考点一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历史沿革(1)周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北魏: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2.建筑布局(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3.文化内涵(1)中轴对称的城市建筑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砖墙瓦顶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归纳点拨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

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

要点平遥古城建筑的内涵史料一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城内建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史料二平遥古城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思考(1)史料一中平遥古城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是什么?(2)史料二体现了平遥古城建筑的什么思想?提示(1)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建筑布局遵从八卦的方位。

这主要体现的是( )A.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思想B.“神人共治”的思想C.“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D.中国古人的风水观念解析材料未看出尊卑有序,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才能体现“神人共治”的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庙及左道观、右寺庙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内涵思想,故C 项错误;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整个平遥城像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其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这些足以看出中国古人注重风水,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市赛

高中历史-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市赛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越州中学李卓雯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选修六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第8课,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

其中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不做考试要求于是不做详细讲解。

整体而言,本课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线索多。

就平遥古城本身而言,从城市的沿革到城市的外围景观再到城市的内部布局,这是一条线索。

就平遥古城的商业文化而言,日昇昌票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条线索。

就平遥的建筑艺术而言,则从日昇昌到四合院都有涉及。

其次,知识杂。

本课知识虽然在理解上并没有太大难度,但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无论是在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的过程中都容易显得散乱,这是文化遗产课程容易出现的普遍现象。

在本课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且相互之间没有较明显的关联。

因此鉴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具体教学设计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重新整合,但同时又不大幅度的重构教材原本的叙述顺序,这是本节课在教材处理上的主要思路。

二、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根据自身经验去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在处理思路上,相较于构建线性的逻辑,本课更适合进行模块化的解构。

根据本课的知识线索,我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城墙、布局为第一部分,将其主题确定为“城”;票号为第二部分,将其主题确定为“市”;晋商的优秀品质和局限性为第三部分,将其主题确定为“人”。

在模块化的铺陈过程中,教师应同时注意逻辑的关联性,选取恰当的材料进行串联。

走进平遥 教学设计

走进平遥 教学设计

走进平遥教学设计走进平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平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2)学习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和特点;(3)了解平遥古城的保护与传承;(4)了解平遥古城的特色民俗和传统工艺。

2.能力目标通过走进平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平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1)了解平遥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省份、毗邻的城市等;(2)了解平遥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发展历程、历史人物等。

2.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包括明清建筑、木结构建筑等;(2)了解平遥古城的特点,包括四方街、太和殿等。

3.平遥古城的保护与传承(1)了解平遥古城的保护历程,包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等;(2)了解平遥古城的传承方式,包括文化活动、非遗传承等。

4.平遥古城的特色民俗和传统工艺(1)了解平遥古城的特色民俗,包括庙会、民间艺术等;(2)了解平遥古城的传统工艺,包括剪纸、面人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平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平遥的兴趣。

2.知识输入(3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黑板,介绍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特点和历史沿革等知识,并展示一些经典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3.互动探究(4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研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或民俗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一个短小的展示。

(2)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4.拓展延伸(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平遥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并就传统工艺和特色民俗进行深入了解。

5.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件2: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课件2: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微点拨】 平遥民间有句俗语:“房子半边盖”,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 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 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 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 凝聚的民族性格。
三、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珍品 1.双林寺彩塑珍品: (1)双林寺:位于古城西南的桥头村,始建于_北__魏__早期,重建于北齐。 后经历代修葺,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建筑。 (2)彩塑珍品:双林寺彩塑被誉为“_东__方__彩__塑__艺__术__的__宝__库__”。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 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 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 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根据上述材料,“日升昌”票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①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②促进商业 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③对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
3.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 (1)布局。 ①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_中__轴__对__称__。 ②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 左道观,右寺院。 (2)特点:反映了当时“_神__人__共__治__”、儒道佛“_三__教__合__一__”文化内涵。 (3)历史文化价值:平遥古城如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对研究我国古代文 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_城__市__建__筑__、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 值。
2.平遥民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 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落组成,一般为“日”字形二进院或 “目”字型三进院形式,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砖 窑,墙面厚实坚固,冬能保暖,夏能遮凉。左右厢房为木结构单坡瓦顶, 坡向内院。大门对面都建有影壁,有的用砖雕,有的用琉璃瓦镶成各种 吉祥图案。

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①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 ②“神人共治”。 ③儒道佛“三教合一”。
3、研究价值:
1、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2、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具体体现在:
1)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2)布局体现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神人共治”“三教合一” 的文化内涵。
【2016.浙江4月选考】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②数量 众多,保存完好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④“三雕”精美, 典雅俊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一:明清以来,山西这一带商贾之迹遍于全国。清代中叶,产生了一 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西人所包 揽,后来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摘编息阮仪三《旧城新录》 材料二: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经营异地汇 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方行 说:“既输存放款,又进行汇兑,这就基本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 — —纪录片《晋商· 日升昌》解说词 材料三:飞钱又称便换,唐后期商人在长安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驻京办事 处)或某军、某使、某富家,然后带着当事人付给的文券,到目的地地凭文 券取钱。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张传玺 《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有机组成部分的日升昌票号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唐后期进奏院兼事的金融活动和清代票号业 务的异同。
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建于14世纪,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 的汉族传统城镇的典范。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 5个多世纪以来,封建中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 风格方面的变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建 筑同银行业关系密切,平遥是19世纪至20世纪 初期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山西平遥古城教学设计

山西平遥古城教学设计

山西平遥古城教学设计一、引言山西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现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传统。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和学习。

本文将根据山西平遥古城的特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古城的建筑特色和设计理念;3. 了解平遥古城的社会组织和城市规划;4. 学习传统工艺和手工技能;5. 培养学生对古城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介绍平遥古城的建城背景和历史沿革;- 分析古城的地理位置和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 探讨古城的文化影响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古城的建筑特色和设计理念- 分析古城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解读古城建筑的设计原则和空间布局;- 探究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3. 古城的社会组织和城市规划- 了解古城的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 分析古城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 掌握古城的功能区划和生活设施。

4. 传统工艺和手工技能- 学习古城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探究传统工艺的工具和技术;- 实践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

5. 古城保护和传承- 讨论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探究古城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发起一场古城保护倡议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平遥古城,亲身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4. 手工制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小测验: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程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八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课件共21张PPT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八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课件共21张PPT (共21张PPT)
要街道走向、建筑物的分布)
北门
下西门 上西门
集福寺
市楼 县衙 武庙
清虚观 城隍庙
文庙 南门
下东门 上东门
一、古城布局
2.说一说(说说建筑物的功能,以此分析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神人共治
三教合一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城市建 筑(建筑布局体现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居住形 式(保存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古民居) 和经济(晋商主要的发源地、票号发祥地,研究明清金融 业)具有重要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平遥
——你值得一去的城市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高二历史教案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教学目标
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8课古城平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8课古城平遥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城市布局、建筑特点等方面深入剖析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城风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爱护之情,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小结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遥古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与平遥古城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古城的历史、文化和保护问题。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目标介绍: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新知
1.基础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遥古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布局、建筑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2.重点内容解析:深入分析平遥古城的城市布局和建筑特点,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城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遥古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平遥古城,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古城的各个角落,增加学生对古城的直观认识。
3.创设情境剧,让学生扮演平遥古城的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最新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最新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5)地位:
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国内目前 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寺庙
日升昌
县 衙 武 庙
清 虚 观
城 隍 庙
文 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必修2中有关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 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Βιβλιοθήκη 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1、古城的历史沿革:
(1)它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宣王时期。 那时候,周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从北魏开始,平遥即作为县治所在地, 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平遥进行大规模的扩建, 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材料 ……而票号产生于山西,进而在山西得到 较大的发展也有它的客观条件。第一,从明代兴起 的晋帮商人,在清代其资本积累已相当雄厚。 第二,山西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资金投入大而 周转慢,资金不足时就需借贷。第三,晋商的分商 号遍布全国各地,各分号的盈利均需解回山西总号; 而且总号与分号之间常有资金需要调拨。因此,可 以说是晋商的商业经营对现银兑汇机构的迫切需求 而使票号得以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城墙的结构:
(1)城墙外观呈方形,墙上建有3000个垛口, 还有71座敌楼和一座魁星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的高二历史教案设计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

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

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
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

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
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

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

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着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
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
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
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

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
营的商业系统。

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日升昌
"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
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
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
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
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 __。

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
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
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
珍贵的元代旧居。

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
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
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
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
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

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
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

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
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

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
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

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
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双林寺以彩塑着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

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