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析(杨宏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公民意识
国家观念
回到儿童
5.分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多元 文化意识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 节日,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和基本礼节,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
小学高年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辉煌的科技 成就和优秀传统思想,开展认知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并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 和宝贵文化。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 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 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相结合。 2.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 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 3.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 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蕴 含的法治教育内涵,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 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
当今流行的一句话:
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 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从一则刘国梁被免总教练的公众事件说起
人格:就是坚持正直、向上、尊 重,充满力量,又充满温柔。在 这样的人格感召下,才会有好的 团队。 胜利是一群人内心被同样的光照 耀,自己也成为一束光!
2016年4月14日14时许,发生在 山东省聊城冠县的刑事案件— —于欢案。 判决结果: 山东聊城中院无期徒刑 山东高院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
关键词:道德 价值观 法治 法律 人生…… 道德是一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 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 规范,而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的 一种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基础 上所持有的态度。
二者的联系: 它们都是一种对事物的态度。 二者的区别: 道德是积极的态度,并且是群 体性的;价值观是中性的,是个 体性的判断。
(四)教材整体编写理念与特点
1. 追求生活、道德、法治三维度的统一
儿 童 的 生 活 世 界 儿 童 的 社 会 世 界 品 德 与 生 活 课 程 标 准 品 德 与 社 会 课 程 标 准 青 少 年 法 治 大 纲
生活观
道德观
法治观
2.追求培养人格完善和美好生活的人 3.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重视儿童的生活世 界,基于儿童的立场,以具有教育意义的 生活事件为建构教材内容。 4.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多样性的一致性,一致性的多样性
3.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独特性
认识“三科”教材的意义: (1)不是对原教材出版方式 的简单调整, 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贯彻国家方针、政 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维护我 国意 识形态安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 “立德树人”是育人的根本任务。
6.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 强化教育效果,促使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 进。
7.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学思并举 、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 侧面进行感悟和践行,努力做到“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
.低年级教材内容主题分布
一年级 天气虽冷有温暖 我和大自然 我是小学生啦 校园生活真快乐 我们在一起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我爱我家 我的好习惯
二年级 我们的节假日 我们在公共场所 我们生活的地方 绿色小卫士 我们的班级 我们的节假日 让我试试看 我们好好玩 我会努力的
社会公共生活
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
个人成长
中高年级的整体框架
我们的国家
法治专册
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
我们的学校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
我的健康成长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班级 5.我爱我们班 6.班级生活有规则
允许学生个性化的介绍,切忌填空式的句式训练。童谣游戏为创设 交往机会,也可选用当地童谣或其他游戏。鼓励学生,特别是弱势 群体,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主动交往。
儿歌展现了好朋友之间同分享,共分担的友谊,激发 学生对友谊的向往及主动与同学交往的愿望。
从家庭到学校,认识与交往学校老师及其他员 工,从而更好地获得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感 ;激发感激之情,懂得尊重他们。
• 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 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 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 意识的转变。
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对国 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 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 规范,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 。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 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的境界,那 么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道德与法 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 年成长,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
以低年段为例 一年级上册: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下册:养成好习惯 建构和谐关系 二年级上册:形成公共意识 二年级下册:有创意地生活
适应新生活
三、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教材的理念与特点: (一)凸显人文情怀的生活观与道
德观
1.教材的编排是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的生活逻辑为核心
●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 ●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由隐性到显性 由浅到深 由事例到法规的呈现 由分册渗透到专册集中(六年级上册)
法治教育专册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 者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公民意味着什么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 6.人大代表为人民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时,可根据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师长的工作,引导学生深 入体验美好的校园生活离不开他们辛勤的付出,进而增强与他们的亲近 感。
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
——部编《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太谷县明星小学 杨宏秀 2017-7-25
一、初步认识价值观、道德、法治
事件一: 在西班牙举行的自行车赛中,车手埃斯特 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 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令在场观众惊讶的事 情发生了:他身后的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 慢慢地跟在爆胎的埃斯特万身后! 后来,取得冠军的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 纳瓦罗,但遭到了纳瓦罗的婉拒,理由是:自 己不想在快到终点时超越一个爆胎的对手取胜, 这样是不道德的。人生的路上,有时候比的不 是冠亚军,而是胸怀与境界!
(三)法治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阶段目标 • 小学阶段: 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 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 ,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 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 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 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 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 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能力可以让你登上高峰, 而永驻高峰却要靠道德。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看待以上的一些事件? 1.道德层面(价值观、情感上的、 人文角度的考虑、感性的) 2.法律层面(理性的法律层面的法 律、制度)
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
(一)教材研发的背景
1.教材更名: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教材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共在关系 公共性 和谐
共 在
人 与 同 伴 和 谐 共 存
养成好习惯 建构和谐关系
协 助
分享几句话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不该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专家,而是 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他们成为有生存能力、 生活体验、生活追求的人,成为有道德、 有法治素养的人。” “教育不应该为了课本知识而存在,教育 应该让人变得完整。”
法治教育的由来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法治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 央委员会第4次全体会议通过)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 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将形同虚设。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 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2)教材是学校教学的依据,直接关系到 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 如:日本修改教科书一事 教科书修改属意识形态领域,这次三科教 材的修改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性: 语文:增加了反映科技发展的内容 历史:一带一路 道德与法治:反映国际民生的最新数据。
(3)内容突出重点: a.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b.关于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题材:建党、建 军重大节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事 迹。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涉 及到的老一辈革命家41位。旨在让我们的学 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从小 渗透意识形态的教育。 c.法治教育 普及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涉及34部法律法 规。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 形成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基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7月4日)
• 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2012年11月)和十八届 三中(2013年11月)、四中(2014年10月)、五 中(2015年10月)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 水平,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关注一年级的整体生活
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由此,学 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 需要适应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是其面临 的生活问题,也是其成长的需要。
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 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
随着孩子身份的重大转变,引导学生以积极 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对自己角色能认同与 适应。
成长逻辑、生活逻辑、认知发展的逻辑 一年级上册单元结构 人 与 自 我 他 人 人 与 家 庭
适应 挑战 融合
人 与 学 校 制 度 /
人 与 自 然 社 会 文 化
人 与 自 我 、 人 存 在 的 公 共 性 人 与 自 然 的 共 生 共 存 关 系
一年级下册单元结构
人 与 家 庭 和 谐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 ,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 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 ,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 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 终实现法治。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 仰的角度,不用“法制”用“法治”更为适切 。
教学时重在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第一天的上学 历程,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从家庭生活、幼 儿生活向学校生活的平稳过渡。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保护书本的奇思妙想,并借助 儿歌总结经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家庭到学校:认识与交往即将与自己相处 的新伙伴;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基本技能 ;愿意解决结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生长 1.我们班四岁了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是班级的主人 4.选举产生班委会
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5.共同商定班级事务
7.我是班级值日生
8.装扮我们的教室
3.我们班 他们班
班级认同、归 属、建设 责 任……
班级民主生活
8.采用主题引领与单元设计结合方式展开
教材编写坚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 根据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展,采用主题与单元相结 合的方式,有机整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规则意识和法 治教育,爱国爱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爱自然(生态伦理)教育,国家领土、主权教 育,以及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