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贝塞尔函数

第五章_贝塞尔函数
第五章_贝塞尔函数

n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J x

n

第二类贝塞尔函数,或称Neumann函数()

Y x

n

第三类贝塞尔函数汉克尔(Hankel)函数,(1)()

H x

n

第一类变形的贝塞尔函数()

I x

n

开尔文函数(或称汤姆孙函数)n阶第一类开尔文(Kelvin)第五章贝塞尔函数

在第二章中,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一些定解问题。从§可以看出,当我们采用极坐标系后,经过分离变量就会出现变系数的线性常微分

方程。在那里,由于只考虑圆盘在稳恒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所以得到了欧拉方程。如果不是考虑稳恒状态而是考虑瞬时状态,就会得到一种特殊类型的常微分方程。本章将通过在柱坐标系中对定解问题进行分离变量,引出在§中曾经指出过的贝塞尔方程,并讨论这个方程解的一些性质。下面将看到,在一般情况下,贝塞尔方程的解不能用初等函数表出,从而就导入一类特殊函数,称为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具有一系列性质,在求解数学物理问题时主要是引用正交完备性。 § 贝塞尔方程的引出

下面以圆盘的瞬时温度分布为例推导出贝塞尔方程。设有半径为R 的薄圆盘,其侧面绝缘,若圆盘边界上的温度恒保持为零摄氏度,且初始温度为已知,求圆盘内瞬时温度分布规律。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求解下述定解问题:

2222

22222

22222

0(),,0, (5.1)(,),, (5.2)0, t x y R u u u a x y R t t x y u x y x y R u ?=+=???=++<>???=+≤= (5.3)??????

???

用分离变量法解这个问题,先令

(,,)(,)()u x y t V x y T t =

代入方程()得

222

22()V V

VT a T x y

??'=+??

2222

2 (0)V V T x y a T V

λλ??+

'??==-> 由此得到下面关于函数()T t 和(,)V x y 的方程

20T a T λ'+= ()

22220V V

V x y

λ??++=?? () 从()得

2

()a t T t Ae λ-=

方程()称为亥姆霍兹(Helmholtz )方程。为了求出这个方程满足条件

222

0x y R V

+== ()

的非零解,引用平面上的极坐标系,将方程()与条件()写成极坐标形式得

22222110,,02, (5.7)

0,02, (5.8)

R V v V

V R V

ρλρθπρρρρθθπ=????+++=<≤≤?????

?=≤≤? 再令 (,)()()V P ρθρθ=Θ,

代入()并分离变量可得

()()0θμθ''Θ+Θ= ()

22()()()()0P P P ρρρρλρμρ'''++-= ()

由于(,,)u x y t 是单值函数,所以(,)V x y 也必是单值得,因此()θΘ应该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这就决定了μ只能等于如下的数:

2220,1,2,

,,

n

对应于2n n μ=,有

0()2

a θΘ=

(为常数) ()cos sin ,(1,2,)n n n a n b n n θθθΘ=+=

以2n n μ=代入()得

222()()()()0P P n P ρρρρλρρ'''++-= ()

这个方程与()相比,仅仅是两者的自变量和函数记号有差别,所以,它是n 阶贝塞尔方程。

若再作代换

r =,

并记

()F r P

=,

则得

222()()()()0r F r rF r r n F r '''++-=.

这是n 阶贝塞尔方程最常见的形式。

由条件()及温度u 是有限的,分别可得

()0

(0)P R P =???

<+∞

?? () 因此,原定解问题的最后解决就归结为求贝塞尔方程()在条件()下的特征值与特征函数((中第一个条件是在R ρ=处的第一类边界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在0ρ=处的自然边界条件,由于2()k ρρ=在0ρ=处为零,所以在这一点应加自然边界条件)。在下一节先讨论方程()的解法,然后在§中再回过头来讨论这个特征值问题。 § 贝塞尔方程的求解

在上一节中,从解决圆盘的瞬时温度分布问题引出了贝塞尔方程,本节来讨论这个方程的解法。按惯例,仍以x 表示自变量,以y 表示未知函数,则n 阶贝塞尔方程为

22

222

()0d y dy x x x n y dx dx

++-= () 其中n 为任意实数或复数。我们仅限于n 为任意实数,且由于方程中的系数出现2n 的项,所以在讨论时,不妨先假定0n ≥。

设方程()有一个级数解,其形式为

2

0120

()c k

c k k k k y x a a x a x a x a x ∞

+==+++

++

=∑,00a ≠ ()

其中常数c 和(0,1,2,)k a k =可以通过把y 和它的导数,y y '''代入()来确定。

将()及其导数代入()后得

2

20

{[()(1)()()]}0c k k k c k c k c k x

n a x ∞

+=++-+++-=∑

化简后写成

2

2

2

2

1

220122

()[(1)]{[()]}0c

c c k k k k c n a x c n a x

c k n a a x ∞

++-=-++-++-+=∑

要上式为恒等式,必须各个x 幂的系数全为零,从而得到下列各式: 1°220()0a c n -=; 2°221[(1)]0a c n +-=;

3°222[()]0(2,3,)k k c k n a a k -+-+==。

由1°得c n =±,代入2°得10a =。先暂取c n =,代入3°得 4°2

(2)

k k a a k n k --=

+。

因为10a =,由4°知13570a a a a =====,而246,,,

a a a 都可以用0a 表

示,即

22(22)

a a n -=

+,

424(22)(24)

a a n n =

++,

6246(22)(24)(26)

a a n n n -=

+++,

20

2(1)2462(22)(24)(22)

(1)2!(1)(2)

()

m

m m m

a a m n n n m a m n n n m =-+++-=+++.

由此知()的一般项为

202(1)2!(1)(2)()

m n m

m

a x m n n n m +-+++ 0a 是一个任意常数,让0a 取一个确定的值,就得()得一个特解。把0a 取作

01

2(1)

n

a n =

Γ+ 这样选取0a 可使一般项系数中2的次数与x 的次数相同,并可以运用下列恒等式:

()(1)

(2)(1)(1)(1)n m n m n n n n m ++-++Γ+=Γ++

使分母简化,从而使()中一般项的系数变成

221

(1)2!(1)

m

m n m

a m n m +=-Γ++ () 这样就比较整齐、简单了。

以()代入()得到()的一个特解

2120

(1)(0)2!(1)n m

m

n m m x y n m n m +∞

+==-≥Γ++∑

用级数的比率判别法(或称达朗贝尔判别法)可以判定这个级数在整个数轴上收敛。这个无穷级数所确定的函数,称为n 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记作

220

()(1)(0)2!(1)n m

m

n n m m x J x n m n m +∞

+==-≥Γ++∑ ()

至此,就求出了贝塞尔方程的一个特解()n J x 。

当n 为正整数或零时,(1)()!n m n m Γ++=+,故有

220

()(1)(0,1,2,)2!()!n m

m

n n m m x J x n m n m +∞

+==-=+∑ ()

取c n =-时,用同样的方法可得()的另一特解

220

()(1)(1,2,)2!(1)!n m

m

n n m m x J x n m n m -+∞

--+==-≠Γ-++∑ ()

比较()式与()式可见,只要在()右端把n 换成n -,即可得到()式。因此不论n 式正数还是负数,总可以用()统一地表达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当n 不为整数时,这两个特解()n J x 与()n J x -是线性无关的,由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的通解的结构定理知道,()的通解为

()()n n y AJ x BJ x -=+ ()

其中,A B 为两个任意常数。

当然,在n 不为整数的情况,方程()的通解除了可以写成()式以外还可以写成其它的形式,只要能够找到该方程另一个与()n J x 线性无关的特解,它与()n J x 就可构成()的通解,这样的特解是容易找到的。例如,在()中取cot ,csc A n B n ππ==-,则得到()的一个特解

()cot ()csc ()

()cos ()

()

sin n n n n n Y x n J x n J x J x n J x n n ππππ

--=--=

≠整数() 显然,()n Y x 与()n J x 是线性无关的,因此,()的通解可以写成

()()n n y AJ x BY x =+ ()

由()式所确定的函数()n Y x 称为第二类贝塞尔函数,或称Neumann 函数。

§ 当n 为整数时贝塞尔方程的通解

上一节说明,当n 不为整数时,贝塞尔方程()的通解由()或

()式确定,当n 为整数时,()的通解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我们证明当n 为整数时,()n J x 与()n J x -是线性相关的。事

实上,不妨设n 为正整数N (这不失一般性,因n 为负整数时,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在()中,

1

(1)

N m Γ-++当0,1,2,

,(1)m N =-时均为

零,这时级数从m N =起才开始出现非零项。于是()可以写成

2224

24()(1)2!(1)! (1){}2!2(1)!2(2)!2!

(1)()

N m

m

N n m

m N

N N N N

N N N N N x J x m N m x x x N N N J x -+∞

--+=++++=-Γ-++=--++++=-∑

即()N J x 与()N J x -线性相关,这时()N J x 与()N J x -已不能构成贝塞尔方程的通解了。为了求出贝塞尔方程的通解,还要求出一个与()N J x 线性无关的特解。

取哪一个特解自然我们想到第二类贝塞尔函数。不过当n 为整数时()的右端没有意义,要想把整数阶贝塞尔方程的通解也写成()的形式,必须先修改第二类贝塞尔函数的定义。在n 为整数的情况,我们定义第二类贝塞尔函数为

()cos ()

()lim

()sin n n J x J x Y x n ααααπαπ

-→-=为整数 () 由于当n 为整数时,()(1)()cos ()n n n n J x J x n J x π-=-=,所以上式右端的极限为“0

”形式的不定型的极限,应用洛必达法则并经过冗长的推导,最后得

21

00200(1)()2212()()(ln )2(!)1

m m m m k x

x Y x J x c m k ππ∞

-==-=+-+∑∑

210211

0002

1(1)!()()(ln )2!2(1)()1112 (),(1,2,3,)!()!11

n m

n n n m m n m

n m m m k k x n m x Y x J x c m x n m n m k k πππ-+-=+∞+--===--??

=+- ?

??

--+=+++∑∑∑∑ () 其中111lim(1ln)0.557223n c n

→∞

=++++-=,称为欧拉常数。

根据这个函数的定义,它确是贝塞尔方程的一个特解,而且与

()n J x 是线性无关的(因为当0x =时,()n J x 为有限值,而()n Y x 为无穷

大)。

综上所述,不论n 是否为整数,贝塞尔方程()的通解都可表示为

()()n n y AJ x BY x =+

其中,A B 为任意常数,n 为任意实数。 §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

不同阶的贝塞尔函数之间不是彼此鼓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本节来建立反映这种联系的递推公式。

先考虑零阶与一阶贝塞尔函数之间的关系。 在()中令0n =及1n =得

246

2024262

22

()1(1)22(2!)2(3!)

2(!)

k

k

k x x x x J x k =-+-++-+

357

21

135721

()(1)

222!22!3!23!4!

2!(1)!

k k

k x x x x x J x k k ++=-+-+

+-+

+

取出第一个级数的第2k +项求导数,得

2221

21122222221(22)(1)(1)(1)2[(1)!]2[(1)!]2!(1)!

k k k k k k

k k k d x k x x dx k k k k ++++++++-=--=--+++ 这个式子正好是1()J x 中含21k x +这一项的负值,且知0()J x 的第一项导数为零,故得关系式

01()()d

J x J x dx

=- () 将1()J x 乘以x 并求导数,又得

24

22

13213

21

222

2

2222

[()][(1)]

222!

2!(1)!

(1)2

2(!)

[1(1)]

2

2(!)k k

k k k

k k

k

k d d x x x xJ x dx dx k k x x x k x x x k +++=-++-+

+=-+

+-+=-+

+-+

10[()]()d

xJ x xJ x dx

= () 以上结果可以推广,现将()n J x 乘以n x 求导数,得

22202121

1[()](1)2!(1)(1)2!()()

n m n m

n n m m n m n m

n m m n n d d x x J x dx dx m n m x x m n m x J x +∞+=+-∞

+-=-=-Γ++=-Γ+=∑∑

1[()]()n

n n n d x J x x J x dx

-= () 同理可得

1[()]()n

n n n d x J x x J x dx

--+=- () 将()和()两式左端的导数求出来,并经过化简,这分别得

1()()()n

n n xJ x nJ x xJ x -'+= 及 1()()()n

n n xJ x nJ x xJ x +'-=-. 将这两式相减及相加,分别得到

112

()()()n n n J x J x nJ x x

-++=

() 11()()2()n n n

J x J x J x -+'-= () 以上几式就是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它们在有关贝塞尔函数的的分析运算中非常有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用()式可以用较低阶的贝塞尔函数把较高阶的贝塞尔函数表示出来,因此如果我们已有零阶与一阶贝塞尔函数表,这利用此表和(),即可计算任意正整数阶的贝塞尔函数的数值。

第二类贝塞尔函数也具有与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相同的递推公式

11

1111[()]()[()]()2()()()

()()2()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d x Y x x Y x dx d x Y x x Y x dx

n

Y x Y x Y x x Y x Y x Y x ---+-+-+?=??

?=-???+=??

'?-=? () 作为递推公式的一个应用,考虑半奇数阶的贝塞尔函数,现计算

12()J x ,1()J x -。由()可得

1

22

120

(1)()()32!()

2

m m m x J x m m ∞

+=-=Γ+∑

13135(21)1135

(21)()()2

22m m m m +++Γ+=Γ=从而

21120(

1)()(21)!m m J x x x m ∞+=-==+ () 同理,可求得

12()J x x -=

() 利用递推公式()得到

3212123

2

32

1

()()()1

cos sin )

1sin ()1sin (

)()J x

J x J x x x x x d x

x dx x d x

x dx x

-=-=-+==

同理可得

3232121211cos ()()()()()d x

J x J x J x x x dx x

--=-=

一般而言,有

1

2

12

1sin ()(1)(

)()n n n d x

J

x x dx x

+

+

=- 12

1

()

2

1cos ()(

)()n n d x

J

x x dx x

+

-+=

() 这里为了方便起见,采用了微分算子1(

)n d x dx

,它是算子1d

x dx 连续作用n 次的缩写,例如21sin 11sin ()()[()]d x d d x

x dx x x dx x dx x

=,

千万不能把它与1n n n d x dx 混为一谈。

从()可以看出,半奇数阶的贝塞尔函数都是初等函数。 §函数展成贝塞尔函数的级数

利用贝塞尔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最终要把已知函数

按贝塞尔方程的特征函数系进行展开。这一节我们先要所明贝塞尔方程的特征函数系是什么样的函数系,然后证明这个特征函数系是一个

正交系。

贝塞尔函数的零点

在§中,已经将求解圆盘的温度分布问题通过分离变量法转化成贝塞尔方程的特征值问题:

222()()()()0,0,(5.34)

()0, (5.35)(0)(). (5.36)

r R r P r rP r r n P r r R P r P λ=?'''++-=<

=??

<+∞?自然边界条件 方程()的通解为

()))n n P r AJ BY =+,

由条件()可得0B =,即

())n P r AJ =

利用条件()得

)0n J = ()

这就说明,为了求出上述特征值问题的特征值λ必须要计算()n J x 的零点。()n J x 有没有实的零点若存在实的零点,一共有多少个关于这些问题,有以下结论:

1°()n J x 有无穷多个单重实零点,且这无穷多个零点在x 轴上关于原点实对称分布的,因而()n J x 必有无穷多个正的零点。

2°()n J x 的零点与1()n J x +的零点是彼此相间分布的,即()n J x 的任

意两个相邻零点之间必存在一个且仅有一个1()n J x +的零点。

3°以()n m μ表示()n J x 的非负零点(1,2,m =),则()()

1n n m m μμ+-当m →∞

时无限地接近于π,即()n J x 几乎是以2π为周期的函数。

0()J x 与1()J x 的图形见图。

为了便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贝塞尔函数的正零点的数值已被详细计算出来,并列成表格。下表给出了()n J x (0,1,2,,5)n =的前9个正

零点()

(1,2,,9)n m

m μ=的近似值:

利用上述关于贝塞尔函数零点的结论,方程()的解为

()

n m

μ=(1,2,m =)

()

2(

)n m

n R

μλ=(1,2,m =) ()

与这些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函数为

()()(

)n m

m n P r J r R

μ=(1,2,m =) ()

贝塞尔函数的正交性

现在来讨论特征函数系()

() (1,2,)n m n J r m R μ??

=???

?的正交性,我们将要证明

()

()

222()2()

110,,()()()(),,22

n n R

m

k n n n n n m n m m k rJ r J r dr R R R R J J m k μμμμ-+≠??

=?=

=???

当当 () 由于贝塞尔函数系()

(

) (1,2,)n m n J r m R μ??

=???

?是特征值问题(~)的特征函数系,所以它的正交性由§中的施图姆-刘维尔理论可以直接推出。不过因为在那里我们并没有就一般情况证明这个结论,因此,我们在这里把贝塞尔函数系的正交性详细证明一下,而且这个证明方法是富有启发性的,完全可以类似的步骤来证明§中的结论3。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勒让德多项式的正交性,也是施图姆-刘维尔理论的另一个具体例子。

下面就来证明()。为了书写方便,令

()

1()(

)n m

n F r J r R

μ=,

2()()()n F r J r αα=为任意参数,

按定义,1()F r ,2()F r 分别满足

()22

11()[][()]()0n m dF r d n r r F r dr dr R r

μ+-=

22

22()[][]()0dF r d n r r F r dr dr r

α+-= 以2()F r 乘第一个方程减去以1()F r 乘第二个方程,然后对r 从0到R 积分得

()

2211220

210

()

[(

)]()()()

[]()()

[]0n R R

m

R dF r d rF r F r dr F r r dr R

dr dr dF r d F r r dr dr dr

μα-+-=???

()

2

2

12211200[(

)]()(){[()()()()]}0n R

R

m

rF r F r dr r F r F r F r F r R

μα''-+-=? 由此可得

211212()

22

[()()()()]

()()(

)R

n m

R F R F R F R F R rF r F r dr R

μ

α''-=-

-?

因()

1()()0n n m

F R J μ==,故上式可写成 ()

()()

21()()

2222

()()

()()()()()()n n n R

m m n n m n n n n m m J R J RF R F R rJ r J r dr R

R

R

μμαμαμμαα''=-=---?

() 若取()

,n k k m R

μα=

≠,则

()()()0n n n k J R J αμ==,

从而()的右端为零,即()中第一个式子已得证。

为了证明()中第二个式子,在()两端令()n m

R

μα→

,此时()

右端的极限是“00

”形式的不定型的极限,利用洛必达法则计算这个极限得

()

()()()

22

()2

()()()lim [()]22n m

n n n R

n m

m n m n n

n m R

J J R R R rJ r dr J R μαμμμαμα→''-'==-?

由递推公式

1()()()n

n n xJ x nJ x xJ x -'+= 1()()()n

n n xJ x nJ x xJ x +'-=- 及()

()0n n m

J μ=可知 ()()()

11()()()n n n n m n m n m J J J μμμ-+'==-

从而()2222()2()

110

()()()22

n R

n n m

n

n m n m R R rJ r dr J J R μμμ-+==?,这就是()中第二个式

子。通常把定积分

()20

(

)n R

m

n

rJ r dr R

μ?

的正平方根,称为贝塞尔函数()(

)n m

n J r R

μ的模。

利用§中关于特征函数系的完备性可知,任意在[0,]R 上具有一阶连续导数及分段连续的二阶导数的函数()f r ,只要它在0r =处有界,在r R =处等于零,则它必能展开成如下形式的绝对且一致收敛的级数

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

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 C.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 贝塞尔方程 的持解B(z)为(柱)贝塞尔函数。有 p 第一类柱贝塞尔函数J(z) p np为整数n时,J=(,1)J; ,n n p不为整数时,J与J线性无关。 p,p 第二类柱贝塞尔函数N(z)(柱诺依曼函数) p nn为整数时N=(,1)N。 ,n n 第三类柱贝塞尔函数H(z) (柱汉开尔函数): p(1) 第一类柱汉开尔函数 H(z)= J(z)+j N(z) pp p(2)第二类柱汉开尔函数 H(z)= J(z),j N(z) pp p 大宗量z

小宗量z 0 ,为欧拉常数 见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 p668 J(z)的母函数和有关公式 nz(t/2-1/2t)函数e称为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母函数,或称生成函数,若将此函数在t=0附近 展开成罗朗级数,可得到 j j 在上式中作代换,令t=e,t= je等,可得 又可得 如z=x为实数

贝塞尔函数的加法公式 J(z)的零点,nni J’(z)的零点,nni 半整数阶贝塞尔函数 J(z)的零点,n+1/2np

J'(z)的零点,'n+1/2np D(朗斯基行列式及其它关系式 E(修正贝塞尔函数有关公式 贝塞尔方程中用(jz)代换z,得到修正的贝塞尔方程 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为 ,p I(z)=jJ(jz)(称为第一类修正的柱贝塞尔函数。 ppp+1(1)K(z)=(,/2)jH(jz)(称为第二类修正的柱贝塞尔函数。 pp

大宗量z 小宗量z 0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

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的学习,在数学中只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即可。日常考试 正弦和余弦的相关题目一般不会很难,是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牢的同学拿分的好题目。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还是很难拿分,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 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 A.30° B.45° C.60° 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 A.15° B.30° C.45° 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文) 已知Δ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设向量(,)m a b =, (sin ,sin )n B A =,(2,2)p b a =-- . (1)若m //n ,求证:ΔABC 为等腰三角形; (2)若m ⊥p ,边长c = 2,角ΔABC 的面积 . 答案: 证明:(1)//,sin sin ,m n a A b B ∴=u v v Q 即22a b a b R R ? =? ,其中R 是三角形ABC 外接圆半径,a b =.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由题意可知//0,(2)(2)0m p a b b a =-+-=u v u v 即 a b ab ∴+= 由余弦定理可知, 2 2 2 4()3a b ab a b ab =+-=+- 2()340ab ab --=即4(1)ab ab ∴==-舍去. 11 sin 4sin 223 S ab C π ∴==??= 来源:09年高考上海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

(文)在ABC ?中,A C AC BC sin 2sin ,3,5=== (Ⅰ)求AB 的值。(Ⅱ)求)4 2sin(π - A 的值。 答案: (1)解:在ABC ? 中,根据正弦定理, A BC C AB sin sin = ,于是522sin sin ===BC A BC C AB (2)解:在ABC ?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C AB BC AC AB A ?-+=2cos 2 22 于是A A 2cos 1sin -== 5 5, 从而5 3sin cos 2cos ,54cos sin 22sin 22=-== =A A A A A A 10 2 4 sin 2cos 4 cos 2sin )4 2sin(= -=- π π π A A A 来源:09年高考江西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容易 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第五章贝塞尔函数

n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J x n 第二类贝塞尔函数,或称Neumann函数() Y x n 第三类贝塞尔函数汉克尔(Hankel)函数,(1)() H x n 第一类变形的贝塞尔函数() I x n 开尔文函数(或称汤姆孙函数)n阶第一类开尔文(Kelvin)第五章贝塞尔函数 在第二章中,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一些定解问题。从§2.3可以

看出,当我们采用极坐标系后,经过分离变量就会出现变系数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在那里,由于只考虑圆盘在稳恒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所以得到了欧拉方程。如果不是考虑稳恒状态而是考虑瞬时状态,就会得到一种特殊类型的常微分方程。本章将通过在柱坐标系中对定解问题进行分离变量,引出在§2.6中曾经指出过的贝塞尔方程,并讨论这个方程解的一些性质。下面将看到,在一般情况下,贝塞尔方程的解不能用初等函数表出,从而就导入一类特殊函数,称为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具有一系列性质,在求解数学物理问题时主要是引用正交完备性。 §5.1 贝塞尔方程的引出 下面以圆盘的瞬时温度分布为例推导出贝塞尔方程。设有半径为R 的薄圆盘,其侧面绝缘,若圆盘边界上的温度恒保持为零摄氏度,且初始温度为已知,求圆盘内瞬时温度分布规律。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求解下述定解问题: 2222 22222 22222 0(),,0, (5.1)(,),, (5.2)0, t x y R u u u a x y R t t x y u x y x y R u ?=+=???=++<>???=+≤= (5.3)?????? ??? 用分离变量法解这个问题,先令 (,,)(,)()u x y t V x y T t = 代入方程(5.1)得

三角函数之正余弦定理

教师寄语: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1 戴氏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谢谢使用!!!】 主管签字:________ §3.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考点、热点回顾 2014会这样考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 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 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 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一、选择题: 1.sin 68°sin 67°-sin 23°cos 68°的值为( ) A .-2 2 B.22 C.3 2 D .1 2.(2013·江西高考)若sin α 2=3 3,则cos α=( ) A .-2 3 B .-1 3 C.1 3 D.2 3 3.已知tan ????α-π 6=3 7,tan ????π 6+β=2 5,则tan(α+β)的值为( ) A.29 41 B.1 29 C.1 41 D .1 4.把y =sin 1 2x 的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y =sin ωx 的图像,则ω的值为( ) A .1 B .4 C.1 4 D .2 5.要得到函数y =cos(2x +1)的图像,只要将函数y =cos 2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1个单位 C .向左平移1 2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 2个单位 6.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二、填空题: 7.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1),则sin α=________. 8.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 9.函数y =cos ????2x +π 6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 10.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 ,3sin A =5sin B , 则角C =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2015·山东高考)设2()sin cos cos ()4f x x x x π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02A f =,1a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2.已知2tan =θ, 求(Ⅰ)θ θθθsin cos sin cos -+;(Ⅱ)θθθθ22cos 2cos .sin sin +-的值.

第二类修正贝塞尔函数(Fortran代码)

调试日期: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程序说明:计算第二类修正贝塞尔函数的Fortran代码,参看徐士良先生的《Fortran常用程序算法集》 PROGRAM BSL_XSL DOUBLE PRECISION MBSL4,X OPEN(1,FILE='BSL.DAT',ACTION='WRITE') DO X=0.05,3,0.05 WRITE(1,*),X,MBSL4(0,X-0.01),MBSL4(1,X) ENDDO CLOSE(1) ENDPROGRAM FUNCTION MBSL3(N,X) DOUBLE PRECISION MBSL3,X DOUBLE PRECISION T,Y,P,B0,B1,Q,A(7),B(7),C(9),D(9) DATA A/1.0,3.5156229,3.0899424,1.2067492, * 0.2659732,0.0360768,0.0045813/ DATA B/0.5,0.87890594,0.51498869,0.15084934, * 0.02658773,0.00301532,0.00032411/ DATA C/0.39894228,0.01328592,0.00225319, * -0.00157565,0.00916281,-0.02057706, * 0.02635537,-0.01647663,0.00392377/ DATA D/0.39894228,-0.03988024,-0.00362018, * 0.00163801,-0.01031555,0.02282967, * -0.02895312,0.01787654,-0.00420059/ IF (N.LT.0) N=-N T=ABS(X) IF (N.NE.1) THEN IF (T.LT.3.75) THEN Y=(X/3.75)*(X/3.75) P=A(7) DO 10 I=6,1,-1 10 P=P*Y+A(I) ELSE Y=3.75/T P=C(9) DO 20 I=8,1,-1 20 P=P*Y+C(I) P=P*EXP(T)/SQRT(T) END IF END IF IF (N.EQ.0) THEN MBSL3=P RETURN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1.在△ABC中,若=,则B的值为( ) A.30° B.45° C.60° D.90° 2.(xx广东,5,5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cos A=且bc.已知·=2,cos B=,b=3.求: (1)a和c的值; (2)cos(B-C)的值.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4.1 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1.弧度制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 rad ,180°=________rad ,1°= rad ≈0.01745rad ,反过来1rad = ≈57.30°=57°18′. (2)若圆心角α用弧度制表示,则弧长公式l =_____;扇形面积公式S 扇=________=__________.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与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__________,cos α=__________,tan α=__________ (x≠0). (3)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sin α cos α tan α 基础自测: 如果sin α>0,且cos α<0,那么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已知α是锐角,那么2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小于180°的正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点P 在2π 3 的终边上,且|OP |=2,则点P 的 横坐标为( ) A .1 B .-1 C .3 D .-3 若点P ()x ,y 是3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y x 的值为________. 半径为R 的圆的一段弧长等于23R ,则这段 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已知扇形AOB 的圆心角 ∠AOB =120°,半径R =6,求: (1)AB ︵ 的长;(2)弓形ACB 的面积. 扇形AOB 的周长为8 cm .若这个扇形的面 积为3 cm 2,求圆心角的大小.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m -9,m +2). (1)若m =2,求5sin α+3tan α的值; (2)若cos α≤0且sin α>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作业: 1.若sin θcos θ<0,则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2014·全国)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 A .45 B .3 5 C .-3 5 D .-45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 ,3a )(a <0),则2sin α+cos α的值为( ) A .-25 B .2 5 C .0 D .25或-2 5 4.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A .2 B .2sin1 C .2 sin1 D .sin2 5.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 |tan x |的值域是( ) A .{-1,1} B .{1,3} C .{1,-3} D .{-1,3} 6.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

三角函数之正余弦定理

戴氏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使用!!!】 主管签字:________ §3.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考点、热点回顾 2014会这样考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 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 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 b 2+ c 2-a 2 2bc ,cos B = a 2+c 2- b 2 2ac ,cos C = a 2+ b 2- 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切圆的半径), 并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和差化积公式、正余弦公式)

三角函数部分专题 题型分析:1,化简题,充分运用和差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以及倍角公式化简,高幂的先降幂,低幂的先升幂,趁着思考,冷静应对。 2,求三角形类型题,主推正余玄定理。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 tan(2α)=2tanα/(1-tan²α) cot(2α)=(cot²α-1)/(2cotα) sec(2α)=sec²α/(1-tan²α) csc(2α)=1/2*secα·csc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cot(α/2)=±√[(1+cosα)/(1-cosα)]=(1+cosα)/sinα=sinα/(1-cosα)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农其应用 【高考风向】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 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 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 查. 【学习要领】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 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梳理 sin A sin B 启=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 变形:(1)a : b : c = sin_A : sin_B : sin_C ; (2)a = 2Rsin_A , b = 2Rsin_B , c = 2Rsin_C ;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 即在△ ABC 中,A>B? a>b? sin A>sin B ; tanA+tanB+tanC=tanA tanB t a nC ;在锐角三角 形中,cosA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 ,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 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 b . 解析: sin A c sin C csin A 10 sin 45° sin C sin 30o 10 2 ,

汉克尔变换和贝塞尔函数

汉克尔变换 通过参变量积分将一个已知函数变为另一个函数。已知?(x),如果 存在(α、b可为无穷),则称F(s)为?(x)以K(s,x)为核的积分变换。 设Jγ(x)为у阶贝塞尔函数,?(x)定义于[0,+∞),则称 为?(x)的у阶汉克尔变换;而称 为h(t)的汉克尔反变换。存在以下性质:

特殊函数(贝塞尔函数):一些高级超越函数的总称,不是代数函数的完全解析函数通称为超越函数。高级超越函数是超越函数中不为初等函数的泛称。特殊函数多半是从寻求某些数学物理方程的解得出的,常见的有:Γ函数、B 函数、超几何函数、勒让德函数、贝塞尔函数等。一些正交多项式,如雅可比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埃尔米特多项式、拉盖尔多项式等等,通常也列入特殊函数。 贝塞尔函数在18世纪中叶欧拉研究圆鼓膜振动问题时,引进了极坐标形式的波动方程 这里a为常数。采用分离变量法解这个方程,得到贝塞尔微分方程及贝塞尔函数。数年后J.-L.拉格朗日研究行星绕日问题,19世纪初期傅里叶研究圆柱体的热传导问题,都用到贝塞尔函数。所谓贝塞尔微分方程就是形如 的方程,这里v为常数。它的一个解是 称为第一类贝塞尔函数。当v不为整数时,它的另一独立解为 当v为整数n时,则规定 它们称为第二类贝塞尔函数。 设(z)为两个变量z,v的解析函数,满足一对递推公式

则称(z)为圆柱函数。J(z)及Y(z)均为圆柱函数。圆柱函数可以用来解在圆柱面上满足一定边界条件的拉普拉斯方程及波动方程。 设φ0(x),φ1(x),…,φn(x),…为在开区间(α,b))上有定义的实函数系,ω(x)为定义在(α,b))上的非负函数;如果对任何非负整数m≠n恒有 则称{φn(x)}为在区间(α,b))上以ω(x)为权函数的正交系。如果φn(x)恰为n次多项式,那么φn(x)称为正交多项式。 设v>-1,则J(z)的零点均为实数,且有无穷个正零点及负零点,其阶均为1。若以j1,j2,j3,…表示J(z)的正零点按上升顺序的排列,则当v固定时,{J(j n x)}是在(0,1)上以x为权函数的正交系。

贝塞尔函数释疑

数理方程中与贝塞尔函数有关的问题 据百度百科介绍: 贝塞尔(1784——1846)是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20岁时发表了有关彗星轨道测量的论文。1810年任新建的柯尼斯堡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1812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贝塞尔的主要贡献在天文学,以《天文学基础》(1818)为标志发展了实验天文学 ,还编制基本星表 ,测定恒星视差, 预言伴星的存在,导出用于天文计算的贝塞尔公式,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常数等几个天文常数值,还编制大气折射表和大气折射公式,以修正其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他在数学研究中提出了贝塞尔函数,讨论了该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及其求值方法,为解决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此外,他在大地测量学方面也做出一定贡献,提出贝塞尔地球椭球体等观点。(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一、 贝塞尔方程与贝塞尔函数 二、 贝塞尔方程与欧拉方程比较 三、 贝塞尔函数与伽马函数 四、 贝塞尔函数与几个常用函数的台劳级数比较 右图来自网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中贝塞尔 函数介绍。贝塞尔函数的一个实例:一个紧绷的鼓面在中心受到敲击后的二阶振动振型,其振幅沿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就是一个贝塞尔函数(考虑正负号)。实际生活中受敲击的鼓面的振动是各阶类似振动形态的叠加 一、贝塞尔方程与贝塞尔函数 Bessel 方程是二阶线性变系数齐次常微分方程 0)(222 22 =-++y v x dx dy x dx y d x 其中,v 是常数,称为Bessel 方程的阶(不一定是整数),可取任何实或复数。该方程 的解无法用初等函数表现。数理方程教科书采用第一类Bessel 函数和第二类Bessel 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方程的标准解函数。贝塞尔函数也被称为圆柱函数或圆柱谐波。通常所说的贝塞尔函数是指第一类Bessel 函数 m v m m v x m v m x J 20)2 ()1(!)1()(+∞ =∑++-=Γ 贝塞尔方程是在圆柱坐标或球坐标下使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时得到的(在圆柱域问题中得到的是整阶形式;在球域问题中得到的是半奇数阶形式),因此贝塞尔函数在波动问题以及各种涉及有势场的问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典型的问题有:在圆柱形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圆柱体中的热传导问题;圆形(或环形)薄膜的振动模态分析问题;在其他一些领域,贝塞尔函数也相当有用。如在信号处理中的调频合成(FM synthesis )或凯泽窗(Kaiser window )的定义中,都要用到贝塞尔函数。 在教科书中Bessel 方程来源 1. 在圆柱坐标系下解二维热传导方程; ?? ? ????=+=<+=><++=2222 222222,0),,()0,,(0,),(R y x u R y x y x y x u t R y x u u a u yy xx t ? 用分离变量法,令u (x ,y ,t ) = V (x ,y )T (t ),代入方程整得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4.1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1.弧度制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rad,180°=________rad,1°=rad≈0.01745rad,反过来1rad=≈57.30°=57°18′. (2)若圆心角α用弧度制表示,则弧长公式l=_____;扇形面积公式S扇=________=__________.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x,y)与原点的距离为r(r>0),则sinα=__________,cosα=__________,tanα=__________ (x≠0). (3)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sinαcosαtanα 基础自测: 如果sinα>0,且cosα<0,那么α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 已知α是锐角,那么2α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 C.小于180°的正角D.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点P 在2π 3的终边上,且|OP |=2,则点P 的横坐标为 ( ) A .1 B .-1 C .3 D .-3 若点P ()x ,y 是3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y x 的 值为________. 半径为R 的圆的一段弧长等于23R ,则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如图 所示,已知扇形AOB 的圆心角∠AOB =120°,半径R =6,求:

(1)AB ︵ 的长;(2)弓形ACB 的面积. 扇形AOB 的周长为8 cm .若这个扇形的面积为3 cm 2,求圆心角的大小.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m -9,m +2). (1)若m =2,求5sin α+3tan α的值; (2)若cos α≤0且sin α>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作业: 1.若sin θcos θ<0,则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2014·全国)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 A .45 B .3 5 C .-35 D .-45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 ,3a )(a <0),则2sin α+cos α的值为( ) A .-25 B .2 5 C .0 D .25或-25 4.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则 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A .2 B .2sin1 C .2 sin1 D .sin2 5.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 |tan x |的值域是( ) A .{-1,1} B .{1,3} C .{1,-3} D .{-1,3} 6.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 方向运动2 3 π弧长到达点Q ,则点Q 的坐标为______. 7.若一扇形的半径为5 cm ,圆心角为2 rad ,则扇形的面积为________ cm 2. 8.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2α,α 2 分别是第几象限 角? 9.已知扇形的周长为10 cm ,面积为4 cm 2,求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 10.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x ,-2)(x≠0)且 cos α=3 6 x ,求sin α+tan α的值.

贝塞尔函数与三角函数

?
第一 一类贝塞 塞尔函数 数
在柱坐标 标系中对 对拉普拉斯 斯方程 尔方 方程 0 对应于贝塞尔方 方程的通解 解为 ( (2) 或 (3) 上述第一 一种解的表达式只 只对 为整数阶 阶时, 种解 解的表达式 式对任意 意 把 1 均成立 立。 为非 非整数情况 况是成立的,因为 为当 ,两个解 解不是独立 立的解;第 第二 ( (1) 0进行 行分离变量 量法得到贝 贝塞
塞尔函数。 称为第一类贝塞
图1
0 阶、1 阶和 2 阶第一类贝 贝塞尔函数(J
线 x )曲线

?
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级数表达式
1 ! 伽马函数 , 1 1; 2 1;当 n 为正整数时, 0 1 1 2 k 0 4
!?
整数阶贝塞尔函数的母函数
把e 和e 分别展开为绝对收敛级数,然后逐项相乘而得到
e
1 x m n ! n! 2
1 1 n! |m| 1 1
z
x n ! 2 J|
| |
z
J
x z
|
x z
J 因此 e
x z
(5)
称为整数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母函数。 这是丹麦
天文学家汉森于1843 年提出的。
雅可比-安格尔恒等式
在(4)式中,令 ,则 (6)?

?
也可以变换为 (7) 雅可比-安格尔恒等式在物理(平面波与柱面波相互转换)和信 号处理(描述调频信号)中非常有用。 由于 为整数阶时, 2 利用欧拉公式 边的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得到 2 2 同理,可得 2 2 2 2 1 1 1 cos 2 cos 2 1 1 ,则式(7)变为 (8)?
,等式(8)两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 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勒让德(legendre)多项式及其性质

勒让德(legendre )多项式及其性质 一. 勒让德多项式 勒让德多项式是由勒让德方程的通解推导出来的,所以我们首先引入勒让德方程,以及勒让德方程的幂级数解,勒让德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2'''(1)2(1)0x y xy n n y --++= 其中n 为非负实数 (1.1) 它的幂级数解如下: 12y y y =+ (1.2) 其中: 224 1200 (1)(2)(1)( 3) [1]2!4! k k k n n n n n n y a x a x x ∞ =+-+ +==-+ ???∑ (1.3) 21 35 22110 (1)(2)(1)(3)(2)(4)[]3!5! k k k n n n n n n y a x a x x x ∞ ++=-+--++==-++???∑ (1.4) 由达朗贝尔判别法可知,当0n ≥不为整数时,这两个级数的收敛半径为 1,在(1.3)式和 (1.4)式中,0a 与1a 可以任意取值,它们起着任意常数的作用,显然,在区间(-1,1)内1y 和 2y 都是方程(1.1)的解,所以(1.2)是(1.1)的通解。 上面(1.3)和(1.4)幂级数当||1x <时级数收敛,此外级数是发散的。并且,我们发现,当 n 取非负整数时,1y 和2y 中有一个便退化为n 次多项式,它就是方程(1.1)在闭区间[-1,1]上的有界解。此时,适当的选定这个多项式的最高次幂系数n a ,所得的多项式称为n 阶勒让德多项式或第 一类勒让德函数,记作()n P x ,下面我们来推导勒让德多项式()n P x 的表达式。 ① 当 n 为正偶数时 1y 退化为n 次多项式。为求得()n P x 的表达式, 在1y 中我们通过n a 来表示其它各项的系数。为此,将系数递推关系式改写成下列形式: 2(2)(1)()(1) k k k k a a k n k n +++=-++ (1.5) 在(1.5)式中取2k n =-,得: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梳理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 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 _B ∶sin 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 cos_A ,b 2 =a 2 +c 2 -2ac cos_B ,c 2 =a 2 +b 2 -2ab cos_C .余弦 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 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