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咏怀古迹①(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a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a为字库未存字,左王右“佩”的右部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甫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

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

传说边地多白草,唯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

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

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

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

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zhī),元帝派昭君去。

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没有办法。

省识,约略认识。

省,约略。

一说,省识,辨识。

春风面,青春容貌。

⑧〔环@a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

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

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后世写曹植的诗

后世写曹植的诗

后世写曹植的诗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曹植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既表达了对曹植才华的赞赏,又描绘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

以下是几首后世写曹植的诗。

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庚戌岁,魏武皇帝崩,建安王曹植为武帝子,以才学闻于世。

武帝疑之,乃谪为安西将军。

后以阴谋事,贬为陈思王。

此诗为杜甫客居夔州时所作,借古抒怀,感慨自己的身世。

杜甫在这首诗中写道:“陈思王植,才子佳人,名高八斗,独占四斗。

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里的“才子佳人”指的就是曹植,杜甫以曹植为榜样,自谦不如曹植才华横溢。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离别时。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

此诗虽为送别之作,但其中也隐含了对曹植的赞美。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萋萋满别情。

”3.苏轼《赤壁赋》: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曹植的钦佩之情。

他写道:“对海而唱《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而见尔,于人曰可畏也!”这里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暗指曹植的才华横溢,而“幸而见尔,于人曰可畏也!”则表达了苏轼对曹植的敬佩之情。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提到了曹植,他写道:“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这里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暗指曹植的才华,表达了辛弃疾对曹植的赞美之情。

这些诗歌展示了后世文人对曹植的钦佩和敬意,同时也反映出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PPT文档资料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PPT文档资料

七、咏怀古迹(其一)
暮年诗赋动江关 ──说杜甫《咏怀古迹》三首
周振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矢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七、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是借古迹来发抒自己的怀抱,五首咏五个古迹,这里选的三首关涉 到三个古迹,即庚信宅、昭君村、武侯祠。这三首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它们怎样联系古迹, 由古迹联系到古人,又怎样由古人联系到自己,发抒自己的怀抱,它们的不同的表现手法 是值得探讨的。
此怀昭君村也。上四记叙遗事,下乃伤吊之词。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比足该举明 妃始末。五六,承上作转语,言生前未经识面,则殁后魂归亦徒然耳,唯有琵琶写意,千 载留恨而已。朱翰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 作胡语,含许多悲愤。曲之诉论,正指昭君怨诗,不作后人词曲。黄生曰:“怨恨者,怨 己之远嫁,恨汉之无恩也。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清·仇 兆鳌《杜诗详注》)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王昭君的故乡:千山万水急奔荆门,一个“赴”字,让 景情有了活力,感情沉郁,笔健语警。颔联写王昭君客死他乡的悲剧:“紫台连 朔漠”描出昭君生前的悲,“独留青冢向黄昏”则画出昭君死后的苦,一个“独” 字画出了昭君的一片孤独思汉之心。此联既传神刻画了昭君悲壮感人的一生,又 很好地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流浪状况和家国之思。在此基础上,颈联继续深写昭君 之悲:小人作祟让昭君远离皇帝远嫁匈奴,但昭君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思念却痴 痴不改,“环佩空归月夜魂”,令人无限感叹!尾联以琵琶声声含怨作结,“千 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也抒发了 作者深深的怨愤情怀,笔意深沉。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花”和“诗圣”。

他以抒发国家兴衰,慨叹人民苦难和对自然景物的抒怀见长。

其中,他的诗篇《咏怀古迹·其一》被誉为杜甫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特点、主题意境、以及阐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探究《咏怀古迹·其一》。

诗歌的形式特点《咏怀古迹·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六十个字,共二十八句。

每句长度控制得较短,较为朴素清新,细致描绘了题材所涉及的饱含情感、历史沉淀与景色秀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诗中以“吾”、“我”自称,让诗歌显得更加真实,并且是通过感性认知引导读者阅读,突出抒发诗人自己面对这些古迹与景物时的心情、感受。

主题意境《咏怀古迹·其一》通过描述各种建筑古迹和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旧之情和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悲哀之感。

全诗描写了江南之秀、蜀地之旧、华夏之地、西方之天、总之全篇描写的都是美好古迹或佳景。

但在这些美景之后却难以掩盖历史沉淀和文化损失。

例如诗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把古老的龙城、“飞将”神话与胡马被突厥骑兵劫掠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对国家疆域的关切和对诸多文化瑰宝的留存之于忧虑。

另外本诗中,杜甫也表达了对国家领袖的纯朴信仰。

全诗末尾,“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口开河,放言山海之间”,也把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最终扩展为国家、社会、文化的层面。

可以看到,杜甫将“咏怀”二字融入一体,以自然景色和人文事物来关照人生大道。

没有谈论贪欲与功成名就,只抒发出自然中万物的神韵之美。

历史意义《咏怀古迹·其一》是通过眼前所见,锤炼出了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

杜甫在文章中对著名古迹和历史人物留有一份忧患与留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同时也使读者懂得理解并善待自身所处的时代。

杜甫表达的“咏怀”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事物的赞美,更是对历史事物和社会现象深思的层次。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
 (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咏怀古迹①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a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a为字库未存字,左王右“佩”的右部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甫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

昭君。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1] ,飘泊西南天地间 [2] 。

三峡楼台淹日月 [3] ,五溪衣服共云山 [4] 。

羯胡事主终无赖 [5] ,词客哀时且未还 [6]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 。

【注释】[1]支离:犹流离。

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

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

风尘:指战乱。

际:适当其时。

此句乃追忆安史乱时,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流离生涯。

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译文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翻译】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代-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翻译: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1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韵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3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朝: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注释⑴支离:流离。

⑵羯胡:指安禄山。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鉴赏《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是第一首。

战乱中诗人流离失所,漂泊西南,心中愁苦,更加思念故乡,借凭吊庾信,抒发自己的情怀。

全诗感情深沉,诚挚感人。

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此‘咏怀’也,与‘古迹’无涉,与下四首,亦无关会。

”意思是《咏怀古迹》借古迹以抒己怀,专咏古迹,合则为组诗,分则为咏怀。

首言庾信,次及宋玉、王嫱,皆叹其才之不得用;咏蜀主刘备与诸葛武侯,感君臣际会之难;通过怀古,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内心感受。

“支离东北”、“漂泊西南”,直指诗人最痛心之处,概括了无数离乱痛苦和无限愁肠。

“东北风尘”指安史之乱;“西南天地”指逃亡蜀中。

三四句承上,正面抒写“漂泊之感”。

“三峡楼台”,说夔府山居,“淹日月”,写久滞无聊。

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因此称“衣服共云山”。

久滞异地,无限痛楚,却冠以“楼台”、“日月”、“衣服”、“云山”的轻松之词,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

五六句宾主双关,以流水对句,转入时事。

“羯胡”句追述安禄山叛乱。

“词客”句以词客自比,并连带下文庾信,写自己漂泊西南。

七八句承“哀时”,以庾信作结。

庾信之“萧瑟”代指杜甫自身之萧瑟;庾信之“暮年”实为杜甫之暮年;“词客”之“暮年”只有“诗赋”可慰“平生”,这是自慰,自哀,诗人正是从咏古中以述怀,庾信以其绝世之诗赋“动”其“乡关”之思,杜甫也正是以其绝世之诗歌“系”其“故园”之心。

古诗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翻译赏析《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⑴支离:流离。

⑵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⑶羯胡:指安禄山。

⑷庾信:南北朝诗人。

【翻译】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赏析】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咏怀古迹》1

《咏怀古迹》1

杜甫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环佩空归月夜魂。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种种思索,都一时来入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在组诗中,这种百转千回的抒情方式更为突出。如 《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代表作。
盛唐之音
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 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法来说,张旭 和颜真卿都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 的美。 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 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 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 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 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 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 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 的了”旨在批判什么? 答: 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两 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 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 的态度? 答: 同情她的不幸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追求对仗格律的高度严整)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深沉的忧思。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精品文档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精品文档

七、咏怀古迹(其一)
绮丽;到晚年被留北朝,风格变了,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称为“庚信文章 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所以这里说他“暮年词赋动江关”。杜甫入川以 后,诗歌的风格更为沉郁苍劲,情况也有些相似。 这首诗从作者的用思来说,从庚信宅想到庚信,从庚信的身世想到自己, 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漂泊”里写出遭遇的不幸,从 “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乡的感情。结合“羯胡事主”一联来感慨时事, 归结到诗赋动江关。主要是咏怀,末联才点到庚信,是一种写法。
七、咏怀古迹(其一)
“画图”句本于《西京杂记》,称元帝宫里的宫女多,使画工画宫女的相貌,按照画 像来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昭君自以貌美,不肯行贿,画工把她画丑了,得不到召见。 后来南匈奴单于入朝,求美人,元帝派昭君去。到去时,召见,容貌为后宫中第一。元帝 懊悔,但难于失信,让昭君去了。于是严办画工,画工毛延寿被杀。汉元帝要从画图里察 识宫女的容貌,使得昭君遗恨终身,死后在月夜魂归也是枉然。“省识”即察识,讥笑元 帝只从画图里去考察。“春风画”,犹青春的美貌。“环珮”,妇女的饰物。指昭君魂归, 好象听到环珮的声音。一结归到昭君的怨恨。琵琶是胡中的乐器。“作胡语”即奏胡中的 歌,在歌曲里分明表达出昭君的怨恨来。《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有《昭君怨》曲。 这首诗从写昭君村开头,写到昭君的身世遭遇,归结到昭君的怨恨,好象是咏昭君,不象 咏怀。那末为什么作咏怀呢?这里大概是感事而带感怀的意思。王嗣奭《杜臆》里引了一 种说法:唐肃宗把少女宁国公主下嫁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肃宗流泪而还。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嫁来结 好回纥。那末这诗的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这是感事的说法。 大概作品写历史人物,往往有所寄托。象昭君这样的人物,从历史记载看,象上面所称引 的,是有怨的一面。因此,借昭君怨来感叹时事,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是符合昭君怨的 一面的。历史上的昭君,还有另一面。《后汉书·南匈奴传》称昭君入宫数年,不得召见, 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那是她怨恨元帝,自动请求嫁给呼韩邪。这是另一面。这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原文、赏析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原文、赏析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原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总是以边塞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为题材,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下面是他的五首《咏怀古迹》的全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三首·其一世泽之林亡,东溟挹翠空。

今之新德士,千载灭文风。

巍峨时一往,飘蓬忽何从?此处倚崇山,元化敢为兄。

Translation:In the forest of worldly blessings, the ancient virtue is lost, and the eastern sea is devoid of its greenness.The present new generation, after thousand years, has extinguished the literary trend.The towering grandeur has gone away in a flash, as if a floating rag, where can it be?Here, leaning against the towering mountain, I dare to strive for the renewal of virtuous influence.二、咏怀古迹三首·其二青海无边墨色天,飞鸿踏雪泥犹白。

毡房已拆旧窝在,林下应留旗画未。

至道虽亲尧舜盛,修文犹得谢安持。

五陵年少争周顒,一葦一天无际期。

Translation:The boundless Qinghai, with the darkened sky, while the flying wild geese stamp on the snowy ground, their footprints still appear as white.The felt tent has been disassembled, leaving the old nest, under the forest, there should still be the unpainted flag.Though the virtuous p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rious times of Yao and Shu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is still held by Xie An. The young men of the Five Tombs compete for Zhou Yong, with each reed representing an unbounded ambition.三、咏怀古迹三首·其三万古长如夜,不足明其愁。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联 分
3
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 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联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 4 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
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 耐人寻味。
其一
诗歌赏析
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 “支离”、“漂泊”里写出自己遭遇的不 幸,从“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 乡之情。结合“羯胡事主”来感慨时事。 从庾信的身世联想到自己,并以瘐信自比, 自伤漂泊。以瘐信因侯景之乱淹留北魏, 自己因安史之乱漂泊西南,写出同样不能 返回家园的无奈和故国之思的强烈。
其一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 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咏怀古迹·其一
暮庾词羯五三飘支 年信客胡溪峡泊离 诗平哀事衣楼西东 赋生时主服台南北 动最且终共淹天风 江萧未无云日地尘 关瑟还赖山月间际 。,。,。,,,
诗歌注释
①词客: 此处指下文中的瘐信,也可以理解借此影射
诗人杜甫自己。
②瘐信: 字子山,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初仕梁,
侯景之乱后奔江陵。梁元帝萧绎即位江陵,派 他出使西魏,被迫留在西魏做官。在西魏、北 周二十七年,很受宠遇,但仍然非常怀念南朝 和江南旧居。作《咏怀》二十七篇,从不同角 度反映故国之思。动:惊动。江光:指荆州, 江陵。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以下 14-15 题。

咏怀遗迹·其一杜甫支离东寒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恶棍,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一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讲解1、支离:犹流浪。

2、东寒风尘际:指安禄山反叛期间,作者向来在外逃亡。

风尘:比喻战乱。

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流浪失所;展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流浪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许多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同。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归不行信任;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旧流浪外处。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世最冷清索寞;他暮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遗迹,关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豪、名相,沉表崇拜,写下了《咏怀遗迹》五首,以抒怀怀。

倾倒。

他以前说:“清爽庾开府” ,“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马上有江陵之行,状况与庾信流浪有相通之处。

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频频,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好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暮年《哀江南赋》极为悲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自体验,深切诚挚,谈论精当,回味无穷。

注:①《咏怀遗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 在夔州写成的。

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量民族。

14. 下边对这首诗的剖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首联归纳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浪失所,后展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周流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释: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
战乱之际,
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
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
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
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
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
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
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
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
(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