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社会行政
1.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述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
答:(1)社会行政的含义
对于社会行政,学者们有不同的界说,综合各方意见可以认为,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
社会政策层次上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行政的层次性。
可以把在较高层次上执行宏观社会政策的活动称为宏观社会行政,把执行具体社会政策的活动称为微观社会行政。
在许多情况下,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①宏观社会行政
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
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
如民政部、省民政厅、县(市)民政局通过行政措施去推进农村“五保”制度的落实,市、区劳动和民政部门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监督和检查妇女权益保护情况等,都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范畴。
②微观社会行政
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
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2.试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答: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①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依据其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要变为实际的福利服务活动并真正受惠于有需妻的成员就需要一种转换机制,这就是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在将社会政策转变为具体服务的过程中要将宏观政策具体化,从而具有解释政策的功能。
②社会行政要为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制定行动方案,其中包括确定具体执行该社会政策的责任者、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他们落实政策的社会动员系统和方法、确定政策落实时限和评估标准等。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化,社会政策变为提供服务者的具体行动,在其中社会行政发挥着重要的计划功能。
(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社会行政不但在宏观层面上策划社会服务,而且在具体服务的临界层面上对其进行具体的统筹和管理,即具体地配置各种资源以形成社会服务的能力;建构良好的环境以支持社会服务的提供;督促社会服务的进程,并对之进行评估以提高服务效率。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行政是对具体的社会服务活动的管理,是微观社会行政。
(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由于社会行政是社会政策的贯彻过程,并且执行政策者对由此转化而成的社会服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社会行政人员就具备了评价社会政策的合理性的能力。
他们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向决策者提供意见,修订和完善社会政策,使之更具有现实合理性。
3.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内容)?
答: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服务的计划
①为了顺利而有效地提供服务,要搞清楚社会服务的需求状况和福利资源的储备情况,搞清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可能遇到的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的支持力量和阻力。
这是社会服务计划要考虑的问题。
②对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过程进行计划。
其中包括搞清楚该服务项目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它要使那些人受益?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如何?怎样使需求和服务资源实现较好的配合等。
③编制预算。
预算是对进行某一服务所需资金的计算,是获得财政支持的前提。
预算有以下几种类型:
a.科目预算,是按照开支项目逐项进行的预算;
b.成果预算,是依据服务效果进行的预算;
c.方案预算,以一个方案为单位的预算。
(2)社会服务的组织
社会服务组织也称社会工作机构,即从事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的机构。
组织的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等多种形式。
在我国,社会服务机
构、工作团队的组建有两种方式:
①原有社会组织的转型,即原来的非社会服务机构变为社会服务的承担者,或一般行政机构变为社会服务机构。
此种方式是机构工作任务的转换,并不一定需要招聘多少新成员。
②根据任务需要新建社会服务机构。
既包括政府所属部门也包括民间机构。
这种方式则从招聘成员开始建构新组织。
(3)督导与激励
①督导
督导的词义是监督、控制和监视。
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
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a.社会工作机构中的督导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
然而它们又可大略地分为几种类型。
按照菲特勒和何希等人的权变领导理论,督导形式与被督导者的成熟程度有关。
所谓成熟程度是指一个人独立、自主、良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地位、判断其角色行为意义的程度和较好地完成其角色行为的能力。
b.对于很不成熟的工作人员,采用指示型督导方式是适宜的。
所谓指示型督导即手把手地教给下属应如何去做。
这种教导行为是示范性的,它展示了一种工作标准,对被督导者具有一定强制力和心理压力。
c.当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不甚成熟时,宜采用指导式督导。
这种督导方式是行政人员发出工作指示,诱导和启发其去完成工作。
行政人员关注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和提醒,但不是严密地控制其行为。
d.在工作人员具有较强工作能力、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宜采用支持性督导,即对被督导者的督导行为进行辅导和支持。
在工作人员相当成熟的情况下,严格意义上的督
导也就失去其必要性,因为他们可以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对其授权。
②激励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激励与人的需要相配合才会发生作用。
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一般说来,麦克利兰的分析比较符合社会工作者的情况。
行政人员对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就应该从为他们分配有创造性且能发挥其潜能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手,对其实施有效的刺激。
为了更有效地调动机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知人善用,对机构成员进行考核是必须的。
对组织机构成员的考核有投入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三种。
(4)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
①协调
协调是使服务系统各部分之间、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达到目标的活动。
良好的协调建立在有效的信息沟通及相互信任及认同的基础之上。
因此,促成机构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形成有利于协调的内部结构是重要的。
为了促进机构内部的协调,在结构上进行设计也是必要的。
法约尔的“跳板原则”以非制度化的手段克服了科层制过分僵化的弊端而达成横向合作。
利克特的“连接销”则从实质性结构方面促进着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机构的一体化。
②控制
控制是保持机构运行有序化的手段。
它包括两个方面:对机构工作进程的控制和对机构中冲突的控制。
a.机构工作进程的控制
工作进程的控制是依照某种计划对相关部门、成员的工作进度、效果进行的综合控制和
影响。
其目的是实现机构运行的总体协调,并使机构状态维持在一个允许的、可接受的和期望的限度之内。
工作进程控制的必要性来自于作为一个组织的整体性要求。
b.机构中冲突的控制
由于工作或兴趣等原因,机构中不同部门、不同成员、不同项目之间可能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常常表现为互不合作甚至互相反对,这不利于机构总体任务的完成和机构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缓和与彻底解决是两种最典型的处理方法。
(5)评估与报告
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运行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是将现状或结果同计划相比较,从而判定机构功能状况的活动。
评估内容包括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特别是资金运用情况),服务的工作进度,服务的效果,服务活动与工作计划的偏离情况等。
社会服务机构的评估可以由机构行政人员执行,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
但无论如何,评估都是在机构行政领导支持下进行的。
机构的评估有方案评估、投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和效率评估等类型。
社会服务评估主要采取社会调查方法进行。
针对要评估的项目,评估人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观察等方式获取必要资料,同计划进行比较。
4.试分析我国社会行政体制之特点。
答:我国社会行政体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特点具体表现为:
(1)中国古代的社会行政
古代我国实行的基本上是较弱的官民结合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官府只下伸至县级,所以,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灾荒时,政府才会发挥一定作用。
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