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和特点的比较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和特点的比较比较摘要: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质的变革,美国、普鲁士代表了不同的农关键字:革命道路;进程;特点1引言在近代农业革命出现之前,世界人口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主要是从土地所有权变革的角度,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农业演进的两种方式,既可以走改良的道路,也可以走革命的道路。
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按资产阶级方向发展的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
2美国农业革命道路概述2.1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2.1.1自由占地运动最初,殖民者妄图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上建立封建秩序,但是,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存在和劳动力缺乏,使殖民者试图实行严格人身依附和农奴劳动的封建庄园制的梦想破灭了。
13个殖民地未来留住劳动力,采取了低额地租的办法。
在整个殖民时期,许多地区的小农自由占有土地,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美国式道路的倾向。
独立战争过程中,废除了长子继承和割地租,投靠英王的托利党人的地产被没收,并按500英亩一份出售。
至此,在美国东北部地区铲除了仅有的封建残余,小农自由占地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2.1.2国有土地私有化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布为国有,是当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
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继续增加,达到10亿多英亩。
林肯为了争取民心击败南方奴隶主,1860年颁布了《宅地法》。
以后又颁布了《木材种植法令》和《荒芜土地法》,使人们以更低价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宅地法》终于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农民在没有被剥夺和受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私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终于确立。
第八章 农业革命
法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三、人口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之后,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最明显的表 现就是人口革命和饥荒的消失。 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 斯陷阱的国家。 荷兰、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 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同时 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三、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 重新调整土地制度的原因: 市场的扩大 新增人口 地私有产权的确立的推动力 宗教改革 圈地运动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叶开始的“圈地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40年代。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四节 美国式道路
三、雇佣制大农场 《宅地法》颁布后,小农的数量不断增加。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 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土地集中 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 地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雇佣制在农业中占据 了主要地位。 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式道路取得 了胜利。
总之,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掠夺教会地产。 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 盗窃公有地。 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 变为现代私有财产。
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 并。
社会动荡造成了 人们寻求保护的行为
影响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农业产业化的两种道路.doc
农业产业化的“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驳秦晖先生对“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阐述在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秦晖先生是有影响的人物。
他的理论一再以各种方式论述“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二元对立,在他看来,“美国式道路”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治世良方。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国式道路”?什么是“普鲁士道路”?它们对于中国的“三农”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在“三农”问题上的批判,也是对秦晖先生理论的检讨与质疑,正是沿着他的思路,笔者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理论与俄国—苏联的农业资本主义秦晖先生说:“所谓‘美国式道路’,就是以农民起来打倒天然首长,摆脱宗法共同体束缚的方式;而不是以天然首长剥夺农民,取消共同体保护的方式来完成资本主义变革”。
在另一个地方,他又解释道“社会民主派向往自由竞争的民主国家即‘美国式道路’而仇视具有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专制国家即‘普鲁士道路’” 更简单的表述是“民主私有化”还是“权贵私有化” 。
这个民主私有化的“美国式道路”用的是列宁的名义:“列宁把通过农民解放运动走向资本主义民主的道路称为‘美国式道路’是并不过分的”,这个表述在今天被进一步发挥为:“百年前俄国人的这种提法,只是表明那时即使左派(社会民主主义者)也认为自由民主但非‘福利国家’的(前罗斯福时代的)美国,要远远优越于在欧洲最早建立福利制度但比较专制的俾斯麦德国,这种价值观是已经拥有了自由民主而再追求福利国家的现代西方左派不大提及的,也是我们这里的某些‘左派’真的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的”。
因此,他歌颂美国西进农民“那吱吱作响的大车,把资本主义制度从大西洋岸一直推到了太平洋岸”,“美国的民主制度正是在农民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时代建立起来的。
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并没有表现出所谓‘小私有性’、‘小生产者’或小资产阶级的保守性或反动性,相反,正因为他们是独立的小私有者而不是宗法共同体成员,是自由的家庭农场主而不是依附农民,一句话,是真正的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宗法农民,他们才能起上述进步作用。
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摘要: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传统的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的转变过程.它既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包括生产力的变革.它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的生产关系是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首要标志。
关键字:农业资本主义英国式美国式普鲁士式农业生产技术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纯粹意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把宗法制的农民变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工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各国的发展千差万别.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有三条道路:一、“英国式”道路这是一条以圈地运动为主要形式、以剥夺农民为主要特征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英国的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赶出家园,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一次空前的劫难;但是,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使英国农村土地关系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是一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莫定墓础的变革的序幕。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自耕农的渐趋消失和资本主义大土地占有者、租地农场主及农业雇佣工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英国农业中牢固确立.除圈地运动外,16世纪的寺院土地世俗化和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英国农村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536和1539年,亨利八世对天主教修道院土地的没收(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使部分土地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为农业资产阶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没收、拍卖王室、教会和保王党的土地,造成更大规模的土地所有权易手;而且,“骑士领地制”的废除,使土地变成了地主自由支配的私有财产,封建土地制实际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私有制.无论是圈地运动、寺院土地世俗化或者废除“骑士领地制”,都显示了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土地问题不是以有利于农民的方式解决的.然而,就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过渡意义上来说,英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完成了这种变革。
世界经济史问答题
1、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他们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奴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
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
2、城邦奴隶制:指的是在奴隶制形成阶段,城市中的居民和城外的居民是有贵贱之别的,以后这种区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城邦。
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形成国家。
3、封建地主制经济: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主要实行实物地租的租佃制,并由个体农民分散经营的一种生产方式。
其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土地租给农民,实行小农经营,主要收取实物地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农民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地主,供其享用。
地主对农民保持有宗法性的关系,具有超经济的强制力量。
农民户籍被固定,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负有徭役、丁赋等义务。
4、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5、抑商政策: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我国历朝历代的抑商政策包含四个方面: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
1、简述中国领主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形成与发展:西周时代建立了典型的分封制,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农奴对领主形成依附关系,这就是农奴制。
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美国式道路
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美国式道路112204301104 张明达摘要:美国独立后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因而广大的农民和破产工人迁往西部,进而攫取到了大片的土地,通过政府的作用而产生了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
随后在南北战争后,政府又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促使了资本主义雇佣大农场制形成。
这是一种很彻底的农业革命,它在美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革命土地法令西进运动宅地法雇佣大农场制美国式道路的形成是很曲折的,它是美国人民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寻到的一种正确的道路。
这条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殖民地初期的免费分配土地,第二个阶段是殖民地中后期和建国初期土地的论价出售,第个阶段是《宅地农场法》颁布后的再次免费分配土地。
美国的土地分配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过不断的革命和改革形成的,这其中是将免费分配和有偿出卖相结合的,通过的不断的调整来使土地的分配制度更加符合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以此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我将主要从第二个阶段后期和低三个阶段这两个时期来分析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分配制度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在第二个时期,美国的土地制度已经初具模型,许多影响深远的法令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1775年为了反抗殖民统治,美国人民发动了独立战争,在这个时期由于各州之间联系不紧,革命队伍大多比较独立分散,无法与强大的英国相对抗。
同时,由于战争,各州之间的土地政策并不相同,而且都没有一个好的土地管理机制。
为了赢得人民的支持、维护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维持长期的战争需要,资产阶级政府不得已只有将土地进行出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这次独立战争之中。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土地不断地扩张,西部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所以西部大量的土地被抢占,而政府在这个时候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管理这片广阔的土地,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渴求和赢得人民对新生政府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法令。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论文撰写者:10经济学(3)班陈旭摘要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活动和改革措施的颁布和施行。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也不外如此,纵观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封建的农奴制度以及旧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欧洲农业的发展,由于封建剥削的日趋严重,农民生活苦不堪言,亟待社会革命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广大农民,以及随之衍生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十七世纪由开拓者和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也正在落后的奴隶庄园制束缚下挣扎前行,奴隶贸易和封建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由此爆发,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美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政府引导的“西进运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主旋律。
“美国式道路”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进运动农业革命普鲁士道路美国式道路一引言公元十八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大变革给欧洲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有战争和死亡,当然还有变化和进步,大变则大治乃亘古不变的真理。
其中,法国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了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1848—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取得了全面胜利。
1865年,普鲁士有1.3万户大农和101万户小农办完了赎买的手续,变成了他们土地的主人。
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到19世纪70年代,农奴制在德国的大部分农村消失了。
而同时期的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时代变革背景下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
一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人民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向资源丰富土地富饶的西部地区迁徙的西进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西部土著印地安人的屠杀、驱逐和讹诈,攫取到大片土地,由政府以低价大面积出售给移民垦殖,从而使农民的独立经营在西部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进而产生出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
世界经济史之农业革命
寥无几”。 历史上著名旳英法 百
年战争也曾因为暴发了鼠疫被 迫临时停止下来。到处是荒凉 旳田园,无主旳奶牛在大街上 闲逛,本地旳居民却无影无踪 。
欧洲黑死病纪念柱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黑死病盛行时期社会生活图
求上帝解除黑死病劫难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英国市场旳发育也是庄园经济崩溃旳主要原因。 市场旳发展使庄园中庄园主和农奴利用市场进
逐渐消失。
“黑死病是了解十四到十五世纪欧洲旳关键, 更是中世纪与当代文明旳分界线。”
2、英国庄园经济旳崩溃
黑死病旳攻击 英国市场旳发育
始于十四世纪中期旳黑死病黑死病给欧洲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黑死病使当初欧洲人死去三分之一,总共有2400万欧 洲人死于黑死病。死者中涉及1740万农民,以及610万市民。 因为农民死亡过多,有旳庄园甚至佃农全部死光。造成劳动 力短缺,诸多村庄被废弃,农田荒凉,而以往旳农奴也所以 得以被释放,并被支付相应旳工资。
行交易旳成本降低,可选择性加强。 在14世纪人口连续下降得情况下,劳动力价格
提升和农奴希望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愿望,加大 了领主实施强制劳役制旳成本。领主和农奴越 来越希望将劳役地租折算成实物或货币地租。 14世纪折算地租流行。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二、不拟定旳小土地私有制
庄园制度崩溃之后,英国农村中没有立即形成 明确旳全部权制度。14世纪末叶,农奴制崩溃 后,农村中存在下列几种土地情况: (1)份地:由佃册持有农持有。占农村人口旳大多数 (2)自由持有农持有旳份地。占少数 (3)公有地。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三、大土地私有产权确实立 重新调整土地制度旳原因:
市场旳扩大 新增人口 土地私有产权确实立旳推动力 宗教改革——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王室、贵族 和资产阶级开始大规模剥夺罗马教会旳土地和财产 圈地运动——新贵族或资产阶级旳大土地全部制
三种农业革命道路
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概括的说分为:英国式道路、普鲁士道路、美国式道路。
一、英国式道路英国式道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忍的恐怖手段吧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英国式道路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首先,是庄园经济的瓦解,封建庄园是欧洲传统社会的基层组织。
庄园的领主和他的骑士专门制定保护和维护秩序的习惯法,农奴为此向领主提供劳役。
但是在1348-1354年,英国遭受了黑死病(俗称鼠疫)的袭击,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死亡人数大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种人口的下降使领主和部分农民的地产闲置,为了使闲置的土地得到耕种,领主不得不降低地租、放宽人身依附条件、延长租佃期限。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终身租约出现了,按照租约规定,终身租约上的内容只能在佃户亡故时才能再协商,劳动义务和固定地租合并为习惯租金。
后来由于天灾不断和租约本身习惯的约束力,佃户获得了永久继承权。
其次,英国市场的发育也是庄园经济瓦解的重要因素。
诺曼底征服英国以后,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毛纺织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市场飞速发展,市场的发展使庄园中庄园主和农奴利用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降低、可选择性增强,而且在14世纪人口持续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提高和农奴希望摆脱人身依附的愿望加大了领主实行强制劳役制的成本。
领主和农奴越来越愿意将劳役折算成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
所以,在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在14世纪末期已经不存在了。
再次,庄园制度瓦解之后,英国农村中没有立刻形成明确的所有制制度。
当时很多人都对同一块土地拥有权力,国王、领主、承租人、次承租人、农民都分享从土地中得到的收入,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在封建法律中十分模糊。
当时包括这几种土地状况:份地、自由持有农拥有的土地、公有地。
所以在15世纪英国土地所有权的特点是未确定的土地小私有制。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摘要: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
这种改良的道路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还多次把德意志民族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战结束后,民主德国通过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的道路”走向历史终结。
东西德国再度实现统一后,德东地区进行的土地私有化和经营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像德西地区那样完全实行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而是继续保持大型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土地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优势。
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农经济改造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奴制残余;容克地主;普鲁士道路;农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方式,在世界各国或一国不同的地区,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明显特征。
从已经走完农业变革道路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看,主要有四条古典式的道路:英国式道路、法国式道路、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式道路。
所谓“普鲁士式的道路”是指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农业改革,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
它的本质和特点在于,“中世纪的土地占有关系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普鲁士的地主土地占有制没有为资产阶级革命所粉碎,而是得到了保全,并成为容克经济的基础。
这种经济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它也必然存在农村居民的某种依附关系,如奴仆规约等等。
因此容克的社会统治和政治统治在1848年革命以后又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德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比美国慢得无法相比。
”[1](p113)我国一些学者对于长期垄断史学界的“普鲁士范式不如美国范式”或“革命的法国范式优于改良的普鲁土范式”的陈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普鲁士范式是在纯粹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成功之路。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的比较分析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的比较分析摘要: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
其中美国农业革命道路和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是较具代表性的两条农业革命道路。
通过对这两条农业革命道路的比较分析,我发现虽然两个国家走的是不同的农业革命道路,但最终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达到了强国的目的。
关键词:美国,普鲁士,农业革命,比较分析1引言随着近代农业革命的爆发,英国,德国,美国相继出现了农业体制的变革和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
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及国土文化,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农业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为此,我们特地比较分析了美国农业革命道路和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
我们发现虽然这两种农业革命道路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最终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2.1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简述美国农业革命是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式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并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出售给农民,使得小农经济快速发展。
1860年颁布的《宅地法》使人们以更低价获得了更多的土地,终于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农民在没有被剥夺和受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最终建立。
但由于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资本主义雇佣大农场逐步形成。
总的来说,美国农业革命是按照“国有土地私有化→小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种简化逻辑发展起来的。
2.2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的特点地主经济已不存在,资本家取代了农场主的地位,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与此同时农民转化为雇佣工人,大规模资本经营取代了小农经济。
3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3.1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简述普鲁士农业革命是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的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式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国农业革命的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国农业革命的研究综述摘要发生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农业革命,发展出了一条农业资本主义的“美国式道路”。
美国农业革命有其独特的形成因素和形成过程,其独特的“美国式道路”也导向了与众多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结果。
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农业革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美国农业革命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一个归纳和回顾,希望对今后美国农业革命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国;农业革命;工业化;“美国式道路”正文美国是西方近代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十九世纪是美国发生经济巨变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农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关于美国农业革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 年代,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笔者在此就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对美国农业革命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理清思路。
一、研究概况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史学界部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美国农业革命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据笔者统计,从8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学者在美国农业革命问题研究上发表了专著6部,论文30余篇,论文集1部。
论文涉及农业革命述评、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农业人口流动、农业革命原因、对城市化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论文涉及面广,研究者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注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大趋势中把握美国农业革命,并且同其他西方国家的农业革命作比较,希望从中吸取有益经验教训,给我国农业发展做点借鉴。
我国关于美国农业革命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形成一股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力量。
1981年潘润涵教授在《世界历史》上发表了《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就“美国式道路”的形成因素、过程、影响等作了一番初步论述,李存训先生在《世界历史》上发表的《美国南北战争后农业迅速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则对美国19世纪后30年的农业发展的特点做出进一步探讨。
“美国式道路”不等于土地国有化
“美国式道路”不等于土地国有化1革命导师列宁对“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阐述溯源①何谓“美国式的道路”和“普鲁士式的道路”?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的著名长文中明确指出1,(P205)“……在这方面,俄国只有按资产阶级方向发展这一条道路。
”“但是发展的形式可能有两种。
……”“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按资产阶级方向发展的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
在前一种情况下,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经济,同时分化出为数很少的‘大农’,使农民遭受几十年最痛苦的剥夺和盘剥。
在后一种情况下,地主经济已不再存在,或者已被没收和粉碎封建领地的革命所捣毁了。
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占优势,成为农业中独一无二的代表,逐渐演变成资本主义的农场主。
”②“美国式的道路”和“普鲁士式的道路”的基本内容。
(同上P205-206)“在前一种情况下,演进的基本内容是农奴制转变为盘剥,转变为在封建主-地主-容克土地上的资本主义剥削。
在后一种情况下,基本背景是宗法式的农民转变为资产阶级农场主。
”③“美国式的道路”和“普鲁士式的道路”在沙皇俄国存在的现实状况。
(同上P206)“在俄国经济史中,这两种演进方式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同上P207-208)“……农业演进的两种潮流随处可见。
贯穿俄国改革后的全部历史、作为我国革命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的农民同地主的厉害冲突,就是争取这种或那种资产阶级农业演进方式的斗争。
”④革命导师列宁与民粹派在土地国有化问题上的关键差别(同上P208)“……斗争的关键是农奴制大地产。
农奴制大地产要遵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这是丝毫不容争辩的,但是演进可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农场主-农民用革命手段铲除和消灭这种农奴制大地产;一种是逐渐转变为容克式农场(并且相应地把受奴役的庄稼汉变成奴役的雇农)。
”革命导师列宁号召全党既要利用民粹派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又要引导农民革命。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英国...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 英国新贵族: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
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 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为资产阶级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阶级和个人的局限,他无法将革命进行到底。
3. 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革命又称为英国内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它是一场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的革命。
他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一般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 莫斯科公司:莫斯科公司是英国近代早期从规约公司发展而来的第一家股份公司,1553年,莫斯科公司成立,并从英国国王哪里取得特权许状,开始发展对俄贸易,开辟了新的商品需求市场,英俄两国各取所需。
莫斯科公司从英王那里获取了商路和俄国市场的垄断特权,以及部分商品的专卖特权,同时又拥有作为公司法人的独立自主权。
因此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不是单单建立在特权基础之上的,特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它成立的最早最具有代表性。
世界经济史第八章农业革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一、马尔萨斯陷 阱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 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 劫、战争等丑恶时间开始泛滥,极其粗暴 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 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 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 阱。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 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 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弄,广大 农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比较缓慢。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
近代农业革命以后,欧洲耕作制度和耕 作技术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逐渐消灭耕地,代之以作物连续 轮种。 第二,新作物的推广和选种育种。 第三,农具的改进。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农业消费和生产差额所产生的剩余,是 全部其他经济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从时 间顺序来看,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先于工 业革命40年,这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的高 低决定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寻求保护的行为。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一、农奴制的复兴
德国国内市场支离破碎和海外市场的丧失 加大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相比之 下,通过强迫劳役生产所需的产品和劳务 ,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满足消费,缺乏市场 使劳役成为最有效的经济组织方式,而不 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世界经济史考试题目
1洋务运动: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分料到户制:将原料送交农民时指明所要求的种类和品质,同时付给他们工钱,并且开始组织家庭手工业者为他们生产商品。
2近代农业革命:表现为农业体制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地重复着。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4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表现.使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生巨大变化.它同时对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5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
这一时期,在英国由于技术革命而出现重大变化的产业主要是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
6金银复本位: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7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8封建地主制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将土地分租给农民,对他们榨取地租的剥削制度。
9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0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比较研究报告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比较研究报告摘要: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允许和促进了工业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其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的变革。
美国和普鲁士通过不同的道路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演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比较研究,了解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农业革命推进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发展现状,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农业革命道路;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与特点1序言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这场“工业革命”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多种条件之下而产生。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农业革命”。
近代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并在人口剧增的情况下出现了粮食价格的下降,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16-18世纪,欧洲农业出现了质的飞跃,许多学者称之为“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的表现为农业体制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体制的变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式的变迁,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值比例的变化是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根本因素,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也是促进农业体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农业革命,使农业产量大增,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并且发展出强大的商品化农业。
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产生,需要大量非农业的产业大军的现代大工厂才能开张。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是欧洲农业革命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进程与特点比较研究,了解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农业革命推进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发展现状,找到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2.1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的特点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2.2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2.2.1第一阶段:独立战争后——19世纪50年代由于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农业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东方学院中外经济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1.农业革命与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
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从而导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
2.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一是古代的公社。
农村公社作为一个组织,共同占有属于国王的土地,并承担着向国王缴纳贡赋的义务。
公社占有的土地有、由农民世代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重新分配,不过,这种土地的所有权,一经长期使用,就有一种逐渐逐渐转为私人所有的趋势。
二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
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但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只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靠中央政府办理,中央政府弱国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会荒废。
3.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对自由原则的违背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罗马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1.罗马的繁荣是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2.帝国提供的秩序与安全。
3.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
4.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
长期以来,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自由原则基础上的,正是这种自由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为帝国经济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
然而,到了帝国后期,这各自由原则受到限制,这种经济活力也被大大压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论文撰写者:10经济学(3)班陈旭
摘要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活动和改革措施的颁布和施行。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也不外如此,纵观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封建的农奴制度以及旧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欧洲农业的发展,由于封建剥削的日趋严重,农民生活苦不堪言,亟待社会革命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广大农民,以及随之衍生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十七世纪由开拓者和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也正在落后的奴隶庄园制束缚下挣扎前行,奴隶贸易和封建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由此爆发,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美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政府引导的“西进运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主旋律。
“美国式道路”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进运动农业革命普鲁士道路美国式道路
一引言
公元十八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大变革给欧洲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有战争和死亡,当然还有变化和进步,大变则大治乃亘古不变的真理。
其中,法国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了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1848—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取得了全面胜利。
1865年,普鲁士有1.3万户大农和101万户小农办完了赎买的手续,变成了他们土地的主人。
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到19世纪70年代,农奴制在德国的大部分农村消失了。
而同时期的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时代变革背景下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
一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人民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向资源丰富土地富饶的西部地区迁徙的西进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西部土著印地安人的屠杀、驱逐和讹诈,攫取到大片土地,由政府以低价大面积出售给移民垦殖,从而使农民的独立经营在西部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进而产生出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
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种典型模式——美国式道路,也在独立后的美国取得成功。
二普鲁士道路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改革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
普鲁士联合沙皇俄国、奥地利等国进行武装干涉。
法国革命军在拿破仑指挥下多次击溃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并于1803年消灭了德国西南部112个封建邦国。
1806年,法军继续向东推进,重创普鲁士军。
1807年.拿破仑迫使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1797—1840在位)签订“梯尔西特和约”(Friede von Tilsit),普鲁士失去易北河以西所有领土,井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1)首先废除贵族的特权;
(2)废除农民对地主的徭役和地租义务;
(3)没收和拍卖教会和流亡者土地;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民法;
(4)重划各邦的界限,把180个小邦合并成为39个邦,消灭了许多方圆只有数英里的骑士采邑。
2 普鲁士的改革
拿破仑的入侵,也激起了德国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制度,
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了关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停止徭役的“十月赦令”、“农奴解放令”,开始了德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的演进。
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第一条中有:“迄今还没有归转农民的自由产业,应按本规定的条件和章程转归农民所有。
即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来解出封建义务。
但赎买的条件很苛刻,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相当于常年地租25倍的赎金才能摆脱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1816年普鲁士政府规定只有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赎买封建义务
1816年—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封建义务,成为份地的所有者。
仍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小农户没有能力进行赎买。
3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
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
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间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普鲁士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富裕农民可以交纳赎金免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地主阶级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组织资本主义农场。
从而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
三美国式道路的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美国式道路的形成
(1)自由占地运动——殖民地时期
由于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农业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因此,资本主义农业能够在没有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的条件下迅速发展。
最初,殖民者妄图在北美13块殖民地上建立封建秩序,但是,大量未开垦的土地存在和劳动力缺乏,使殖民者试图实行严格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劳动的封建庄园制的梦想破灭,劳动者可轻而易举地逃往未开垦的土地安家落户,不会受人为干扰。
这个发现来源于对一个叫皮尔资本家的考察。
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带去了3000名男、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丰富、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了,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2)国有土地私有化——独立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布,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布为国有,是当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
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继续增加,达到10亿多英亩。
从1803年美国政府趁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战之机,以每英亩不到3美分的价格,从法国手
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领土扩大了一倍有余。
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领土从230万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万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价累计只有5,555万美元。
(3)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化
①有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农业资本主义产生
②无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小农土地所有制
③小农转变为农场主和雇佣劳动者三个阶段。
(4)雇佣制大农场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土地集中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地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
1860-1916年间,美国农场的数量从204多万个增加到近640万个。
在同一时期农场总面积从4.07亿亩增加到18.79亿亩。
出现了一些大型农场。
188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2900个,到190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5万多个,占农户总数0.80%,拥有1.67亿英亩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
全国农业雇佣工人1900年达到200万人。
2 美国式农业道路的特点
与普鲁士式道路相对。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农民个体经济,然后通过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出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
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四普鲁士农业道路和美国式农业道路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利用政治力量进行的改革
普鲁士——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土地国有制
(2)通过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分化→资本主义农业
2 区别
(1)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国有化特征,普鲁士道路的土地权贵私有化特征。
(2)普鲁士道路是在私有化的基础上把农奴主-地主经济容克-资产级经济美国式道路”是通过国有土地私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
制农场
(3)普鲁士道路——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彻底
美国式道路——革命道路、彻底
(4)普鲁士道路——缓慢
美国式道路——迅速
五.从两种革命道路比较中所获得的感悟
通过对两种革命道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两种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发生的土地革命都毫无二致地体现了政治力量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进而反观中国的农业改革道路,无论是解放前的土改还是解放后的农业合作社以及延续至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体现了政治力量甚至是军事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改革的决定作用。
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产业生产关系的改革往往都会掺杂很多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因素,也正是如此,很多的改革都会存在不彻底性,以至于为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留下遗毒。
而生产关系的改革对原有利益所有者的既得利益造成的损害也正是诸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改革总是面临重重困难的原因。
所以,如果没有有力的政治武器作为矛,也就很难攻破旧有秩序外表坚固内里损腐的盾壳,柔性的改革措施和手段往往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对旧有的秩序造成有力打击。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简单结论:没有政治或者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