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草案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为机械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实训6周(180学时),1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钳工和车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机械加工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钳工、车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机械类专业必备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为主线,将钳工、车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所需机械加工基本技能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钳工和车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数控基础加工知识,能完成简单典型零件的加工,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熟悉钳工加工、车工加工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及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力。
2.掌握钳工加工、车工加工基本操作方法,能正确选用合理的刀具与量具进行各种表面的加工与测量。
3.掌握钳工加工工艺、车工加工工艺知识,能合理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和检测,并达到技术要求。
4.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基本知识,能通过仿真平台(软件)完成典型轴类零件的仿真加工。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办学层次为中等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实现机械加工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地方经济,面向制造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从事机械冷加工操作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能在机械及其相关行业企业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操作、编程、调试与维护的技能型人才。
2.人才规格(1)通用能力1.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较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5. 具有职业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2)专业能力1.熟悉本专业所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能积极参与班组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制订并严格执行工作活动计划,按岗位责任制及文明生产的各项要求参与产品零件的生产过程,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
2.能正确解读产品零件图、工装结构图、设备部件图。
3.会使用和查阅技术资料,关注行业标准,具有合理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并编制相关工艺规程文件的能力。
4.能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熟练采用手工编制产品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具有通过仿真检查及现场调试以优化程序、改良工艺的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机电技术应用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机电一体化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机电行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自动线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能担任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电子设备装接工、机电设备装调工、制图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目标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b.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f.具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g.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2.专业知识目标a.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b.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c.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具有识读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d.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e.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f.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g.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企业常用电机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h.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机电典型设备各单元间的通信接口技术;i.初步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结构、指令代码,能读懂简单的PLC程序;j.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k.初步掌握企业机电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l.具备了解机电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机加工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2012年 8 月目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机械制图 (23)机械基础 (3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51)CAD (56)电工基础 (65)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75)钳工工艺学 (90)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102)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本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和市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教育类型] 三年制中职[专业名称]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代码][专业类] 加工制造类[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专业(技能)方向]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普通钳工[对应职业(工种)]6-04-01-01车工;6-04-01-01数控车工;钳工[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车工;数控车工;钳工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学制] 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健康体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加工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四、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与加工企业,从事一线工艺实施;机床安装、调试、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掌握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机械原理、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机械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
2.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机械加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使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和数控设备进行工件加工、模具制造等。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加强对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并进行学术论文撰写和创新成果展示。
5.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培养模式1.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2.实习实训模式: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充分接触企业实际操作环境和工艺要求。
3.创新培养模式: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竞赛。
四、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大学物理等。
(2)专业课程:机械加工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等。
(3)实习实训课程:机械加工实训、模具制造实训、数控设备操作实训等。
(4)创新课程:科技创新项目、学术论文写作、创新成果展示等。
2.实习实训安排:(1)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训,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
(2)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熟悉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工艺要求。
(3)定期组织实习实训总结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创新能力培养:(1)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2)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竞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3)培养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创新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在社会飞速发展下,我国对各种职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都有着很大的增长,这便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要求,不仅得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得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
为此,中职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审视现有问题,然后引入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此外,课程内容过于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而且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需求【1】。
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只顾着理论知识的教学,一味的灌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一时很难适应社会要求,职业发展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就中职生而言,基本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一)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策略。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提高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能够从事机械产品加工、设计、组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二、培养内容:
1.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与方法、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
2. 机械加工、机械设计、数控编程、机械维修、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方面的技能。
3.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机械零件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实践。
三、培养要求:
1. 具备较强的机械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机械加工、机械设计、数控编程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机械产品的加工、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3.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完成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改进等项目工作。
四、培养方式:
1. 课堂讲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综合实践:通过参加机械制造相关的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的加工、设计、组装、调试、维护等工作,在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设备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电力设备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二、专业代码051200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基本学制三年。
凡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提前修满学分并取得规定证书的学生,经审批可以提前离校进行实习;对因病或其他原因经批准休学的学生,可推迟学习年限,最多可延长至五年,但超过五年仍未修满学分者则按肄业处理。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各类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培养在生产一线能熟练操作机床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操作人员。
毕业生应具有能进行机械产品工艺编制、生产技术实施、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设备工装维护、机械产品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等能力,达到机械加工技术类中级技能水平,且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五、职业能力描述(一)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普通机床加工方向)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一览表(表一)工作岗位: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镗工等普通机床操作工- 1 -工作岗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数控机床操作工- 2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表四)- 3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表五)1.就业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就业,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获得更高的能力。
(1)职业资格:由中级工(四级)逐步晋升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2)工作岗位:由一线操作工逐步晋升到技术员(程序编写员、工艺制定员、质检员、研发员、售后服务员)、管理者、高级管理者等。
- 4 -2.升学本专业毕业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势与需求,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进行深造。
(1)高职对应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
(2)本科对应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
3.创业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个人的努力,在机械加工(制造)或相关行业进行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六、课程结构框架(一)工件加工过程示意图(图一)具体工作过程1.工艺准备过程:图纸分析、工艺路线制定、刀具量具选用、工艺参数选择、工艺卡片填写等;2.工件加工:选择合适的工装夹具、对工件正确定位与夹紧、进行零件加工等;3.工件检验:使用合适的量具对工件进行质量检验;4.工件处置:经检验合格的工件进入下一工序,对不合格的工件进行形成原因分析。
中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曹志林
【期刊名称】《家电维修》
【年(卷),期】2024()4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
但是当前的中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传统模式的影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经验不足等。
因此,本文对中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与实践的思路和措施。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曹志林
【作者单位】宣城市工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中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2.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3.中职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4.“1+X”证书制度下湖北省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实践研究——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才培养⽅案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才培养⽅案⼀、学制及招⽣对象1.学制:三年制中专2.招⽣对象: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者⼆、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才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技等⽅⾯全⾯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加⼯技术、维修能⼒,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能⼒和⼀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产第⼀线⾼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才。
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的远⼤理想;树⽴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热爱劳动,开拓创新;养成⽂明的⾏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争意识。
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艺技术问题的能⼒和⽣产现场管理的能⼒。
应具有⼀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卫⽣保健知识,养成锻炼⾝体的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健康。
⼀定的美学知识,对⾃然、社会⽣活和艺术具有初步的美学欣赏和鉴别能⼒,具有⼀定的环保意识。
三、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毕业⽣主要⾯向企业⽣产⼀线,从事机械制造⼯作。
其主要业务范围是:钳⼯基本操作;机械制造及装配;焊接技术;车加⼯技术;数控加⼯技术;cad辅助设计;⾦属材料制造;模具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产现场制造⼯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产⼀线的管理⼯作;⽣产中技术性操作⼯作等。
应具有以下基本知识和能⼒:(1) 知识结构①. 具备基本的科学⽂化素养,掌握必需的⼈⽂科学基础知识。
②. 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法,具有制图员技能等级证书。
③. 初步掌握机械制造的⼀般性基础知识和⼯程材料及其制造的应⽤技术基础知识。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11.11•【字号】川教函[2011]647号•【施行日期】2011.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1〕647号)各市、州教育局: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我厅制定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请一并认真执行。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将2011年所有招生专业和2012年所有拟招生专业在2012年1月20日前报我厅备案。
凡未在我厅履行年度备案的专业不得招生、不予注册学生学籍。
二、对国家明令控制的专业,未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不得招生、不予注册学生学籍。
三、对非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现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我省《学前教育专业评估方案》,组织自查自评、逐校检查,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并于2012年1月20日前向我厅提交检查报告。
对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学校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停止招生,取消备案资格。
附件:1、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略)四川省教育厅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附件1: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培养目标:1.扎实的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工程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等;2.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操作技能;3.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D/CAM技术的应用能力;4.掌握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5.具备解决机械加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6.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工作中的压力和变化。
二、课程设置:1.机械基础理论课程:机械工程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2.加工工艺与技术课程:机床工艺学、数控编程与技术、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等;3.CAD/CAM技术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计算机辅助工艺开发等;4.机械加工实践课程:机械加工实习、机床操作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5.综合实训和实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企业实习等;三、教学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实训和实习: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习和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其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期中考核: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期中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在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问答、实践技能操作等。
3.实习报告和综合实训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综合实训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毕业设计评阅: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阅,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1.熟悉机械加工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2.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持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机械加工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4.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和实践活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教学总结
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教学总结一、引言机械加工是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教学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背景分析机械加工是学生接触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技工学校,基础知识薄弱,对机械加工的实际操作理解有限。
因此,机械加工教学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机械加工教学的核心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的技能和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案例的演示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械加工的过程和要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加工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机械加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加工的流程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工作技术。
同时,实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机械加工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相结合,学生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机械加工专业人才。
1.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在机械加工实践中,需要掌握各种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和演示机械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引导学生亲自操作,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培养思维能力除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也是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川省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
商会加强合作 , 共享行业信息 、 师资力量 、 实习基地等资 源。 如黄许职 中与旌 阳区机械 同业商 会共建 机械加 工技术 专
新 人才 培养 模式 , 面实施 素质 教育 》 全 的课题 研 究工 作。 由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 中等 职业教育部 分的调研 工作 从 20 0 8年 7月开始 , 具体采用了文献查 阅、 访谈 、 实地 调查 等 研究方法 。课题组 以成都 市为重点 , 主要对成都 地 区的部 分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 了考察 , 并对 成都市 以外的部分 中等
可能。除此之外 , 我省一 些地方也探 索了职业学校 与行业 协会 、 同业商会 的联合 。德 阳市支持学校与行业协会、 同业
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实施素质教育 , 是保证我 省职教攻坚能否取得成功 的关键 , 也是保 证我省 中职教育 质量的关键 。2 0 08年 , 四川 教育学 院承担 了省教 育厅 《 创
职业学校校长进行 了访谈调查 。根据课题研究和调查的结
果, 本报告对当前我省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全 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现状及 问题进行如下 分析 , 结合我们 并 的认识提出相应 的政策建议 。
四川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全面实施 素质教 育 的 成 果
一
业, 商会帮助学 校确 定培养 目 , 标 提供 实训基 地 和指导 教 师, 使该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 3 校企合作 ,订单式” . “ 人才培养模式 “ 订单式” 人才 培养模 式是企业 与 中等 职业学 校在平 等协商基 础上 , 通过签定人才培养和用人协议 , 学校按照企 业的要求培养学生 , 企业 提供学生实习 、 就业岗位的一种校 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培养模式 中 , 企业 与学生签 订《 就业安置协议》, 校企共商人才培养计 划、 教学 方案 , 企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典型案例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典型案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用课程体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进入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学生入校选择专业时对未来工作岗位认识不清,入校后部分学生对专业研究兴趣不浓;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缺少企业深度参与,未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机制;三是原有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关联度弱,人才培养偏离企业岗位用人要求;四是学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脱节,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五是学校一元下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课程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课程体系建设是中职示范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很成熟的方案,各中职学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目标非常明确、工作任务十分清晰、符合市场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方案。
其落脚的重点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原本上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但是现在看来,原来那套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专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和简化版,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的结果,显得陈旧落后,不能充分体现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对原有的中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打破,消除传统的、固有的课程体系观念。
二、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突出实操,建立具有现代中职教育特色、能够体现“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办学理念的、适应岗位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三、工作过程在以“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已走过10年时间。
在这10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比较优良的人才培养特征,成就了自己鲜明而实用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鲜明应用性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转变教育头脑观念为先导,树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3月一、专业名称:机械制造技术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2、学制:三年3、办学层次:中职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人才。
毕业生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制造设备。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1)具有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与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科学的生产理念、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与继续学习的能力;(3)识读装配图、绘制机械零件图的能力,初步的利用计算机处理图纸的能力;(4)掌握钳工、车削、铳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钳工、车工、铳工的基本操作能力;(5)具有典型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售后服务能力;(6)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施加工工艺和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7)具有使用检测工具从事产品常规检测的能力,初步处理一般质量事故的能力;(8)初步的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编程能力;(9)离校前必须取得1〜2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三、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企业,主要培养以传统和现代的技术手段,从事机械产品制造、加工质量检测和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常规检测和保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事机械制造与维修行业、数控加工CNC行业、模具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电子制造行业等。
四、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1、职业岗位:从事装配钳工、车工、铳工、磨工、镇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制齿工、刨插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工种,从事质量检查、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工作。
2、工作任务:对零件进行车、铳、磨、钻、钳等加工,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
4、拟设课程:五、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课时分配比例六、教育资源配置及说明:(一)教学场地、设施的配置及说明:1、校内实验室建设(1)、技术基础一实验室(制图实验室):配备一定量的基本体、组合体、典型零件、简单装配体的模型及实物,在专用教室予以陈列,教学过程在专用教室进行,同时利用好多媒体及相关软件进行教学。
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招生对象与学制二、具体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职业资格要求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六、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附件:(一)、课程设置与体系说明(二)、主要实习实训基地情况(三)、实训基地设备和工位(四)、教材选用情况(五)、教师配备一览表2019年8月 20日修订四、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一)公共基础课程:1、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
并让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2. 职业道德与法律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为课程归宿。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哲学与人生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觉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点专业课程改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草案
负责人:张穗宜
责任人:陈军李轲
编制团队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试点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草案
一、专业名称
[教育类型] 三年制中职
[专业名称] 机械加工技术
[专业代码] 051200
[专业类] 加工制造类
[专业(技能)方向]
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
[对应职业(工种)]
6-04-01-01车工;6-04-01-01数控车工;6-04-01-02铣工;6-04-01-02数控铣工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制造生产管理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二、培养目标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加工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范围
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安装调试工
四、人才规格
㈠职业素养
⒈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⒉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⒊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⒋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⒌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⒍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⒎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㈡职业能力
⒈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
⒉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⒊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⒋具有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⒌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⒍具备基本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⒎具备使用常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⒏能进行计算机常规操作。
㈢职业知识
⒈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⒉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⒊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⒋了解电工、电子、液压传动、数控等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⒌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五、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六、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分析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用工需求,最终确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综合能力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实施“工学结合”、“定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工学结合”、“定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
完成“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工作,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使用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本教材,构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开放式优质核心课程。
深度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导入生产项目,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让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5%;按学分制管理规定,实现“一生多证”使毕业学生取得双证书率达到80%。
七、人才培养模式
㈠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深入机械行业、深入典型代表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全面、广泛的专业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四川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全面推进四川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情况,结合四川省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等,提出专业改革建议,满足市场经济对本专业人才方面的要求,为本行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
市场调研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场调研的工作流程
⒈充分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优势,以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向省内外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配件生产的企业渗透,拓宽合作办学的路径,拓展与宜宾天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深入合作。
⒉与四川机械工业工艺协会、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天工机
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搭建机械加工服务平台,形成“校企联合体”,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⒊参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212六岗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㈡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分级递进培养的特点,结合国家机械加工
八、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㈠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对应分析
㈡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表1 机械加工技术车床技工学习领域一览表
表2 机械加工技术数控车床技工学习领域一览表
九、课程体系开发
㈠开发思路
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基于六大依据,即基于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基于2010年国家专业目录,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基于国家统编教学大纲,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群的调研结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㈡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构建“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
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
础课)、专业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拓展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任修课)组成。
十、课程设置
⒉大类专业基础模块B类(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