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板书工整”等标准作为衡量初中语文优质课的基本尺度。其实,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去上好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仍然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究课题。作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富有成效的结合和表现。创造性在优质课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1.教学内容处理的创造性。对于整个教学内容,从导入新课、讲解答疑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必须注意创造性的处理。例如:讲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时,常规教学是这样的:这里以静写动,也有以动写静,从呼应题目“望”字可知,作者应该是站在高处的。但我却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一反常态地说:“作者除了站在高处,从视觉角度,他也应该站在进行的船上。因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觉到两岸的青山在动呢?”显然,这样深层次的分析,学生的思维领域就更宽广了。

2.教学方法运用的创造性。因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去克服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定式思维。例如:我在教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就引用学生的思维从纵深发展,由送别诗联想到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者同属送别诗中的名句,但却因时因地、因景因人的不同而导致了诗的感情基调的截然不同,再由此引导学生的思维横向发展,具体去分析之所以不同的内在深层原因。

二、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一堂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方面作出评析:

1.教育性与知识性是否统一。这是语文优质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因此,作为语文优质课教学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和艰苦创业精神。例如:我在讲大诗人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向学生提三个问题:(1)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表现这种特殊感情的句子何在?(3)大诗人李白的诗风和杜甫又有何不同(因在讲此篇文章时学生已学过关于李白的诗篇),我认为这三个问题是上好这课的切入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协调。这是优质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而交往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

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更不是话语权威,而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一样的课程参与者。例如:我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教学过程明晰可见,我仅向学生提三个问题(1)花5-8分钟阅读课文后,弄清小说发展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2)分别在文中找出三个以上的细节来展现鲁提辖粗中有细、疾恶如仇、慷慨大方的性格;(3)打死镇关西的三拳分别在什么部位?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这样一来便打破常规教学中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分层次来机械地讲解全文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优质课教学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所谓教学基本功,简而言之,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优质课教学中,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行为技能。授课行为技能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技巧,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激发动机的技巧、提示信息的技巧、引出见解的技巧、作出结论的技巧等等。孔子在《学记》中讲“道而弗达、开而弗达”,正是强调在启发性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时机”,讲究授课行为技能。可以说,老师的授课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成果。例如:我在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有这样一幅特定镜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由此提问:为什么作者久久站立雪中不肯离去而死死注目马的脚印呢?作者在这里的思想感情能否理解为:作者是对朋友“长路关山何时尽”的忧虑,还是自己归期未卜的慨叹?是对朋友的返京的嫉羡,还是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呢?可以说,这些问题无一不感动着学生的思维灵魂。

2.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结构。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理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例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时,打破常规思维,抓住了主人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表现其悲剧色彩,即孔乙己由自命清高的穿长衫到最终不得不穿破棉袄,表现其精神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向往坐着喝酒到最后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表现其物质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欠钱到最终永远欠钱,表现其人格追求的悲剧。通过三条明晰的悲剧线索,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的悲剧形象,向全体学生展露无遗。

五步捷径走近古人

——文言文背诵“五步走”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时代和作者的局限,在背诵上有较大的难度,而要化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记忆疑难词句,消化吸收艺术营养,这一切都离不开“背诵”。

累积学理论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姆·加涅认为,任何学习必会有一个最合适的顺序。关于文言文的背诵,我根据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以及众多学生的试用,总结了行之有效的顺序:文言文背诵的“五步走”方法。“五步走”法遵循“感知—理解—记忆”的规律,我现在介绍给大家试用,以期助大家一臂之力。

第一步,听译文,明大意。

在背诵文言文之前,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听这篇文言文的译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为记忆打下基础。人的听,是以理解为中心的对口语的感受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听者能迅速把握语言信息,并对语言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这就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基本上弄清文章梗概、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译文在听的过程中也就大体上记住了(记不全没关系)。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我们可以跟着译文来神游醉翁亭。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这是酿泉。接着走,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观景不如听景,这样,我们就置身于课文中真正游览起醉翁亭来了。

第二步,听范读,做标记。

这一步先应听老师的范读或者听朗读录音,感知课文原文,辨明文体。听范读能够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疏通文句,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感受。同时,老师的范读也能为学生提供朗读背诵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于文言文难读难背诵的思想认识。

听范读以后,我们应结合注释自己试读几遍课文,亲自体会文言文的节奏、韵律、情感等。在朗读的同时,用铅笔标画出能提供背诵线索的识记点。所谓识记点,也就是能够提醒背诵的标志性词语、短语、短句等。这些识记点一般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衔接上下文的词语或短句,总起、概括性的语句等等。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第三段,可以这样标画识记点。“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修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