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绪论.2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材料、范围、要求及其进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特定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教育活动。
一般认为,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这种说法本身没错,但失之笼统。
胡德海先生将教育现象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或称教育事业、教育思想。
基于此种分析,我们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该现象亦可划分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与教学制度、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研究课程与教学活动主要指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活动,以及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策略,它们是课程与教学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实现所开展的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事实、价值、方略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事实是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及其行为表现,是客观发生的课程与教学过程在人脑中的再现,它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形态、关系、现状及其问题。
课程与教学事实研究是对课程与教学实存状况进行“实然判断”,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实质、过程、关系。
如课程是什么?教学是什么?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课程与教学价值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意义与取向,课程与教学价值研究即对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前提进行价值透析,澄清课程与教学活动隐含的价值观念,表达课程与教学的价值理想,做出有关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应然判断”。
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堂教学是优先考虑全体儿童还是部分儿童?”“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课程与教学方略指开展、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途径、手段与技术。
课程与教学活动方略研究有关优化、改进、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路径与策略,回答诸如怎样开发课程、怎样教、怎样学,如何进行课程规划、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学生的课程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问题,等等。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中国《学记》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的开始。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现象、问题、规律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学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普及初等教育,并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成熟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谁是形式教育派?谁是实质教育派.能说出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918年,博比特《课程》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讲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3.学科•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
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
从各门科学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也称分科课程三、课程的表现形式•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二)实践形式•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1.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建议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3.理解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因其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比正式的课程要具体•4.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还体现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形态(教师理解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有差距)•5.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两个学生同听一门课程,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经验)三、古代学校的课程观•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可具体说出书目)•以上课程成为主导教材的原因:封建社会漫长、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继承性、经典之作•西方的古代学校课程•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圣经五、现代课程的发展•1.18世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折中观念得到认同——赫尔巴特•2.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确实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3.20世纪20-30年代,儿童中心课程论和教材中心课程论之间对立,杜威进行了批判•4.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新成果进入课程内容,促进了课程现代化•什么是知识本位课程?•什么是儿童本位课程?•什么是社会本位课程?•请说出分类方式并明确给出定义•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有什么优点与缺点?•什么是显性课程?什么是隐性课程?二者关系如何?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三大外部因素:社会儿童观知识观二、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
课程与教学论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即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对课程论和教学论两个学科进行整合的产物。
2、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现象·问题·规律:国内对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三种观点: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1.事实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2.价值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
3.技术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种种课程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1.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2.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3.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来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学教师每天都要解决实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2.对小学教师而言,课程与教学是基本的专业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1.不能简单的把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同真正掌握它划等号。
2.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3.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式。
4.真正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大教学论》在继承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总结夸美纽斯本人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较全面的论述了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
5、《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
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可以探讨最佳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方式等问题。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
此外,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改进教育政策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
通过对不同教育系统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找到最佳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理论研究:研究不同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
2. 教学设计研究: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及如何将教学设计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3. 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不同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研究: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5.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也为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概论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与教学现象的观察,概括和提炼,发现解决问题并找出新规律。
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3.理论名称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美国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新近流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4.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泰勒模式=目标模式=经典模式)5.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6.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课程: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分科课程:分门别类地设置的课程。
3.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
4.儿童本位课程: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理论。
5.课程的表现形式:(1)文本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2)实践形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实践形式”由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
6.当代课程形态:48-51(辨识题)(1)基于课程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2)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3)两个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4)隐性课程、显性课程(5)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必修课、选修课补充: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432.如何理解古德莱德课程的五种层次?第一层次:理想的课程是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1、课程的取向:知识取向——新型知识观;社会取向——社会服务;人文取向——人文精神2、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3、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规律:为什么教;确立价值:应该教什么;优化技术:怎么教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一)意义:1)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需要:教学要从经验走向科学;教师要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2)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3)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二)方法:读书;思考;实践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1、课程的历史发展1)前科学时期的课程特点2)课程的系统理论时期3)课程的专门学科时期博比特(《课程》1918(课程论诞生的标志)泰勒原理: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教育经验3)组织教育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泰勒原理的意义:1)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3)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教学论德国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中心2)教学方法和技术即依赖于儿童心理,又依赖于学科性质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诞生的标志)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2)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3)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4)直观原理: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而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杜威的教学论:对传统教学论的批判;基于经验的教学论;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第三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兴起2)国外课程改革的挑战3)国内课程的现状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功能: 异化了的课程功能:掌握知识应对考试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课程结构:多样化:学科课程(缺乏整合、门类过多)→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四)课程实施:教学方式:灌输→引导帮助尊重理解;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五)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区甄别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重终结性评价→重过程性评价(如档案袋评价)(六)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1、什么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学校所有课程为完成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的具体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著作(了解)《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中国《学记》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的开始。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性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规律,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早期课程与教学思想0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02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03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实践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对应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03020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讲授法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效率高,但学生参与度低。
案例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讨论法实验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能够最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分别研究教育领域中基本的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
关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国内有三种常见观点,简单地说可称为现象论、问题论和规律论。
2、几本重要的著作《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3、几种重要的教学论流派“传统教学论”:德国的赫尔巴特,他的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学论”:美国的杜威,他的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杜威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科学主义”教学论:它的基本特点是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刚好相反,它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
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尊重。
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㈠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学校教育中有几项最基本的工作:第一,确定培养目标;第二,确定教育内容及进程;第三,安排和组织教育活动;第四,检验教育效果。
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这是学校教育的四个基本方面。
㈡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第一,不能简单地把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同真正掌握它画等号;第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经验摸索和自学提高是常见的途径;第三,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形式,一方面,系统学习有利于整体掌握学科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系统学习能保证效率和质量;第四,真正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是个长期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图
统
学科发展问题
教育目的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环境分析
教
学
操
学习心理分析
作
过
程
系
统
教学内容设计
反
馈
学习方法设计
修 改
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管理
教学发展性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图
《课程与教学论》目录
第一部分 概论 绪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地位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学科发展问题及展望 第四节 本书结构安排
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操作系统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影响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因素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三节 课程编制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 第一节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第二节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三节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实施策略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第六节课程实施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七节课堂管理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 第二节课改前提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七章 教学反馈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教学反馈的意义、内容及形式
第二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系统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基础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 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国外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研究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课程概念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绪论.2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01
03
02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发现问题
现象 问题
解决问题
规律 遵循、运用规律 发现新规律
观察、概括和 提炼
发 现
解 决
科学研究
现象
规律
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寻找学生学习 兴趣产生和变 化的规律性
教学 现象
教学论
归结为
学生学 习兴趣 问题
利用规律探寻有 效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的教学策略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孔 子
夸 美 纽 斯
杜 威 泰 勒
赫尔巴特
小张和小明都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初学者, 有一天,他们为课程与教学论到底研究什么 争论了起来。小张认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 其规律的,小明则说是研究其现象的,你认 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呢?
目 录
01
研究对象
03
优化技 术问题
你学会了吗?
第二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揭示规律
01
确立价值 02 优化技术 03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
1
英才教育
平民教育
任务
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
2
3
探讨优化课程与教学的技术问题
我该选用什 么教学方法 来上课呢?
归纳总结
A B C
事实问题
价值问题
技术问题
01
认识客 观规律
02
确立价 值观
0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录录02研究任务研究任务第一部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010203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科学研究现象发现问题观察概括和提炼规律解决问题遵循运用规律发现新规律规律现象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现象教学论归结为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寻找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和变化的规律性利用规律探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对象教学问题课程问题lorem价值问题02lorem事实问题01lorem技术问题03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抉择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课程与教研究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03优化技术02确立价值01揭示规律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任务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我该选用什么教学方法来上课呢
课程与教学论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近几十年间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手段(2)教学手段现代化(3)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二、简答题
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学手段的功能?
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二、简答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2.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3.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简答一般教学目标编写的三种表达方式。
三、论述题
1.简述设计和编写教学目标的原则与方法。
2.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2)产婆术(3)做中学(4)范例教学
一、名词解释
(1)课堂教学管理(2)课堂规则(3)课堂时间管理(4)课堂问题行为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制定课堂规则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常用的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简述常见的几种课堂管理模式。
2.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管理策略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3.校本课程开发有何特征?
4.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5.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有哪些?
6.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7.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泰勒原理
2.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2)教学的基本要素(3)新教育运动(4)教学本质(5)优化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与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就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得目得与任务得。
2、课程与教学论得基本任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得一门分支学科,它得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得著作(了解)《礼记·学记》就是我国与世界上最早得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得《大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学科诞生得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得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得关系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得认识(理解)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得关系得瞧法,有四种不同得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得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 布鲁纳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得历史演进▲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得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得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就是上层社会得贵族教育与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中国《学记》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得思考,但还就是没成为独立得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得描述与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得形成期(建立期)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得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三、学科得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得发展进入了分化与多样化得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5、课程论得独立与大发展: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得开始。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黄甫全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 支学科,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可以表述 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 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一、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
从古到今,课程与教学现象经历了一个 从单纯到复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课程 与教学论的首要任务是认识纷繁复杂的 课程与教学现象。
与教学。该观点简单化了,已经被超越。 (二)课程与教学规律作为课程与教学
论研究对象是不现实的。
二、课程与教学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和应该是课程 与教学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提出 1、日本学者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
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大河内一男等著、曲程等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4年版,第32页。)
而另外一些时代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 失,如“是否应该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课程与 教学”的问题,是西方近代的时代问题,现在 已不存在了,但引申出了人文与科学怎样有机 结合的问题。
第三节 课程(论)与教学 (论)的关系
一、不同的主张 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相互关系,国 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意见,这里从历史渊源、 国外和国内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介绍。 (一)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Comenius,J.A., 1592-1670)的 “大教学论”体系,形成了作为历史渊源的 “教学包含课程、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历史 悠久的传统观念。
二是活动性的,如课程与教学规划、课程与教 学实施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课程与教学研制活 动;
三是关系性的,如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课 程研制与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等。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王本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序言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现象、问题、规律。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3. 教学论研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第二,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第三,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第四,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第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第六,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教学论的教育家。
4.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教育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 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A. 不能把学过和真正掌握画等号。
B.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C. 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的基本方式。
D. 真正全面掌握是个长期的过程。
6.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A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B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C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 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2. 我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把课程定义归纳为六大类型:课程:即1教学科目;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预期的学习结果;4学习经验;5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社会改造。
3.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从各门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的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
4. 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A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计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象.问题,规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三)注意扩展学习。
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的五种实践形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
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标准。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
课程目标的形势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课程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问题
研究 对象
教学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
事实 LOREM 问题
01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 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课程与教 学论 研究问题 技术 LOREM 问题
03
价值 LOREM 问题
02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 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 之间的抉择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 式、活动程序和操作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孔 子
夸 美 纽 斯
杜 威 泰 勒
赫尔巴特
小张和小明都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初学者, 有一天,他们为课程与教学论到底研究什么 争论了起来。小张认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 其规律的,小明则说是研究其现象的,你认 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呢?
目 录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第一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01
03
02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发现问题
现象 问题
解决问题
规律 遵循、运用规律 发现新规律
观察、概括和 提炼
发 现
解 决
科学研究
现象
规律
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寻找学生学习 兴趣产生和变 化的规律性
教学 现象
教学论
归结为
学生学 习兴趣 问题
利用规律探寻有 效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揭示规律
01
确立价值 02 优化技术 03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
1
英才教育
平民教育
任务
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
2
3
探讨优化课程与教学的技术问题
我该选用什 么教学方法 来上课呢?
归纳总结
A B C
事实问题
价值问题
技术问题
01
认识客 观规律
02
确立价 值观
03
优化技 术问题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