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历史上的合作与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中国的国际
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地位得到提高
⑤1945年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合作表面维持。
⑥1947年春,国民党关闭和谈大 门,合作完全破裂。
名称 时间
原因
主要表现
影响
国 1927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①由合作走向对峙:1927年7月 ①促使中共在斗争

年7月
成为地主大资产阶级



如何调解当下国共两党的关系


◆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遏制“台独”;加强海峡两岸的交 流;
◆人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台胞友好往来
◆“分则两伤,合则两利”。积累经验,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 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
“求大同,存小异” “一国两制”,完成统一。
谢谢♪(・ω・)ノ
原因
主要表现
影响
抗战胜利后, 美蒋勾结发动 内战,国共两 党关系再次破 裂,由合作走 向全面对抗
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到 1946年6月,表现为重庆谈判与《双十协
定》、旧政协会议召开,中共两党关系的 最终破裂。
①改变中国、东亚
乃至世界的政治格 局和力量对比。
②美国控制中国的 ②两党内战:1946年6月到1949年9月,表 阴谋破产。
现为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 略决战、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南京解放、③国民党败退台湾 解放全中国等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历 史
现代国共两党的僵持格局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如何调解当下国共两党的关系


1949至今 国共两党的隔海对峙
◆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
敌后战场配合下面战场。《论持 信心,为民主
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方针。
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奠定了坚
③国民党由防御阶段的积极抗战 实的基础。
到相持阶段的消极抗战。国民党
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为维护统 ②是世界反法
一战线的斗争。
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
④1944年夏的局部反攻。1945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 的抗日宣言,察哈尔民众抗日同
会的主要矛盾,因而
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成立,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提出“武装反抗 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
国民党”的总方针, 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解决
名称 时间
国共 1945
两党 年8月
的对 到

1949 年9月
•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 • 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形势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对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 1.对国共两党建立及其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 (1)国共两党都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阶级关系发生变动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 (2)国共两党的建立都推动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斗争水平的提高,都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民族意 识再次被激发。 ②中共根据国际国内 形势及时调整策略, 促成了合作。 ③抗日民族救亡运动 的推动,特别是一 二·九运动和西安事 迹的推动。 ④英美在华利益及国 民党统治受到日本的 威胁
主要表现
影响
①太原会战中的两党合作。
①大大增强了
全国人民的民
②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从 族自尊心和自
(1)1949年10月到1987年底,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2)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1981年1月,叶剑英提出九条对台方针。 ③1982年1月,邓小平把“九条方针”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伟大构想,成为基本国策。 ⑤1997、1999年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果。 ⑥2005年“连宋登陆”,国共两党政治交流获得突破。
◆海峡两岸的对峙与交流
(1)1949年到1978年底,海峡两岸处于长期隔绝、对峙状态。 (2)1979年以后,两岸逐渐和缓,交流得到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
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 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严重阻碍着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3)“连宋登陆”彻底结束了两岸关系因内战造成的人民之间的意识形成隔阂,重
新衔接台湾与中国大陆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中国大陆和平发展增加了政治领域 包容和解的社会氛围,以及增强了两岸民意,遏制岛内“台独”活动的意志和力量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历 史
现代国共两党的僵持格局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如何调解当下国共两党的关系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
• (1)阶级性质不同
•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 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分裂的根本原因
• (2)社会矛盾主要变化
•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高涨。如广东、Fra Baidu bibliotek南 农民运动,上海工人
主派。
三次武装起义等。
②扩大了中共 的影响。
③广大群众受
④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③促使广东革命根据 到一次革命的 地巩固。如两次东征, 洗礼
国民革命政府成立等。
④推动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如广州国民政
府迁到武汉,上海解
放等
名称
国共 第二 次合 作
时间
原因
1927 -8月 至 1936 -9月
影响深远。
• 2.对国共关系曲折发展的成因的规律性认识
• (1)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激发是促成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原因,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理念 的不同。
• (2)两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历 史
现代国共两党的僵持格局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国共两党历史上的合作与对抗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历 史
现代国共两党的僵持格局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如何调解当下国共两党的关系


►1921~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 ►1924~1927年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发展与破裂 ►1927~1936年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1937~1947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发展与破裂 ►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决战
到1936年12月,表现为屠杀与反 中成熟。 屠镣、“围剿”与反“围剿”的
十到
年 对
1936 年12 月
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 对峙。
代理人。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的代表--国民
②由对峙走向合作:1936年12月 到1937年9月,表现为国民党的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共产党
②客观上为日本侵 华造成可乘之机
名称
国共 第一 次合 作
时间
1921 -7月 至 1924 -12 月
原因
主要表现
影响
①一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
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起和发展。如黄埔军 校建立,国民会议运
②必要性:中共吸取二七惨案 动等。
①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 动统治。
的教训。
②推动了工农运动的
③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