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合集下载

解析《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的人物特点

解析《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的人物特点

解析《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的人物特点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其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

王实甫,是元代剧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王实甫是一个熟悉官妓生活的落拓文人,和演员、歌妓往来密切,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号称“北曲压卷之作”,在于他运用美不胜收的词章,通过人物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和渗透其中的真情实感,来寄寓作者的思想。

历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对《西厢记》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这部元曲之所以历经数代、持久不衰、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阐述了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和作品人物主要包括: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等人物特点进行了分析,表现了王实甫高超的改编技巧和创造性笔法,使得《西厢记》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峰。

关键字:王实甫;《西厢记》;作者;作品;人物特点The characters of Wang Shifu "the West Chamber"authors and worksAbstractWang Shifu's "the West Chamber" is one of the famous folk tales in China,which was born in rich in the drama of the Yuan Dynasty,is one of the earlier to more drama even play a story script. Creative activities generally in Yuan Zhen Yuanchengzong,Dade years. Wang Shifu,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writers of Yuan Dynasty drama. Wang Shifu is a familiar with its own life of literati,and the actors,their close contacts,good at writing children style a kind of script,"the West Chamber" is his masterpiece. Known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masterpiece," "he is using beautiful words through one's real feelings between the characters,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author's thoughts,to stay.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many men of literature and writing "the West Chamber" characters,artistic characteristics,structure and layout,the yua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generations,enduring,win universal praise,widely circulated,by the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readers an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the Wang Shifu "the West Chamber" of the author and the characters include:Zhang,Ying Ying,the matchmaker,the old lady and other characters were analyzed,showing Wang Shifu's superb adaptation skills and creative writing,so that "the West Chamber" artistic achievements have reached the peak Chinese classical drama.Keywords:Wang Shifu;"the West Chamber";the author works;characters;目录一、王实甫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 (4)(一)王实甫的相关介绍 (4)1、王实甫的简介 (4)2、王实甫的生平轶事 (4)3、王实甫的身世与创作 (5)(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 (5)1、《西厢记》的简介 (5)2、《西厢记》的特点 (5)3、《西厢记》的影响 (6)二、《西厢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分析 (6)(一)聪明智慧、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叛逆封建礼教一崔莺莺 (6)(二)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一张生 (7)(三)封建礼教门阀制度的统治者一老夫人 (8)(四)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热情泼辣的裨女一红娘 (9)三、《西厢记》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9)(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9)(二)以人物在不同场合的情态表现,塑造人物典型的个性形象 (11)(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11)(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12)四、《西厢记》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 (12)(一)对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揭露 (13)(二)对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抨击 (13)(三)对佛教徒的讽刺 (14)(四)提出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婚恋观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8)一、王实甫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一)王实甫的相关介绍1、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1260年-1316年)。

王实甫

王实甫

王实甫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两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曲词优美,《西厢记》尤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

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王实甫 简介

王实甫 简介

王实甫简介: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名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

生卒年不详。

生平和创作王实甫生平事迹资料缺乏。

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在称赞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一新制作的同时,也称赞了《西厢记》的曲文,并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由此可以推知,王实甫活动的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等相去不远。

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当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

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

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

因此,学术界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第1本第3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

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

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关汉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论。

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

文学考研 “花间美人”——王实甫

文学考研 “花间美人”——王实甫

“花间美人”——王实甫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作品散曲《山坡羊·春睡》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正宫·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

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

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

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

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越调·小桃红》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

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

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越调·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

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

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王实甫,字仲宣,号临川先生,是明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他的戏剧作品《西华山》、《汉宫秋》等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对于王实甫的评价,凌波仙词却给出了不同寻常的看法。

凌波仙词,又称张先、张一元,是明代文人张岱的别号。

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隐士,以诗词才华著称。

凌波仙词在他的《镜花缘》中对王实甫的评价可谓犀利而深刻,他说:“王实甫,名以文久见,而戏文虽久,亦未见矣。

”这句话正是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

凌波仙词以王实甫的文名久闻,但在戏剧创作方面,却并未看到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虽然王实甫的戏剧作品在表演形式上颇具创新,但从情节、人物塑造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来看,却未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凌波仙词认为王实甫的戏剧作品缺乏独特之处,难以与其他优秀的戏曲作品相媲美。

然而,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并非完全否定。

他在评价中提到了王实甫的名气,这也是他对王实甫的肯定之处。

王实甫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文流传至今,被后人所推崇。

正是凭借着这些成就,王实甫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凌波仙词的评价虽然较为苛刻,但也反映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与要求。

他希望戏剧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做到独特而深刻。

他认为,优秀的戏剧作品应当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尽管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较为苛刻,但我们不能忽视王实甫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王实甫的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凌波仙词对王实甫的评价较为苛刻,我们才有了对王实甫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我们不能仅凭一位文人的评价来定论一个作家的成就,更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一个作家的作品。

王实甫的《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
战 胜 和 对 自 我 的 超 越,第 一 条线索也就无由显现;而崔 莺 莺、张 生 西 厢 幽 会 的 被 披 露,实 质 上 已 以 事 实 婚 姻 宣 告了封建礼教和门第婚姻遏 阻 崔 莺 莺、张 生 结 合 的 失 败。因 之,主、辅 两 条 冲 突 线 的 相 互 制 约、交 错 展 开, 既 形 成 了《西 厢 记》扣 人 心 弦 的 戏 剧 性,也 以 紧 张 激 烈 的戏剧冲突形式显示了作品 主题的深刻性。
当然,莺莺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为了实现追求爱情的目 标。正因为对爱情十分看重,她才如此小心谨慎,如此费尽心机。而当她大 胆地迈出以“情”反“礼”的关键一步,与张生私下结合之后,她爱得是那 样执著,那样深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夫人却逼张生进京赶考,莺莺感情 上遭受的痛苦便是可想而知的了。请看第四本第三折(俗称《哭宴》)中莺 莺的唱词:
在佛殿上,莺莺偶然遇到了风流 俊雅的张生,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 的男子注视着自己,却仍然“亸着香 肩,只 将 花 笑 拈”,并 对 红 娘 念 出 “寂 寂 僧 房 人 不 到,满 阶 苔 衬 落 花 红”的诗句,使张生觉得她“恰便似 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为之心醉神迷。当红娘提醒“那壁有 人,咱家去来”时,莺莺的动作是: “回顾——觑末(张生)——下。” 这“临去秋波那一转”,使得张生如 醉如痴,连说“休道是小生,便是铁 石人也意惹情牵”。可以说,这爱情 的种子,正是莺莺自己播下的。
1
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西 厢 记》故 事,来 源 于 唐 元 稹 传 奇《莺 莺 传》。在 这 部 作 品 中,张 生 曾 经 热 恋 莺 莺,而 作 者 的 文 笔 也 委 婉 动 人,颇 有 情 致。但 故 事 的 结 局 是 张 生 为 追 求 功 名,终 于 抛 弃 恋 人,并 且 称 之 为“不 妖 其 身,必 妖 于 人”的“尤 物”,而 自 己 却 博 得 了 一 个“善 补 过 者”的 名 声。这 一 结 局,为 有 识 者 所 不 满, 正 如 鲁 迅 所 批 评 :“篇 末 文 过 饰 非,遂 堕 恶 趣。”(《中 国 小 说 史 略》)。

中国历史故事-《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创作来源 王实甫的词曲代表

中国历史故事-《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创作来源 王实甫的词曲代表

中国历史故事-《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创作来源王实甫的词曲代表王实甫生活年代大约在1260年到1336年,是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

王实甫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为世代官宦世家出生,从祖父到其父亲都在朝为官,特别是他父亲王逖勋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立下累累军功,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等职。

当然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已经发迹了,然后迁居到大都,所以王实甫是在大都出生的。

作为元朝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和另一位戏曲名家作者关汉卿齐名,留下了《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等杂剧约十四种。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西厢记》讲述的是普通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在寺庙中相遇相知进而相爱,随后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得以圆满结合的故事。

这部杂剧故事恢弘,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王实甫所作的《西厢记》,突破了老套的“才子佳人”和“夫贵妻荣”的婚姻模式,恋爱模式,彻底否定封建传统的联姻方式,强调的是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

在他的戏剧中,爱情被放置在功名利禄之上,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也不强调门当户对,而是完全从爱情角度出发,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明确的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有极高的思想觉悟。

《西厢记》并不是王实甫原创,其在最早的故事来源,是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来又有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其故事情节与董解元的《西厢记》香相差无几,但是在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故事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他明确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反对,强调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绝对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所以元末明初贾仲明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诗词鉴赏:王实甫《长亭送别》

诗词鉴赏:王实甫《长亭送别》

【导语】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

著有杂剧⼗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怀疑不是王实甫的⼿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种,各传有曲⽂⼀折。

下⾯是为⼤家带来的王实甫《长亭送别》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长亭送别 元代:王实甫 (夫⼈、长⽼上云)今⽇送张⽣赴京,⼗⾥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先⾏,不见张⽣、⼩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送张⽣上朝取应,早是离⼈伤感,况值那暮秋天⽓,好烦恼⼈也呵!“悲欢聚散⼀杯酒,南北东西万⾥程。

”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迍迍的⾏,车⼉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早别离。

听得道⼀声“去也”,松了⾦钏;遥望见⼗⾥长亭,减了⽟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马⼉,不由⼈熬熬煎煎的⽓;有甚么⼼情花⼉、靥⼉,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枕⼉,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袖⼉,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也么哥?兀的不闷*也么哥?久已后书⼉、信⼉,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科)(夫⼈云)张⽣和长⽼坐,⼩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你向前来,是⾃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挣揣⼀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托夫⼈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

(洁云)夫⼈主见不差,张⽣不是落后的⼈。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推整素罗⾐。

[⼳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如醉,昨宵今⽇,清减了⼩腰围。

王实甫 《西厢记》

王实甫 《西厢记》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一主一辅两条线索 主:一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矛盾亦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 的矛盾。 辅: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一主一赋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 的发展。 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奇妙的环境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人物是落魄的封建大家族崔氏老妇 人及她的女儿莺莺和莺莺身边的丫鬟红娘还有张生。在崔莺莺的父亲棺材还在佛寺里 搁着的时候,莺莺却遇见了风流才子张生,并对张生有了情意。作者把春意盎然的事 件放置在灰暗肃穆的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既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 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戏剧色彩。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相遇,两人一下子便坠入了爱河,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感情的 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要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不容许。 因此红娘阻拦莺莺与张生接触。可见《西厢记》在矛盾开端,尽管内有安排老夫人和 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我们看到,在三个年轻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 夫人的阴影,看到青年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2、冲突第一次激化“赖婚”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王实甫把它作为戏剧冲突的催化剂,使胶着的气氛陡然变化。但是,当张生计退贼兵, 本来答应婚事的老夫人突然赖婚,封建势力与青年一代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 个戏剧高潮。面对老夫人的蛮横不讲理,崔、张束手无策。但是,老夫人也自觉理亏, 她无法回答张生的责问,只好让他留在书院。这一来,双方的矛盾暂时舒缓,却又产生 新的戏剧悬念,因为,成为“兄妹”的崔、张有了接近的空间,原来负责“行监坐守” 的红娘态度的转变,使崔、张有了接近的可能。 3、矛盾的转移 莺莺、张生不甘心人有封建家长摆布,使他们合法的要求受挫,便以“非法”的行为追 求感情的满足。在这过程中,崔、张宇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既要 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她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红娘。 对张生,她固然越爱越深,但要卖出“非法”接近的一步,又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 举动言语,常常要真真假假。在红娘,她已决心帮助小姐,却又不能明言。她既埋怨小 姐对她耍滑头,也害怕被小姐倒打一耙,因而不得小心翼翼。 在掌声,一方面执着地追求爱 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简介1.《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简介王实甫,名德信,据考证祖籍河北保定,是元代著名戏曲家。

存世的三部杂居《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中,以《西厢记》最为著名,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也是公认的元代杂剧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既有唐宋诗词的华美词藻,又结合了元代民间语言的生动形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杂剧语言风格。

2.《西厢记》创作简介《西厢记》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落魄书生张君在普救寺里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遇,两人心生爱慕,苦于无法接近。

在叛将孙飞虎围寺要强抢莺莺为妻的时候,崔夫人求告无门,许诺谁能退兵,就将莺莺许配给他。

张生修书请故交白马将军杜确率兵解围,不料破贼之后,崔夫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不愿将莺莺许配张生,却让两人兄妹相称。

张生忧思成疾。

莺莺的丫环红娘为两人牵线,先让张生月下弹琴,感动了莺莺。

莺莺让红娘前去探望,张生书信一封教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回信答应相会。

在当晚相会时,由于种种顾虑和误会,莺莺生气而去,张生病势加重。

红娘再次探望,暗示莺莺一定会来,张生烦闷立消。

深夜莺莺前来,两人私定终身。

崔夫人得知后,怒气冲冲拷问红娘,但木已成舟,只能接受。

崔夫人以求取功名后才能迎娶莺莺为条件,要张生进京赶考。

半年后,张生中得状元,及时赶回,阻止了崔夫人的侄儿郑恒骗娶莺莺的阴谋,与莺莺共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伟大之处在于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藩篱,肯定了青年男女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

首先,张生和莺莺一个是落魄书生,一个是相国小姐,他们之间的地位、财富、权势就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西厢记》通过两人相遇、倾心、相思、误会、抗争最终斗争胜利,获得美好姻缘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描述,大大丰富了两人的情感内容,各种物形象也更加立体丰满。

《西厢记》华美的词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使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的严密的戏剧结构、合人物刻画的生动细腻,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巨大。

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王实甫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品《西厢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一,具有以下艺术成就:独特的创作手法:《西厢记》采用了改编的方式,以元曲《脱帽子记》为蓝本,融合了传统戏曲的元素和新的创新,独具一格。

通过对唐代杜丽娘与宰相李密的爱情故事进行改编,王实甫创造了一个浪漫而动人的剧情。

深入描绘人物心理:《西厢记》塑造了一批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特别是对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描写,表达了深情厚意和忠诚的爱情观。

丰富的艺术手法: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包括对白、唱词、音乐、舞蹈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他还注重舞台表演的效果,通过布景、服装等元素来营造逼真的戏剧氛围。

传承和创新:《西厢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戏曲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妇女地位的关注和对爱情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体来说,《西厢记》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深入的人物描写、丰富的艺术手法以及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展现了王实甫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成为中国戏曲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西厢记《闹简》

西厢记《闹简》
西 厢 记 闹 简
·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 《西厢记》的作者。其杂剧作品汲取唐诗、宋词优美的语言艺术, 又灵活地运用了元代民间口头语言,创造元曲词汇,中国戏曲" 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杂居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元杂剧体制:宫调、曲牌、曲韵、平仄、对仗、衬字
元曲的发展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关汉卿、马致远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散曲兴起。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 久,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张养浩、徐再思
《西厢记》
《西厢记》取材唐代传奇《莺莺传》,以金代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为蓝本,演为五本二十一折的长剧。 在当时杂剧中,号为"天下夺魁",对后世影响很大。
元曲四大喜剧之一(拜、西、墙、倩);中国古典四大 名剧之一(西、牡、长、桃)。
《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的表达 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 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 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
元曲
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 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 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 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 代戏曲”。

(下编古代戏曲)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教学目的:了解《西厢记》故事..

(下编古代戏曲)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教学目的:了解《西厢记》故事..

(下编古代戏曲)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教学目的:了解《西厢记》故事题材的演变,掌握《西厢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莺莺等人物形象,以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和故事演变一、《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初大都(北京)人。

王实甫是一位仕途失意的文人,是熟悉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他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

贾仲名【凌波仙】词云:“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服低。

新传奇,旧杂剧,《西厢记》天下夺魁。

”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如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王实甫著杂剧十三种,今传《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还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成就不高。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极富盛名。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有五种不同看法:一是王实甫作;二是关汉卿作;三是王作关续,前四本王实甫作,后一本为关汉卿续,这一说在明代最为流行;四是关作王续,前四本关汉卿作,后一本王实甫作;五是集体创作,“王西厢”是集体修订的产物。

因为《西厢记》的语言风格与关汉卿相去甚远,绝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于是可排除二、四两说;且《西厢记》前后艺术风格、语言习惯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排除五说。

所以,其中一说、三说影响较大。

《西厢记》第四本【络丝娘煞尾】提示下本内容:“都只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鸳鸯煞】前人批语云:“…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为下文寄书作过渡。

前人谓《西厢》至此已完,后为续尾,殊不可信。

”可见,前贤已经注意并解决了这一问题。

《西厢记》是一气呵成的,肯定是一个人的作品,故当断定为王实甫所作。

二、故事演变《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源于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

关于元稹的《莺莺传》,一说是虚构故事;一说是真人真事,张珙就是唐代诗人张籍,或说是元稹本人。

原来的情节是这样的:书生张珙赴京途中,在山西普救寺见到一对流落的母女郑夫人与莺莺。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实甫简介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亦不详。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2、作品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3、《西厢记》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故事起源沁园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班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

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

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

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

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

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

第3单元戏剧12长亭送别

第3单元戏剧12长亭送别
12
要点一:分析莺莺的形象 在《长亭送别》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崔莺莺珍视爱情、 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点拨】要分析崔莺莺珍视爱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主要从剧情、唱词和道白等方面去分析。 如:【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 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 “ 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你休忧‘文齐福 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 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24
知识的渴求,您背着手术后的我往返于学校、家和医院之间;怎 能忘,为给女儿驱走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热,您陪女儿挑灯夜 读至午夜甚至凌晨;怎能忘,为了让女儿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在每个放假的日子,您在家门口翘首远望;怎能忘 ……妈妈用 点点滴滴的爱汇成了宽广无边的海洋。”
而具体的叙述、描写则不宜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臃 肿”的排比。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 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等整句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 “剂量”大些也无妨。
1.知人论世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 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 少。其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 间(1295-1307),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 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 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
7
2.字形识别 眷 誊 誉 谂 稔
萋萋 凄凄
悴 粹 萃 藉 籍霭 蔼 谒 Nhomakorabea宵 霄 靥 魇 餍
8
3.词语积累 ①举案齐眉: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 饭的盘子举得跟眉毛一样齐,以表示尊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 敬相爱。 ②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利润。 贬义词。 ③劳燕分飞:劳,指伯劳鸟。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 妻、情侣别离。

长亭送别王实甫主要内容

长亭送别王实甫主要内容

长亭送别王实甫主要内容摘要:1.文学作品《长亭送别》的作者王实甫及其创作背景2.《长亭送别》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3.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文学作品《长亭送别》的作者王实甫及其创作背景《长亭送别》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名篇,出自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之手。

王实甫,字伯简,号渔阳遗民,活动于公元13 世纪,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以《西厢记》和《长亭送别》最为著名。

《长亭送别》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疾苦。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王实甫借《长亭送别》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长亭送别》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长亭送别》主要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

作品以长亭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长亭送别亲朋好友的情景,展现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在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同时,作品还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三、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长亭送别》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作品的文学形式优美,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作品的情感表达真挚,描绘细腻,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此外,《长亭送别》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长亭送别》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总结:《长亭送别》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一部著名作品,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在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指示。舞台动作往往具有夸张性、象征性。
白:也叫“宾白”“说白”,是剧中人物说话旳部
分。人物上下场时旳宾白多为韵语,内容是概括剧中 旳主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白态度,“白”有独白、 对白、旁白等。
宫调:杂剧唱词是按一定宫调写成旳。五个宫调:
正宫、中吕宫、南吕工、仙吕宫、黄钟宫;元杂剧每 一折限用同一种宫调,每个宫调都包括一套不同曲牌 旳曲子。
【幺篇】 【朝天子】 莺莺怨恨地诅咒功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
利”“状元及第”不如“得一种并头莲”。正是它 们“拆鸳鸯在两下里”此为“恨”之二。
莺莺诅咒功名,但张生依然不得不进京赶考,因 为老夫人旳“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旳宗旨,“驳落 呵休来见我”旳毫无盘旋余地旳顽固立场。这里体现 了母女两人对科举功名迥然不同旳态度,所以,莺莺 诅咒功名,实际上是对老夫人逼考旳不满和对抗。
分析女主人公莺莺旳经典形象。
(1)莺莺是一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 爱情生活旳多情女子,她珍视自由爱情,厌 弃功名利禄。 (2)张生被逼去应试,莺莺体现出对封建 势力及世俗名利观旳怨恨和蔑视。 (3)莺莺旳痛苦是一种不能左右自己命 运旳痛苦。
鉴赏曲词
【端恰好】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 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 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 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 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长亭送别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 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旳鼎盛时期。剧 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 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对抗封建礼教为题材, 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等不同妇女旳经典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旳“压卷”之作,是中 国古典戏曲旳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旳 元代杂剧旳高峰。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2.如图所示,长为1l =5m 的竖直杆上端距地面H=50m ,杆正下方距杆下端2l =12 m 处有一薄圆环.杆由静止释放,1s 后圆环也由静止释放,杆和环均不转动,不计空气阻力,取10g=2/m s ,求:(l )杆追上圆环后穿过环所用的时间;(2)杆穿过圆环后,杆上端与圆环的最大距离,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悬停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先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 m /s,g=10m /s2。

求:(1)运动员刚展伞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刚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在空中下落的总时间。

4.(单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9.8cm、14.7c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5.水平地面上某物体,从A点无初速度以一定的加速度1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与过一段时间加速运动至B点后,立即以另一加速度2第一段时间两倍的时间,回到原出发点A点。

则前、后两次加速度大小比值为()A.1:3 B.2:5 C.3:5 D.4:56.(单选)汽车在直线上运动,初速度v0=4m/s,加速度a= -2m/s2,这表示( )A .物体沿初速度方向运动,速度减小B .物体沿初速度方向运动,速度增大C .物体沿加速度方向运动,速度增大D .物体沿加速度方向运动,速度减小7.(单选)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论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

论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

论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摘要】王实甫是中国明代戏剧家,他的戏剧作品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对话性语言的运用、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表现手法、音韵的运用和戏曲艺术的特色等方面分析了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

王实甫善于运用对话性语言,使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加真实自然。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王实甫采用了多种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

他还善于运用音韵,使戏剧更具有韵律感。

王实甫戏剧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并在戏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键词】王实甫戏剧、造语特色、对话性语言、人物形象、表现手法、音韵运用、戏曲艺术、独特魅力。

1. 引言1.1 王实甫戏剧简介王实甫(1843-1893),字蕴洲,号香临。

清朝末年著名的戏曲家和演员,被誉为“南戏三绝”之一,与梅兰芳、程砚秋并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三大名角。

他擅长写作南戏剧本,尤其以《牡丹亭》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南戏圣典”。

王实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在戏剧界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

他的戏剧作品通过对话性语言的运用、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表现手法和音韵的运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王实甫戏剧的地位无可替代,其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出和传颂。

2. 正文2.1 对话性语言的运用王实甫戏剧在对话性语言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特色。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与感情的连接。

王实甫戏剧中的对话生动、贴近生活,既有现实感又具有戏剧性,使得角色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实和动人。

王实甫戏剧中的对话不仅在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上有独到之处,还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和冲突的升华。

通过对话,王实甫能够很好地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引发观众对故事走向的思考和期待。

他巧妙地运用言语的力量,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王实甫戏剧在对话性语言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对话,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推动了情节发展和冲突的升华,为整个戏剧增添了魅力和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是著名戏剧西厢记的作者。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戏曲家王实甫,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实甫为其字,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芙蓉亭》、《贩茶船》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的生平简介王实甫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名为信德,生活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祖籍河北定兴县究室村,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西厢记》等,在元代是与大戏剧家关汉卿齐名的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资料非常的少,因为剧作家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并不高贵的职业。

王实甫的父亲曾经在朝廷为官,并且曾经跟随着成吉思汗在西域作战,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

据说王实甫的母亲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也就是今天的回族人,所以说王实甫是一个混血儿。

实际上是出身官宦之家。

据说王实甫自己也曾经做过官,以县官入仕,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到王实甫40岁就当了省级领导干部,本来应该是前途无量的,但是后来却弃官不仕。

从此之后一头扎进勾栏之中。

王实甫的儿子也是一位政府高官,史书记载“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

”儿子对自己的父亲弃官不做,流连于勾栏场所也非常的不满,但是却无可奈何。

王实甫一头扎进了元杂剧的创作之中,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王实甫的历史评价王实甫是元代的著名剧作家,称得上是与当时的剧作家关汉卿齐名,王实甫的剧作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但是艺术成就却是非常高的,一部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足以奠定王实甫在剧作方面的地位,对王实甫的评价是如何的呢?首先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再者王实甫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同时王实甫还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

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我想这一评价恐怕是任何人都不会反对的,王实甫流传至今的剧作有十三种,这十三种剧作都堪称是精品,特别是一部《西厢记》更是广为传唱,甚至是被翻译成为了多国文字在世界上传唱,至今在国内《西厢记》被多个剧种所演绎,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王实甫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的斗士,从王实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对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对禁锢人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鞭挞,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热情的讴歌了青年人真挚的爱情,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的红娘形象,堪称是反封建礼教的一部绝世之作。

王实甫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是一位追求生命的快乐的人,王实甫曾经从县官入仕,逐渐的升迁到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高官,这样一个官职是非常难得的,之所以能做上这样一个官
职我想王实甫是有自己的长处的,绝对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但是后来却因为“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展示出了至情至性的品质。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