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及其作品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其他作品。
2. 简述《俗世奇人》的编写背景及特点。
3. 分析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
2. 学生分享对本书的初步了解和阅读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背景及特点。
4. 学生讨论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分析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本书的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本书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书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的文学手法,如夸张、讽刺等。
2. 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学手法的运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人物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故事情节梳理:通过阅读,概括每个故事的梗概,分析故事之间的联系。
3. 语言技巧分析: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主题思想探讨: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和分析作品。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和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概括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讨论。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2. 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3. 视频或音频资料:如有关作者冯骥才的访谈,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俗世奇人这部作品,以及作者冯骥才。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内容介绍俗世奇人的故事背景,以及主要人物。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析俗世奇人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手法。
4.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的文学手法,探讨其艺术特点。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俗世奇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5.3 教学内容第六章:俗世奇人中的天津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中所体现的天津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6.2 教学方法采用文化体验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天津文化。
6.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中的天津文化元素,如方言、习俗、美食等,并进行实地考察。
第七章:俗世奇人与现代社会让学生思考俗世奇人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7.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7.3 教学内容探讨俗世奇人中的故事和人物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创意写作:编写自己的俗世奇人故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创作技巧,编写自己的俗世奇人故事。
8.2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2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精选优秀教案第一章:《俗世奇人》整体导入1.1 课程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背景及作者冯骥才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俗世奇人》概述小说的情节及主要人物探讨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天津地域文化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1.4 教学活动观看天津地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第二章:小说人物分析2.1 课程目标分析《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探讨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思考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特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2.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课程目标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理解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小说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深化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探讨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深化3.3 教学方法采用情节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讨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深化3.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深化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4.1 课程目标理解《俗世奇人》的主题思想和内涵分析小说对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展现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4.2 教学内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分析小说对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展现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4.3 教学方法采用主题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对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展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4.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对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展现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俗世奇人》的理解和感悟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小说情节进行创造性改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戏剧、绘画、摄影等,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5.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创新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创作方向和形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小说情节进行创造性改编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戏剧、绘画、摄影等,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展示和评价,全班交流讨论第六章:小说语言特色分析6.1 课程目标欣赏《俗世奇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语言表达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探讨小说语言特色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小说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描写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语言特色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影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精彩语言表达6.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小说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描写第七章:小说文化背景探讨7.1 课程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思考小说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7.2 教学内容简介《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探讨小说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7.3 教学方法采用文化研究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7.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小说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第八章:小说艺术特色鉴赏8.1 课程目标分析《俗世奇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8.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内涵欣赏小说中的艺术表达和美学效果8.3 教学方法采用艺术鉴赏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内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艺术表达和美学效果8.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内涵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小说中的艺术表达和美学效果第九章:小说阅读与写作技巧提升9.1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9.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探讨小说中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特点运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9.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写作结合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9.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特点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10.1 课程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评价学习表现和进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4 教学活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重点关注“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分析。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冯骥才的创作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掌握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俗世奇人》的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风格。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第三章: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欣赏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第五章: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4. 引入文学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进行。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阅读心得分享和作文写作来进行。
4.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作者冯骥才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3. 教学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4. 作业纸和测试卷,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探讨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第七章: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第八章: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性的挣扎等。
4. 第九章:学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场景描写、对话展开等。
5. 第十章:进行创意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小故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冯骥才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妙在语言。泥人张的行事奇、从容自若、后发制人;海张五的狂妄、跋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人物,却有大本领、大智慧,本文表达了对小人物的赞美之情。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手法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五、重点研讨:
1.读了本文,你感觉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针对本文的语言特点,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去读。选出你认为你能读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的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说”有第一,没第二”?
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教学
反思
在文本选择时,考虑到课堂时间问题,所以选取了这一篇自读课文,另外,文本内容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富有幽默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复述“奇人”故事引入,再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但是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有些地方处理的稍微粗燥些。
平坝区齐伯中学
备课教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讲授
课题
《俗世奇人》
授课教师
周洁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杨巴”的高超技艺及过人智慧。
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通过群文阅读,感受故事情节,提升阅读兴趣
(2)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第14课第1课时自学提纲
启东实小五年级语文假期自学提纲陈晓霞编制第(14)课《刷子李》第一课时一、相关资料我了解1.走近作者冯骥才,著名作家。
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切,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收录作家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写一个人物,且篇幅短小,多数为《小小说选刊》转载。
2.了解《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民间传说。
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二、生字新词我会学1.初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再注音。
师傅.()蘸.()浆.()包袱.()有诈.()白浆桶难堪.()屏障.()露.()馅.()儿芝麻神圣不可侵犯捏.()着裤子轰然倒去发怔.()发傻2.选字填空。
浆奖桨船()夸()()糊犯泛范广()()围()规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发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头十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馅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初读课文有思考1.将课文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写了刷子李的什么特点?3.用横线画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7
泥人张
泥人高手 “泥人张”
遇海张五
智斗传千 古
贱卖 “海张
五” 8
品语言之奇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
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 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 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 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
冯骥才
1
学习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 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 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 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 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 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 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 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 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 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 或工匠。
4
泥人张
5
泥人张
原名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 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 张”。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 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 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 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等四 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深得百姓喜爱 的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被民间、宫廷、乃至世 界认可。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精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俗世奇人》,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冯骥才独特的文学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天津卫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描绘了各行各业中的奇人异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作者冯骥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性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原著及相关阅读材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与《俗世奇人》相关的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选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说明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俗世奇人》的主题思想,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对《俗世奇人》的整体理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研究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冯骥才简介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他创作《俗世奇人》的背景和动机。
2.2 作品概述了解《俗世奇人》的出版时间和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
3.2 辅助人物理解辅助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和性格。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情节发展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理解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4.2 情节转折探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转折,理解其对人物和主题的影响。
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探讨《俗世奇人》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5.2 作品意义讨论《俗世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评价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事手法分析《俗世奇人》的叙事手法,包括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
6.2 描写手法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理解其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七章:语言特色鉴赏7.1 语言风格分析《俗世奇人》的语言风格,理解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
7.2 修辞手法讨论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赏析其艺术效果。
第八章: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8.1 天津文化了解天津文化背景,理解其在《俗世奇人》中的体现。
8.2 时代意义探讨《俗世奇人》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评价,分析其时代意义。
第九章:课堂活动设计9.1 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9.2 创意写作设计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俗世奇人》为背景的故事或描写。
10.1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引导学生了解天津地方文化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冯骥才及其作品《俗世奇人》介绍天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1.3 教学活动:播放冯骥才介绍视频或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津的文化特色1.4 作业: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开头部分第二章:人物分析2.1 课程目标:让学生分析并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2.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2.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的短文第三章:情节理解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情节发展的短文第四章:主题探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思想的短文5.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4 作业: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技巧的感受和理解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6.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段小说中的文学技巧进行分析,写成短文第七章:作者其他作品介绍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7.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苦恋》、《花脸》等学生分享自己对冯骥才其他作品的了解和感受7.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冯骥才其他作品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7.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冯骥才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成读书报告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讨论8.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8.2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课堂互动和讨论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8.4 作业:让学生准备课堂互动和讨论的话题,并积极参与第九章:创意写作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9.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编写故事、写诗等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感受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写作,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9.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创意写作作品,如故事、诗歌等10.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0.4 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2. 人物分析环节是重点,因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天津传统文化和市井生活的描绘。
2. 分析小说中的奇人形象,探讨其身上的世俗与超脱,思考奇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自我和追求理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作者简介:介绍《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作者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奇人、天津卫市井人物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奇人的成长历程和心灵历程。
4. 主题探讨:从文化、伦理、社会等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思考奇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自我和追求理想。
5.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叙事手法、象征意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人物形象、情节梳理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奇人的世俗与超脱。
3. 第三课时: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奇人的成长历程和心灵历程。
4.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考奇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自我和追求理想。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使学生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俗世奇人》冯骥才著。
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鉴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如幽默、讽刺等,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冯骥才著。
2. 参考资料:关于冯骥才的生平介绍、小说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小说情节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阅读理解小说第一章。
2. 第二周:阅读理解小说第二章,分析语言特点。
3. 第三周:阅读理解小说第三章,进行小组讨论。
《俗世奇人》教案冯骥才
《俗世奇人》教案冯骥才教案标题:《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了解《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会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
3.培养学生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俗世奇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小说的精神内核。
2.掌握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学会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俗世奇人》的文本材料。
2.电子教学设备。
3.学生的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俗世奇人》1.通过展示一些与《俗世奇人》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3.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解读小说的主要情节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读书笔记,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梳理全书的结构。
2.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学生自由思考,写下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解释自己的理由。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印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构建和塑造手法。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文学手法1.分析小说中常见的文学手法,如象征、对比、反讽等。
2.学生分组搜集小说中的例子,讨论和解读这些文学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五课时: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的讨论和分析,总结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探讨小说中隐含的人性和社会关系问题。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六课时:总结评价《俗世奇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对《俗世奇人》的评价和总结。
2.分享和讨论各组的评价和总结,为最后的收官活动做准备。
第七课时:开展读后活动1.学生自由选择一段精彩的描写或对话,进行朗读或戏剧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创作小说的结局或一些情节。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1.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主题和结构。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人物分析的结果。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梳理小说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探讨情节安排的意义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情节。
利用图表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情节。
3.4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并制作思维导图。
分组讨论,分享情节梳理的结果和理解。
第四章:主题探讨让学生通过探讨小说的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探讨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观点分享。
4.4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所描绘的天津卫风俗民情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探讨小说所描绘的天津卫风俗民情的特点,如码头文化、市井生活等。
通过小组讨论、口语表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4个课时。
教学顺序:先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风俗民情。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继续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探讨小说所描绘的天津卫风俗民情的特点。
第四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和风俗民情的理解程度。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进。
冯翼才《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冯翼才《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冯翼才《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赏析作品语言特色,品味简单而曲折的情节,评价作品人物及思想内容。
2、能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考怎样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课后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如用铲车开啤酒的司机。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2、介绍作者冯骥才。
3、《俗世奇人》介绍,举例刷子李。
4、推出重点人物“泥人张”。
(泥人张:真名张长林,自幼练成一手绝活,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拈土在手。
不动声色,瞬息可成。
作品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都用重金来购买,把它放入博物馆供人欣赏。
泥人张彩塑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它有的取材于舞台,有的取材于生活,有的取材于历史,有的取材于现实,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
)二、解析课题“泥人张”泥人确实不同凡响,课文作者为什么称这批艺人为“俗世奇人”呢?三、探究文本请一同学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儿。
思考:(一)说奇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泥人张”是个“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海张五是什么人?人怎样?用文中的话回答。
——海大人义子。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外形、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你的看法呢?明确: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作品内容;(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和正能量;(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创作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分析作品做好铺垫。
2.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2. 参考资料:关于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的相关文章;3. 网络资源:关于《俗世奇人》的评论和分析文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及其作品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大冯的确是忙,特别是近几年,很少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要么到处开会,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要么跑到乡村田野,亲自踏勘民间遗存。
有一回,我碰到他的夫人顾同钊,便说,劝劝大冯,别那么拼命,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顾大姐无奈地笑了笑,说,你让他闲着,他不是这痒就是那疼,出去疯跑,倒啥病也没了,唉,老黄牛,吃苦受累的命!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摞起来比他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业,应该是个作家。
而他偏偏又有着绘画的才能与灵性,他的每一幅画作,都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内涵,非一般的画家所能超越。
两条腿走路,使大冯面前的路越走越宽。
这几年,大冯又成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到处游说并付诸行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上了。
走到今天这一
步,可以说与他的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的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对民族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注脚,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暂时放下写作,去做这费力讨好的事情了。
冯骥才的第一次“走偏”,大概是在1994年,当时,天津正在搞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破败不堪的老城,将在这股洪流中消失,这势必会造成对一些文化遗存的毁灭性破坏。
冯骥才忧心如焚了。
冯骥才茶饭不思了。
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文人,除了仰天长啸,又能奈何呢?他所能做的,就是拉起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当然更多的是摄影家,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地毯式的拉网考察,拍了3万多张照片以及影像资料,从中选了2000多张出了4本大画册。
他把这些画册送给政府官员,每送一套,都要在扉页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这是你亲爱的土地。
大冯弄得动静挺大,支持他的人却很少,很多人说,你放着小说不写,净搞些没用的。
这让大冯很伤感。
而且,这个活动,从始至终,所有的费用都是大冯自掏腰包,几十万元的稿费全填了这个大窟窿不说,连画作也所存无几了,全都换了钱用在了考察上。
但今天看,大冯所做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及时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天津的许多文化遗存,如今只能到这几本大画册中去找了。
2001年,冯骥才又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说,我们不能笑呵呵地看着民间文化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
全国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也离开书斋,纵身于田野,缀拾那些行将消泯于大地的“母亲的文化”。
这两年多,冯骥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田野里跑。
跑的原因,一是他要了解真正的田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现状?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如今的民间文化,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保护的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经费非常短缺,对保护的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文化多是在县里、乡里、村里的掌控之下,下去发现了问题,就可以跟县长、乡长、村长们谈,告诉他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这些文化。
我曾跟随冯骥才到过几个地方,有一次去河北武强县周窝乡旧城村,路上突遇大暴雨,我们的车子滑进了沟里,大家只好在泥泞中徒步前行。
大冯的脚上套着两个塑料袋,深一脚浅一脚的,摔了几个大跟头,淋得像只落汤鸡,浑身上下都是泥汤,样子非常滑稽,假如没人说,谁会想到他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呢!回津后顾大姐看了我们的照片,我们哈哈地笑着,顾大姐却难过得掉了泪。
大冯说,这没什么,我们的志愿者中,比我苦的多了去了,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有一分钱的补助,还要往里面贴钱,时常是饿着肚子工作。
为了改善这些人的工作条件,大冯先是想卖房子,后来还是重操旧业,夜以继日地画画,硬把手背上画出一个大包来。
这30余幅画在天津拍卖了一次,又在北京的现代文学馆拍卖了一次,所得百万元,设立了一个民间文化基金会,为的是让那些志愿者们能有口茶喝。
台湾演员赵文瑄被大冯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也捐出了100万人民币,以表对大冯的支持。
好在大冯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小说阅读
冯骥才《书桌》原文阅读
冯骥才《珍珠鸟》课文原文阅读
冯骥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原文阅读
冯骥才《古希腊的石头》原文阅读
冯骥才《话说中国画》原文阅读
冯骥才《花脸》原文阅读
冯骥才《捅马蜂窝》原文阅读
冯骥才《献你一束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父子应是忘年交》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绝盗》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日历》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珍珠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怀念老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寂寞中的叩门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日历》原文阅读
冯骥才《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主要作品: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逆光的风景》《摸书》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雕花烟斗》《海外趣谈》《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挑山工》《俗世奇人》《献你一束花》《人类的敦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思小说。
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
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
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
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
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神灯》;
文学杂谈集《俗世奇人》、《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