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 节目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诚勿扰节目分析

1.节目特点

《非诚勿扰》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相亲交友方式,用电视真人、网络等全新空间为平台,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两位主持人孟飞和乐嘉,以为女嘉宾老师黄菡,主持着节目。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24位嘉宾都是时尚靓丽的年轻人,这首先吸引到80后、90后的群体,其次的观众是“家庭主妇”和“剩男剩女”

“非诚勿扰”三年打造一剑,其品牌已经形成稳定的形态体系、包装体系和品牌开发体系。随着观众需求的水涨船高,同时“超女”面临收视率降低广告商提出索赔的种种负面新闻,变革是拉升收视率必做功课。由于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在2011年7月推出澳洲专场;2011年10月推出美国专场;2012年1月推出英国专场;2012年6月推出法国专场;2012年8月推出加拿大专场;2012年11月推出韩国专场。

2.吸引点

《非诚勿扰》是国内收视率极高的真人秀婚恋交友节目,它不重游戏化,而重视展示个性,将每一位嘉宾的性格特点展示出来。

当今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和相亲两个难题,在闲暇时间看看《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未尝不是为自己单调生活增加乐趣的调味剂。

节目中的嘉宾表达自己对恋爱的观点,其中不乏富二代,已婚者,在校大学生等群体。他们当中有部分人语言犀利,部分女嘉宾性格刚烈。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不仅仅看到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他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的不仅仅是节目中那些人的观点,同时也会交流自己和身边人的观念和态度。他们不仅仅是在配对恋人,同时也是在让所有观众探讨婚恋爱情的观念与态度。

节目不论是环境、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等,还是背景音乐、节奏控制等等,都已经达到了同类节目最上乘的水准,所以胜出是没有悬念的。

主持人孟非风格也很受欢迎,既严谨又不失风趣,分寸拿捏得当,乐嘉的角色正是扮演台下及电视台下的我们的心声,起到了现场与台下的互动。

3.关于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问题分析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其实电视或真人秀有3个主要特征:一.节目是真是人物的真实生活或表现;二.节目的摄录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三.节目的情节或是环节是事先被编辑或设定好的。真人秀其实是一种假定情景中的真是展现,这里所谓的“假定情景”是指真人

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好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真是展现”,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

我国真人秀节目现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体现在如下几点:(1)缺乏创新,真人秀节目复制现象严重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被大量复制,想独辟蹊径也着实不易。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原创力低下,目前的节目主要是对国外成功节目的借鉴和模仿,很少有自主创新的节目出现。一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往往导致此类真人秀节目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超级女声》是对美国偶像的成功借鉴,但它出现后,各个卫视又出现了如《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同类型的节目。但只是这样的复制,并未有突破创新,越来越对的真人秀节目质量下降。

(二)部分真人秀节目超过了娱乐和道德底线

真人秀节目给了普通人表现的机会,对观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人们看到了更加多远的问话。这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因素。但是部分娱乐秀节目超过了娱乐极限。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些嘉宾的言论,,就出现了“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语言,这让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了巨大的争议,成为了社会焦点,虽然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给观众带来欢乐,但是这样也会让节目走入歧途。这种价值观的存在碰触了社会受众的道德底线,也挑战了受众的承受力,超越娱乐极限和道德底线的节目必将会淘汰。

(三)对受众群的把握不准

我国是受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思想影响很大的国家,一些从国外吸引过来的真人秀节目在一时之间受众还接受不了。由于对受众群的把握不准,导致目前我国电视人对本土受众的判断出现了两个误会。1.受众尚不了解真人秀这种娱乐形式,受众群还有待培养;2、受众对欧美真人秀的内容接受度比较低。一些国外真人秀展示的节目内涵是不适宜用在我过真人秀节目中的。

(四)对参与这身份核实不够好

我国真人秀节目对嘉宾身份真实性的核实做的不够好,在某期的相亲节目中,就出现了一个为其公司博得关注的人,并不是为相亲而来,这样的情形在真人秀节目中是不应该出现的,首先违背了真人秀“真”这个原则。

(五)“秀”的成分占据太多

在“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音乐节目中,节目完全是娱乐和盈利,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并且节目当中的一些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商业利益带来不真实的炒作,虽然节目是与音乐相关的,但其所表现出来的也缺少音乐应有的本色,选手大多是翻唱、模仿西洋唱法、大嗓门,缺少原创、美声、安静的声音。

国内《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相亲节目,对求职者虽有帮助,但帮助有限。打着服务的旗号,但本质仍是一场娱乐观众而精心策划的“秀”。有在求职的大学生说;“太邪乎了,那些求职人的经历,

以及和评委的对话,和实际面试差距太大。”并不能摆脱“秀”这个点,真正做到服务、帮助就业人员。

节目探寻选秀节目在备受争议背后依然保持着高关注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应该来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真人秀节目的形态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因为其真正魅力就是咬住“真”不放开。“真”是客观真实非虚构;“人”即人性人格;“秀”就是指手段、规则,节目中的人物、人性还是采取手段,归根结底在于一个“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另一方面则是“选秀”真人秀日趋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电视活动营销开拓了新的渠道。大型的选秀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高收视率,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电视大型选秀节目的品牌化包装和开发,不仅吸引了业外资本的投入,也带动了娱乐产业链条中上下游的经济发展。不论是这边选秀类节目火爆2006年中国电视屏幕,还是那边对选秀节目的泛滥和文化内涵的非议和质疑,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几家强势媒体的大型电视选秀活动确实在形态和经营方式上为我们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