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和战国策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中国文学史

作业:《左传》和《战国策》的比较研究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100211班

姓名:***

学号:**********

教师:***

《左传》和《战国策》的比较研究

春秋末战国初,各国士大夫或游士说客的言论和各诸侯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作为主要内容而记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左传》和《战国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同时这两部书都是我过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很高的奠基作用。在对社会和文学的发展影响应该说各有其特点,在研究上我支持张寅关于《左传》和《战国策》的研究说辞,比较支持张宏文的理论说法。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左传侧重反映了春秋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一、在叙事描写上

《左传》最为擅长的是描写战争,叙事层次分明,脉络清楚,首尾完整,情节也紧张动人,故事性强。如《烛之武退秦师》,它不仅叙述了事情起因——晋秦围郑,也叙述了郑伯请求烛之武出使秦,烛之武如何用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晋国也撤兵而使郑安宁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又如《曹刿论战》,虽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叙述仍是脉络连贯,条理井然,事件也环环相扣,情节也跌宕

起伏。作者通过战前的背景、布局、力量的对比、人心的背向及战后的反应等方面来反映战争,使读者能更好地感悟出战争胜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文中详写论,略写战,目的在于突出人心的背向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左传》每一篇文章都是层次分明,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但表达方式上以叙为主,文学色彩味不够浓。《战国策》比起《左传》来,叙事明快,铺陈贴切。作者不但善于运用环境气氛来渲染、烘托人物,还出现生动、细腻、传神的人物神态描写或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荆轲刺秦王》中樊於期的“偏袒扼腕”,易水诀别时的“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以及击筑和歌场面等。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对邹忌的描写,作者抓住邹忌“窥镜”,与其妻妾、客人的对话以及“暮寝而思之”等一系列动作、心理变化,反映邹忌善于在那虚假赞美声中进行调查研究,反复思考,并保持清醒头脑的心理活动。《触龙说赵太后》中,作者又用精巧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变化。如“入而徐趋”,“盛气而揖之”,“色少解”等。《战国策》不但故事性强,而且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善于夸张渲染,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衬托。正是这样,才把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宣扬政治主张,或尔虞我诈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总之,《左传》的叙事是详细、完整的,《战国策》的叙事是讲究技巧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生动的,反映出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学色彩越来越浓。

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从简单的言行叙述到追求个性鲜明

《左传》中塑造人物形象注重言行的叙述,而《战国策》中人物栩栩如生,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越来越趋于文学化。《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通过烛之武的言行举止来表现烛之武爱国和能言善辩。《曹刿论战》中的曹刿不仅懂军事,而且懂政治。作者通过他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对话表现政治远见,又通过行动来体现他的果断、沉着、冷静和细心。如“不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矣”等语句。与《左传》相比,《战国策》在人物刻画上更淋漓尽致。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这是一段很精彩的人物风貌描写。它既十分细腻、逼真描写了邹忌的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的神态,又入微地刻画了邹忌当时内心的十分复杂。他辗转反侧,反复推敲着妻、妾、客人的话语,联系这些人谈话时神情。像这样出色的人物形象描写的文字,《战国策》中是不少见的。如《荆轲刺秦王》中,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对于起程问题,荆轲留待客是他胸有成竹,而太子丹无故猜疑,反映丹的浮躁多疑,谋事不周。十二岁就杀过人而别人不敢正眼看的秦武阳在秦廷“色变振恐”,而荆轲顾笑而巧妙作答,反衬荆轲的镇定自若。荆轲行刺时穷追秦王,“知事不就”时又笑又骂,表示蔑视,而秦王则“惊”而“绝袖”,紧张得连剑都拔不出来,被追得“还柱而走”,秦“群臣惊愕”,“尽失其度”反映了荆轲的勇敢无畏和视死如归英雄本色。由此可见,《战国策》中对人物形象不是作简单的勾勒,而是从多方面细致、生动地描述,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语言表达从简练、含蓄到夸张渲染、洗练、流畅

《左传》的叙述语言显得委婉含蓄,简练生动。如《曹刿论战》逼真地表现出所要反映的人物的声情意态。如“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这些语言和动作,精彩地塑造了一个胸有成竹,沉着心细的指挥官形象。一个规模壮大的战争场面,作者只用近三十字表述,让人读时要联想和想象当时情景,真可谓简练、含蓄。《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说秦伯的一段文字,更是简练生动。烛之武与秦伯一见面就开口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把救郑之事撇过一边不谈,却单刀直入陈述郑之存亡与秦的利害关系。然后以“亡郑以陪邻”,用晋人“许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的史实指出晋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又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揭露晋的贪得无厌。烛之武这位善辞令,善攻心者,他深知在特定情况下言利不如陈害,因此说利只用一层,说害却用三层,层层逼进,使秦伯认清利弊得失,从而以“秦伯说”改变局势。可见,《左传》中外交辞令应付得体,委婉尽致。《战国策》的文辞优美、潇洒自如令人叹为观止。清人余诚评论《触龙说赵太后》说:“字字机警,笔笔针锋,目送手挥,旁敲远击,绝不使直笔,绝不犯正面,而未言之隐,自能令人首肯。真是异样出色。……”可知《战国策》的语言风格精辟而犀利。这来源于语言的表现技巧。

(一)、运用大量的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