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

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

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

反映了当时()

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

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 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 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 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

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5.读如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 生产关系开始调整

B. 土地私有正式确立

C. 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 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6.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

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A. 以氏族为姓

B. 以国名为姓

C. 以居住地为姓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7.“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

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

A. 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 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 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第 1 页

8.西周封建过程中,诸候受封有一片土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民。这些人民,以族

为单位分封给诸候。他们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可能是从别处来的。西周统治者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9.“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

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10.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

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 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D. 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11.《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国施行不同的历法制度,即夏历、殷历、周历;秦朝以后当改朝换代,皇帝大臣们都要“改正朔,易服色”。这种状况反映了

A. “观象授时、以农为本”的观念

B. 阴阳五行学说对社会的影响

C. “天人合一”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王者得政”的权威与尊严

12.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

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

B. 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 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

二、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至今,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材料二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变法革新”上谕:“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据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19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变法革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14. 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第 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