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合集下载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点梳理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教育制度,包括学龄划分、学段划分、教育阶段划分等内容。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考点进行梳理:
一、古代学制
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先秦时期,学制主要由个人手法传授,
随着儒家学说的兴起,出现了以私塾为主的学制。

二、封建社会学制
1.科举制度的建立: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中央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学士、进士考试成为封建社会的学制模式。

三、近现代学制
1.中西学制的互动:19世纪后半期,西方的现代教育制度开始传入
中国,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借鉴西方的学制模式。

2.我国第一个学制: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第一个协理学校法,规
定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龄划分和学制。

4.1990年学制:国务院发布《全国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义务教育应实行“6+3+3制”,并逐步推行实施。

四、当前学制方向
1.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学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破解“升学至上”和“功利主义”等问题。

2.学科课程: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进课程和学科融合。

3.高考:减轻学生的过度应试负担,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实现素质和能力综合评价。

以上是对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进行考点梳理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字数限制,不同考试要求的考点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教育学之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之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之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旧中国的学制沿革学制名称内容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1904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癸卯学制”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21年,至通儒院要26年。

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近代体育课登上历史舞台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被任命为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成立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草拟学制。

1912年9月初,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称为“壬子学制”。

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法令,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这些学制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还增设了补习学校。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原理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对学制的设计与调整方面。

这些变革与发展,旨在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制度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学制的定义与发展学制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时长和课程内容。

我国的学制制度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改革。

从最初的6年制初等教育到目前的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的中等教育学制,我国的学制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

二、学制改革的背景与动因学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更长时间内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促使学制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制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学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目标,我国在学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首先是延长义务教育学制,将原来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

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将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

另外,我国还推行了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的骨干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学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学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群体大幅增加,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然而,学制改革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五、未来学制改革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的学制改革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我国可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关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学制改革能够真正实现其目标。

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在古代,学制通常由统治者或宗教机构制定和管理,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官员、祭司或学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学制开始有所不同。

在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制度以培养公民和政治参与为重点,而在古罗马,教育更多地注重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欧洲的学制逐渐由教会控制转向国家控制。

16世纪的德国成为首个建立普遍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工人阶级的兴起促使各国开始实行普及教育政策,以培养工人的基本技能。

同时,新兴国家也开始将教育用作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工具。

20世纪初,教育改革运动加速了现代学制的发展。

德国的教育改革家弗罗贝尔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推动了幼儿园的普及。

美国的约翰·杜威提出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学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许多国家开始关注STEM教育,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人才。

另外,跨国合作和学术交流也越来越普遍,学制开始重视国际化和多元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学制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教育制度演变而来,经历了赋权转移、普及教育和教育改革等重大变革。

如今,学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的主要特点:a.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b.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c.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d.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e.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195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a.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c.中等教育改革d.高等教育改革e.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a.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b.调整职业教育结构c.改革办学体制d.改革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制度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a.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b.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但在不同的时期和政治制度下,学制有过多次修改和变革。

以下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历程:
1. 古代学制:古代中国的学制以儒家教育为主,有师徒制、郡学制、国子监等不同形式的学制,并且学制主要面向官僚和士人阶层。

2. 封建社会学制:封建社会学制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主要表现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学府教育的发展。

3. 近代学制: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变革。

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学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学制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学制。

清朝时期,全国性的高等学府仍然以国子监为主,但中西合璧的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 现代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教育体制逐渐建立,包括已取消的“三长制”、“四统一制”等,全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并逐步实行了“双一流”建设等改革措施。

以上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每一次学制的变革都体现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仿照日本学制
内容:三段四级,小学不分设男校女校,四年义务教育。壬子癸丑学制重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地位: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它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至1922年学制出现以前,有过局部调整但是整体的柜架不变,较以前的学制有很大的稳定性。
性质:北洋政府颁布,仿照美国学制
内容:六三三分段,小学缩短,中学延长分两段,利于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各个层次上的职业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地位:六三三学制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中国教育学制史上的里程碑。
1922
壬戌学制
背景: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之后,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此同时,“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一战后美国的平民教育思潮对我国影响加剧。在这样的内部和外部双重影响下,1922年9月,教育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北洋政府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也就是1922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时期
名称
内容
清末1902年
壬寅学制
背景: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性质: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质,仿照日本学制
内容:该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也规定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
1928
壬辰学制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在国家建设中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学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951年,中国开始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规定初中为6年制,高中为4年制。

之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学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1958年,中国开始实行“大跃进”,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了初中为5年制,高中为3年制。

这样的学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的普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再次被改革。

196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五、三年制中等教育的决定》,规定初中为5年制,高中为3年制。

这样的学制改革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初期,直到中国逐渐走向改革开放,学制再次进行了调整。

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新课程”,同时也对学制进行了调整,初中为3年制,高中为3年制。

1996年,国家又出台了《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初中为3年制,高中为3年制。

此后,学制的改革也逐渐走向了稳定。

总之,建国后中国学制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现如今,中国的学制已经很稳定,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 -。

2016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学制及其发展改革【2】

2016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学制及其发展改革【2】

2016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学制及其发展改革【2】2.建国初期学制改革(1)1951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它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它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和青年、成人的初等学校)、中等教育(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及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等。

此外,还有各级备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以及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

(2)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办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来自“左”的影响,也存在急躁冒进,以至于学校教育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其教训也是深刻的。

直到1961~1963年,中共中央颁发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才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为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提供了依据,克服了一度出现的社会活动过多、负担过重、随心所欲办教育的现象。

(3)1977~1985年拨乱反正,确立教育现代化的任务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

2)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在结构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3)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基本教育制度。

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关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5)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学制沿革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一)壬寅学制(1902年):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该学制注重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同时保留了科举制度的痕迹。

(二)癸卯学制(1904-1912年):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该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同时重视读经,封建性明显。

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三)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这个学制设置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并首次承认女子有受教育权。

(四)壬戌学制(1922年):这个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它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

壬戌学制是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制沿革,中国学制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方面值得注意:(五)义务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即小学6年,初中3年。

这个制度为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七)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八)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远程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到校学习的人来说。

(九)教育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来源:明尚教育我国当前的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纵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

横向划分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分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然而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一、旧中国学制(一)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1902年由政府颁布,也叫《钦定学堂章程》。

虽然颁布这一步学制,但是最后并未实施。

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现代学制,它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二)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1904年实施,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主要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且规定了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

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例: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一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

解析:A项,壬寅学制是第一次颁布但并未实施的一部学制。

本题考查的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区别。

(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由蔡元培主持颁布的。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

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

(四)壬戌学制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规定了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是沿用时间最长的的学制。

壬戌学制还可以称为“1922学制”。

例:在我国历史上,规定男女不可同校,且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 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 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 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 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 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 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 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 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 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 管理模式。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7.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巧记我国学校制度的演变

巧记我国学校制度的演变

一、清末学制(1840年-1911年)1. 废科举,兴学校: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废除了科举制度,兴办学校。

2. 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3. 癸卯学制(1904年):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承袭了日本学制,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二、民国时期学制(1912年-1949年)1. 壬戌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 九年义务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学制(1949年至今)1. 学制改革(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2. 义务教育法(1985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

3. 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确定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四、巧记方法1. 谐音法:将学制名称的谐音与重要事件或人物相结合,如“壬寅”谐音“银元”,代表近代银元经济的兴起。

2. 顺口溜法:将学制演变过程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

例如:“清末废科举,壬寅癸卯起;民国壬戌制,新学制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义务教育普及。

”3. 时间线索法: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学制演变过程,形成清晰的脉络。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大家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原创版)
目录
1.我国学制的起源和发展
2.我国学制的变革
3.我国现行学制的特点
正文
我国学制的起源和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我国的学制主要包括私塾、书院等形式,这些教育机构主要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儒家学者。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逐步建立了现代学制体系。

1905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此后,我国学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包括 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的学制改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等。

我国学制的变革:
在 20 世纪初,我国学制体系逐渐与西方接轨,采用了六三三制(即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

1950 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1980 年代,我国学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教育体系。

我国现行学制的特点:
我国现行学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六年小学和三年初中;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三是高等教育实行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培养;四是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我国学制的沿革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引进西方制度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摘要:
一、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1.古代学制
2.近现代学制改革
3.当代学制的发展
二、古代学制
1.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3.汉代的教育制度
三、近现代学制改革
1.清末的学堂教育
2.民初的学制改革
3.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
四、当代学制的发展
1.义务教育的普及
2.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
3.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正文:
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源远流长,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到当代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在古代,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培养贵族子弟。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竞争,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化。

汉代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同时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近现代,清末洋务运动兴起,学堂教育逐渐取代传统私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

民初,学制改革以教育救国为宗旨,倡导新学,废除科举,实行小学、中学、大学的现代学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1951年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当前建设服务的方向。

当代,我国学制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确保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等多种类型。

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校数量快速增长,质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教育原理作业 我国学制沿革和改革.doc

教育原理作业 我国学制沿革和改革.doc

我国学制沿革和学制改革一、学制的概念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制与历史发展有密切关系,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我国古代学制沿革我国古代的学制历史久远,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缺少严格的学习年限、系统和学生程度的划分。

西周时期的学校就开始有较为完备的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之分,乡学是地方学校,按行政区划,州设序、乡设校、党设庠、家设塾。

西周的入学资格有严格的限制,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奴隶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平民只能进乡学。

这是我国最初的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初步轮廓的确立始于汉代,唐宋日渐完备,相延千年。

学校有官学、私学和亦官亦私的书院三种主要类型。

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级。

中央官学一般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还有教皇族子孙的小学;地方官学有州学、县学等。

私学中一级是教授识字和日用知识的小学或蒙养学堂,主要有乡校、村学、义学、家塾等;一级是程度较高的青年学子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经馆。

书院则是私学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读书人在此苦读儒家名典。

古代的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自元代起日益官学化,这一学校系统的等级相当严格,基本上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并且形成了以科举制为中心包括官学、私学和书院在内的古代学制,后来逐渐变成科举制度的附庸,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发展。

三、我国近现代学制沿革(一)壬寅学制我国的近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将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全学程共二十年。

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中国的学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教育:早期中国并没有完善的学制,教育主要通过家
庭和私塾进行。

这种教育主要是为皇族贵族子弟和士人子弟提供的。

2.封建学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学制以儒学为主导,由官府设
立的官学、私塾和书院组成。

这些教育机构的目标是培养士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3.近代学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教育
体系,学制开始发生变革。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实行的学制主要有两种:四年制的小学、五年制的初级中学、九年制的高级中学和高等教育机构。

4.教育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长期
的教育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学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5.高中教育拓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对高中阶段教
育的重视和拓展。

1996年,中国推行了"3+3"教育制度,即九年义务教育后分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级中学三个轨道。

6.学制统一和深化改革:2006年,中国开始实施学制统一
和深化改革。

这一改革将初中学制由三年延长至三年半,高中学制由三年延长至三年半或四年,实行统一的学制规
划。

7.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建立
了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推进了学位教育、职业教育和继
续教育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学制的具体规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的学制发展是一个持续变革和进步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迁,学制会继续进行调整与完善。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学制中国古代的学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周朝创立了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制度,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这种学制强调了礼仪、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学制逐渐发展壮大。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学制。

他推行了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注重实用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这种学制对后来的汉朝和唐朝等朝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现代中国学制的起步近代以来,中国的学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教育系统几乎崩溃。

为了振兴教育,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学制模式。

1862年,清朝政府设立了最早的现代学校——顺天学堂,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制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学制逐渐完善。

1905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学堂条例》,规定了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此后,中国开始逐渐建立了一套以学制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195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等学校学制暂行条例》,明确了初中和高中的学制为三年。

随后,1958年,中国又实行了“大跃进”运动,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制也相应地调整为六年制。

然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受了严重打击,学制改革也受到了破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1977年,中国恢复了以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为主的学制。

四、现代中国学制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1985年,中国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制暂行条例》,将高中学制调整为三年。

这一调整使中国的学制体系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并提高了高中教育的质量。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一、介绍与背景中国近代教育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大意义。

其中,学制演变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教育制度和学生的成长路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中的学制演变,并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剖析。

二、旧中国的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旧中国的学制以科举制度为核心,这种制度持续了千年之久。

科举制度将教育与官员选拔紧密结合,使得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科举制度下,学生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才能进入官方认可的学府进行学习。

这种制度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优秀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封闭和保守。

然而,随着西方近代先进的教育制度的传入和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中国的教育制度开始了一系列的演变。

这些变革源于中国人民对于现代化的追求和对于教育的重视。

三、学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中国的学制改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近代化运动时期。

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海外留学,并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引入中国。

其中,日本的教育制度对于中国的学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学制改革初步尝试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学堂制度、课程改革、学制长度和普及教育。

学堂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兴办新式学堂和废除了原有的私塾制度。

新式学堂推崇科学、民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并采纳了西方的教育方法。

课程改革则主要体现在改变了科举制度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制长度的改革则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专门人才的需求,推进学制由原来的十余年逐渐延长到十二年制。

这项改革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充分的教育,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能力。

普及教育的推行也使得更多的人民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素质和发展水平。

四、新中国的学制演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 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 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 定》,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 段,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单轨制
典型代表:美国 主要特点: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其结构是:小学、中 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单轨 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单轨学制有 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它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 大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发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调整教育结构、改革 办学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
• • 你是几岁上学的?都上过哪些学校?分别学 了几年? • 除了你自己上的学校外,你的同学还上了( 或者听说了)哪些与你不同的学校? • 思考一下:这些学校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纵向或横向)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 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 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衔接与关系。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虞伟庚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学制的概念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学制的类型 我国学制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学制的发展 我国现行学制
本 章 内 容
义务教育的特点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节 世界学制的改革趋势 扩大义务教育范围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 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 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 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 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 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 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 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 管理模式。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 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 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年,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 四二分段,这一改革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 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以下简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 六并举”的具体原则。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分支型
典型代表:前苏联 主要特点:这种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 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 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 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 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 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 制。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构建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内在规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 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 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双轨制
典型代表:西欧 主要特点: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
权遗留的结果。一轨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 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 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 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 互不衔接。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 民子女开放,但因学费昂贵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 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 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典型代表:英国 主要特点: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制定一些法令法规、 做一个宏观的政策导向管理,提供建议和指导,负责宏观规划、 提高教育经费和质量监测。地方主要负责学校的发展。学校教 育经费的筹备由双方共同解决。 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中央与地方,确保制度的合 理性。 不足:各自的职责及权力范围难以鉴定。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上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 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 一种新型学制。其特点是: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学校教育的 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依靠群众办学。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 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 人才;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 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 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等等。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指导 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中央集权制 地方分权制
学 制 的 类 型
根据权力支配主体划分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双轨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根据选拔分层功能划分
单轨制 分支型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第一节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中央集权制
典型代表:法国 主要特点:对学校的管理采取从中央教育部到大学区到省, 从教育部长到学区总长到学区督学的线型的指令领导。教学和 行政人员的编制、学校规章的制定、教材教法的采用、教育经 费的使用、办学方针的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大学图书馆 进行检查等等,都要受到国家的全方位的管理监督。 优点:有利于国家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中央的 积极性。 不足:可能造成模式单一、脱离实际,影响地方积极性。
第二章 学制及其沿革
学制 基本概念 义务教育 我国现代学制的特点 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的特点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辨析:义务教育就是普及教育 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教育大众化就是教育普及化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