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由市场的两种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由市场的两种理解》

一静态竞争理论的核心假设

1.对手数目

“竞争”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进行的抗争。其意义是指在某种竞赛中进行抗衡,即为获得有限的供给,或者为摆脱掉过多的供给量而发生的竞赛。亚当·斯密发现,经济上的竞争对手数量越多,就越可能促使其利用互相压低或抬高价格的方式来获利。

2.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指所有的供给和需求、竞争和垄断、相对价格、相互依存的理论以及所有其他的理论都建立在以下的假定上,即卖者知道他们能够卖出的最高价格并知道自己能够生产的最低成本,而买者知道他们能够买进的最低价格并知道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大效应。

亚当·斯密在论证竞争的条件时暗示了“完全信息”的概念,要实现完全竞争,各经济单位必须对市场机遇有一定的理解。“只有在十分熟悉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资源,报酬才能相等,并且保持邻近单位的同等报酬。”

杰文斯所阐述的竞争定义,信息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只有当所有参与市场交易的人都完全了解其供求状况,并了解在该供求条件下的交换率时,该市场才达到了理论上的完全。”

信息不对称还是不完全?

专利是为保护发明者占有发明成果的全部经济收益,避免创造发明活动的投资(动力)不足。具体地说,专利是某人发明成果的排他性权利。它是在占有(专利期限内)和使用(专利到期后)之间达到均衡的一种手段。因为发明激励要有垄断价格(设置专利获得垄断利润),但这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冲突(需解除专利重新实现竞争价格)。

1.新车市场:施蒂格勒的搜寻模型

施蒂格勒分析信息搜寻的逻辑起点是强调:即使是同质的商品也普遍存在价格离散想象。具体地说,价格离散是由对市场无知而非商品异质性所致。因为如果把销售条件(例如,某些汽车经销商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在商品概念中,那么没有一种商品是绝对同质的。故认为产品差别导致价格离散的观点会脱离现实而无益处。据此,施蒂格勒认为对市场无知以及由于知识的老化是价格离散的主要原因。市场买主和卖主的变化(即流入新买主和卖主)不仅会导致无知,还会使有经验的买主和卖主的信息变得过时。而知识的老化会使供求条件和卖主要价的分布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特别是,“供求越是不稳定,价格离散程度越大”。结果是:除非通过搜寻,否则卖主和买主不可能知道在新条件下的市场平均价格。施蒂格勒认为搜寻基本可以解决“无知”问题,对此他形象化地指出:“无知就像零度以下的气候:只要有足够的支出,它对人的影响就能维持在可以忍受甚至是使人感到舒适的限度内。但是要消除其所有影响则是完全不经济的。”

买主不断的寻找更多的价格买车,随着搜集信息的增多,所带来的额外收益MB会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搜集信息所付出的成本MC却越来越高。当MB=MC时搜寻过程就会结束。价格的差别是信息“昂贵”的结果。

从买方寻求最低价格或卖方寻求最高价格的理论中,施蒂格勒得出这样的结论:经常重复购买物品,比同等价值但不常购买的物品,具有较少的价格离散的想象。一个人搜寻信息所投入的,随其居住在某一地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因此,旅游者通常要比当地人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样的产品。

施蒂格勒的信息搜寻理论对广告的作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很明显是去除无知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广告的价格的效果·····和又大部分潜在购买者进行的大量搜寻的效果是相当的。”收集信息是以时间耗费为代价的,时间具有隐含的价值。简言之,广告节约

消费者的时间,不然购买者要费力才能获得关于产品价格或质量的信息。广告等中介的效应,相当于很大一部分潜在买主进行大量信息搜寻。

2.旧车市场:阿克洛夫的柠檬原理

“商品异质性”因为某种质量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所有同类质量的统计数据(“均值”)而非取决于该商品的实际质量。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卖者有动力提供第一质量的商品。结果,商品的平均质量将趋于下降,高质量商品因无法成交而使市场规模不断缩小。“柠檬问题”的实质是信息不对称使旧车市场出现“低质量车驱逐高质量车”的格雷欣法则想象。低质量车驱逐高质量车是因为前者与后者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不同质量的车之所以能以同一价格出售是因为卖主比买主掌握更多的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由于买主在买车时无法区分汽车的质量,但买主根据经验可以大致了解旧车的平均质量,并只能以“这个平均质量的预期价格水平”支付购买价格。更糟糕的是,“在不同质量等级的产品连续分布的情形下,·····因为质量最差的汽车在将质量最好的汽车逐出市场,从而导致二手车交易市场根本无法存在。”“柠檬问题”的结果是“逆向选择”(即签约之前的机会主义行为)。逆向选择最早出现在保险行业。在保险市场上,由于买方拥有优势信息,投保申请人的平均健康状况随着保险费的上升而不断恶化。而在旧车市场上,由于卖方拥有优势信息,待售旧车的平均质量随着市场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柠檬问题”导致逆向选择的机制基础是卖主被售旧车的“确切质量”,买主只了解被售旧车的“平均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阿克洛夫讨论的是相同价格条件下的质量离散现象。而施蒂格勒则讨论同一质量条件下的价格离散现象。这暗示出信息不完全针对的是同质品和工程知识,而信息不对称针对的是异质品和默会知识。也可以这样理解:信息不完全是供给方产生信息后愿意传递信息,需求方通过搜寻可以获得所需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供给方只产生而不愿发送信息,需求方即使通过搜寻也无法获得所需信息。

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市场结构(卖方数量、产品差异化、进入容易程度等)很大程度上解释或者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广告、投资等),而市场绩效(效率、技术进步)是市场行为的结果,市场结构被理解为外生因素,竞争仅仅是市场结构问题。

市场的选择过程是由市场经济所有分子努力合成的,每个人都有消除不适之感的冲动,并被这个冲动驱使着行为。行为人一方面自己提供贡献满足别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取得别人劳务所提供的服务。即他想在最贵的市场卖出、在最便宜的市场买进。这些行为的总结果,不仅是有了价格结构,而且也有了社会结构,指派了各个人不同的工作。市场使人富有或贫穷,决定谁去经营大规模的工厂,谁去为人檫洗地板,确定多少人开采铜矿,多少人组织交响乐团。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可能减少或增加的,这个选择过程永不停止。它在继续调整社会的生产结构以适应供需的变动,它一再地复核以前所作的决定,而使每个人不得不接受最新的考验。

自由的意义在于让未知的少数人得到成功的机会。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就是这样一个少数人创新和多数人模仿成功者的过程。

哈佛学派认为产生垄断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市场支配力就是指企业支配或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通常定义为企业具备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水平的能力就,具备控制价格和排斥竞争的能力。它包括产业集中度、搭配销售(简称搭销)、维持转售价格和掠夺性定价等能产生超额利润的垄断能力。按照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垄断力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就市场集中度而言,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设认为,一个行业集中度越高,厂商间竞争就越不激烈,相反,共谋将更加容易达成,因而价格-利润率也就越高。概言之,共谋假设预见高集中度将导致高价格-高利润。相对于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设,芝加哥选派的不同效率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