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312-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3 术语
3.1 实体 entity 1. 概念模式中数据元素集合的表示。 2. 具共同性质的对象类。 3.2 实样 instance 地理要素及描述该地理要素特性的信息。 3.3 节点 node 零维拓扑原素。 3.4 边 edge 一维拓扑原素。 3.5 面 face 二维拓扑原素。 3.6 拓扑关系 topologic relationship 描述两个要素之间边界拓扑和点集拓扑的要素关系。 3.7 拓扑 topology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特指那种在连续映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 性质。 3.8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3.9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它特性的描述性数据。 3.10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被表示成有规则的空间阵列的数据
1
3.11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由几何原素所表示的数据。 3.12 格网数据 grid data 与特定参照系相对应的空间的规则化棋盘状布置。
4 总则
4.1 4.2 本标准规定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基础是一个空间数据模型。其概念模型和空间对象的定义见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采用 Backus-Naur 格式(BNF)来精确描述所说明的结构、相互关系和格式。每一产生规则 都有一个左项(标识)和一个右项(表达式),其间由“::=”连接,含义是左项由右项产生或左项被 右项取代。 用于产生规则的符号所具有的意义见表1。 表1 符号 ::= |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 ................................................................................................................................................................1 4 总则 ................................................................................................................................................................2 5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4 6 影象数据交换格式.........................................................................................................................................9 7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10 附录 A(标准的附录)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的对象定义 .............................................................................12 附录B(提示的附录)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15 附录C(提示的附录)影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22 附录D(提示的附录)格网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23
Unknown 无属性的要素类型编码和层名 本标准包含四种文件类型。分别由数据标志 DataMark 予以区别。 本标准所采用的文件名后缀见表 3。 表3 数据类型 文件名后缀 矢量数据 .VCT 影像数据 .TIF/.BMP 影像数据的附加信息 .IMG 格网数据 .GRD
3
5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格式仅考虑空间对象的零维对象、一维对象和二维对象,并作如下规定: a.结点包括纯结点和结点要素。规定纯结点的要素类型编码和层名为“Unknown”。 b.注记参考点和注记参考线放在注记的数据结构中作为注记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c.多边形标识点放在面状要素的数据结构中作为面状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d.有向点是点状要素,但有两对 XY(Z)坐标。 e.线状要素包括拓扑弧段、无拓扑弧段与线状要素,公用一个数据结构。具体说明见 5.4.3.2。 f.规定无属性的要素类型编码和层名为“Unknown”。 g.本格式可以记录拓扑关系,也可以不记录拓扑关系。程序读符合本标准的交换文件时不应以有 无拓扑关系为前提,写符合本标准的交换文件时,可根据原始数据灵活掌握是否记录拓扑关系。 5.1.2 本交换格式的几何图形数据分为点状要素、线状要素、面状要素三类。点状要素有三种,分别 是独立要素点、结点和有向点。线状要素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线状要素。面状要素的边界可以 由线状要素构成。面状要素也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面状要素。 5.1.3 空间矢量数据由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组成,两者通过目标标识码(关键字)连接,即具有相同 目标标识码的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对同一空间对象的描述。任一几何对象采用的属性数 据结构可通过在几何对象上添加要素类型编码来说明。 5.1.4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文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它包含了该文件的基本特征数据,如 图幅范围、坐标维数、比例尺等;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 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 <文件头><要素类型参数><属性数据结构><几何图形数据><注记><属性数据> 5.1.5 所有数据写在一个文件内,第一步采用纯文本格式,待条件成熟后增加二进制格式及相关的 API 接口规范。 5.1.6 文件中的汉字不做转换,直接采用 GB2312-80 编码,对 GB2312-80 未编码的扩展汉字由读写本 交换格式的程序自行决定扩展编码方式、本标准暂不作定义。 5.1.7 除表示属性值和注记内容外,字符和字符串的大小写一律不区分。 5.1.8 除对 Varchar 型属性字段值的表示外,交换文件中所有空行均应被忽略。 5.2 文件头的描述及其结构 5.2.1 不限定字节数以便扩充,采用字符标识说明文件头的起始位置。 5.2.2 文件头分两类数据:基本的且必须的信息和扩充的附加信息。附加部分可以省略。 5.2.3 文件头内容和格式如下: <文件头> ::= HeadBegin<CR> DataMark: CNSDTF-VCT<CR>Version: <浮点><CR> Unit: <字符><CR>Dim: <整数><CR>Topo: <整数><CR> [Coordinate: G|M<CR>] [Projection: <字符串><CR>Spheroid: <字符串><CR>Parameters: <字符串><CR>] [MinX: <浮点><CR>MinY: <浮点><CR>MaxX: <浮点><CR>MaxY: <浮点><CR>] [MinZ: <浮点><CR>MaxZ: <浮点><CR>] [ScaleM: <整数><CR>] [Date: <日期><CR>] [Separator: <字符><CR>] HeadEnd<CR>
前言
ILeabharlann Baidu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eo-spatial data transfer forma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矢量和栅格两种空间数据的交换格式。适用于多种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和格网 GIS 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的数据交换。本标准不包括元数据的交换格式。
2 引用标准
X 方向坐标。 g. <Y> ::= <浮点> Y 方向坐标。 h. <Z> ::= <浮点> i. j. 高程坐标,单位是米。 <ϕ> ::= <浮点> 注记方向, 单位是度。 <RGB> ::= <整数>
2
用于表达颜色的整数型值。 k. <日期> ::= <YYYY><MM><DD> <YYYY>、<MM>、<DD>分别表示年月日,不足的前面补“0”。 l. <英文字母> ::= A~Z | a~z m. <数字> ::= 0~9 n. <汉字字符>::= 符合 GB2312-80 的所有汉字字符 o. <字符> ::=!|"|#|$|%|&|'|*|+|,|-|.|/|:|;|<|=|>|?|@|\|^|_|`| “(”|“)”|“[”|“]”|“{”|“|”|“}”|“~”|<英文字母>|<数字>|<汉字字符> p. <字符串> ::= {<字符>}1 q. <标识符> ::= <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 r. <整数>::= [+|-]{<数字>}1 s. 4.5 在计算机内部运算时应表示为 32 位整型数。 <浮点> ::= [+|-]{<数字>}[.[{<数字>}]][ E | e <整数>] 在计算机内部运算时应表示为 64 位双精度浮点数。 本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所用的关键字(字典序)见表 2 表2 关 键 字 说 注记开始 注记结束 属性开始 属性结束 要素类型编码开始 要素类型编码结束 文件头开始 文件头结束 线开始 线结束 点开始 点结束 面开始 面结束 属性表结束 属性表结构开始 属性表结构结束 明 AnnotationBegin AnnotationEnd AttributeBegin AttributeEnd FeatureCodeBegin FeatureCodeEnd HeadBegin HeadEnd LineBegin LineEnd PointBegin PointEnd PolygonBegin PolygonEnd TableEnd TableStructureBegin TableStructureEnd 4.6 4.7
n {} m
4.3
含义 被取代、产生、组成 或者(在该符号前后的项之间任选一个) 其中的项可重复至少 m 次,至多 n 次,缺省 m=0,n=∞ 其中的项可选,相当于{} 0 其中的项应当被取代 在该符号前后的项之间取值 其中的项表示字符本身,如 “|” 表示字符|(7CH)
1
[] <> ~ “”
4.4 文件结构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说明 a. <CR> ::= 回车符(0AH){{<空白符>}回车符(0AH)} 表示换行和/或若干空行。 b. <空白符> ::= 空格符(20H) | 制表符(08H) c. <目标标识码> ::= <整数> 正数用作目标标识,零和负数用于表达组成面状要素的线的间隔和方向。 d. <要素类型编码> ::= {<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1 e. f. 不超过 16 个字节。“Unknown”是预定义的保留编码。 <层名> ::= {<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1 不超过 32 个字节。“Unknown”是预定义的保留层名。 <X> ::= <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