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
简述审计要素

简述审计要素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它涉及到对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效率等方面的评估。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要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简述审计要素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
一、审计要素的定义审计要素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时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审计过程,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二、审计主体审计主体是指从事审计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如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部门等。
审计主体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审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1.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具备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审计组织的资质要求:取得相关审计资质,遵守行业规范。
三、审计客体审计客体是指审计活动的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等。
审计客体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审性:审计客体应具有一定的可审性,以便审计人员对其进行评估。
2.相关性: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等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指审计活动中所遵循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
审计依据主要包括:1.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
2.行业规范:如审计准则、财务管理规范等。
3.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五、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过程中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客体状况的信息和数据。
审计证据应具备以下特点:1.充分性:审计证据应足以证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等。
2.可靠性:审计证据应来源于可靠的渠道,确保其真实、准确。
3.相关性: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六、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审计结论。
审计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1.审计结论: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价。
2.审计意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审计报告日期:明确审计报告的编制时间。
总结:审计要素是确保审计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要求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要求
1. 审计准则就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啊!比如说在审查财务报表时,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正确的道路,没有审计准则这盏灯可不行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那不是会乱套了吗?
2. 审计证据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打官司时的证据,没它怎么能证明清白呢!比如说在审计过程中,对每一笔交易的凭证进行仔细核实,这就是在收集关键的审计证据呀,没有它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3. 审计准则对于审计工作者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线啊!就像战士不能没有武器一样。
比如在面对复杂的账目时,依据审计准则去判断和分析,不然怎么能做出准确的结论呢?
4. 审计证据要求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呀!这就好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
像检查库存商品时,必须要获取确凿的证据来证实数量和质量,这是多么关键呀,不这样做能行么?
5. 难道审计准则不是保障审计质量的关键吗?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着一切。
例如在审核重大项目时,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来操作,才能确保不出错呀,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6. 审计证据要求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呀!这如同给我们划定了一个清晰的边界。
比如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时,只有符合审计证据要求的信息才能算数呢,不然岂不是乱了套啦?
我的观点结论是:审计准则和审计证据要求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的。作为经济业务行为规范的各种审计依据,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
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审计依据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 的,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以修订和变更。
㈣地域性。从空间上看,许多审计依据还要受到地域性的限制。
第 2节
审计依据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⒈有法依法。
⒉无法可依从理。 ⒊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
㈡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
对某项被审计的经济活动,如果几种审计依据均适用,就要认真仔细
地进行研究,辩证地分析问题,分析该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影
响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 2节
㈢利益兼顾原则
审计依据
⒈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兼顾。 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 ⒊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大,而层次越低的法规和制度等,其具体适用性却越强。如遇低层次的规 定与高层次的规定相抵触时,则应以高层次的规定为准,作出评价和判断。
第 2节
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㈡相关性。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依据要与审计结论相关联,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依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审计结论。审计 依据的相关性是由审计工作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㈢时效性。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任何时期都能适用
本次修订使审计准则体现了先进实务经验,增强了注册会计 师发现舞弊的能力,提高了审计的有效性。
第 1节
审计准则
⒋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与治理层有效沟通
管理层
分;
一、规范了治理层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的职责和作
财务报表
用,对管理层与治理层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区
二、要求注册会计师就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

详细描述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准则宣传培训不足、准则执行不严格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 加强准则宣传和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审计准则,提高审计人员对准则的认识 和理解。同时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 力和水平。
3. 提高准则执行力度
详细描述
审计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 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执行不严格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审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
国家或行业应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明确各项审计工作 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所有审计人员遵循相同的标 准。
2. 及时更新标准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技术的更新,审计标准也应 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适用性。
3. 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 员对标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可能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影响审计 质量。
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审计准则得到有效执 行。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惩戒。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 计准则
• 审计证据 • 审计标准 • 审计准则 •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的关
系 •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判断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 状况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是否符合审计标准,或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一 切事实材料。
四章节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

(2)财务报表的编制(cont.)
▪ 第十九条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审计准则不对管 理层或治理层设定责任,也不超越法律法规 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责任作出的规定。
▪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与财务报表 相关的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 前提,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 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 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 隐含的表达。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① 发生 ② 完整性 ③ 准确性 ④ 截止 ⑤ 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① 存在 ② 权利和义务 ③ 完整性 ④ 计价和分摊
▪ (1)审计范围 ▪ (2)财务报表的编制 ▪ (3)审计意见的形式
(1)审计范围
▪ 第十八条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 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这一目的可以 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 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 审计意见得以实现。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 报告框架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 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 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 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 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追加必要的审 计程序
▪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 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 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进 行审计。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A注册会计师 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在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通常是 ( )。 A.甲公司连续编号的采购订单 B.甲公司编制的成本分配计算表 C.甲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 D.甲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声明书
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与前后章节联系紧密,标准、证据的分类需要灵活掌握。
考试中多以单选、多选题出现,分值3-6分。
本章考试中初级中级内容相似。
【本章考点】第一节审计标准【考点一】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含义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二)审计标准的分类1.审计标准按来源不同——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2.审计标准按性质、内容不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
(三)审计标准的选用——客观性、适用性(地域性、时效性)、相关性、公认性【例题1·单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准绳的是:A.审计证据B.审计程序C.审计标准D.审计记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例题2·多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审计人员选用的审计标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应选用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规、制度作为审计标准B.应选用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作为审计标准C.可选用被审计单位的预算,计划和合同作为审计标准D.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不能作为审计标准E.审计标准不一致时,应采用权威的和公认程度高的标准『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可以作为审计人员选用的标准。
【例题3·单选题】(2014/2016年)下列有关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标准的做法,错误的是:A.考虑相关性,应选择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文件作为审计标准B.考虑客观性,应选择报纸、杂志等消息报道作为审计标准C.考虑公认性,应选择权威性和公认程度高的法规作为审计标准D.考虑适用性,应选择审计事项发生时有效的法规作为审计标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审计标准的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作为审计标准时,应以正式文件为准,而不得以报纸、杂志等消息报道为依据。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概念和定义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为客户提供信心和建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正,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独立性,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行业声誉。
关键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和尊重客户。
三、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是审计员应当遵循的标准化要求。
审计标准则是对审计过程中执行操作的规定和限制。
审计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是按照一定程序与方法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证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检查、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操作。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客户提供的正式书面报告,总结了审计过程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审计报告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审计意见,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过程中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定其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保障程度。
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员无法准确评估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各种风险因素。
审计员需要了解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可以是文书形式、口头陈述、计算结果、观察等多种形式,审计员需要依据证据做出判断和评价。
九、审计技能与素质审计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审计员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质量保障。
审计执行标准

审计执行标准
审计的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准确性。
审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审计程序标准:审计程序标准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取得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等。
2. 审计证据标准:审计证据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收集哪些证据,并如何评价和使用这些证据。
审计证据应该是可靠、充分、有关联性的。
3. 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应该如何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意见,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等。
以上是审计的标准的主要内容,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准确性。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审计业务执行标准及审计准则,但有别于审计法规。
如果忽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必然导致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
审计业务执行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有关实施审计业务的规定性标准。
审计质量管理标准是指审计组织在设定审计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安排审计人员和组织分工、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所应遵循的规
范性标准。
审计的依据与准则

审计的依据与准则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审查组织的财务报表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的过程。
为了确保审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审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依据与准则。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依据与准则,并探讨其重要性。
1.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审计的基本依据。
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分析来评估组织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在财务报告过程中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和测试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有效性,并将其作为依据来确定审计风险和确定审计程序。
3.法律法规:审计依据还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守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审计凭证:审计凭证是指用来支持审计结论和发现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收集和保留充分的审计凭证。
审计的准则是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标准。
国际上通用的审计准则是国际审计准则(ISA)。
下面是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1.独立性: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保持独立的态度和行为,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执行审计工作,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审计意见。
3.审计程序:审计准则规定了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准则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4.审计证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充分、适当和可靠的审计证据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并据此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的依据与准则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依据和准则的正确运用可以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在客观、公正、专业的前提下进行审计工作,提供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的审计意见。
同时,依据和准则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错误和遗漏的可能。
审计所的会计准则

审计所的会计准则
审计所的会计准则是指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准则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保护公众、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利益。
审计所的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
2. 审计计划和程序: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和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3. 审计证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审计意见: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客观、准确、清晰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和建议。
5. 保密和独立性: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遵守保密和职业道德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总之,审计所的会计准则是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它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1 -。
内审审计准则

内审审计准则一、审计目标与责任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及提供对风险、控制和治理的独立评估。
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应对其审计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审计质量,并保持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二、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表和资源分配。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考虑组织的风险状况、控制环境以及以往审计结果。
审计计划应经过适当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明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应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内审人员应通过收集各种形式的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包括文件、记录、访谈和观察等。
对证据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应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
四、审计程序与方法内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证据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这可能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
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应保持客观、谨慎和独立,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
五、审计报告与结果审计报告应清晰、准确、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包括对审计对象的评价、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报告应提交给适当的管理层或治理层,并根据其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纠正措施。
六、质量控制与保证内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活动的质量。
这包括制定明确的审计标准、规范和程序,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及定期对审计活动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查。
通过质量控制与保证,不断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水平。
七、职业道德与操守内审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和操守准则,保持诚信、客观、公正的态度。
他们应对组织、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保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内审人员还应保守机密,避免利益冲突,并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八、法律法规与标准遵循内部审计工作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监管要求。
内审人员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确保审计活动符合法律和标准的要求。
此外,他们还应关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以便在国际业务中保持合规性和竞争力。
5年 审计准则

5年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指规范审计工作的规则和原则,其目的是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是五年审计准则的简要介绍:
1. 诚信和独立性:审计师应当保持诚实、正直和道德的行为,并独立于审计对象,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审计师应当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并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以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3. 审计证据和调查:审计师应当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以评估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审计报告和意见:审计师应当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并陈述审计意见,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审计对象的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5. 审计文件和记录:审计师应当建立和维护完整的审计文件和记录,以支持审计过程和结论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这些审计准则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以提供对审计对象的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这些准则是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一、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一般原则与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2、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3、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5、审计结论与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6、特殊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审计准则的概念

审计准则的概念审计准则的概念审计准则是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它为审计师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确保符合专业标准,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报告。
下面将简要介绍审计准则的相关概念及其内容。
一、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准则是指由相关机构制定并公布的对审计活动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二、审计准则的分类审计准则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一般审计准则:这些准则对审计工作的性质和目标提供了指导。
它们包括:–独立性:审计师应保持独立、客观、诚实的态度,并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其判断和决策的利益冲突。
–专业关注:审计师应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的谨慎性和审慎性:审计师应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合理使用谨慎判断力,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审核准则:这些准则规定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过程。
它们包括:–审计计划和策略:审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和策略,明确审计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审计证据:审计师应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证据,以支持其意见和结论的可靠性。
–审计工作的组织和执行:审计师应合理组织和分配工作,确保审计过程的高效和完整性。
3.报告准则:这些准则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它们包括:–审计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审计师应用明确、简明和准确的语言编写审计报告,确保读者可以理解审计结论。
–审计报告的一致性:审计师应根据审计发现和事实,以一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结论。
–审计报告的及时性:审计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提交审计报告。
三、审计准则的重要性审计准则的遵循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它能够确保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保持独立、客观和谨慎的态度,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结论。
此外,审计准则的应用还有助于增强审计报告的清晰性和一致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总之,审计准则是指导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一般审计准则、审核准则和报告准则。
新《国家审计准则》全文

新《国家审计准则》全⽂新《国家审计准则》全⽂ 新审计准则正⽂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计200条,下⾯是详细内容。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录 第⼀章总则 第⼆章审计机关和审计⼈员 第三章审计计划 第四章审计实施 第⼀节审计实施⽅案 第⼆节审计证据 第三节审计记录 第四节重⼤违法⾏为检查 第五章审计报告 第⼀节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第⼆节审计报告的编审 第三节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 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布 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 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章总则 第⼀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的⾏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履⾏法定审计职责的⾏为规范,是执⾏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应当适⽤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作⽬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第四节审计证据、审计标准跟审计准则(上)

2、审计工作前提(cont.)P82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 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 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 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 础:
2、审计工作前提P82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 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 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如记录、文件 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 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 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 他相关人员。
1、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2、职业怀疑 3、职业判断 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5、审计的固有限制 6、审计准则
案例导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说“不 ”
二、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P89
(一) 认定 (二)具体审计目标
(一) 认定(P89)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 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 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1.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 认定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 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 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
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财务报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主 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P81 利益冲突 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复杂性 间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 任。
编辑ppt
10
(2)财务报表的编制(cont.)
▪ 第九条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 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 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 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 作的基础:
▪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 (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
编辑ppt
3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cont.)
审计目标包括两个层次:
➢ 1.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 2.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编辑ppt
4
1.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 号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 的基本要求》(2010 年11 月1 日修订 )
第四章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
▪ 第一节 审计目标 ▪ 第二节 审计证据 ▪ 第三节 审计标准(审计依据) ▪ 第四节 审计准则
编辑ppt
1
第一节 审计目标
▪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 ▪ 二、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 三、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编辑ppt
2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
编辑ppt
20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① 发生 ② 完整性 ③ 准确性 ④ 截止 ⑤ 分类
编辑ppt
21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① 存在 ② 权利和义务 ③ 完整性 ④ 计价和分摊
编辑ppt
22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①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② 完整性 ③ 分类和可理解性 ④ 准确性和计价
编辑ppt
15
(一) 管理层认定(P58-60)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 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 隐含的表达。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编辑ppt
16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① 发生 ② 完整性 ③ 准确性 ④ 截止 ⑤ 分类
编辑ppt
17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① 存在 ② 权利和义务 ③ 完整性 ④ 计价和分摊
编辑ppt
18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①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② 完整性 ③ 分类和可理解性 ④ 准确性和计价
编辑ppt
19(二)具体审计目标源自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3. 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编辑ppt
11
(2)财务报表的编制(cont.)
▪ (一)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 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 用);
▪ (二)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 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 的重大错报;
编辑ppt
12
(2)财务报表的编制
▪ (三)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 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 和其他事 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 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 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 其他相关人员。
编辑ppt
8
(1)审计范围
▪ 第十八条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
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这一目的可以
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
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
审计意见得以实现。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
报告框架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
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
编辑ppt
13
(3)审计意见的形式
▪ 第二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形 式取决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以及相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大多数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与财务报表 列报相关的规定,对于这些财务报告编制 基础,编制包括列报。
编辑ppt
14
二、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 (一) 管理层认定 ▪ (二)具体审计目标
编辑ppt
5
➢第二十五条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 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一)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 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 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 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 审计意见;
➢(二)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 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 理层沟通。
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
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
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编辑ppt
9
(2)财务报表的编制(cont.)
▪ 第十九条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 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审计准则不对管理 层或治理层设定责任,也不超越法律法规对 管理层或治理层责任作出的规定。
编辑ppt
6
(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
▪ 1. 财务报表审计 ▪ 2.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 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 3. 职业怀疑 ▪ 4. 职业判断
编辑ppt
7
1. 财务报表审计
▪ (1)审计范围 ▪ (2)财务报表的编制 ▪ (3)审计意见的形式
编辑ppt
23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 计目标
与各类交易和事 与期末账户余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项相关的认定 额相关的认定
1.发生 2.完整性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 3.完整性 4.计价和分摊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3.分类和可理解性 4.准确性和计价
编辑ppt
24
三、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P60
▪ (一)接受业务委托 ▪ (二)计划审计工作 ▪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编辑ppt
25
▪ 1.下列各项中,为获取适当审计证据所实施的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 )。 A.从甲公司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 的发货单,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 B.实地观察甲公司固定资产,以确定固定资产 的所有权 C.对已盘点的甲公司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 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 D.复核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 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