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合集下载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表达力。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合理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展示个人的修养和语言能力。

因此,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一环。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单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理解成语首先需要了解其词义和来源,进而把握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当羊走失时,修补栅栏。

在引申意义上,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挽回损失。

同时,这个成语也包含着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的意味。

二、成语的运用1.加深表达力成语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通过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迅速表达出一个人长时间不努力学习的结果。

2.增强修辞效果成语在修辞方面有很高的效果,可以让文章更加优美。

例如,“独善其身”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遵循自己的原则行事,不随波逐流。

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3.凝练精炼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非常高的语义密度。

适当运用成语可以在有限的语言篇幅中表达更多内容。

例如,“乐观进取”这个成语,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直接表达出他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文章更加凝练。

4.启迪思考成语的使用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可以引发对于盲目等待和缺乏主动性的反思,激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成语的使用必须要与文章的主题和语境相契合。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成语,避免出现牵强附会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2. 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成语的使用场合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成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有的成语适合用在散文或记叙文中,有的成语适合用在论述或说明文中。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表达简洁、形象的寓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理解。

在汉语写作中,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技巧和艺术性,更能增加文笔的韵味与情趣。

本文将就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进行解析。

一、增色添彩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寓意。

合理运用成语能够为作文增色添彩,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写到“和风拂面,花开满园,草木吐绿”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春风得意”这个成语。

这样不仅增加了作文的艺术性,也表达了春天给人的愉悦和活力。

二、深化含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在文章中通过对比、metaphor 情景对比等方式,深化作品的含义。

以“覆水难收”为例,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句话。

“覆水难收”常用来比喻事情处理不当,后患无穷。

在一篇写人心难测的文章中,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暗示人心复杂的特点,同时深化了主题的含义。

三、烘托氛围正确运用成语能够有效烘托文章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选用恰当的成语,能够使写作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描述恐怖气氛的惊悚小说中,可以使用“不寒而栗”、“鬼魅缭绕”等成语来烘托气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惊悚。

四、雕琢细节运用成语还能够精确地描述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在描述周围环境时,可以使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一个喧闹的市场场景,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的热闹与活力,同时增强了文稿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在写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增添文笔的灵动与魅力,更能深化文章的意境与内涵,烘托氛围,细腻地描绘细节。

因此,在写作中运用成语要具体情境和作品主题,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及观赏性。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应用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文的课程,而成语是中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成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理解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词语,它们通常由形象生动的文字描述来表达丰富的意义。

理解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解成语的每个字的字义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每个字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通过将每个字的意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含义。

例如,成语“井然有序”中的“井”字意味着整齐,而“然”则表示自然,两个字结合起来就表示事物有序进行的意思。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察成语的典故和背景来理解它们的意义。

许多成语都源自于古代的故事和传说,了解这些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中的典故是孔子去拜访鲁哀公,对公车里轻重不同的斧子有了深刻的体会。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指自不量力地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二、成语的应用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后,我们就可以运用它们来丰富我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成语来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表达的深度。

通过恰当地使用成语,我们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聪明时,我们可以使用成语“睿智过人”来形容他的智慧超群。

另外,在口语表达中使用成语也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富有色彩。

成语常常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更丰富的意思。

通过合理地运用成语,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口语更具表达力和说服力。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学习成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成语,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2.积累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是学习成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提供例句帮助我们掌握用法。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四个字组成,多数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固性。

2.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意义丰富、表达精炼、具有隐含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1.人物成语: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

2.动物成语:以动物为主要元素,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

3.植物成语: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如“草木皆兵”、“瓜熟蒂落”。

4.自然现象成语:以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如“春暖花开”、“雨后春笋”。

5.颜色成语:以颜色为主要元素,如“万紫千红”、“黑白分明”。

6.数字成语:以数字为主要元素,如“一心一意”、“五湖四海”。

三、成语的理解1.成语的本义:成语最初出现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原指盗铃者掩耳以避铃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成语的引申义: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原义相关但更为丰富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引申为形容人故意回避事实,自欺欺人。

3.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如“狐假虎威”含贬义,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成语的运用1.成语在句中的作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简洁、生动、形象。

2.成语的适用场合: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可以使用“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成语。

3.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成果丰硕”中的“丰硕”与“成果”搭配恰当。

4.成语的误用:避免成语的误用,如“不可救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不是人。

五、成语的学习与积累1.成语的来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了解成语的起源。

2.成语的记忆:采用联想、故事、例句等方法,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成语的积累: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运用。

4.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语文知识尤为重要。

其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成语的定义及作用成语是汉语中特定的短语,由两个或以上的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词序和表达特定意义的功能。

成语凝练、形象,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含义,常用于修辞、表达情感、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等方面。

二、成语的来源与分类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有许多成语是由历史故事、传说、寓言等衍生而来的。

根据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将其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多种类型。

1. 形容词成语:以形容词为主要词性,用于修饰名词或表示某种属性。

例如:拔苗助长、高山流水、明目张胆等。

2. 动词成语:以动词为主要词性,用于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闭门造车、临渊羡鱼、自相矛盾等。

3. 名词成语:以名词为主要词性,用于表示某种事物或概念。

例如:纸上谈兵、井底之蛙、目瞪口呆等。

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理解成语的含义对于学习语文、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成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理解与运用方式:1. 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有些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意义相符,理解字面意思有助于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意义。

例如:心如刀割,字面意思是心像被刀割一样痛苦。

用于形容内心的痛苦,表达深刻悲伤的情感。

2. 理解成语的典故故事:有些成语的词源于历史古事,了解典故背后的故事,有助于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

例如:掩耳盗铃,源于《列子·否泰》中的寓言故事。

意为掩耳不听,自欺欺人。

3. 运用成语进行比喻:成语可以用于比喻和修辞,使文辞更加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尖锐,让人受不了。

4. 运用成语进行联想:在写作或交流中,可以通过成语进行联想和引用,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与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出某种含义或道理。

成语和俗语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丰富语言的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的字序、字数和表达方式,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

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和使用,常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成语的正确应用需要考虑语境和语义。

在一些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成语来夸张、比喻或描述某种情况。

例如,“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后补救错误的行为,“杯弓蛇影”用来形容对事物过于敏感、多疑的心理等等。

此外,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这些内涵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加以理解。

例如,“知难而上”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安于现状”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等。

二、俗语的应用与理解俗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用语,它们常常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一种普遍的道理或经验。

与成语不同,俗语可以由2个或3个字组成。

俗语的应用和理解也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俗语通常是根据民间生活、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它们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景和问题,可以通过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熟能生巧”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可以获得技能的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去做等等。

对于俗语的理解,需要我们熟悉社会常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许多俗语都反映了民间智慧和价值观,理解这些俗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积极学习和运用俗语,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

三、成语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成语和俗语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属于汉语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功能。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一、引言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理解成语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的理解成语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成语的定义与作用成语,又称习用语、典故,是由多个字组成的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成语通常具有四字以上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语义完整性。

成语在句子中可以起到丰富表达、强化语气、增添文采等作用。

三、理解成语的常用方法1.语境理解法:理解成语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境,从整体上理解成语的意义。

例如,“望洋兴叹”,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或表示无奈,或表示赞叹。

2.剖析词义法:分析成语中每个字的含义,从而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如“杯水车薪”,通过剖析“杯”、“水”、“车”、“薪”四个字的含义,可以得知这个成语表示力量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3.联想记忆法:通过成语中的字词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如“狐假虎威”,可以联想到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查阅典故法: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成语。

如“破釜沉舟”,了解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就能明白这个成语表示坚决斗争、勇往直前。

四、实践与应用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理解成语的方法后,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迅速理解句子中的成语,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2.增强表达能力:运用成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语言色彩,提升沟通能力。

3.丰富词汇量:学习成语可以增加词汇储备,丰富语言表达手段。

五、总结理解成语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掌握更多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成语归纳与用法总结

常见成语归纳与用法总结

常见成语归纳与用法总结在汉语中,成语是表达丰富含义的固定词组,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成语进行归纳与用法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三心二意:形容一个人的心思不专一,经常犹豫不决。

例如:“他三心二意,无法做出决定。

”二、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后患。

例如:“我们应该亡羊补牢,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三、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希望得到意外的好处。

例如:“你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争取。

”四、画蛇添足:形容多此一举,做多余的事情。

例如:“你不要画蛇添足,这样做没有意义。

”五、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比喻不该插手的事情插手了,做了多余的事情。

例如:“他只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值得理会。

”六、杯弓蛇影:比喻对事情过分怀疑和猜疑。

例如:“你不要杯弓蛇影,相信自己的判断。

”七、画龙点睛:比喻在最后关键时刻添加一笔,使事情更加完美。

例如:“你这个观点真是画龙点睛,我完全认同。

”八、口是心非:形容说话与实际的想法不一致。

例如:“他口是心非,根本不打算帮助我们。

”九、一帆风顺:形容事情进展顺利,没有任何困难。

例如:“整个旅行一帆风顺,我们都非常开心。

”十、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举止不正派,不可信任。

例如:“他的为人不三不四,没有好人缘。

”总结:本文对常见的成语进行了归纳与用法总结,并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它们的用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汉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升汉语水平。

让我们一起用成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吧!。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语文课是学生们熟知的一门课程,而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中的重点之一。

在学生们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成语的来源、意义等。

本文将探讨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来源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汉语中最重要的修辞之一。

成语的来源相对复杂,常常与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有关。

据历史记录,早期的成语较为简单,如“东西南北”、“十步之内必有桥”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与时代背景相关的复杂词语,如“铁饭碗”、“两面三刀”等。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特点。

成语中的字词通常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熟练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对于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教导人们“不要做无用功”,“龙飞凤舞”则指人们的舞姿优美动听。

三、如何学习成语学习成语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法,首先建议进行分类词汇学习,把成语分为固定用法、故事类、象声词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词性和用法。

其次,建议学习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所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成语的基本语义。

最后,练习成语的运用,例如写成语故事、填空练习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

四、成语运用的误区在使用成语时,有些错误需要避免。

首先,不要滥用成语,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其次,在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成语所代表的含义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以免造成内容上的偏差。

最后,不要完全依赖成语,必须在成语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语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成语,不仅可以加深对汉语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需要掌握好成语的来源、意义和运用误区,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最佳作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专题:成语理解与运用一、成语常见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技巧成语,作为汉语的独特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正确地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更能展现出个人的智慧和才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读成语的技巧和运用成语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成语是源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产物,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因此,要正确理解成语,有必要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通过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可以了解到成语的背后故事,从而对其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要注意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之间的区别。

有些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情景有所差距,理解成语时要注重其隐含的文化和传统背景,善于抓住其主要意义和引申义。

二、培养成语的积累与记忆成语犹如汉语的精粹,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了解更多的成语并进行适当的积累,是掌握成语的运用技巧的前提。

1. 阅读与学习:通过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古代典籍等,积累并理解其中的成语用法和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标注、整理和复习常用的成语,以便记忆和运用。

2. 刻意练习: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成语记忆与运用练习,例如背诵成语,完成成语填空,构思成语故事等。

通过刻意的练习,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增强将成语融入到写作和口语中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成语的技巧掌握了成语的基本含义和记忆,我们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成语来丰富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运用成语的技巧:1. 准确理解: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对其含义的准确理解。

只有对成语的含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在适当的场合。

2. 灵活运用: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比喻或修饰事物,通过合适的成语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成语来展现细腻的感情、独特的意境或生动的场景。

3. 增添语言的多样性:成语作为汉语的瑰宝,可以丰富语言的多样性,使表达更具魅力和文化底蕴。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短语形式,由于其独特的表意方式和鲜明的文化特点,成为了汉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生的课文中,成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积极阅读和思考在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积极的阅读和思考。

小学生应该经常阅读各种类型的课文,包括作文、小说、故事等,并注意其中的成语使用。

阅读中,要关注成语的上下文,思考成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

同时,还应该注意成语的词义辨析,了解其多义和特殊用法。

二、记忆和积累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需要记忆和积累。

小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成语和积累成语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成语水平。

在背诵成语的过程中,可以辅以图片、故事情境等辅助记忆的方法,让成语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可以编写成语卡片或笔记本,将学习到的成语进行整理分类,方便随时复习和应用。

三、灵活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需要灵活运用。

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课文中成语的使用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口语表达中,增强理解和应用成语的能力。

在写作中,可以结合成语进行修辞和表达,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在口语表达中,可以巧妙地运用成语,让对话更有趣味和表现力。

四、注意成语的修辞功能成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表达功能。

小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时,要注意成语的修辞功能。

成语可以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强调句子的语气、情感和感观效果。

因此,在运用成语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修辞,提升表达的效果。

通过积极阅读、记忆积累、灵活运用和注意成语的修辞功能,小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

成语作为汉语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小学生应该重视对成语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成语水平,让课文中的成语成为自己语言表达的瑰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引言成语作为汉语中的独特表达形式,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二、概念解释成语是指汉语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向学生解释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理解成语的方法1. 词义猜测法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猜测成语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让他们根据上下文理解成语的含义,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灵活。

2. 拆字法有些成语的字义与现实有一定差别,学生可以通过拆解成语的每个字的含义来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3. 类比理解法成语中有许多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通过与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境进行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成语的运用1. 口头表达学生可以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灵活运用成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描述事物特点时使用“鹤立鸡群”;在表示努力学习时使用“刻苦钻研”等。

2. 作文写作在作文写作中,学生可以巧妙地运用成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景色时使用“如诗如画”;在叙述人物行为时使用“善良如你”。

3. 阅读理解阅读中常常出现一些含有成语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成语,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多读多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

五、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成语。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总结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的精髓之一,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各种文化传统与社会习惯。

在学习中文时,了解成语的意义及用法对于提高语言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与用法。

1. 四面楚歌:意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四面都是敌人。

用法:形容困境,比如说“他在压力下,感觉自己四面楚歌”。

2. 画蛇添足:意义:做了多余而无用的事情。

用法:比如说“他想替我多做一些工作,但他不知道他的所谓‘帮助’是画蛇添足”。

3. 守株待兔:意义:等待机会而不亲主动去寻找。

用法:比如说“你在家守株待兔,别想展示自己的优秀能力”。

4. 马到成功:意义:比喻做事非常迅速成功。

用法:比如说“他非常有信心,一旦开始做事就是马到成功”。

5. 一石二鸟:意义:比喻一举得到两个好处。

用法:比如说“这个主意非常好,因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一石二鸟”。

6. 守口如瓶:意义:保守秘密,不透露出去。

用法:比如说“警察训练他们守口如瓶,不泄漏任何机密”。

7. 七上八下:意义:非常焦虑和不安。

用法:比如说“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七上八下”.8. 班门弄斧:意义:在内行面前卖弄自己的爱好或知识。

用法: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说话,我在旁边班门弄斧”。

9. 井底之蛙:意义:只知道自己身边的局限,没有更广阔的视野。

用法:比如说“他不愿意出门旅行,因为他害怕变成井底之蛙”。

10.卧薪尝胆:意义:刻苦努力,无所畏惧。

用法:比如说“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卧薪尝胆”。

成语意义及用法

成语意义及用法

成语意义及用法成语是中文特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经过长期形成和积累的固定搭配词组。

成语既具有独特的含义,又富有文化内涵,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示例来解释其具体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1. 一帆风顺成语“一帆风顺”形容事物顺利,没有阻碍或困难。

可以用来形容事业、生活等方面的顺利发展。

例如:“他创业以来,一帆风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大企业的老板。

”2. 人山人海成语“人山人海”形容人群密集,人数众多,形成一片繁忙的景象。

可以用来描述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例如:“在节假日里,各大旅游景点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

”3. 卧薪尝胆成语“卧薪尝胆”源自《史记·朱子治黄石公案》。

形容人通过坚持刻苦努力,以达到坚定决心和追求目标的目的。

例如:“他每天都早起锻炼身体,卧薪尝胆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 如鱼得水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人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或场所,感觉非常舒服和自在。

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非常得心应手。

例如:“她在音乐的领域里就像鱼得水,每一次演奏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5. 画蛇添足成语“画蛇添足”形容做了多余、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不自量力的行为。

例如:“我已经说明白了,你再解释只是画蛇添足。

”6. 掩耳盗铃成语“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对于明摆着的事情选择视而不见。

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明知错误却不愿意改正的人。

例如:“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却还选择不去面对,真是掩耳盗铃。

”7.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源自《晋书·苏秦传》,形容坐等机会到来而不主动行动。

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消极等待、不积极奋斗的人。

例如:“成功不能只靠守株待兔,要主动寻找和创造机会。

”8.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形容一种修辞手法,意味着通过添加一个重要的细节使整体变得完美和精彩。

可以用来形容在表达中巧妙地点出关键问题的方式。

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成语

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成语

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成语成语作为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成语的重要性,并从准确理解、恰当运用以及扩展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准确理解成语的内涵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但是,很多人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

正确理解成语意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只有理解成语的内涵,才能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首先,准确理解成语的基本词义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含义并不完全一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确保掌握每个成语的准确含义。

比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失去了一只羊后再去修补羊圈,但实际含义是指在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其次,准确理解成语的典故来源也是重要的一点。

每个成语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来源,了解这些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的典故来源于《论语·阳货篇》,描述了一个人的病情非常严重,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二、恰当运用成语的技巧正确运用成语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它们插入到对话或文章中,更需要考虑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境。

以下是一些恰当运用成语的技巧。

首先,要注重语言的环境和场景。

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成语的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正式场合或者正规写作中,应当注意使用成语的程度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文字过于生硬。

而在日常口语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常见的成语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其次,要考虑成语与其修饰词之间的搭配。

成语往往需要与其他词语进行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如雷贯耳”就需要搭配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物来具体描述。

只有搭配得当,才能使成语的含义更加准确传达出来。

三、扩展运用成语的创造性在掌握了成语的基本意义和正确运用技巧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展运用成语,增加表达的创造性。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似的成语还有如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 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两者尽管都有人人皆知的意思。但是“二战 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的表述就是错 误的。“家喻户晓”是褒义词,形容好的事 情,不能形容恶贯满盈的日军。 但是用 “妇孺皆知”就是可以的。
总结深化
一、注意成语的准确含义
1. 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 噤若寒蝉。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 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 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①题中“噤若寒蝉”的“噤”作“闭口不言” 讲,该成语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 不叫的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故该题用错。 ②题中,“冲”指“要冲、要道、要塞”,是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总是首先受到攻击。 “首当其冲”引申为首先受到攻击、批评等, 而并不等同于“首先”。

[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 前者意为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 和长处就更能显现出来;后者意为互相对 照映衬着就显得更有趣味。 前者强调相互作用后两者都更好,后者强 调相互作用后的整体效果。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前者指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 乱真;后者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 分复杂。
类似的成语还有如




[方头大耳]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颇 有大将风范。褒义词。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 [来势汹汹]人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大。贬义词。 [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 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贬义词。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 举止。不要误解为“手忙脚乱”。贬义词。
四、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 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 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 莘”(众多)条件,所以不符合语境





类似的成语还有: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 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名”是指好名声,一般名声 不可用 (4)耳濡目染: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 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文不加点”意思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二、对象、范围、场合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 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 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 ( pīng)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 子身上,不合适。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前者意为呼吸时进出 的气息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后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前者涉及的双 方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但存在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关系;后者涉及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利 害福祸,存在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 系。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前者意为不认为对, 不赞同;后者意为不需介意,表示轻视,不放 在心上。 [不知所云 不知所以] 前者形容说话颠三倒 四、语言混乱,令人莫名其妙;后者意为不知 道为什么会如此。前者指说话人说不清楚;后 者(如用于听话)指听话人自己听不清楚。
类似易用错成语



罄竹难书:指竹简写尽了都写不完,比喻罪恶 很多,难以说完。用以贬义。 无所不至:泛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专用于干 坏事,亦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贬义词,不能 理解为没有不到的地方。与“无所不为”近义。 转弯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中性词。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向探究
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对成语的含义、感情色 彩、使用范围的掌握。 所考成语均出自课内,一般为熟悉的又易 误用的。 2013-2017年中,2014、2015、2017均有 考查,题型均为选择题,分值均为3分。
·真题例析
[2017·鄂尔多斯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 的一项是( A ) A.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 .. 人意 。 ..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 :“多美的大海啊! .... 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蓝牙版自拍杆,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 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 .... D.近日,南方各地连续遭遇洪灾,驻地官兵首当 .. 其冲 ,全力实施救援。 ..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 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 真实可信。 与[无须质疑]要区别: “质疑”是提出疑问之意, “置疑”是表示怀疑之意。
[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 形容大家因惊异、恐惧或不知所措而 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 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 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排列得 很密很整齐。与“琳琅满目”不同。
“别开生面”的意思是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 造新的形式;“别出心裁”的意思是独创一格, 与众不同;“别具匠心”的意思是另有一种巧妙 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比 较三个词语的义项,“结构”应该是“别具匠 心”。
二、注意褒贬色彩


1.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 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这两道题中的成语都没用错。“灯红酒绿” 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指夜景繁华时为中 性词;“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 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
五、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 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思 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隐 含义与句子的语义的重复。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 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 意思,和后面的句义重复。
六、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 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 的错误。如: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 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三、注意对象、范围、场合




① 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 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②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 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 商品。 ③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水平攀登。 ①题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 同学不当。②题中“炙手可热”指“权势大、气 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题中“洗心 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同样只能用 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应考策略



成语误用常见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 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 生义的误用。如: (1)这份试题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才完成,真是 小题大做。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 的毛病。
类似如 [举案齐眉] :送饭时把托盘捎得跟眉毛一样 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恩爱。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 关系。泛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地位)不如自 己的人请教为耻。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四、注意语病(矛盾、搭配)




① 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 言之隐的苦衷。 ②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 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 此一劳永逸。 ③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 点。 ①题中的“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隐” 即“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 衷”。 ②题中“局势”和“一劳永逸”主谓搭配不当,可 将“一劳永逸”换成“永远太平”等。 ③题中“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 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可改换成 “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三、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 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 的错误。如: (1)该局的工作人员上班期间逛淘宝,打游戏,看电 影,蔚然成风,近日被记者暗访曝光。 该成语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 好的风气,是一个褒义词,用在“上班期间逛淘宝, 打游戏,看电影”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 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 积虑。 这是个贬义词,形容蓄谋已久,例句中当 褒义词用,所以错了。
初中常见误用成语辨析
初中常见误用成语辨析
[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 人本质有别; 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 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如:改革开放初 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 是在所难免的。
初中常见误用成语例举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解析] B项,属于望文生义。“望洋兴叹 ”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 感到无可奈何。 C项,“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 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 信服”,与句子意思相悖。 D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伤害或者 遭遇灾难,句子误用为首先做某事。
成语常见的误用类型
望文生义 对象、范围、场合误用 褒贬误用 语境误用 前后重复 谦辞误用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