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与形(2)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033b2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e.png)
中,用了15分钟。下面哪个图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哪个是
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教科书P108 练习二十二 第5题】
小兰
妈妈
爸爸
3.小林、小强、小丽、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之间都要下 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 3盘,小丽下了2盘,小兵下了1盘。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7题】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9-4-3=2(千米)
答:两次相遇地点 相距2千米。
巩固提高
1.一条马路长200m,小宇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
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宇走到这条马路一半
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
小宇相向而行,遇到小宇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后
再与小宇相向而行……直到小宇到达终点。小狗从出
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1+ 1+ 1 + 1 + 1 + = 1 2 4 8 16 32 6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https://img.taocdn.com/s3/m/682d46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在上一课时中,我们探讨了数与形的初步概念,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的第2课时,数与形(2)。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形结合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孩子们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卡片、几何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组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2.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道题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答案。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词语,如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
七、作业设计(1)有一组数据:2,4,6,8,10,请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数与形例2
![数与形例2](https://img.taocdn.com/s3/m/d7ca705ead02de80d4d8408a.png)
3、一条马路长200 m,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
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 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到达 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 一共跑了多少米?
起点 狗的速度是人的速度的2倍 200×2=400(米) 答: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400米。
31 42
导分钟
计算。 1 1 1 1 1 1 + + + + + + 2 4 8 16 32 64
„„ 。 =1 „
1 3 1 = + 4 4 2
1 7 3 = + 8 8 4
15 1 7 = + 8 16 16
15 1 31 + = 16 32 32
1 2
3 4
+
1 4
7 1 15 31 1 127 63 1 „ + + + 8 8 16 3216 128 32 64
评 9分钟
1、按规律填数。 (1)﹣2、 4、﹣8、16、(-32)、( 64 ) (2) 1、3、7、15、( 31 )、( 63 )
温馨提示: -2 的 4 倍是 -8,4 的 4 倍是 16 , 温馨提示: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 -倍 8的 4。 倍是-32,16的4倍是64。 的2 +1
评
9分钟
千克
数与形第二 课时
3杯水重?千克
导分钟
计算。
1 1 1 1 1 1 + + + + + + „„。 2 4 8 16 32 64 1 1 =3 + 2 4 4 3 1 =7 + 4 8 8 15 7 1 = + 16 8 16 15 + 1 = 31 16 32 32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1c5e4bb4cf7ec4afed0f6.png)
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教学内容】10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猜测填数字①2、4、6、8、____、____②–1、2、–3、4、____、____③ 2、4、8、16、32、 ____、____【情景导入】日历图中的套色方框中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新知探究】观察上面图形把下面算式补充完整1=()21+3=()21+3+5=( )2利用规律写一写1+3+5+7=( 4 )21+3+5+7+9+11+13=(7 )2————————————————— =( 9 )2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1、填空3、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2)(3) (4) (n )(1)3,5,7,( ),11,13,( ); 6,10,14,( ),22,26,( ); 2,4,8,( ),32,64,( ); 1,4,9,( ),25,36,( ); 1,8,27,( ),125,( ); 1,3,6 ,10,( ),21,( );2,4,7,11,( ),22,(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2)》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2)》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d606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2.png)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学习理解
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 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 的联系,寻找规律,发 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 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 问题。
学习重点
应用实践
让学生经历猜想与 验证的过程,体会 数形结合、归纳推 理、极限等基本数 学思想。的问题。
学习重点
迁移创新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和掌握数 形结合、归纳推理等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2
你有什么发现?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 1 + 1 + 1 + 1 + 1 + ... = 1 2 4 8 16 32 64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通过复
间的关系,并能够制运您的文用本后这,在些此框知中选择识粘贴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 形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 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 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1 1 1 1 2 4 8 16 32 64
1 2
1
4
1
8
1
64 11 16 32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1
1
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数与形(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数与形(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0581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8.png)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 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 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 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情景导入】=++1216121【新知探究】投影题目学生自主预习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总结:从第二个数开始, 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计算后回答: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 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提示: 可以画一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知识梳理】214181161321........641321161814121++++++ (161516187878143)434121=+=+=+1 (64)132116181412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一条马路长200米, 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以路的起点出发, 当小亮走到一半时, 小狗已到达终点。
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 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 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
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2.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 每2人之间都要下一盘。
小林已经下了4盘, 小强下了3盘, 小芳下了2盘, 小兵下了1盘。
请问: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从数与形的不同角度, 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f9584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f.png)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材以数与形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不够灵活、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规律,培养数形结合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规律: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探究数形结合的规律。
3.展示交流: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4.解决问题: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6.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https://img.taocdn.com/s3/m/c33653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9.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炼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图形等。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屋、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这个图形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11046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9.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和数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来理解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理解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探索图形性质和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理解数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数,如1、2、3、4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和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性质和规律与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给定的图形和数,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图形性质和规律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给定的图形和数,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图形和数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吗?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图形性质和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4ba8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3.png)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数与形》例2,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01页的内容。
这一页介绍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通过例2来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使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教学模型。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纸、笔和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学生们长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图形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2. 新课讲解: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教材中的例2,解释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挑选一些与例2类似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与形的定义2. 数与形之间的关系3. 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10cm × 5cm = 50cm²2.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8cm × 8cm = 6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74092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讲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8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与形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2. 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图形的变化和性质规律;2. 图形卡片:用于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数与形关系的兴趣。
2. 观察和分析:展示一些图形的变化,例如正方形的边长逐渐增加,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 讲解和解释: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讲解和解释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正方形的面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边长的平方与面积的关系等。
4. 练习和巩固: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数与形(2)2. 图形的性质和规律:正方形的面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边长的平方与面积的关系等。
3. 数与形的关系:通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图形边长面积2.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如果边长增加5cm,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8fb94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7.png)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中的例2。
例2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运用观察、操作、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白纸、彩笔等。
3.提前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形结合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件(27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09bd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1.png)
18
10
26
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三、练习巩固
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2+6
蓝色:
红色:
1
8
2
10
3
12
4
14
2、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圈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照这样画下去,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 )个小正方形。
40
1
3
6
10
28
15
21
如果不画,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是( )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 1 课时 数与形(1)
1、口算
10²=
8²=
7²=
3²=
( )²=81
( )²=25
( )²=16
( )²=1
64
100
9
9
5
4
49
1
2、说一说:在0除外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数学广角 — 数与形
例1
1
= ( )²
1
1+3 =
4
( 2 )²
1+3 +5 =
9
( 3 )²
1+3 +5 +7 =
( )²
4
1+3 +5 +7 + 9=
( )²
1+3 +5 +7 + 9 +11 =
( )²
5
6
视察上面的算式,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几的平方。
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https://img.taocdn.com/s3/m/c83f1f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d.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规律,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与形(1)》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
2.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展示图形和问题。
2.学具:学生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数与形(1)》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个正方形,并提出问题:“如果在这个正方形内部添加一条对角线,对角线会将正方形分成几个部分?”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哪些问题中?”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096d4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b.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变化来理解数的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于图形的变化和数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化的观察和数的规律的发现还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图形变化和数的规律的课件。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变化,如正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数的规律的例子,如2^3 = 8,3^3 = 27,4^3 = 64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这些数,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的规律,用图形来表示,并解释其原因。
然后,各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大家共同讨论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