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下的中国式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情下的中国式教育
说到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大家肯定都是有一肚子的话去吐槽的,因为我们都曾被它“压榨”。诚然,应试教育是要被批判的,不然大家也不会要提倡素质教育了。但最近的《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让人大跌眼镜,英国居然会有尝试中国式教育的举动,网上甚至有人笑谈“英国人是在跪舔中国式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看Bohunt校长说“老师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讲,学生记一堆笔记,我并不想让这成为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因为在任何一个方面这都对学生不利。”
看完纪录片,我觉得中英两种教育方式的大相径庭,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不同,国情不同。片中也提到,英国的福利制度很好,即使他们以后不工作,国家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这就会使英国学生没有一种危机意识,“他们没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一项权利,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国家给予你这个学习的机会,而你需要珍惜它。你不能说因为我免费上学,我不用付学费,因此我不用珍惜这个机会。”
而在中国,社会竞争压力特别大。在小时候家长就会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喝西北风了。中国孩子在长大之后,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的压力等等。有句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你想过上你想要的生活,更好的生活,你就只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们接受的是拼搏才能出人头地的教育,在高强度竞争的环境中,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向上的动力不仅是生物本能,更是后天教育反复灌输的结果。这一点,我有深刻地体会。我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他们的学业,所以他们就觉得一定要给我最好的条件,让我上好学,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我的学习压力就很大。因为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是辜负了父母,也辜负了你自己。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孩子总是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他们不能像英国孩子那样随心所欲。尤其在现在中国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身上寄予了一整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怎么能不认真学习呢?
很多人都喜欢英式教育,因为相比下来他们就轻松快乐多了。而且小组交流式的探讨性学习注重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而一提到中国式教育,就是填鸭式教学,抹杀掉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说中国式教学就是机器,生产出一批又一批一模一样的产品。的确,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中国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被扼杀,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接受,“老师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讲,学生记一堆笔记”。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在科学课上,Bohunt 的学生本是通过自己做实验找出知识规律,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对科学家来说,最重要
的是独立探索的能力。但在中式课堂,就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都写在黑板上,全靠看书和做笔记”。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说:“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和英国在PISA这些排名榜上始终表现差劲,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繁荣、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对他们来说,民主活力很重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创造力十分重要。我们也一直在提问,为什么我们没有诺贝尔奖?这似乎有了答案,所以就有的人说,我们要用西方的教育制度来培养孩子。
但换个角度想,中国是泱泱大国,十几亿的人口,如果照搬英国的教育制度,纯粹由学生自己探索,一节三角函数要讲三个星期,那最后的成效会比现在好吗?而且,中国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在比例上并不充足,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以教师传授知识,以考试来选拔人才,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还是比较公平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应试教育和大课堂班级制应运而生,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发展,很显然应试教育已有了很多弊端。而素质教育实行的艰难,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太深入人心,突然改变了教育制度,而社会大环境还没有改变,两者之间必会有冲突。我觉得,教育制度也可以像经济一样,先富带动后富,在试行区进行重点改革,然后慢慢推广。教育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素质教育可以慢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适时放手给学生,像英国教师一样,在基础教育中给学生自我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中国式教育是有缺陷,但并不能完全摒弃,就像英国的教育现在也有问题,他们也在向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中西方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化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