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古代保辜制度对现代刑法的指导意义论文

古代保辜制度对现代刑法的指导意义论文

古代保辜制度对现代刑法的指导意义论文古代保辜制度对现代刑法的指导意义论文保辜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保辜制度对现代刑法两个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是为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界定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二是对现代刑事和解制度的有益启示。

希望为完善我国刑法制度理论,健全我国法制做出贡献。

一、为界定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提供客观标准中国历史上的保辜制度采取的是客观主义,即对杀人与伤害两种犯罪类型,不以行为人主观意思作为区别标准,而是以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为判断的依据,保辜制度在此方面引来现代刑法学者的批判,然而这种制度的出现和对它的评价不能离开它所存在的背景,古代的科技和医学落后难以真正判断一些伤害结果的程度,综合衡量一下结果所导致的真正原因,所以才规定对某些伤害行为的考察期限:另一方面,有学者批判保辜制度一直都是以时间来断定因果关系的有无,未能抛弃时间这一因素,而对行为动机、手段、目的以及被害人所受创伤之程度等主客观因素未加以考虑,实为美中不足。

但众所周知,时值今日,刑法理论界仍有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争论,主观的内容必须通过客观的内容加以充分的体现,从客观表现往往难以推断出行为人的动机,如果把这些在案件中难以确定的因素在法律中都加以详细的规定,这样就忽略了立法的其他价值,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

因此,我们不能对保辜制度求全责备,而应该客观的评价其所体现的真正价值,就是它所提倡的用客观标准来解决现在难以处理的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案。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类型,前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意图,而后者则仅出于对被害人施以殴打或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的意图,并没有致人于死地的.故意。

但因杀人未遂者,常造成伤害的结果,而实施伤害后也可能发生致死的结果,而且被害人死亡前必然先经过伤害这一阶段,因此在认定犯罪类型时,往往会出现疑义。

我国古代的保辜制度是将杀人与伤害的区别标准侧重于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的犯意,这样就为实践的操作提供了明确的尺度,我们认为,保辜制度中的时间作为区别标准的补充,还是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古代法律与刑罚制度

古代法律与刑罚制度

古代法律与刑罚制度在古代社会,法律与刑罚制度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的重要手段。

古代的法律与刑罚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作用。

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着一定的制度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法律与刑罚制度的解读,探究古代社会的法律与刑罚制度,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刑法制度和民法制度两个方面上。

这些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执行治理。

在此之前尚无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和刑法,这样的限制使得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在某些方面上显得更加严格,也更容易受到权威性和习惯性的影响。

1、刑法制度古代的刑法制度以严厉而著称,而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当时,刑法制度是用来维护法律秩序和公正执行治理的,和现代的刑法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社会的刑罚一般为鞭责、杖刑、流放、斩首、狮吼台、拷打、械绑禁锢、监禁、枷锁等手段。

古代的法律主要是单向的,通常是由国家权威出台并强制执行。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特殊人物也可以拥有类似于国家权威的法律效力,并被有力地执行。

尽管古代的刑法制度在今天看来极为苛刻,但在某些方面上,它们也具有一定的长处。

古代社会的治理是非常地讲究原则性的,对于一些赤裸裸的犯罪情况进行绝对公正的判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偏见、权威和地位的影响而发生的不公正判罚。

而且,由于当时缺乏更为精细的法律制度,所以减少复杂程序和低效管理的简化制度,可以提高判罚的执行力度。

2、民法制度古代社会的民法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个人和家庭的权利而设立的。

这些法律与现代社会的民法制度不同之处在于法律的适用范围更为有限、法律标准的制定也更为陈规旧式。

古代社会的民法制度通常指的是家族制度,家族法制的实施条件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进行制定。

在这种制度下保护的是家族和家族成员的权力和财产利益等。

在古代社会的民法制度中,女性在法律保障方面是存在局限的。

中国古代刑罚演变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中国古代刑罚演变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中国古代刑罚演变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中国古代刑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对现代法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

首先,古代刑罚演变表明了刑罚的目的应当是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而非仅仅是报复犯罪。

古代刑罚最初是基于报复思想的私刑,随着社会的发展,刑罚逐渐转变为公开、公正的行为,并逐渐与社会规范相结合。

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刑罚的公正性和人道性,以避免滥用刑罚权力和对犯罪者进行过度的惩罚。

其次,古代刑罚演变反映出刑罚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古代刑罚根据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的变化而经历了多次调整,这表明刑罚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社会背景和价值观相适应。

现代法治建设也应当关注社会变革的影响,及时调整和改革刑罚制度,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更好地保护人权与公平。

另外,古代刑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法律的作用。

在古代,刑罚最初是基于道德规范和私刑的形式存在的,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法律渐渐开始出现,并对刑罚进行规范和限制。

这表明,法律在刑罚制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现代法治建设也需要完善和强化法律的力量,以确保刑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最后,古代刑罚演变反映出刑罚应当实现的是犯罪的预防和社会的安定。

古代刑罚的发展始终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为目的,通过惩罚犯罪者来威慑其他人犯罪。

现代法治建设应当重视刑罚的预防功能,通过科学的刑罚制度和犯罪预防手段,最大程
度地减少犯罪的发生,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中国古代刑罚演变对现代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包括刑罚的目的、与时俱进、法律的作用以及社会的安定等方面。

这些启示为我们在现代法治建设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古代犯罪文化与现代司法制度

古代犯罪文化与现代司法制度

古代犯罪文化与现代司法制度近年来,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司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然而,古代的犯罪文化与现代的司法制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古代中国的犯罪文化在古代,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成熟,因此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但对于犯罪行为的审判和惩处方式与现代有着极大的区别。

当时的犯罪文化以“以法制约”、“以义制约”、“以德制约”为主要准则。

以法制约,是指依照刑律规定进行惩罚。

在古代,刑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不仅规定了各种罪行的惩处方式,而且还规定了审判程序和刑法执行的标准。

例如,明代的《大明律》就是非常著名的古代刑律之一,它规定了各种罪行的刑法,如盗窃罪、敲诈勒索罪等,同时还规定了审判程序和执行标准,如应该有照会、呈报、裁判等各个环节。

以义制约,是指社会公义之心制约犯罪行为。

在古代,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对于犯罪都是极为反感的,甚至有着道德上的谴责。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社会的公义之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邓析被徐盛、程普二人杀害后,张昭就成功地利用了当时的义制因素,将徐盛、程普两人处在了绝境。

以德制约,是指用道德力量约束犯罪行为。

在古代,儒家思想大行其道,道德准则被广泛地奉行和尊重。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道德力量也被用于惩罚犯罪行为,如《左传》中的“僖公召寇王及伯成,使归期于三日,不期反,囚而强之酒死”就是人们广泛传颂的一件道德力量制约犯罪的案例。

现代司法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司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

现代司法制度最重要的准则是“以法制约”,即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判和惩处。

在现代,法律已经逐渐成为了惩罚犯罪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正义的保障。

在现代司法制度中,公正和公平也是极其重要的准则,在很多情况下,审判须严格遵循程序和标准,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除此之外,现代司法制度还有很多的特点,如审判透明、法官独立、律师代表、证据保护等等。

古代犯罪文化与现代司法制度的联系古代的犯罪文化与现代的司法制度虽有着区别,但也有很多共同点。

探究我国刑罚的改造作用

探究我国刑罚的改造作用

探究我国刑罚的改造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刑罚制度也经历了很多的变革。

在古代,刑罚主要以酷刑和死刑为主,意图通过严厉的惩罚来达到警示作用。

但是,这种刑罚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被逐渐淘汰,由更加人性化的刑罚逐步代替,包括剥夺自由、缓刑、社会服务等。

那么,我国的刑罚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改造作用有哪些呢?首先,改造罪犯思想,纠正不良行为和心态。

传统的刑罚方式在执行时,往往只注重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而忽略了对犯罪人的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的维护。

反之,现代的刑罚方式在执行中更加注重对犯罪人的教育与帮助,促使犯罪人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错误,以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其次,改造罪犯行为,切断犯罪根源。

通过各种刑罚方式的执行,可以让罪犯深刻地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并意识到其行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在刑罚执行中加入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教育,让罪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再次犯罪,从而切断犯罪根源。

第三,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刑罚制度的改造,可以有效地保障社会安全。

通过对犯罪的严肃打击和犯罪率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对公民的侵犯,从而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最后,关注人文关怀,在执行刑罚过程中给予罪犯人文关怀,维护其人权尊严,切实体现了关爱人民、尊重人权的价值观。

这不仅有利于犯罪人员的身心健康,促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家庭的伤害,从而更易于接受法律和秩序,更容易思想上改正错误,做出积极的转变,也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公平实施,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综上所述,我国刑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减少犯罪率、提高社会安全水平,更可以通过改造罪犯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人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刑法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行刑法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本文将从古代刑罚的形式和原理出发,探讨行刑法的发展轨迹,以及现代司法体系对刑罚的规范和制度。

二、古代刑罚的形式和原理1. 道德衡量的刑罚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往往受道德标准的制约。

因此,古代的刑罚往往与道德观念紧密相关。

比如,在中国古代,江湖称为“霸王之道”,对于背离正道的江湖人士,往往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道德制裁。

2. 极刑的运用古代社会对于严重犯罪者采取了极刑的方式,即死刑。

在古代中国,死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被认为可以对恶犯进行最大限度的惩罚和震慑。

除了死刑,流刑和鞭刑也是古代刑罚的常见形式。

三、刑法的演变与司法体系的发展1. 罗马法的影响古代罗马法对于行刑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罗马帝国时期,行刑法更加系统地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以及司法程序的要求。

这对后来欧洲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启蒙运动的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倡了人权和法治的理念,对于刑法的演变和司法体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主张对犯罪分子进行人道主义的处罚,并注重对犯罪行为的证据和审判程序的规范。

3. 现代司法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普及,现代司法体系逐渐形成并对刑罚进行规范管理。

现代司法体系注重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审判程序,对于刑罚的执行和判决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四、刑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1. 从复仇到改造现代刑罚的目标逐渐从简单的惩罚和复仇转向了犯罪人员的改造和社会回归。

在很多国家,刑罚执行机构注重对罪犯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其重新适应社会。

2. 重视挽救和预防现代司法体系越来越注重刑罚的预防性和挽救性。

通过提供法律援助、社会福利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帮助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人走出犯罪的道路,减少犯罪率。

从中国古代酷刑制度谈人类法律文明之变革

从中国古代酷刑制度谈人类法律文明之变革
关键词 :酷刑;儒 家文化 ;皇权 ;人权
《 联合 国禁 止酷 刑公约 》规定 :“ 酷刑 指为 了从某人或第三者取得信息或供状 , 为 了他 或第 三者所作 或涉嫌 的行 为对他 加 以 处罚 ,或为了恐吓或威胁他或第 三者 , 或为 了基于任何一种歧视的任何理 由, 蓄意使某 人在 肉体或精 神上 遭受剧 烈疼痛 或痛 苦的 任何行为。 ”

扭 曲的 人性 — — 凌 迟
“ 凌迟 ” 。这个在中 国古代有 着举足轻 重地位的酷刑 ,一方面被 封建帝王视为艺术 “ 国粹 ” , 兴 愉欣赏 ,另一方面 ,如此残忍
的场面必能起到 “ 杀一儆百”之作用 ,对于 控制百姓思想算是绝佳武器 。 《 尚书 皋 陶谟 》 里记载的刑罚 “ 业业 ” , 即为凌迟的雏形 了。 凌迟 , 亦称 “ 千刀万剐 ” , “ 剐” , 此刑多施用 于一些罪大恶极 ,引起 民愤的犯人 , 《 大 明律 刑律 》 记载 :“ 谋反大 逆: 凡谋反 , 谓谋危社稷大逆 , 谓谋毁宗庙 、 山陵及宫阙。但共谋反者 。 不分首从 ,皆凌 迟处死 。 ”而 《 大清律例 》也有 明文规 定 : 处凌迟 之刑 的是些谋 反大逆 ,罪 在十恶 之
使用酷 刑 和反对酷 刑 、废 除 肉刑 和恢复 肉 刑 、实施 残忍行 为和谴责残忍行为的争议 。 由于整 个 民族 的文 化素质 没有达 到一定 的 高度 , 少数人的努力不 足以禁绝各种残酷现 象, 而且 ,存在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残忍 意识 更难 以消除。酷刑制度的产生 、发展有其历 史 必然性 ,中国的皇权制度 , 儒家文化都促 使 了酷刑 的长久施行 。 但不 可否认 的是 , 酷刑文化作为中国传 统社会 的意识形态 , 对 中国传统社会进步发 挥 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应看 到:由于维护 君 主专制 、作为刑讯制度 的思想基础及其 自 身 的绝 对化 ,酷刑 现象在传 统 中国社 会长 期 、广泛的存在对于社会进步的也负有不可 推卸 的责 任。 皇权思想深入人心 , 皇帝长久实施愚民 政策 ,中国国民长期处于毫无政治权利 的地 位, 在社会关系 中处于弱势地位 , 不利于 中 国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酷刑文化与儒家文化 的结合 ,使儒 家文化 中的绝对 性得到 了捍 卫 ,酷刑制度影响 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价值观的绝对化必然带来刑罚的残酷 , 用严刑维护 以君 臣伦理、父子伦理为核心的 儒家伦理 , 就成为 中国古代法律实践中的常 见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 , 酷刑制度产生了一定的 作用 ,在乱世时代 ,确实需要一种高压政策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刑法是一项严厉的制度,它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虽然已经被废止,但是它们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制度的严厉性在古代中国,刑法制度非常严厉。

对于违法犯罪者,常常会有残酷的惩罚措施。

例如,斩首、车裂、鞭笞等等。

这些惩罚虽然毫不人道,但是它们有着非常明显的震慑力。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地方仍然沿用着中国古代刑法的某些惩罚措施。

例如,一些国家允许对死刑犯进行绞刑、射击等极刑,以达到震慑社会犯罪的目的。

中国古代刑法对于人类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社会有必要严厉制裁犯罪活动,从而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二、审问方法的影响中国古代刑法的审问方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审问方法常常是酷刑,即用残忍的方式逼迫嫌疑犯供认罪行。

这种做法虽然极其残忍,但也推进了审讯科学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审讯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探究了一系列的审讯方法和技术。

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有的警察仍然会使用残酷的方法对待嫌疑人,这极其不人道。

现代社会有必要强制遵守相应的审讯规定,严禁使用残酷的手段。

三、人权意识的提高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日益崭露头角,在经济和科技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在人权方面仍有很多问题。

中国古代刑法惩罚犯罪的方式虽然严厉,但也有可能伤及无辜。

例如,斩首是一种常见的处罚方式,但有时也会错误地处死一个无罪之人。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权意识的提高。

现代社会中,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保护公民的权利。

四、法治理念的建立中国古代刑法虽然严格,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时期,人们被迫遵守相应的法律,即使某些人不赞成这个法律,也必须依照其执行。

这种法律威慑力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促使了法治的建立。

总之,中国古代刑法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中国当代刑罚制度

中国当代刑罚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当代刑罚制度篇一:中国法律刑罚制度的发展中国法律刑罚制度的发展法同国家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价值。

原始社会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也必然有其应有的发展。

中国的法律起源于夏奴隶制国家,传统的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更多的偏重刑法,以刑为主。

物质的发展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中国的法律刑罚制度。

夏商时期,伴随着“王权神授”,“天讨天罚”的法律思想,提出了”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和“殷罚有伦”的刑法原则。

正如《礼记.王制》所说:“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

”由此可见商代对疑难案件的审理持慎重态度。

旧五刑诞生于夏商西周时期,即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在此之上更有鞭刑,扑刑,流刑和赎刑,以及圜土之制,嘉石之制。

鞭刑,是用荆条或株木痛击犯人的背部或臀部,主要用于惩罚官吏;扑刑又称杖刑,用于教化,使犯者知错;流刑,流放于远处,在先秦时期仅适用于少数上层贵族;赎刑,用一定数量的财货来折抵刑罚的刑罚执行方法。

圜土,西周时期的监狱,圜土之制即让其在狱中劳作,进行改造,限制自由而使之服劳役的刑罚制度。

嘉石之制,即将轻微犯罪人,束缚其手脚,坐于嘉石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

秦代则更加具体的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刑法原则,如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累犯加重,共犯加重,自首减刑,实行连坐,诬告反坐等。

在此情况下,秦代的刑罚种类极为繁多,大致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八大类: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

笞刑,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的轻刑,是秦代经常使用的一种刑罚方法。

秦简中有“笞十”,“笞五十”等多种等级。

作文《古代的惩罚与现代的法律的对比》

作文《古代的惩罚与现代的法律的对比》

古代的惩罚与现代的法律的对比篇一古代的惩罚与现代的法律的对比哎,说古代的刑罚,那真是五花八门,让人脑洞大开。

我小时候看历史剧,那些什么车裂啊、腰斩啊,看得我直哆嗦,现在想想都后怕。

当然,现在不会有人再这么搞了,咱们现代社会有法律嘛,公平公正多了。

不过,公平公正,这个词听着挺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啧啧…… 前几天我亲眼看见一件事儿,就让我觉得,这古代的残酷和现代的……怎么说呢,有点“曲线救国”的复杂,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我表哥,是个出了名的马大哈,开着他的小破车,到处乱窜,结果那天撞上了隔壁王阿姨的电动车。

王阿姨没事,就是电动车坏得彻底,得修。

这要搁古代,估计表哥得被杖毙了,毕竟这损坏民生工具可是大罪。

开玩笑的,当然不会杖毙,但赔偿的事儿,可是费了一番功夫。

王阿姨一开始要价很高,说这车是进口的,质量好,修起来贵,要表哥赔好几千。

我表哥一听,脸都绿了,他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呢!两人在那儿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动手。

最后还是警察出面调解,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了一下维修费用,最终表哥赔了一千八。

虽然比王阿姨要的少,但表哥还是肉疼了好几天,天天嚷嚷着以后再也不开车了。

你看,这事情,感觉上像是现代法律的“温和版”。

古代是直接上刑罚,现代是走法律程序,通过赔偿来解决。

但其实,对表哥来说,赔钱比杀头更痛苦,毕竟一千八对于他来说,也是笔巨款,得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能攒回来。

这和古代那些酷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算是对“犯错者”的一种惩罚,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篇二古代的惩罚与现代的法律的对比接着上回说。

古代那些刑罚,看着吓人,其实背后也有它的一套“逻辑”。

比如说,古代讲究“以儆效尤”,所以刑罚往往公开处置,震慑那些想犯事儿的人。

现在呢,虽然没有公开处刑这种事儿了,但咱们的法律宣传也挺厉害的,各种案例分析、普法节目,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让大家遵守法律。

但是,两者手段不一样,效果也存在差异。

古代那套,我感觉有种“杀鸡儆猴”的意味,虽然震慑效果强,但难免会有些冤假错案。

刑法论文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

刑法论文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

刑法论文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刑法论文: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引言:刑罚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承载着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与制裁,又关乎着人权保障和社会公正的平衡。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刑罚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演进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刑罚制度在原始社会,刑罚制度主要以私刑为主,即个人或家族对犯罪者进行报复。

这种刑罚制度的特点是简单、直接,但也容易导致滥用和私刑的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建立公正的刑罚制度。

二、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程序。

例如,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以“五刑”为主,即杖刑、徒刑、笞刑、剐刑和死刑。

这些刑罚根据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区分,体现了一定的公正性和程序性。

同时,古代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刑罚改革的思潮,例如中国的“法家”学派提倡以法治国,主张依法判决犯罪行为。

三、近代社会的刑罚制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兴起,刑罚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代社会对刑罚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人权保护、社会预防和犯罪再教育等方面。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开始推行刑罚改革,如英国的“负罪推定”原则和美国的“无罪推定”原则。

这些原则的确立,使得刑罚制度更加注重证据的确凿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四、现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在现代社会,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人性化。

一方面,刑罚的种类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刑等。

这种多元化的刑罚形式,旨在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犯罪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另一方面,刑罚制度越来越注重犯罪者的人权保护和社会再融入。

例如,很多国家在刑罚执行中开展了犯罪预防教育、职业培训等工作,以期犯罪者能够改过自新并重新融入社会。

结论:刑罚制度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刑罚制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们对刑罚制度的认识和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刑罚制度,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的要求。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篇一:读《犯罪与刑罚》关于中国古代刑法制度的思考——读《论犯罪与刑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写于18世纪中叶的米兰,时年26岁的作者贝卡里亚与同他一样拥有强烈自由民主思想的人们协力,顶着宗教和保守势力的压力,阐述了理性的、科学的、严谨的,让当时各国刑事理论界振聋发聩的关于刑事立法的论述。

贝卡里亚在本书中深刻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愚昧,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论述了犯罪和刑罚的基本特征。

他提出了被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诸多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人道主义原则,主张实行无罪推定。

这些都对后世各国的刑事立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贝卡里亚对现代刑法制度的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阅读本书后,结合所学中国法制历史中关于刑事制度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刑事立法刑事立法思想是指导一个国家刑事法律制定和制度设计的根本,它最能体现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权威性,利用残酷的刑罚来血腥镇压人民,刑法制度更像是一种统治者手中肆意玩弄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德治、仁治都成了刑法指导思想中的点缀物,实际却是披着仁爱外衣的严刑峻法。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表面上重用儒家,其实更是接受了法家思想,其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历代王朝都采用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亲权为基础支撑下的正是封建等级制度,任何想要违反的行为都会受到最为严厉的制裁。

这与现代刑法制度权利本位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人们享受权利就得承担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古代统治者制定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保护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因而才有了“八议”制度和“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二、关于罪刑法定现代刑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罪刑法定原则,然而在古代,法律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盛行之下是统治阶层的特权大行其道。

中国法律传统对于现代法治的影响

中国法律传统对于现代法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法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法文化在历史上对东南亚地区法律的形成和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上曾持续盛极的传统法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愈来愈模糊,以至误解丛生,淹没了历史的真相。

比如,将中国古代的法局限在“刑”的范围内,认为中国古代法制简单,法的观念狭隘落后等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确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观念不相容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否定传统法律文化中有可以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沟通的内容。

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贯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家国相通”“亲贵合一”,这是符合中国老百姓的价值取向的,正是这种“和为贵”的精神使大量的纠纷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及基层组织的调解得以解决。

这不仅减轻了司法机关的压力,更保证了社会稳定、人民团结。

这种朴素的民风对国泰民安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国外的法律制度都难以比拟的。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与西方文明并存于当世。

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习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以刑法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无论在精神还是在制度、技术层面,都是环环相扣,具有明显而密切的联系性,故而后人一般都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概括地称为“中国法律传统”。

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回旋,从简单幼稚的法律幼苗发展而成的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庞大法律系统,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

这套法律传统,不仅以国家强制的方式积极而有效地统治着传统社会、传承着历代祖先的生活智慧和中华文明,而且也曾对封建时代的日本、朝鲜、越南及西域诸国法律文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中华法系”。

五刑体系变迁的总体趋势和意义

五刑体系变迁的总体趋势和意义

五刑体系变迁的总体趋势和意义五刑体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体系,包括鞭刑、杖刑、徒刑、宫刑和死刑。

这种刑罚体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五刑体系也经历了变迁。

从总体趋势和意义来看,五刑体系的变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总体趋势来看,五刑体系的变迁呈现出逐渐减少和人道主义的趋势。

在古代,五刑体系被广泛应用,刑罚严苛,对犯罪分子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观念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刑罚应该以教育和改造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惩罚。

因此,五刑体系逐渐被废除或改革,刑罚方式也逐渐向人道主义方向发展,减少了对犯罪分子的身体伤害。

其次,从意义上来看,五刑体系的变迁意味着社会法治观念的进步和人权意识的提升。

废除或改革五刑体系,意味着社会对于刑罚的认识和应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刑罚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

这对于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五刑体系的变迁也意味着社会在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方面的进步,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奠定了基础。

此外,五刑体系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对于刑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废除,也是社会制度变革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综上所述,五刑体系的变迁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更是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五刑体系的变迁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权保障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刑罚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手段,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早在古代社会,刑罚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对刑罚的演变历史进行探讨。

在古代社会,刑罚主要以酷刑和死刑为主,而且刑罚的执行方式往往十分残酷和无情。

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刑罚逐渐加重,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往往采取肢解、火烧等残酷手段加以惩罚。

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开始逐渐废除酷刑和死刑,对刑罚进行了改革。

刑罚的目的也逐渐从简单的惩罚转向了更多的是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

同时,刑罚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监禁、罚款等传统刑罚,还出现了缓刑、社区服务等新的刑罚方式。

在当代社会,人权和公正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刑罚也更加注重人道主义和法治精神。

对于刑罚的执行也更加注重程序的公正和法律的适用。

总而言之,刑罚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手段,经历了从残酷到人道,从简单到多样的演变历程。

在未来,我们希望刑罚能够更加符合人权精神和社会公正,成为社会治理和犯罪惩治的有效工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刑罚的演变历史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社会对刑罚的要求主要包括:有效、公正和人道。

首先,刑罚要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要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促使其重新投入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其次,刑罚的执行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并且要能够保障被判刑人的权益,确保刑罚的公正性。

最后,刑罚的执行也需要注重人道主义,避免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

因此,现代社会在制定刑罚政策时,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刑罚形式,如监禁、缓刑、社区服务等,以及开展矫正和改造工作,为犯罪分子提供再次社会融入的机会。

此外,也在推进司法体系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刑罚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刑罚的演变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仍存在着对刑罚的滥用和不合理执行,以及对犯罪分子的人权侵犯等问题。

同时,随着犯罪形式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对刑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绪论(⼀)论⽂研究的⽬的恤刑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朝各代中均有所体现。

恤刑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包括时⾄今⽇我党依然接受此观念,并将其作为了⼀项重要的法律原则。

在我国刑法实质发展的今天,其实际经历了1979年的刑法—⼀系列单⾏刑法—1997年刑法的全⾯修订—刑法修正案等。

刑法的内容修改趋向于越来越⼈性化,越来越保障⼈权。

为了从中提取刑法中从古⾄今的恤刑⽂化,体现我国法律条⽂的“中国化”,也为了纵观恤刑观念⽂化到底是如何发展、此观念对于我国的现⾏法律的制定和执⾏有何影响,故撰写此论⽂。

⼆、恤刑原则的解释及其内容(⼀)恤刑的解释1、⽂义上的解释指⽤刑慎重不滥。

意即考虑到刑罚可能滥⽤失当,量刑时要有悯恤之意,使刑罚轻重适中。

后世⼀般指对于⽼幼废疾者的减刑和对狱囚的悯恤,在⽤刑之际,应注意某些可以特别加以体恤的情况。

最初见于《尚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惟刑之恤哉!”汉代统治者注意对于⽼幼、妇⼥、废疾者刑罚的减免,汉律规定,年⼋岁以下,⼋⼗以上,除⾮亲⼿杀⼈,犯别的罪都不予追究。

2、法律上的解释恤刑是指在执⾏刑罚的过程中对弱势群体或者有特殊情况的⼈从轻处罚或是有优待措施。

或者可以说是对⽼⼈、⼩孩、妇⼥、残疾⼈等有特殊情况的⼈,在定罪处刑时给予特别宽宥的做法。

恤刑原则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种⼿段,随着历代的变迁⽽为统治者所不断的补充、发展和完善,在我国法治思想史上⼀直弥⾜重要。

(⼆)、恤刑原则的内容1、矜⽼恤幼,帮助弱势群体⾃汉朝始,监狱上管理都使⽤颂系制度。

颂系为汉代诉讼制度的⼀种。

即:凡被逮捕及关押者均须戴刑具,⽽法律规定⽼少、废疾和妇⼥等⼈犯罪可不戴刑具,即所谓“颂系”。

颂系始于西汉,如淳注:“颂者容也, ⾔见宽容, 但处曹吏舍, 不⼊狴牢也。

”汉朝关于“颂系”的监狱⽴法始于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他登基之初就下令:“⾼年⽼长,⼈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所哀怜也。

论重刑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重刑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郑州大学法学院“学术论坛”论文题目论“重刑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作者陈鹏乐完成日期2011年10月26日培养单位郑州大学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方向法制史论“重刑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陈鹏乐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重刑主义,作为刑法适用的一项原则在我国源远流长,这一制度渊源于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为秦朝统治者所采纳,其后,虽经汉朝“法律儒家化”的改革,但“重刑主义”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有效工具,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历经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发展,一直影响着我国。

重刑主义的产生与古代社会生产力不高,人类文明程度低,发展缓慢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重刑主义必将为现代文明国家所抛弃,这也是刑法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本文结合近期社会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重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重刑主义的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刑法的社会效用。

【Summary】Heavy doctrine, as a principle of criminal law, has been applied in our long history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system of Legalism in the Qin Dynasty, The Qin rulers adopted it, then, despite the "Confucian law" of reform in the Han Dynasty, "heavy doctrine," the legal system as a ruling class to maintain its rule effective tool, has been preserved completely. After two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has affected our country.The creation of heavy doctrine is related to the low productivity in the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low level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eavy doctrine is bound to abandon by the modern civilized nations, thi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criminal law. In this paper, with the recent hot topics of society, we discuss the heavy doctrine’s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we must abandon the mode of thinking about the heavy doctrine to maximize the social utility of criminal law.【关键词】重刑主义死刑存废【Key Words】Heavy doctrine、The death penalty abolition第一部分引言----从药家鑫案说开去在开始我们的讨论之前,先看这样一个案例:2010年10月20日晚,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26岁的女服务员张妙下班途中,被一辆雪佛兰克鲁兹小轿车撞倒。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刑法的影响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刑法的影响

促进公正司法
重视证据和口供
中国古代刑法强调证据和口供的重要性,要求在审判时必须严格审查证据和口供的真实性。这种做法 在现代司法实践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严 格审查证据和口供的真实性,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重视程序公正
中国古代刑法强调审判的程序公正,要求在审判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这种做法在现代 司法实践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案件的程 序公正。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刑法的 影响
2023-11-05
目录
• 中国古代刑法概述 •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刑法的影响 • 中国古代刑法的现代意义 • 中国古代刑法与现代刑法的差异及原因 • 中国古代刑法对现代刑法的启示
01
中国古代刑法概述
古代刑法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中国古代刑法起源于夏朝,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逐渐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法律制度。
原则,保障了个人自由和权利。
02 0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虽然中国古代刑法也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存在等级制度 和平等观念的矛盾。而现代刑法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了司 法公正。
以人为本原则
中国古代刑法强调惩罚和威慑,而现代刑法更注重以人为本,重视改 造和教化罪犯。
刑法制度的差异
刑罚制度
刑法技术的创新
1 2 3
刑事侦查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刑法的侦查技术,如勘验、搜查等, 为现代刑事侦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审判技术的创新
中国古代刑法的审判技术,如鞫谳分司、审判 监督等,为现代审判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 有益的参考。
刑罚执行技术的改进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论文摘要: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的刑法制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论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当今刑法制度,影响,应用,局限性引言: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是中国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

古代刑罚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也对当今中国的刑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特点
1.宗法思想的影响
2.重视刑罚的示众作用
古代中国刑罚制度中非常重视刑罚的示众作用,通过残酷的酷刑和公开执行刑罚的方式来震慑犯罪分子和整个社会。

3.多种刑罚形式的并存
二、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响
1.法治观念的延续
2.韬光养晦的思想
3.刑罚的适度与灵活性
三、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1.应用
2.局限性
结论: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于当今刑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共同传承
了法治观念,注重对人性的尊重与宽恕,以及刑罚的适度与灵活性。

然而,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中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刑罚示众作
用及其残酷性的问题。

因此,在当今刑法制度的改进中,应继承古代刑罚
制度的优点,同时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需求与价值观,不断创新与完善刑
法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对当今刑法制度的影
响论文
篇一:读《犯罪与刑罚》
关于中国古代刑法制度的思考
——读《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写于18世纪中叶的米兰,时年26岁的作者贝卡里亚与同他一样拥有强烈自由民主思想的人们协力,顶着宗教和保守势力的压力,阐述了理性的、科学的、严谨的,让当时各国刑事理论界振聋发聩的关于刑事立法的论述。

贝卡里亚在本书中深刻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愚昧,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论述了犯罪和刑罚的基本特征。

他提出了被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诸多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人道主义原则,主张实行无罪推定。

这些都对后世各国的刑事立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贝卡里亚对现代刑法制度的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估
量的。

阅读本书后,结合所学中国法制历史中关于刑事制度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刑事立法
刑事立法思想是指导一个国家刑事法律制定和制度设计的根本,它最能体现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权威性,利用残酷的刑罚来血腥镇压人民,刑法制度更像是一种统治者手中肆意玩弄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德治、仁治都成了刑法指导思想中的点缀物,实际却是披着仁爱外衣的严刑峻法。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表面上重用儒家,其实更是接受了法家思想,其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历代王朝都采用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亲权为基础支撑下的正是封建
等级制度,任何想要违反的行为都会受到最为严厉的制裁。

这与现代刑法制度权利本位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人们享受权利就得承担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古代统治者制定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保护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因而才有了“八议”制度
和“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二、关于罪刑法定
现代刑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罪刑法定原则,然而在古代,法律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盛行之下是统治阶层的特权大行其道。

人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定罪量刑成统治者独享的特殊权利。

纵观中国古代封建历史,君王大赦天下的记载很多,被类似“莫须有”的罪名处罚的人也不在少数。

谋反是重罪,但单凭一个“谋”字,就能将人定罪,这中间缺乏标准。

被冠以“谋反”罪论处的人不少可能只是说了几句话,写了一些字,并没有实施任何与罪名相符的实质性行为。

最被人熟知的造成冤狱最多的,恐怕就要数满清的“文字狱”了。

尽管出土的,中国最早出现的法律文书,记载的就是关于刑事法律的,但在《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诸多刑律的背后,却是特权者为了自身利益的任意妄为。

中国古代在中央和省一级设置了专门的司法机构,但是在基层,司法与行政却是不分开的。

例如县(州)级行政区,当地的行政主管同时又兼负着司法的职责。

受限于古代落后的通信和科技,很多刑事案件只能是根据县令的主观判断。

全县大小事务都要他负责,于是,很多情况下疑难的案件,抓到可疑的人只能是一通杀威棒下来,再让各式刑具上场,最后还
不“招认”就有可能是真有冤情。

所以电视荧幕上才会有这样的画面:本来不认罪的人,被县令突然一声大喝,自己做贼心虚,下跪求饶。

这样的断案方式着实可笑,能否司法公正只能是依靠当地官员各式各样的手段。

也正是这样,“包青天”一类的“断案高手”才会千古留名。

现代刑法制度,强调“无罪推定”,一方面保护了嫌疑人的合法利益,一方面也是对控诉方的限制,从而尽可能实现司法公正。

我国刑法制度中,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在与嫌疑人的“对抗”中,嫌疑人当然的出于弱势地位。

虽然《刑法》第三条可以看作是我国刑法制度中罪刑法定原则的正式确立,但由于在司法实践中,此前长期存在的“类推制度”和其他一些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地方,因此,实践中,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尚需要时间。

三、关于废除死刑
也许是长期的生活环境导致的,我们很多人在看到关于废除死刑这个问题的时候,实在是缺乏认同感。

死刑作为我们国家最重的刑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打击危害程度较高的犯罪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刑法所拥有的对犯罪分子的重要威慑。

但贝卡里亚所提出的观点却是与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思
想不同的,“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

”中国古代有“凌迟”、“车裂”、绞刑等众多的残忍程度都超过现代死刑的刑罚,但是震慑犯罪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

一个死刑是最高刑罚的国家,和一个把终生监禁作为最高刑罚的国家,
就刑罚的残忍程度来说是相同的。

刑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组织犯罪,而不是为了消灭同等的生命,否则,一切只能是披着合法外衣下的一场血腥表演。

也许,随着中国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加深,法制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死刑也许真的会从刑法制度中消失。

篇二: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研究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制度之一,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执行方式经历了
由繁到简,从残酷走向人道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随着中华法系的演进,它的产生,发展及改良,也是适应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死刑制度的变迁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研究死刑制度对于摸清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内容
1.古代死刑制度的沿革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起始阶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虽未形成完整的刑罚制度,但死刑却出现了;夏禹传位与启,通过镇压与刑杀,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这时死刑的使用已明显具有阶级镇压的性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雄,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尖锐激烈,各诸侯国无不重视用刑法调整社会关系,受法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的死刑等级与执行方法,名目繁多,残酷异常;秦王朝建立了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刑罚总体而言已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具备了封建刑罚的原始特征,但由于封建社会初期的生产力水平仍较低下,兼以法家重刑思想的影响,因此保留
了奴隶制大量野蛮残酷的刑种,仅死刑数目就达十种以上,
而且广泛地使用肉刑;汉朝建立政权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汲取了秦王朝酷刑亡国的教训,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刑法思想上就表现为轻刑减罚,删除繁苛,在刑罚上大量削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刑罚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隋唐为中国封建刑法的成熟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中国封建法律推向顶峰;五代时期,战乱充斥,各国都企图以严刑救时弊,多滥施刑威,法制出现严重倒退;宋朝因袭唐律,制定《宋刑统》,同时,宋仁宗年间初创凌迟之酷刑;明朝以用刑严峻著称,刑用重典;清朝大兴文字狱,广泛株连无辜,为清代所仅有。

2.古代各朝死刑制度的执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