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环保走进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追求“绿色”语文课堂

追求“绿色”语文课堂

追求“绿色”的语文课堂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不是很准确,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说法。

但我愿意记录下我所听到的课堂中的几个案例以及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

与同仁一起商榷、探讨。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几节课。

发现了好几个类似的问题。

那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设计,有意无意地污染着学生纯洁的心灵。

我担心这种“有意无意”会给学生心灵成长带来不健康的影响。

(一)在某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听一位老师执教《鞋匠的儿子》。

课中有个细节,让我产生了上述的想法。

当阅读到林肯被参议员侮辱的一段话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师:在公共场合,有人不仅侮辱了你,还侮辱了你的父亲,侮辱了一个行业的所有人,你会怎么做?生:我会跟他对骂,骂得他狗血喷头。

生:我会狠狠揍他。

生:我会把他宰了。

师:你也太心狠了。

师:一般人都会非常气愤。

可林肯这么做了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林肯“反驳”参议员的一段话。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学生为什么又会做出这样的回答呢?这样的“对话”会在学生的心田留下什么痕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揣测,老师这样的设计旨在突出林肯的宽容。

而为了得出林肯宽容这样一个老师想要的人物特点,却以学生的“不宽容”作为铺垫。

学生也好像猜透了老师的心思,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无独有偶,一次听一位老师执教《卧薪尝胆》,也遇到这样的教学情节。

老师启发学生想象。

吴王夫差会怎样来折磨勾践。

学生的回答同样充满了暴力,令人真有毛骨悚然之感。

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异曲同工”?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如果洁白无暇的童心世界经常去描摹这些,那会留下什么呢?危言耸听,也许会留下仇恨、报复、甚至暴力的种子。

(二)非常有幸,聆听到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牧童短笛》。

实事求是,这堂课上得真的很好,可以说达到了“人、文、课合一”的境界。

1.教者本身那充满文化修养的气息始终熏染着学生、浸润着听课者的心灵。

2024年语文课堂教案我们的校园

2024年语文课堂教案我们的校园

一、教案名称:我们的校园——校园平面图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掌握识别方向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心校园环境的感情。

【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识别方向和位置。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识别方向和位置。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我们学校的方向吗?东、南、西、北分别是什么?”2.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如何识别方向和位置。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识别方向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4.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目标,利用校园平面图,找到目标位置,并描述其位置。

5.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自己家庭的平面图,并标注出各个房间的位置。

2. 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环境,描述学校周边的主要道路和建筑物。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

【教学重点】1. 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校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文化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3. 教师总结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强调校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调查和访问,了解活动的内容和影响。

5.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课后作业】1. 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并记录活动的内容和感受。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被重视,如何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建设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首先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课程,而绿色教育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语文课堂应该融入绿色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环保知识、重视生态环境。

学校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增设相关环保素材,比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绿色教育的重要性。

二、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

目前,绿色教材的编写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

绿色教材不仅包含了环保知识,还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相关的环保故事、文章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选用教材和练习时,也要注意节约纸张,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开展绿色活动,培养环保意识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积极开展绿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举办文学赏析活动、举行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其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

四、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

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比如垃圾分类、公益活动、绿色出行等,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教学设计《保护环境》教学设计1一、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使语言积累、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学生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

2、收集、整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3、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上场:甲: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

32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目的是提醒全世界注意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乙:32年来,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增加使我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全体学生齐诵: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主持人合:六(4)班《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语文活动课现在开始。

(二)学生宣讲讲环保小知识《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存在着生命。

同时,科学家还进行了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生存的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

这说明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三)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告状》。

地球扮演者:咚—咚—咚……“升──堂”。

衙门大人:“堂下何人,有何冤情,快快请讲。

”衙门大人问。

地球扮演者:“我是宇宙中的成员──地球,我要状告人类”。

地球接着说:“我本来是宇宙中最耀眼、最漂亮的一个星球,我美丽的迷彩服上有海洋的蓝色、森林的绿色、云朵的白色,它们交相辉映令人喜爱。

可是人类一点儿也不爱护我,他们凿伤了我的皮肤、损失了我的毛发、弄脏了我的血液、折断了我的筋骨……望大人明查,还我公道。

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

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

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把什么带进课堂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和体会:一、把生活带进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把从文本的感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中跳荡起来,变成动态的画,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画。

如教学《观潮》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的景象,把学生带到了观潮台前,领略自然的神奇伟大,更感受到生活的美。

又如在作文课“描写你最熟悉的人”时,我引导学生用相机、摄像机拍下正在备课的教师、爱劳动的同学、勤劳的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爸爸、好学的奶奶等等,再现了他们工作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下笔流畅。

二、把怀疑带进课堂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找疑,不会问为什么,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教师满堂问的“灌输式”老路,也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多思善问,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贵有疑,只有敢于怀疑,才可能去推翻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课堂上应是怀疑与思辩的地方。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他们大胆怀疑,向教材、向教师挑战,但关键的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的水平。

三、把思考带进课堂新课程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种。

教师应该点火,而不是灌水。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分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说出自己的看法,亮出自己的态度;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开放思维。

八年级语文下册《倡导低碳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倡导低碳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撰写一篇关于低碳生活的作文。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体现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具体实践方法。
2.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计划,从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方面提出至少5条具体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也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低碳生活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深远意义理解尚浅。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低碳生活的内涵及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低碳生活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4.学生进行互评,相互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低碳生活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实践方法。
-学会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分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态度,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环保教育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环保教育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环保教育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那么,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环保教育呢?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

例如,在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中,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让他们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观。

在一些讲述动物故事的课文中,如《白鹅》《猫》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还有一些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也可以从中挖掘环保的主题。

比如《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们不及时改正错误,继续破坏环境,那么最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通过对这些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引导他们关注文中与环保相关的细节和描写,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在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让学生了解小村庄从美丽富饶到被洪水毁灭的过程,从而明白过度砍伐树木带来的严重后果。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小村庄会变成这样?”“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推荐一些与环保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森林报》《昆虫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三、在写作教学中强化环保教育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强化环保教育。

可以设定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环保小计划》《假如我是一片森林》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思考环保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场所,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和提高的主要地方。

在现代社会,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对语文教学者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在阅读文章、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你认为课文中的主人公面临的困境该如何解决?”,“你如何看待课文中的道德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教学需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学生需要在这个场所中感受到温暖、关爱和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排解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被关爱的。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课外阅读分享、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平台。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课文、诗歌等,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绿色课堂,生命的诠释

绿色课堂,生命的诠释

绿色课堂,生命的诠释作者:凌良英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一、绿色课堂——溢满爱意绿色的课堂应该是溢满爱意的,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所谓“润物细无声”,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接纳学生。

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爱意,溢满阳光。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课堂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我们教师要热爱这一个个生命,善待这一个个生命,特别在对待学生出错时的态度。

有次公开课上,教师出示了一系列的生字指名让学生认读,当请到一位小女生观,她读“喝”时,大声地读道:“渴”。

孩子们哄堂大笑,这名女生脸通红,低下了头。

观课的老师期待着这位执教的老师如何处理,这位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近这位学生,抚摸着她的头说:“看来这两个字你都认识呀!老师知道你把喝读成了渴是有原因的,能告诉大家听听吗?”此生抬起头,是老师给了她巨大的勇气,她说:“这两个字很像,只是偏旁不同而已。

”老师说:“你说得真好,你现在能分清它们吗?”“喝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

”“说得真好!”老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那宽容的爱着实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感动。

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以批评斥责待之,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的“症结”,化“错”为“对”,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绿色课堂——回归自然“绿色”就让人想到环保。

现在的食品、家具等等都呼唤绿色环保,那我们语文课堂的绿色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绿色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生态的,就如卢谦老师提出的…真水无香‟的课堂是求真、求实、求简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像少了音乐的渲染、多媒体的展示、小组讨论、课本剧的表演就上不了语文课,语文课上得异彩纷呈。

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写实记录

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写实记录

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写实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下面我将结合我所参与的一次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写实记录。

这次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在一所小学进行的,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成和含义,我精心设计了一堂汉字文化课。

在这堂课上,我引入了历史学科的内容,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让学生了解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汉字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

接着,我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的形式,教学生们如何认识和书写一些汉字,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艺术性。

学生们非常认真地观察和模仿,十分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接下来,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根据所学汉字,创作一段小短文。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尽情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们踊跃发言,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完成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品。

在汉字文化课的我组织了一场汉字书法比赛,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比赛中,学生们认真挥毫泼墨,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次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不仅对汉字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而且在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书写汉字,还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篇示例: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的内容,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重视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教育的策略作者:杨志清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摘要:绿色教育的渗透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独特体验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精华,精神的洗礼,成为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绿色教育; 教学实施策略一.前言“绿色教育”即尊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二.绿色教育分析绿色教育的框架设计和实践探索是当代教育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绿色教育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议题。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教育的研究。

在现代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在评价一个学校是否成功多看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很多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更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教育的发展最终变成了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最终成为部分“精英”学生的培养。

这种变化使教育失去了本身的重要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人人享受教育”成为空洞的口号。

无疑,教育中的发展主义问题是现代教育更要直面的问题,现代教育同样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让促进学生人格,情感的发展和考试成绩的提升一样受到重视并得到改善。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意义绿色教育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学的实施意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活化课堂小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跳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绿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小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这有利于营造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起到了活化课堂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任香兰生态文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初中语文的教育功能。

因此,本文以部编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初中语文学科德育“生态文明”的概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提出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中向初中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人们按照科学的生态意识,积极遵循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要转折期。

其思想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参差不齐的思想充斥在各个社交平台,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易受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中出现攀比、浪费等不良行为。

又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改变学生浪费、攀比等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大力发挥学科课程的优势。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保护环境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保护环境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保护环境《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案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环境问题。

3、培养学生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关注和热情。

(2)指导学生掌握描述环境问题和提出环保建议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和自己的感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文字。

(2)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合理组织段落,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有关美丽自然风景的视频,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画面。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样的风景美不美?”引导学生回答并分享感受。

3、接着播放一段展示环境污染的视频,如垃圾成堆、河流污染、雾霾笼罩的场景。

4、再次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谈谈对环境污染的感受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1、结合视频内容,向学生讲解环境的定义,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良好的环境对人类健康、生活质量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3、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森林砍伐等。

(三)观察与讨论(15 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或者回忆自己在学校、社区、公园等地看到的环境状况。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桶周围的垃圾未及时清理、教室窗户上的灰尘、校园里的花草被践踏等。

3、组织全班讨论:这些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会带来哪些危害?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写作指导(20 分钟)1、明确写作要求: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描述环境问题,也可以提出环保建议,或者讲述自己的环保行动,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如何利用二年级语文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利用二年级语文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利用二年级语文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课文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不少篇章都蕴含着环保的主题和元素。

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这些内容,巧妙地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

例如,在《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原本美丽干净的小路因为大家乱扔垃圾而变得脏乱差,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又恢复美丽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小路前后的变化,从而引发他们对于乱扔垃圾行为的思考。

通过提问“为什么小路会变得这么脏?”“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路一直美丽下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随意丢弃垃圾。

又如《清澈的湖水》一文,通过描写小洁在游湖过程中对湖水的保护,展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洁的行为,如“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不把它扔到湖里?”让学生理解小洁对湖水的爱护之情。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小洁的行为和那些乱扔垃圾的游客的行为,思考哪种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湖水的清澈,需要我们每个人管住自己的手,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动物们,模拟他们在小路上乱扔垃圾和后来一起打扫小路的情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更有可能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

小组讨论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环保问题进行讨论。

保护环境教学综合实践(3篇)

保护环境教学综合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环保意识融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本文将从课堂实践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保护环境教学综合实践。

二、课堂实践1. 教学内容创新(1)课程设置:将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环保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3)环保知识竞赛: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他们的环保知识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三、生活实践1. 家庭环保教育(1)开展家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培养环保意识。

(2)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家庭教育,让家庭成员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2. 校园环保实践(1)设立环保宣传栏:定期更新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2)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绿化校园等。

(3)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3. 社会环保宣传(1)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环保知识普及: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四、总结保护环境教学综合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课堂实践和生活实践,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素养,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1. 课堂实践方面,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

教研活动绿色课堂(3篇)

教研活动绿色课堂(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绿色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课堂的实践,我校开展了以“绿色课堂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文将详细阐述此次活动的内容、成果及启示。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教育,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教育部门也明确提出,要将环保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绿色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绿色课堂实践探索活动。

三、活动内容1. 绿色课堂主题设计活动伊始,我校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确定了绿色课堂的主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主题:(1)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2)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3)水资源保护与节约(4)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 绿色课堂教学实践在确定主题后,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结合绿色课堂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以下为部分教学实践案例:(1)语文课:《环保标语我来写》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环保标语,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富有创意的环保标语。

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评选出最佳环保标语。

(2)数学课:《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教师通过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调研,统计班级、学校、家庭等不同场景下的碳排放量,并提出降低碳排放的建议。

(3)科学课:《水资源保护与节约》教师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 绿色课堂评价与反思在绿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对绿色课堂的满意度。

同时,教师之间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绿色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绿色课堂实践,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3创建绿色学校的自评报告7篇

2023创建绿色学校的自评报告7篇

2023创建绿色学校的自评报告7篇创建绿色学校的自评报告1环境教育对于社会与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立足学校,扩展家庭,服务社会”作为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文明、节约、关爱、和谐”八字绿色方针,让环境教育深入课堂、深入生活,师生同树绿色理念,实施绿色教育,促进人与环境的相融相和与健康发展。

一、营造绿色环境,实施人文教育。

陵阳中心小学座落于举世闻名的陵阳河文化遗址北侧,始建于1956年,1996年正式搬迁到此。

学校占地64亩,总建筑面积43290平方米。

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968名。

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48名,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0人。

学校在上级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校训、“民主合作,奋进创新”的校风、“平等宽容,和谐互助”的教风、“善思好问,愉悦体验”的学风,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日照市优秀家长学校”、“县级课堂教学示范校”等近30余项荣誉称号。

二、创建绿色学校,丰盈学校内涵(一)健全组织机构,提供物质保障。

环境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工作日程。

成立创建学校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做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并按计划一步步展开工作,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保证了环境教育在决策、师资、设施和经费上没有后顾之忧。

在全校形成了校长亲自管理,分管人员具体操作,全体师生齐动员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专题培训学习,提升教师认识。

为了加强师生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通过组织的环境教育专题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中学到了必要的环境知识和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从而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环境教育理念,使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三)校园环境典雅,文化环保相融。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生命之绿,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首先要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文字、语言、阅读、写作等诸多内容,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生命的活力和魅力。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活动,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力量,阅读的乐趣和写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四种基本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生命之绿,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诗词、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之绿。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格。

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7篇

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7篇

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7篇抽生回答师:同学们都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创作。

这样,我们前面齐读,最后两句我们读自己的创作。

生读师:花草树木组通过自己的家作,表演,实地的调查、访问,让我们即看到了家乡的美丽,也看到了破坏家乡的现象。

真是发人深省。

让我们伸出大拇指对他们表示感谢。

同学们刚才创作让我们知道小鱼在求救,是谁伤害了他们呢?生:老师,当我们来到饮水源时,看到了一幕幕惊人的景象,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有人在我们的饮用水中洗脏衣服,白白的肥皂泡泡顺水流入了饮用水中;还有人在里面洗澡,在水岸上有个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洗澡”,可这些人完全视而不见,任由自己享受一时之快,不顾及后果。

生:我们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听我奶奶说,原来的小河清澈见底,里面还有很多小鱼小虾自由玩耍,而现在的河流(图片)到处师生活垃圾,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恶臭,里面看不见小鱼小虾了。

师:谁来评评他们说的怎么样?生:他们说的很有条理。

生1:说的很真实,从过去说到了现在。

师:是呀,过去的河水清澈见底,现在的河水浑浊恶臭。

我们家乡本身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镇。

因缺水(图片)我们的粮田已经口渴的裂缝了,生命之水也露出了最深处。

这些人全然不知道,还肆无忌惮的浪费。

现在通过政府的整治、查处、做宣传,增强人们保护水的意识。

渐渐的(图片)我们家乡的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作为小学生我们家里、学校里又是怎样节约用水的呢?生回答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水资源组给我们带来的图片,请看,这是谁?师:我来采访采访他,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生:我在学校也很节约用水,每天下午做清洁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桶接水来洗拖把,这样既能把拖把洗干净,也节约用水,两全其美。

师: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生:我自己想到的方法。

师:老师希望你把这个方法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人都来节约用水。

这组的同学展示了生动、形象的图片,收集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画面。

从而唤起我们对水资源的保护。

正如他们组的宣言:别人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绿色环保走进语文课堂
海拉尔区新桥小学张晓昕
从2008北京绿色奥运到2009世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到今年上海世博,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世界各国人民也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然而,20世纪地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植被资源逐渐遭受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这一切事实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铁证的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是多么触目惊心。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面临抉择和挑战,面临严峻的问题。

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人类任重道远,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实践方面,认为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是怎样去教育学生呢?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教师有责
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还要让低碳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节能减排的技能和“低碳”观念,要真正把节约、绿色、环保等概念内化为学生行为。

从而培养学生一种“低碳”的态度,进而携手共同打造我们的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绿色社会。

因此我们每位老师要与新课改同甘苦、肩并肩,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渗透“低碳生活”意识的方法,通过我的实践笔者认为:
在小学语文课中就存在大量科普文章及其他文章,其中都直接或间接在宣传环保意识。

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时渗透环保意识,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与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在分析和利用现行教材,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做到文道结合,把学生培养成自然环境的小卫士。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还要让低碳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必
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节能减排的技能和“低碳”观念,
要真正把节约、绿色、环保等概念内化为学生行为。

从而培养
学生一种“低碳”的态度,进而携手共同打造我们的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绿色社会。

因此我们每位老师要与新课改同甘苦、
肩并肩,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渗透“低碳生活”意识
的方法,通过我的实践笔者认为: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保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最近,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土壤遭受严重破坏,肥沃程度降低,剥蚀情况严重,年流失量大增。

②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③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

④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⑤淡水资源受到威胁,1/4的地方长期缺水。

⑥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引发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⑦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

⑨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锐减。

⑨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

⑩极地臭氧洞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二、分析课文,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品读,以情动人,体味大自然的美,可以是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品味祖国风光的无限美好,也可以是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美丽风光,还可以是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边读边体会景色之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
共处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自觉关注和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利用综合性学习课,大力渗透环保意识教材虽然有许多有关环保教育方面的素材,但教师在利用时把握时机,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体会,做到水乳交融。

教者只要在向学生提供这些环保信息时,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切勿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就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只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开展各种活动,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语文活动课既有语文性,又有活动性。

怎样在语文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呢?我认为,在语文活动课中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的社区环境,对社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社区环境中的良好现象进行宣传。

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墙报,还可以开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会。

目前我结合教会提出的“环保绿色工程”的精神。

首先让同学们看了一节“环保知识”的书,然后让学生写了“谈谈环境保护,我如何从现在做起”的后感。

同学们都谈得非常透
切深刻,然后,我又让学生做了“保护绿色工程”的宣传,最后让学生出了一期“保护绿色工程”的板报。

至此,“保护绿色工程”的环保意识已深入了学生之心,使他们感受日常生活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从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并探索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会善待地球,形成与环境友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我们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行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外活动与课余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可以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玩中找到乐趣,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环保意识。

例如,在我校创建绿色学校之际,我们在3月12日组织学生在校园、社区开展“为创绿作贡献,美化社区家园”的绿色环保行动。

我们亲自带领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行动,学生在植树造林、拾拣垃圾、清理卫生死角,以及制止不讲究卫生的行为时,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深入地植根心中。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非常重视卫生值岗工作,落实环保行动。

要求每一位值日生都要尽职尽责、高度负责地完成每一次的卫生工作。

平时更注重环保渗透的细节,例如,要求学生为校园花坛、草坪,以及教室内设计环保标语:“呼唤低碳生活,拥抱绿色未来!”“爱护绿色,不要攀折花木!”“勿踏草地,保
持清洁!”“勿乱扔纸屑果壳,别随地吐痰!”等等。

平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家也能与家长一起参与环保节约行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坚持以步代车。

在学校要随时拣起地板上的垃圾,时刻保持个人的卫生,用心维护校园的清洁。

这样培养了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实践证明,语文课确实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良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

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

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该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