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合集下载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也有人认为中国在古代的研究中就已经进行了变换分析, 如《马氏文通》中就有不少变换的例子。但是我们认为 这只能称为一种变换的思想,而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变化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
❖ “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条件:句中所包含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一致。
❖ ~~形成的原因:
相同。 ❖ 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对双宾语中远宾语特点的揭示 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一个特点的发现。 程度副词“还”在“比”字句中能表示比拟而不同于
“更”的现象的揭示 表示总括的程度副词“都”确切的语法意义的最新认定。
变换分析法的局限
❖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 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改换。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 把它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 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在结构主义语法中,指的是句式变换。美国描写语言学 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Z·S·Harris)把它作为语法分析的 一种操作,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的 集合。
变换分析的类推性原则
❖ 所谓类推性原则,是指根据同一性和约束性建 立起来的变换关系,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绎的方 式,不经过变换程序直接从原式类推出变式,或 从变式类推出原式,它是一条可以提高变换分 析的可操作性和方便度的附加原则。
变换矩阵
❖ 变换矩阵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 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语法上的同一性强调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 义结构必须保持一致。
变换前后相对应的同现成分元素必须是同一个词, 同一个义项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2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 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3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15
再看实例: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
4
请看:
?[B]式⇒[D]式 ? [C]式⇒ [D]式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7
Hale Waihona Puke [C]式⇒[E]式 ?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24页PPT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24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言知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0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
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及其对现代汉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
变换分析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

揭示语言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规律
•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 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创新
• 变换分析法将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SMART CREATE
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01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概述及应用领域
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
变换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 英语语法著作中的transformation有三种含
义:
我们采用
•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的改换

• 在美国描写语言学中,指不同句式的变换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指由底层结 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 客观依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各个句法格式,从表面看好像是各不相同
基本意思
• 2.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乔姆斯基的转换生 成语法,翻译为“转换”
•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 3.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译为 “变换”
• 定义为: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 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词 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集合 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 A→C A →D • B→D B→C
• 通过上面那样的分析方法,证实了“我在 屋顶上发现了他”的确是个歧义句,这种 分析方法就叫变换分析。
再如:
• (2)我送一件衣服给他。
• (3)我偷一件衣服给他。
• (4)我做一件衣服给他。

12

34

1-2主谓 3-4连谓
• 语法意义不同: • 例(2)送的过程就是给的过程 • 例(3)(4)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一、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 句式。
[A]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A组是没有被动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即不带“被”、 “给”一类字眼儿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受事主语句)。 变换分析法: (替换为“把”字句)
把你给批评了? 把他请来了。 那西红柿烂了,把它扔了。
替换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现象呢?
凡“把”的宾语为人称代词都不能变换为无标记受事 主语句。
把这。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完成的能力 有解决的办法 ⇒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骂过他的人 ⇒ 有陪他的人 ⇒ 有买新房子的钱 有研究的时间 有玩儿的时间 ⇒
请看: [B]式
?[B]式⇒[D]式 ? [C]式⇒ [D]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我取给张大爷一些钱。 ……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这两组句子从外在形式上看是一样的,都是|主+动+补+宾|格式。

所谓不同,指的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句法变换分析法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不同。

(一)我们可以先试着把两组都转换成“被”字句。

A组:船被他们凿沉了。

门被他们踢开了。

B组:无法转换。

饭被他们吃饱了。

(×)酒被他们喝醉了。

(×)通过以上转换表明,A、B两组存在着无可争辩的差异。

至于差异的原因,可以通过再一次转换来考察。

(二)根据句意,可以把两组句子分解如下:A组:他们凿船,船沉了。

他们踢门,门开了。

B组:他们吃饭,他们饱了。

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本次变换,不仅再次印证了两组的差异,而且还进一步呈现了导致差异的原因:A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是船沉了、门开了;B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是他们饱了、他们醉了。

说得明白点,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是两组句子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变换分析法 2“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可以变换为“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变换为“我不认识这位领导”.其中的“我”可以是受事者(“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是施事者(“我不认识这位领导”);而在“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中,“我”只能是施事者。

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只能变换为“我不认识这种植物”。

扩展资料: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1、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2、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3、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4、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语法研究-变换分析(下)

语法研究-变换分析(下)

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变换分析的着眼点不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而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格式的外部。

具体说,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原先的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手段。

对于变换分析,首先必须认识清楚,“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用朱德熙先生(1986)的话来说,“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因此,决不能将变换看作是某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按照这个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一、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matrix[ ]),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左边。

二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称之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三是表示原句式和变换式之间变换关系的箭头,置于原句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之间(用一般的箭头,如“→”,表示变换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如“ ”,表示变换关系不成立)。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变换实例。

先看实例:(1)戏台上摆着鲜花。

(2)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其词类序列都是:(3)名词[处所1+动词+着+名词语。

如果对它们进行层次分析,切分和定性相同。

请看:(4) 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语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1 2 1—2 主谓3 4 3—4 述宾但例(1)和例(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例(1)表示存在,表静态,“动词着”在意思上大致相当于“有”。

我们把例(1)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A义。

例(2)表示活动,表动态,“动词着”在意思上表示某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我们把例(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B义。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B式
C式
*京戏演在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大雨下在外面
通过变换手段,我们可知 A式 和 B式是不同的句式,看起来 词汇排列相同,词类相同,构 造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 实际上,内部语义关系不同。
三. 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3.1 变换 1.什么是变换? 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后 期 代 表 人 物 海 里 斯 ( Z. Harris ) 所 用 的 transformation 译 为 “ 变 换”。 “变换” 是指同一层面上不同句法结构之间 结构上的依存关系。
动词的类不同引起的 A: 写贴戴带插 躺 漂 ……

B: 看 吃 开会 咳嗽 上 洗 ……

[+附着,+持续,+状态]

[-附着,+持续,-状 态]
在+Np+V+N 分化为(a)与(b)

在火车上贴标语 在火车上写字 在黑板上写字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山上正 在架炮
山上架着炮
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主要内容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经典案例分析 三.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一. 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三个例子:
(1)咬死猎人的狗 (2)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3)反对的是他
可用结构层次分析法


例(1)分析如下:
(1a)咬死 猎人的 狗Fra bibliotek
例(2)分析如下:

A 列变换到 C 列,横向和纵向的句子排列形成 一个矩阵。 在这个矩阵里,横行的句子之间是变换关系, 竖行的句子之间是同构关系。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参加的是张三。 →参加会议的是张三。

跑的是班长。 →跑一百米的是班长。
讲究的是我们。 →讲究卫生的是我们。
砍伐的是队长。 →砍伐树木的是队长。
B式: VP的是NP。→D式:VP+NP。 反对的是他。 → 反对他。 考试的是现代汉语。 →考试现代汉语。 蒸的是馒头。 →蒸馒头。 跳的是拉丁舞。 →跳拉丁舞。 写的是小说。 →写小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变换的原则
变换矩阵: 原式包含若干句子,变换式 包含若干句子。把原式和变换式中一部 分相应的句子写出来,就会形成一个形 式上的方阵,即变换矩阵。
(1)我借给你一支笔使。 → 我借一支笔给你使。 (2)我送给你一瓶酒喝。 → 我送一瓶酒给你喝。 (3)我递给他一张报纸看。→ 我递一张报纸给他看。 (4)他租给我一间房住。 → 他租一间房给我住。
三 变换的手段和原则
(一)变换的手段 1、成分换位(语序)。(移位) 更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位置,从而构成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3、我在屋顶上看到了他。 是不是歧义结构?如果是歧义句有几种意义? 直接成分分析法无法解释。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有三种意义: (1)我在屋顶上,他不在,我看到了他。 (2)他在屋顶上,我不在,我看到了他。 (3)我和他都在屋顶上,我看到了他。
4、下列句子都是“NP施事+在+NP处所+看 到了+NP受事”结构的句子,它们表达意义相 同吗?
(2)我在飞机上看到了长城。 →我在飞机上,长城不在飞机上,我看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四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四讲

增添实词即扩展。通过考察能不能扩展,可以给句法结构及其组成成分分类
1
如:
2
迅速处理 非常迅速的处理
3
迅即处理 ————
4
“讯即”是副词,迅速是形容词。
5
3、增添
如: NP “(都)NP了” 大姑娘 大姑娘了 一个部队的老战友 一个部队的老战友了 四点钟 (都)四点钟了 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了 百把斤的猪 百把斤的猪了 (比较:*猪了,哪能随便卖出去?)
01
在保持语义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句法结构格式,找出一般的语法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扩展法、替换法等)无法找出的狭义同构(模式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相同)的语法形式内部的差别,从而分出更小的类来。
02
“在黑板上写字” √“把字写在黑板上”。
“在家里吃饭” ╳“把饭吃在家里”。
01
NP + VP
(在这路上开车考司机了!)
考司机——考验司机的水平或胆量。
(我想考司机,将来开出租车。)
考司机——通过考试,成为司机——我收藏的书画。
(我的书画都是学着乱涂的。)
我的书画——我创作的书画。
(开始是魔术,接着是我的书画。)
我的书画——我表演写字画画。
2、替换 (有人认为不属于变换分析) 能够相互替换说明有相同的分布特征,而有相同的语法性质,有可能归为同一种聚合。 NP + VP (NP NP+VP) 人 人们 同学 来了。 三个同学 客人
02
对“变换”的理解和使用,可主要分为三种含义:
01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系。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A式:动词+的+是+名词语⇒B式:动词+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反对他。

喜欢的是帅哥。

⇒喜欢帅哥。

吃的是米粉。

⇒吃米粉。

学习的是韩国人。

⇒学习韩国人。

擦的是窗户。

⇒擦窗户。

讨厌的是他的人品。

⇒讨厌他的人品。

A式:动词+的+是+名词语⇒C式:动词+实词语+的+是+名词语反对的是他。

⇒反对迁移方案的是他。

喜欢的是帅哥。

⇒喜欢她的是帅哥。

吃的是米粉。

⇏* 吃牛肉的是米粉。

学习的是韩国人。

⇒学习汉语的是韩国人。

擦的是窗户。

⇏* 擦地板的是窗户。

讨厌的是他的人品。

⇏* 讨厌一个人是他的人品。

反对的是他,喜欢的是帅哥,学习的是韩国人这几个句子既能变换成B式也能变成C式,是有歧义的。

《汉语语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

《汉语语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

“NL+V+着+NP”对应两种变换格式: (A)NP+V+在+NL (B)NL+正在+V+着+NP 台上摆放着鲜花 鲜花摆放在台上 台上正在摆放着鲜花
语义特征分析法
“床上躺着病人”和“门外刮着大风”形式相同,为什么却有不同的 变换格式呢?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句子中的核心动词(“躺、 刮”)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 能进入“NL+V+着+NP”格式的动词V,在语义特征上有两类:一 类(Va)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坐、躺、站、放、贴、挂),一类 (Vb)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走、跑、跳、打、刮)。 因此,“NL+V+着+NP”实际上是两类:(1)NL+Va+着+NP; (2)NL+Vb+着+NP。其中(1)只能变换为(A)NP+Va+在+NL; (2 )只能变换为(B)NL+正在+Va+着+NP。 “台上摆放着鲜花”之所以既能进入A,又能进入B,是因为其中的核 心动词“摆放”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
(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在]热恋。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的缺点: 句子成分分析法坚持寻找句子的主干,但事实上寻找出来的主干很多 时候并不能反映整个句子的大意,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无原则的团结对革命事业有害。 团结 —— 有害 我的心情很不平静。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是要找出主要由词充当的各种句子成分: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即“六大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是 主要成分,宾语是连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析句程序:
①划主谓:根据逻辑语义关系把句子划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隔开)。 ②找中心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用“ ”表示)、谓语部分的中心 词(谓语,用“ ”表示),主语和谓语就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或基本成分)。 ③找连带成分:看谓语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用“ ”表示)。 ④找附加成分:主语、宾语之前的修饰语是定语(用“( )”表示),谓语之前 的修饰语是状语(用“[ ]”表示),谓语之后的补充成分是补语(用“〈 〉” 表示)。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也叫转换分析法,是根据一个语法格式与其他格式之间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结构形式上有规则的变化而进行的语法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可以用变换分析法。

其分析的手续是:通过移位、删减、增添等手段,把一种结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意义相同的结构,把有歧义的结构转换为几个没有歧义的结构。

例如: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A、B表示的语法意义不相同,A表示存在,表静态,B 表示活动,表动态。

而A、B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也相同。

但运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从形式上验证A、B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C、四方桌放在院子里(名词+动词+在+处所词)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D、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处所词+正在+动词+名词)
A可以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为D式,B可以变换为D 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这从形式上验证了A、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

又如山上架着炮这一结构的歧义也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分化,它既可以变换为C式,又可以变换为。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例三



确定“住人”的句法属性。 买票 住人 我们走 买一张票 住一个人 *我们一个走 不买票 不住人 *不我们走 买不买票 住不住人 *我们不我们走 买了票一张 住了人一个 *我们了走一个 票买了 人住了 *走我们了 票不买了 人不住了 *走不我们了 买票可以 住人可以 我们走可以 今天买票 今天住人 今天我们走 同意买票 同意住人 同意我们走
它对于变换关系具有验证作用,对于变换实 例来说具有鉴别作用。看一个变换是否成立, 看一个实例是不是属于某个变换矩阵的合格 的成员,就是要看它和其它实例是不是具有 足够的平行性。
四 变换分析法的优点(作用)
1、能够更好地分化歧义。 分化由分析对象内部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现
象,用变换揭示不同语义关系,分化歧义。 如:反对的是他。 2、给某些句法结构分类。 指的是构成成分的词类相同,成分的排列顺序相 同,内部结构层相同的句法结构。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山上架着炮。
2、平行性原则。 在变换矩阵中的句子,不论语法上还是在句
义上都具有一系列的平行性。 (1)在变换矩阵中,横行的句子构成变换 关系,即原式和变换式中相对应的句子句法 结构可以不同,但语义结构必须相同。 (2)在变换矩阵中,竖行的句子语法结构 一定相同,概括意义也相同。
说明:平行性原则是变换分析的附加性原则,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狼把羊吃了。 3、成分替换。(替代) 替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张三不但去北京,张三还去南京。 →张三不但去北京,他还去南京。 4、成分分合。(合并/分裂) 通过对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分裂与合并 构成变换式。 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 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D]式 名词 [施事] +动词+给+名词 [与事] +名词 [受事]
[C]式

[E]式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我从厨房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我从学校做了只风筝给弟弟。 我刻了个图章给老王。⇏*我从家里刻了个图章给老王。 她剪了些剪纸给妈妈。⇏*她从学校剪了些剪纸给妈妈。 ……
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双宾结构:一般将离动词较远的那个宾语叫远宾语,也称直 接宾语;将离动词较近的那个宾语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给你我弟弟的箱子。
*她送给张老师爸爸的电脑。 *给他我的书。 *送张阿姨妈妈的手表。 *卖给我你的帽子。 *赔给他们我们家的房子。

A组是没有被动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即不带“被”、 “给”一类字眼儿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受事主语句)。 变换分析法: (替换为“把”字句)
把你给批评了? 把他请来了。 那西红柿烂了,把它扔了。
替换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现象呢?
凡“把”的宾语为人称代词都不能变换为无标记受事 主语句。
把这个字擦了。 把旧报纸卖了。 把那啤酒喝了。 把鸡窝拆了。 把他撤了。 把它扔了。
[A]式 [D]式 我送了一件毛衣给她。⇒我送给她一件毛衣。 我交了篇论文给陈老。⇒我交给陈老一篇论文。 我卖了间房子给老李。⇒我卖给老李一间房子。 我还了三本书给小张。⇒我还给小张三本书。 我递了张名片给曹总。⇒我递给曹总一张名片。 我写了封信给刘校长。⇒我写给刘校长一封信。 ……
请看: [B]式
?[B]式⇒[D]式 ? [C]式⇒ [D]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我取给张大爷一些钱。 ……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完成的能力 有解决的办法 ⇒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骂过他的人 ⇒ 有陪他的人 ⇒ 有买新房子的钱 有研究的时间 有玩儿的时间 ⇒

几捆书送北京大学图书。 ⇒名词语1+送+给+名词语2 ⇒名词语1+送+到+名词语2
反对的是他
(变换分析法) 1.动词+的+是+名词语 ⇒ [C]式:动词+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 反对他 2.动词+的+是+名 ⇒动词+实词语+的+是+ 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 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
二、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
a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b门上贴着对联⇒对联贴在门上

a行的原句式和变换式虽然都表示存在,表静态, 但二者有差异:原句式以“台上”为话题,说明 “台上”存在什么事物;变换式则以“主席团”为 话题,说明“主席团”存在于何处。B行的原句式 和变换式之间语法意义上的差异也是如此,原句式 以“门上”为话题,说明“门上”存在什么事物; 变换式则以“对联”为话题,说明“对联”存在于 何处。显然,a行和b行各自原句式与变换式在语法 意义上的差异一致。可见,它们所列的变换符合本 条要求。
第一组: 哈尔滨比这里还冷。 ⇒ 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 ⇒ 小张跑得比王平还快。 ⇒
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小张跑得比王平更快。
第二组: 那孔儿比针眼儿还小。 ⇏ 他呀,比狐狸还狡猾。 ⇏ 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
*那孔儿比针眼儿更小。 *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 ⇒ ⇒ ⇒ ⇒ ⇒
这个字擦了。 旧报纸卖了。 那啤酒喝了。 鸡窝拆了。 *他撤了。 *它扔了。
“还”和“更”
A组: 她的胳臂经火柴棍儿还细。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还粗。 “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还高了。”
B组: *她的胳臂比火柴棍儿更细。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更粗。 *“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更高了。”
B、C之间的区别:

[B]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E]式 名词 [施事] +从…+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例如:
[B]式 [E]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从铁蛋那里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把这个苹果给她⇒给她这个苹果 把两元钱还她⇒还她两元钱 把我弟弟的箱子给你。⇏给你我弟弟的箱子 她把爸爸的电脑送给张老师了。⇏ 她送给张老 师爸爸的电脑了。 把妈妈的手表送张阿姨。⇏送张阿姨妈妈的手 表 把你的帽子卖给我。 ⇏卖给我你的帽子
怎么区分: A B 那烂了的西红柿扔了。*那西红柿烂了,它扔了。 衣服卖了。 书烧掉了。 *你批评了? 李教授请来了。 ?他请来了。
变换分析的原则
一、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
变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一是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 “原句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 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左边。
二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
法格式(称之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 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三是表示原句式和变换式之间变换关系的箭 头,置于原句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 之间(用一般的箭头,如“⇒”,表示变换 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如“⇏”,表 示变换关系不成立)。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一、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 句式。
[A]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四、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 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 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也称 为“低层次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前三排坐着来宾⇒来宾坐在前三排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五、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 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 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即“高层次语义关 系”)上的差别一致。
[C]式 [D]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织给她一件毛衣。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我冲给客人一杯咖啡。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我做给弟弟一只风筝。 我炒了些花生米给她。⇏*我炒给她一些花生米。 我刻了个图章给老王。⇏*我刻给老王一个图章。 她剪了些剪纸给妈妈。⇏*她剪给妈妈一些剪纸。 ……
如:[A]式⇒[C]式
[A]式⇏ [C]式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 ⇏京戏演在戏台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正在摆鲜花。
二、在变换矩阵中,矩阵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 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 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次语义关系”)也 必须一致。 三、在变换矩阵中,矩阵右边作为变换式的一 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 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次语义关系”)也 必须一致。鱼Biblioteka 混珠的情况 a.病人在床上躺着
⇒ b.孩子们在门口坐着⇒ c.他在马背上跳着 ⇒ d.张三在门外站着 ⇒ e.他在地上画着 ⇒ f.书在地上堆着 ⇒ g.水在河里流着 ⇒
病人躺在床上 孩子们坐在门口 他跳在马背上 张三站在门外 他画在地上 书堆在地上 水流在河里
再看实例:
汉语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再看一组实例:
(A)我送一件衣服给她。 (B)我偷一件衣服给她。 (C)我做一件衣服给她。
层次分析:
a. 我 送了 一件毛衣 给她 b. 我 买了 一件毛衣 给她 c. 我 织了 一件毛衣 给她 1 2 3 4
1-2主谓关系 3-4连动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A、B、C的句法格式都是: 名词语[施事] +动词+名词语[受事] +给+名词语[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