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一、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 句式。
[A]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四、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 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 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也称 为“低层次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前三排坐着来宾⇒来宾坐在前三排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五、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 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 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即“高层次语义关 系”)上的差别一致。
⇒ ⇒ ⇒ ⇒ ⇒ ⇒
这个字擦了。 旧报纸卖了。 那啤酒喝了。 鸡窝拆了。 *他撤了。 *它扔了。
“还”和“更”
A组: 她的胳臂经火柴棍儿还细。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还粗。 “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还高了。”
B组: *她的胳臂比火柴棍儿更细。 *那蛇,好家伙,比碗口更粗。 *“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更高了。”
第一组: 哈尔滨比这里还冷。 ⇒ 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 ⇒ 小张跑得比王平还快。 ⇒
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小张跑得比王平更快。
第二组: 那孔儿比针眼儿还小。 ⇏ 他呀,比狐狸还狡猾。 ⇏ 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
*那孔儿比针眼儿更小。 *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a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b门上贴着对联⇒对联贴在门上

a行的原句式和变换式虽然都表示存在,表静态, 但二者有差异:原句式以“台上”为话题,说明 “台上”存在什么事物;变换式则以“主席团”为 话题,说明“主席团”存在于何处。B行的原句式 和变换式之间语法意义上的差异也是如此,原句式 以“门上”为话题,说明“门上”存在什么事物; 变换式则以“对联”为话题,说明“对联”存在于 何处。显然,a行和b行各自原句式与变换式在语法 意义上的差异一致。可见,它们所列的变换符合本 条要求。
B、C之间的区别:

[B]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E]式 名词 [施事] +从…+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例如:
[B]式 [E]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从铁蛋那里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把这个苹果给她⇒给她这个苹果 把两元钱还她⇒还她两元钱 把我弟弟的箱子给你。⇏给你我弟弟的箱子 她把爸爸的电脑送给张老师了。⇏ 她送给张老 师爸爸的电脑了。 把妈妈的手表送张阿姨。⇏送张阿姨妈妈的手 表 把你的帽子卖给我。 ⇏卖给我你的帽子
怎么区分: A B 那烂了的西红柿扔了。*那西红柿烂了,它扔了。 衣服卖了。 书烧掉了。 *你批评了? 李教授请来了。 ?他请来了。
变换分析的原则
一、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
变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一是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 “原句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 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左边。
二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
法格式(称之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 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三是表示原句式和变换式之间变换关系的箭 头,置于原句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 之间(用一般的箭头,如“⇒”,表示变换 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如“⇏”,表 示变换关系不成立)。
[A]式 [D]式 我送了一件毛衣给她。⇒我送给她一件毛衣。 我交了篇论文给陈老。⇒我交给陈老一篇论文。 我卖了间房子给老李。⇒我卖给老李一间房子。 我还了三本书给小张。⇒我还给小张三本书。 我递了张名片给曹总。⇒我递给曹总一张名片。 我写了封信给刘校长。⇒我写给刘校长一封信。 ……
请看: [B]式
汉语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再看一组实例:
(A)我送一件衣服给她。 (B)我偷一件衣服给她。 (C)我做一件衣服给她。
层次分析:
a. 我 送了 一件毛衣 给她 b. 我 买了 一件毛衣 给她 c. 我 织了 一件毛衣 给她 1 2 3 4
1-2主谓关系 3-4连动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A、B、C的句法格式都是: 名词语[施事] +动词+名词语[受事] +给+名词语[与事]

几捆书送北京大学图书。 ⇒名词语1+送+给+名词语2 ⇒名词语1+送+到+名词语2
反对的是他
(变换分析法) 1.动词+的+是+名词语 ⇒ [C]式:动词+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 反对他 2.动词+的+是+名 ⇒动词+实词语+的+是+ 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 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
二、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
如:[A]式⇒[C]式
[A]式⇏ [C]式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 ⇏京戏演在戏台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正在摆鲜花。
二、在变换矩阵中,矩阵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 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 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次语义关系”)也 必须一致。 三、在变换矩阵中,矩阵右边作为变换式的一 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 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次语义关系”)也 必须一致。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完成的能力 有解决的办法 ⇒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骂过他的人 ⇒ 有陪他的人 ⇒ 有买新房子的钱 有研究的时间 有玩儿的时间 ⇒
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双宾结构:一般将离动词较远的那个宾语叫远宾语,也称直 接宾语;将离动词较近的那个宾语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给你我弟弟的箱子。
*她送给张老师爸爸的电脑。 *给他我的书。 *送张阿姨妈妈的手表。 *卖给我你的帽子。 *赔给他们我们家的房子。
[C]式 [D]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织给她一件毛衣。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我冲给客人一杯咖啡。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我做给弟弟一只风筝。 我炒了些花生米给她。⇏*我炒给她一些花生米。 我刻了个图章给老王。⇏*我刻给老王一个图章。 她剪了些剪纸给妈妈。⇏*她剪给妈妈一些剪纸。 ……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D]式 名词 [施事] +动词+给+名词 [与事] +名词 [受事]
鱼目混珠的情况
a.病人在床上躺着
⇒ b.孩子们在门口坐着⇒ c.他在马背上跳着 ⇒ d.张三在门外站着 ⇒ e.他在地上画着 ⇒ f.书在地上堆着 ⇒ g.水在河里流着 ⇒
病人躺在床上 孩子们坐在门口 他跳在马背上 张三站在门外 他画在地上 书堆在地上 水流在河里
再看实例:

A组是没有被动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即不带“被”、 “给”一类字眼儿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受事主语句)。 变换分析法: (替换为“把”字句)
把你给批评了? 把他请来了。 那西红柿烂了,把它扔了。
替换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现象呢?
凡“把”的宾语为人称代词都不能变换为无标记受事 主语句。
把这个字擦了。 把旧报纸卖了。 把那啤酒喝了。 把鸡窝拆了。 把他撤了。 把它扔了。
[C]式

[E]式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我从厨房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我从学校做了只风筝给弟弟。 我刻了个图章给老王。⇏*我从家里刻了个图章给老王。 她剪了些剪纸给妈妈。⇏*她从学校剪了些剪纸给妈妈。 ……
?[B]式⇒[D]式 ? [C]式⇒ [D]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我取给张大爷一些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