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3、唐代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2课件[79页]
散文精品
2. 代表作: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g ǔ mǔ潭记》
选
《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3.2第二节 韩、柳散文
23.2 韩、柳散文23.来自.2 柳宗元韩、柳散文
韩愈 柳宗元
3.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1)寓言散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例如《黔之驴》。 (2)山水游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极具艺术之美。有时采用直接象 征手法,移情于景,寄寓身世之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3)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真题演练
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的观念是在哪篇文章中()
A、 《答李翊书》 B、 《送孟东野序> C、 《送李愿归盘古序》 D、 《争臣论》
真题演练
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的观念是在哪篇文章中()
A、 《答李翊书》 B、 《送孟东野序> C、 《送李愿归盘古序》 D、 《争臣论》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韩愈的文学观念。韩愈在《争臣论》中明确提出:“ 君子居 其 位,则死思其官;未得位,则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
真题演练
韩愈的古文包括多种文体,其中有(
)
A.杂文 B. 赠序文 C. 祭文 D. 碑志 E. 传记
真题演练
韩愈的古文包括多种文体,其中有(
A.杂文 B. 赠序文 C. 祭文 D. 碑志 E. 传记
ABCDE )
23.2 韩、柳散文
23.2.2 柳宗元
韩、柳散文
韩愈 柳宗元
1. 文体:主要有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寓言等文学散文,其中 山水游记 是其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散文在这个时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议论或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抒发思想。
唐代散文多用文白体,通俗易懂,篇幅灵活,不受格律束缚,表达形式多样,如记叙、议论、随笔等。
二、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1. 韩愈:《师说》、《进学解》等2. 柳宗元:《与鲍明远书》、《致婴儿书》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4. 杜牧:《秋夕》、《秋夕即事》等三、思想内容及主题1. 儒家思想:韩愈的《师说》从儒家的角度谈到师道重于神道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2. 道家思想:柳宗元的《致婴儿书》以儿童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3. 佛家思想:白居易的《长恨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诸多不如意的思考,追问了生命的意义。
4. 唐代社会风貌:杜牧的《秋夕即事》以唐代秋夕的景象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人情冷暖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四、艺术风格及修辞手法1. 叙事表达:唐代散文注重对事件的直接叙述,情节展开合乎逻辑,注重细节描写。
2. 深入思考:唐代散文思考问题深入,对生活现象进行剖析,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3. 描写手法:唐代散文重视对细节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4. 修辞手法:唐代散文多使用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影响与意义唐代散文不仅在表达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有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散文既注重内容的深入思考,又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美感的追求,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经验。
以上是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5、先秦散文(上)
[ ]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散 文
三、先秦史传的文学成就 (一)叙事成就 1、从几个概念看先秦史传叙事 方式的多姿 A、‚记事体‛和‚记言体‛
(《礼记· 玉藻》)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 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 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 ]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散 文
4、细节刻画
★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
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 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 之。(《晋公子重耳之亡》)
★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
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 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 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 生世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
[ ]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散 文
第一节 早期散文扫描
★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 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汉 书· 艺文志》说它原有百篇,孔子编 纂并为之作序。这个说法大概不足 信。秦火后,《尚书》暂绝。汉初 出现了今、古文不同的传本。今文 《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 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古文《尚 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 定,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这 16篇后来亡逸了。西晋永嘉之乱后, 今文《尚书》散亡。
[ ]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散 文
★ 铭文
即铸刻于青铜器上文字,具有 重要的史料价值。商代已有十分简 略的铭文,但只是到周代,才有较 大发展。周代的铭文,多是记述战 功、赏赐或者讼断等。一般都较简 短,仅几十字;个别的较长,如 《散氏盘铭》300余字,《毛公鼎 铭》449字。 铭文文体与《尚书》相象,多 为散文。但也有个别韵文,如《虢 季子白盘铭》。
1.3第三课 唐宋散文
第三课唐宋散文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记”等基本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掌握“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记”等基本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宋散文继承了汉魏散文“文以明道”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从六朝以来文学创作对形式美的追求中合理汲取营养,以其蕴藉隽永的格律声色及神理气味之美,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呈现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中国古代散文有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二、唐代散文在唐代,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这一有目的、有理论主张、参与者广泛并影响深远的改革从内容上将散文引向政教之用,从形式上则将散文由骈体引向散体这就是“古文运动”。
1、文风转变的关键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在唐代前期文风转变上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一时于期最有生命力的散体文,还是出自像李白和王维这样诗人之手的书信和抒情小文,他们使文既具有诗的特点,又不失文的本色,形成了盛唐时期特有的“诗人之文”。
2、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在散体文的创作上有众多的开拓,他们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有别的散文规范和秩序,将情感注入散文中,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
他们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高峰,力图通过弘扬儒学思潮达到解决现实危机的目的。
因此他们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反对不切实用的文体文风,使文成为能够干预政治、影响社会的有力工具。
韩愈、柳宗元先后创作了800多篇散文,政论、杂说、传记、祭文等应有尽有。
韩愈的散文语言生动、凝练,并善于使用比喻排比等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柳宗元的散文精品主要是山水游记,如著名的“水州八记”。
他在精心描摹自然景物的同时将个人情感不露痕迹地融入文中,达到写景、抒情的有机统一。
3、小品文的代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古文走向衰落,此时篇幅短小但批判性强、感情炽烈的小品文大放光彩,皮日休、陆龟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第十章 唐代散文
第十章 唐代散文古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唐代才有的,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用以与骈文相对。
秦汉以前文章并无骈散之分,从东汉时起,行文受辞赋的影响逐渐骈偶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逐渐形成。
这种文体全篇以双句(又称俪句、偶句)为主,最多见的是用四字、六字排比或间隔交错,叫做骈四俪六(简称四六文),并且讲究声律、对仗、辞采华美和使用典故。
由于南北朝时期讲求文学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文学观念的影响,骈文逐渐取代了散文。
到初唐骈文更加盛行,又大多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内容愈来愈空洞浮夸。
引起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忧虑和不满,主张对文体来一次革命。
从四杰开始骈文中的散文倾向已越来越明显,陈子昂所写的政论文朴实平易,成为散文复兴的先导。
安史之乱以后,李华、元结、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认为国家动乱的根本原因是儒家古道的衰落,而儒学衰微又是因为浮靡文风流行,所以纷纷起来反对“俪偶章句”的骈文,提倡三代两汉的文风,并写下了大量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散文。
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古文运动高潮的到来做了准备。
但他们不论在理论或创作实践上,都未能推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足以胜过骈文的新体散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愈和柳宗元意识到要复兴古道,首先必须对古文自身进行革新,并自觉地担当起创造新体散文的历史使命。
他们相互呼应,共同倡导,并以各自的创作实绩达到唐代散文的顶峰。
第一节“古文运动”与韩愈散文“古文运动”,是现代人的概念。
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
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因为参加的人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浪潮,所以称它为文学史上的一次运动。
“古文运动”不仅是一次文体和文风的改革,更是日渐壮大的庶族地主阶级以恢复儒道为目的反对豪族地主,力图中兴的一次改革运动,是政治革新、经济革新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
《古代文学》第七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七章唐代散文和小说▪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收录作者3042人,作品18488篇。
▪同治年间陆心源又补辑3310篇。
▪编者使用大散文的概念,相对于诗歌、小说而言。
唐散文有骈体有散体,骈体占主导,公文等都是以骈体写成。
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
一、初唐散文1、魏征:《十思疏》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4、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二、盛唐散文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3、李华:《吊古战场》4、元结:《右溪记》☞韩柳古文运动☞韩愈的古文创作☞柳宗元的古文创作☞其他作家作品: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养竹记》、《草堂记》;刘禹锡:《陋室铭》1、韩柳古文运动背景:“古文运动”响的文学革新。
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
刘、白、元等都参与其间,一时作手如云,声势大震。
古文运动的理论:▪“文以明道”——古文运动的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独立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
▪蓄情养气——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韩愈的古文创作闳中肆外的论议文:《原道》、《进学解》、《师说》、《论佛骨表》等;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情至而深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是哭,一面是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吴楚材《古文观止》评《祭十二郎文》《杂说》、《毛颖传》、《送穷文》等;(闳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形式猖狂恣肆。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宋·李涂《文章精义》);“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地位和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3、柳宗元的古文创作议论文。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1、中唐诗坛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柳宗元 的诗,今仅存百余首,
多为贬官永州、柳州时的作品。其 主要特色,是以幽清悲凉的笔调, 清冷峭拔的风格,抒写贬谪的抑郁 忧愤、孤傲和思乡之情。代表作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江雪》、《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 京华亲故》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 雪》) ——冷峻孤傲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韩愈] 韩愈的诗是韩孟诗派的代表。
他的第一个特点:往往表现一种光怪震 荡的美,表现光怪陆离的世界的震荡变 幻,表现一种怒突奔腾的力,从而造成 怪奇的艺术效果。例如: 皇甫补官古陆浑,时当玄冬泽乾源。 山狂谷很 (说文: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 也) 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高大貌) 。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 跳地踔(chuo)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 光弛隳不复暾(tun,日出貌),虎熊麋猪逮 猴猿。水龙鼍龟魚与鼋,鸦鸱雕鹰雉鹄 鵾。燖炰煨爊(ao)孰飞奔,祝融告休酌 卑 尊 „„ ( 《 陆 浑 山 火 一 首 和 皇 甫 湜 用 其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 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 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 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 四州》)——幽怨凄冷而峻洁的情调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 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 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 故》)——幽怨浓烈的思乡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与白居易一起写新乐府诗的, 还有著名诗人元稹。实际上,在元、 白之前,杜甫已经创作了不少通俗 写实的乐府诗,如“三吏”(新安 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兵车行》、《丽人行》、《悲陈 陶》、《哀江头》等,这些乐府诗, 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但是自拟题 目,缘事而发,叙写实事,语言通 俗浅显。引起中唐一批诗人的仿效。 较早仿效者,有张籍、王建等。成 就最大者,当属元、白。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1、先秦文学绪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初民的巫觋文化习尚,与先秦文学 的主要关系,一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 地理 志》)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 王 逸 《 楚 辞 章 句 · 歌 九 序》) 。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间巫歌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从深 层说,屈原作品那种奇思幻想,那样飞 动飘逸的艺术境界,就是得之于楚地巫 觋文化的熏染和营养。
第一章《诗经略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关于第二个疑问——文学艺术 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却聚讼纷纭。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诸说: A、起源于劳动。 B、起源于模仿。 C、起源于游戏。 D、起源于巫术。 E、起源于情思交流的需要。 F、起源于季节变换的符号。 G、起源于心灵深处的幻觉或(集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 文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 界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 丰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 尽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 实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群 落,甚至不同的人那里产生,其具 体情形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毋 宁说,文学艺术的起源是一种多元 的景观。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第三,其“杂文学”状态还可以从 文学与其他学科混融不分的状况来认定。 先秦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截然区分。就其最显要者而言,先秦文 学与巫术即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宋书· 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 ( 舜 ) 即 帝 位 …… 击 石 拊 石 , 以 歌 《九韶》,百兽率舞。”《吕氏春秋· 仲 夏纪》:“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 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 以致舞百兽。”纬书《河图玉版》: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 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唐代文学散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唐代文学散文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散文的发展背景、特点和主要流派。
2. 熟悉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韩愈、柳宗元等。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唐代散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唐代散文概述2. 韩愈散文赏析3. 柳宗元散文赏析4. 其他唐代散文作家作品介绍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唐代散文概述1. 导入:介绍唐代散文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2. 讲解:详细讲解唐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如古文运动、骈文复兴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代散文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韩愈散文赏析1. 导入:介绍韩愈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 讲解:重点讲解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如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等。
3. 赏析:以《祭十二郎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韩愈散文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三课时:柳宗元散文赏析1. 导入:介绍柳宗元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 讲解:重点讲解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如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等。
3. 赏析:以《小石潭记》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柳宗元散文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柳宗元散文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四课时:其他唐代散文作家作品介绍1. 介绍其他唐代散文作家,如王维、白居易等。
2. 概述这些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
3. 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作品,进行赏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品赏析:评价学生对唐代散文作品的赏析能力和文学素养。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阅读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范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嗟余之生,独何为哉?吾生之不幸,乃在于我生而愚钝,不能以文辞传世。
吾父临终,以吾为子,教我读书,希望我有所成就。
吾不肖,不能承父志,空悲切。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B 风格立异
气盛言宜,奇崛矫兀 构思运笔,云谲jué波诡 论事析理,雄辩明快 修辞造语,巧妙灵活 笔记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总评: 闳hóng中肆外,雄奇奔放。
(闳中肆外,韩愈自道。闳 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 形式猖狂恣肆。)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宋·李涂《文章精义》)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 今人公认的评价:“韩潮苏海”
艺术表现
寓意深厚,其寓意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 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将物状情事尽量形象化,使之情景如见。 虽属寓言,假托情事,叙来却入情入理。
临江之麋
•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 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 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 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 舌。 •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 不悟。
其二、散文情感化,强 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 艺术魅力,文章讲 “气”、重“势”,艺 术个性极其鲜明,把古 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
韩愈的文 学主张
二.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是韩 愈对古文运动的重要贡献,也使 其成为一代宗师的重要原因。 文以明道
2. 不平则鸣
3. 重视修养
4. 含英咀华,出奇创新
韩愈散文的思想内容
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晚唐散文
1、杜牧:《阿房宫赋》; 2、李商隐:《李贺小传》;“三十六体”骈文 3、皮日休《皮子文薮》:《读司马法》、《原 谤》; 4、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招野龙对》、《记稻鼠》 5、罗隐《谗书》:《英雄之言》、《荆巫》、 《越妇言》等。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众多,文学创作活跃。
在唐代,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文学体裁都有纵横交织的风采,其中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有了独特的发展。
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唐代初期,唐太宗推行了肃纪严刑的政策,多有禁诗令,这使得散文得以兴盛。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玄宗时期更是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代散文的发展受到了先秦以来文化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之风对唐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佛教经书的翻译、佛教思想的传播,使得唐代散文中充满了佛教的哲思色彩。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其整体风貌和特点是相对鲜明的。
1. 内容丰富多样唐代散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生活的日常散文,也有议论社会的政论散文;既有咏物叙景的游记散文,也有文学批评的杂记杂感。
其中,以杂记杂感最为典型,它对人物、风景、名胜、风俗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趣和情感世界。
2. 文笔清丽、情感细腻唐代散文的文笔清丽,情感细腻。
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往往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等作品,都展现了唐代散文的清丽文风和细腻情感。
3.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唐代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包括用典、联想、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的深刻思考。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4. 运用典故广泛在唐代散文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唐代文人崇尚经典,善于引经据典,因此在散文中频繁运用典故,这既体现了文人的学识修养,也丰富了散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咏史记理、写风景物者,也有感怀过往、写心情者。
《唐代散文》PPT课件
四、晚唐小品文
古文走向了衰落,但小品文却在晚唐异军突起, 大放异彩,这是晚唐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继承 先秦文学传统和韩柳古文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同时也是韩愈、柳宗元杂说、寓言小品一类文体 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晚唐小品文以指陈时 弊、揭露讽刺为主要特色,篇幅短小、情感炽烈。 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
五、晚唐骈文复兴
晚唐骈文的复兴,代表作家有令狐楚、李商隐、 温庭筠、段成式等。其中李商隐、温庭筠和段成 式三人齐名,被称为“三十六体”。除了重视骈 文原有的骈四俪六、音韵协调、对仗、辞藻等形 式外,他们的骈文变得更加华丽,李商隐是其中 的佼佼者。 晚唐骈文的复兴直接影响到五代及宋初的文学创 作,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埋下了伏笔。
皮日休的作品都收入自编诗文集《皮子文薮》中,他的散 文更富于战斗性,成就高于诗歌。如《鹿门隐书》,托古 讽今,语言犀利,一针见血。
2.陆龟蒙
(?—公元881)字鲁望,长洲(今苏州)人,举进士不第 后,隐居松江甫里,人称“甫里先生”。他的讽刺小品主 要收录在《笠泽丛书》中。他的这些作品直指社会现实, 或托古讽今,或借物讽喻,表达了人民愤怒的心声。
3.创作理论
在散文创作上,韩愈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 如“闳中肆外”、“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师其意,不师其辞”,甚至还提出向民间新兴 文学学习,这些对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注重创新,在人物刻画上,注重个性化描写,甚 至在抒情性的文章中,也能见到这种个性人物, 如《祭十二郎文》,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 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4.创作特点
在文风上,韩愈托名古人,但绝不泥古,如《毛 颖传》,就将写小说的手法运用到散文之中,令 人耳目一新。
古文议论形象化,使议论文有文学意味。
唐代散文传奇唐五代词课件
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与交流
01
唐代散文、传奇小说和唐五代词作为 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文学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02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传 播等方式,传播到亚洲其他国家,如 日本、韩国等,对当地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唐代文学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 可。许多外国文学家深入研究唐代文 学,吸取其精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 文学创作中,促进了中外文学的交流 与互动。同时,中国文学家也积极向 国外介绍和推广唐代文学,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
值。
传奇小说
丰富了古代小说的题材和形式,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五代词
开创了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篇 章,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
05
唐代散文、传奇小说 与唐五代词的影响与 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唐代散文的平易自然、质朴简洁,传奇小说的奇特情 节、生动人物,唐五代词的婉约柔美、意境深远,都 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
中唐时期
唐代散文的繁荣期,出 现了古文运动,强调文 以载道,提倡质朴自然
的文风。
晚唐时期
唐代散文的衰落期,虽 然文风华美,但内容逐 渐空洞,缺乏思想深度
。
唐代散文的特点与风格
01
02
03
04
文以载道
唐代散文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 实用性,要求文章要有内容、
有思想。
尚质去饰
唐代散文追求质朴自然,反对 浮华矫饰,强调文章的真实性
风格
唐五代词的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阳刚之美,又有柔情似水、细腻入微的 阴柔之美,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词代表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9、秦汉散文(下)
第 二 编 秦 汉 文 学 散 文
同时,班固是奉诏修史,直接受到 皇家意志的制限。其《典引篇· 序》说, 永平十七年(74),汉明帝下诏班固: “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 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污行无节,但 有浮华之词,不周于用。至于疾病而遗 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 封禅事,忠臣效也。至是贤迁远矣。” 为班固规定了著史的思想原则。 而班固十分认同,“常伏刻诵圣论, 昭明好恶,不遗微细;缘事断谊,动有 规矩。虽仲尼之因史见意,亦无以加。 臣固被学最旧,受恩浸深,诚思毕力竭 情,昊天罔极。”(《全后汉文》卷二十六)
(《后汉书· 班彪列传》)
[ ]
第 二 编 秦 汉 文 学 散 文
班彪指出《史记》有两 个缺点:一是务求多闻广载, 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 一到儒家经典上来。 这一批评得到班固的 认同,他也批评司马迁“分 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 有抵牾”,“是非颇缪于圣 人。” (《汉书· 司马迁传》)
[ ]
[ ]
第 二 编 秦 汉 文 学 散 文
[《史记》的文学成就]
作为史传文学,《史记》在写法上 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同时有新 的开拓。择其要者:其一是全新的体例 (通史,组构);其二纪实中融入情感 和评价(“太史公曰”;《左传》也偶 有”君子曰”,但未成体例)。具体说: (一)纪传体与叙事方式的变化 (二)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互见法) (三)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四)在特定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五)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六)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 ]
第 二 编 秦 汉 文 学 散 文
[关于班固著《汉书》的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
(1)班固继承乃父著史,被告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申辩,汉明帝因而阅读了 班固的草稿,非常赞许,召班固为兰台 令史,即令其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 撰成《世祖本纪》一篇。不久,擢升班 固为郎,典校秘书,诏令他继续修史。 从明帝永平中受诏著史,到章帝建初中, 班固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 大部分。其“八表”和《天文志》,由 班固的妹妹班昭和学者马续补作而成。 (《后汉书· 列女传· 曹世叔妻》说,班 昭博学高才,“兄固,著《汉书》,其 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 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又说: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 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 继昭成之。”)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文学成就辉煌。
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成熟和发展了古代散文的体裁和风貌,而且使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散文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形式,涉及社会现实、哲学思考、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因而对于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任务。
下面将按照内容主题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是指唐初至贞观年间,中期是指贞观至天宝年间,后期是指天宝以后至盛唐时期。
唐代散文的前期,主要面临三大困难:一是社会政治动荡,民不聊生,文人无法专心创作;二是文坛受经义、佛教影响过重,造成散文学理论狭隘;三是没有形成独立的散文体裁。
唐代散文的中期,是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文运动中,由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文人得以专心创作,文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唐代散文在这一时期形成独特的风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散文家和优秀的作品。
唐代散文的后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政治社会进入动荡时期,唐代散文的创作收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危机中也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和形式,标志着唐代散文的发展已经转入尾声。
二、唐代散文的主要特点唐代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手法成熟、思想性强等。
1.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生活、人物事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等各个方面,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反映。
2. 风格多样:唐代散文的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的,也有细腻婉转的;既有严肃沉重的,也有轻快活泼的。
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3. 艺术手法成熟:唐代散文的艺术手法非常成熟,包括运用修辞手法、构思结构、修辞手法、叙事手法、描写手法等多种手法,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思想性强:唐代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哲学、宗教、伦理、政治等多个方面,探讨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命题,思想性强。
培训_课件第十讲唐代散文
其二、在创作实践中却颇为重 视辞采、语言和技巧,将多数 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 学散文。既反对骈文末流,又 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 的优长,其文章其有骈散合一
的效宫果商。相宣,金石协和。
韩愈
其三、主张“不平则鸣”,将 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 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 术魅力,使其散文充满了内在 的情感浪潮和鲜活的生命力。
第十讲 唐代散文 一 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
散文——韵文(无韵者散 也)
散文——骈文(不对者散 也)
王勃《滕王阁序》
虹消雨霁,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
滨;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 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二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贞元、 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等提 倡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所 谓“古文”,是指一种上承 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与唐代 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新型散 文。“古文”作为文体概念,
三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其一、主张“文以明道”, 注重经世致用。要求文章有 充实的思想内容,为现实社 会生活服务。
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方便快速),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 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 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 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 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 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 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 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 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后见 废弃,终默不洩。惟不喜武士,然 见请亦时往。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第六章
唐代散文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讲授提纲:
一、关于唐代古文运动 二、唐代散文名篇例读
1、李华《吊古战场文》 2、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 3、韩愈《毛颖传》 4、柳宗元《宋清传》
三、晚唐讽刺小品文
1、孙樵《书褒城驿壁》 2、陆龟蒙《野庙碑》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4、中唐古文运动的思想理 念——道统与文统 韩愈:“文以明道”——“不 平则鸣”;“气盛言宜”(“仁义 之人,其言蔼如”)——“陈言务 去”(“自树立,不因循”)—— 文从字顺 柳 宗 元 : “ 文 以 明 道 ” —— “辅时及物之道”;“言而不文则 泥”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吾闻夫齐魏徭戌,荆韩召募,万里 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 (忧郁苦闷) 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 中州耗斁 (消耗破坏) ,无世无之。古称 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 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 骄敌,期门 (辕门,军营营门) 受战。野 竖旄旗,川回组练(组甲和被练,分别是车 士和步卒的军衣。此借指军队) 。法重心骇, 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 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意思是施行 仁政,四夷便会归顺服从而替天子守土,不以 兵戎相见)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这是一篇唐代古文的先驱之 作,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末年。据 唐史载,玄宗天宝八年(749)六 月,哥舒翰率军攻取吐蕃石堡城, 唐兵死亡数万;天宝十年,鲜于仲 通伐南诏大败,唐兵死亡六万人。 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 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李华 曾奉使朔方,亲眼目睹了古战场的 惨悴悲凉。本文通过对古战场悲凄 黯淡的摹绘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 “开边”战争的批判和对“守在四 夷”之王道政治的呼唤。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 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 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 烛者当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 玄(指墨。唐代绛州(今山西新绛县)贡墨, 墨以陈年、浓黑为佳,故称) 、弘农陶泓
(指砚。唐代虢州(即汉代弘农郡,今河南灵 宝县)贡砚。泓,水深貌。砚有以土烧制而成 者。故称),及会稽禇先生(指纸。楮树 皮可做纸的原料。唐代越州(即会稽郡,今浙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指姬姓之毛 和中山之毛)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 于毛,所谓鲁、卫、毛、聃 (周文王四子
的封地:周公旦封鲁、康叔封卫、叔郑封毛、 季载封聃) 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 ]
醢其家。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 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 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夏有
《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均 卜筮之书) 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
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 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 ( 蹲 坐 在 脚 背 上 ) ;独取其髦 ( 毛 中 长 者 ) ,简牍是资,天下同其书。秦 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 族,拔其豪 (通毫) ,载颖而归,献 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 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末赵将。《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李牧守 雁门郡(今山西北部),谨慎守备,不轻易用 兵。后来一举大破匈奴十万余骑,降服林胡 (匈奴一支),单于逃走,十余年不敢侵犯赵 境) 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 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 病 , 疲 敝) 。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 猃狁,(周时北方少数民族。周宣王时,猃 狁入侵,尹吉甫带兵击退之,至太原(今宁夏 固原一带)而归。见《诗经· 小雅· 六月》) 北 至太原,既城朔方 (古地名,在今宁夏 灵武一带) ,全师而还。饮至策勋, (饮至:军队凯旋,到宗庙告祭祖先,饮酒庆 贺。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和乐且闲。 穆穆棣棣, (穆穆:和敬貌。棣棣:雍容 闲雅貌)君臣之间。
江绍兴)贡纸。故称) 友善,相推致,
[ ]
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 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 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 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 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 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 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 处中国夷狄,皆冒 (冒充) 管城,惟 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详情参见袁本《文学史》)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二、唐代散文名篇例读
(一)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同 “迥”,远) 不见人,河水萦带,群 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落日 余光)。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 不下,兽铤 (快速奔跑) 亡群。亭长 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 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一、关于唐代古文运动
1、反对骈体、提倡散体的散文思想 由来已久(西魏苏绰,隋代李谔、王 通——盛唐至大历时期的萧颖士、李华、 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中唐 韩、柳) 2、古文运动与儒学振兴(儒释道并 行→韩愈的倡儒学排佛老;唐初《五经 正义》的守经章句→啖助、赵匡、陆质 的《春秋》学派的义理之学,强调致用, 推动儒学振兴) 3、文体文风自身的发展演变趋势 (实际创作中散体文因素的不断增多)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二)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 序》:
曩子之入秦也,上方览《子虚》 之赋,喜相如同时。由是朝诣公车, 夕挥宸翰。一旦襥被金马,蓬累而 行,出入燕宋,与白云为伍。然则 适来,时行也;适去,时止也。彼 碌碌者徒见三河之游倦,百镒之金 尽,乃议子于得失亏成之间。曾不 知才全者无亏成,志全者无得失, 进与退于道德乎何有!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文章以“古战场”为抒发基点,以 “伤心哉”为抒情线索,贯穿起戍卒之 艰苦、战斗之惨烈、古今用兵之对照、 士卒家人吊祭之愁惨几个层次,变换角 度,逐层铺写,使文章的情感内涵丰富 而厚重。文章开头说“秦欤汉欤?将近 代欤?”结尾说“从古如斯!”前呼后 应,结构紧凑,且表明文章虽名“吊 古”,实为讽今之意。 文章把骈赋与散文熔为一炉,骈散 相间,以散驭骈,并且剔除了齐梁以来 空洞浮靡的作风,质朴流畅,悲凉刚劲, 铺陈渲染,事核情浓,体现着盛唐新体 文赋的特点。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 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 (用丝绵所做的衣服)无温,堕指裂肤。当 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 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 将军覆没。尸填巨港(大河)之岸,血满 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 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 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 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 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 寒 风 萧 瑟 貌)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 幂(阴森貌)。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 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所?平台之隅。短歌薄酒,击筑相 和。大丈夫各乘风波,未始有极, 哀乐且不足累上士之心,况小别乎? 请偕赋诗,以见交态。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这篇序文意气纵横,潇洒大气, 和李白的性格一致——文赠其人, 非常适合。文章援引典故,热情颂 扬李白的才气和逸气。“时 行”“时止”之说,不以“亏成” 论豪逸之士,亦可谓深得李白之心, 这是“知音”之言,并非泛泛的安 慰之词。文章写送别的场面,以及 对离别的感受也是非同常人:“送 子何所?平台之隅。短歌薄酒,击 筑相和。大丈夫各乘风波,未始有 极,哀乐且不足累上士之心,况小 别乎?”毫无临别的伤感,是赠序 中难得的风格豪逸之作。 语言文风方面,仍是骈散结合, 以散驭骈。
国策· 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髠谓齐王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 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 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 其处。”) 卢怒,与宋鹊 (宋国良犬。《广 雅· 释兽》:“韩卢、宋〓。”鹊,又作〓(字 形:左犬旁右足,音que),犬名)谋而杀之,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三)韩愈《毛颖传》: 毛颖者,中山人也。 (据王羲之
《笔经》载,汉末时诸郡进献兔毛制笔以书写 洛阳鸿都门(后汉灵帝时内设学府)的匾额, 只有赵国所献中用。中山属赵,故云) 其先 明眎,(兔子的别称。眎,同视) 佐禹治
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 死为十二神。 (兔属卯,十二地支中,卯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是日也,出车桐门,将驾于曹, 仙药满囊,道书盈箧,异乎庄舄之 辞越,(史载: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