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单元整合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大核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五种经济: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二、重大历史线索1.近代中国存在的经济形态表格数据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表格数据型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格主题、表格行列中的对比项目与数字内容。
这类题比较突出地考查理解观察问题的能力。
2.(1)析表头,知主题:通过分析表头,知道其主题是什么,为进一步分析表格具体内容做好铺垫。
(2)析概念,知内容:通过对表格中的生僻概念、关键词语的解读,提纲挈领地了解知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为分析数据及其走向做好铺垫。
(3)析数据,知规律: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数据变化的分析和对比,分析出表格说明的问题和事态的走向。
(4)析选项,得答案:带着对表格分析的结论审核分析选项,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调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选出答案。
【典型例题】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A.B.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C.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技法攻略】析表头→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总销售量;出口量、内销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析数据→1840年前至1894出口量上升,而内销量逐渐下降。
析选项→从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1840年前与1894年相比,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增,而内销量占总量的比重大减,这说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针对训练】1.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解析:由题目中文字信息“出口贸易”和表格中的时间、出口产品等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中外农产品的竞争情况、也未涉及西方的生活习惯,故排除A、C、D三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古代商业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1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2.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市场、城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商业活动的场景。
3.历史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古代商业发展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商业的兴起:介绍商业的定义、起源以及古代商业的特点,分析商业兴起的原因。
3.通过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设计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道德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运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体验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商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课堂小结: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严格按照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部分进行教学,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终,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复习教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本单元内容简述本单元主要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来分析近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二.考纲要求与课程标准三.本单元重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四.考查频率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5年14考)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年16考)五.单元知识梳理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最主要)(2)表现:①倾销商品: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家庭“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②掠夺原料: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2.洋务运动—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动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①19世纪6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与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官僚资本性质②19世纪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目的:解决军事工业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性质:本质为封建经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理解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分析历史上重要的经济事件、人物和思想,了解它们对经济进程的推动作用。
掌握运用历史资料和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和讨论,主动获取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质疑、求证和反思。
强化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和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经济对国家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事件的理解与分析。
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具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深入探究经济现象背后的多元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经济史的兴趣。
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2. 自主预习与分享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预习。
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分享预习成果,相互补充和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深入探究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辩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 课堂小结与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所学内容。
【K12学习】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2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2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必修2第3单元考点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前自主学习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表现: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涌入取代土纱,导致“纺”与“织”分离。
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织”与“耕”分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疑点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指点迷津: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洋务运动: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的窘境使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在“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创办民用工业;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10年间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为适应办洋务需要,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结果: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条件: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区域:东南沿海。
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特点:使用机器和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疑点2】如何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指点迷津:西方的经济入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技术,引进西方机器,引进工厂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注意使用历史专业术语。
2.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做到有深度、有广度,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无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4.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设计课堂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6.注重课后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认识。
2.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典型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张謇、荣宗敬等民族资本家的事迹,以及相关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3.强化历史史料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实证研究的能力。
-提供丰富的历史史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解读史料,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阶段特点。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人物及其历史影响。
3.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内外因素,理解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分析。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冲突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本课概述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
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理解它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辩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文表格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直观再现与定量分析。
(2)通过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华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设问导入著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过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分析过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等历史知识的了解、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采用由现实到历史,再由历史到现实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2)、在教学过程中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历史资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危机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腐朽性。
(2)通过分析罗斯福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伟人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意义。
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学过程:活动1播放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人民生活困苦的一系列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导入,再现经济危机爆发情景,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的时代背景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一、第一篇章感受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及影响活动2(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资料《1929经济危机》思考问题: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学生根据视频及教材第一目回答问题)教师: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大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美国人对这一天影响深刻,称之为黑色星期四。
那么这次危机造成什么影响呢,正如视频说的这次经济危机给美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带来深刻影响。
我们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教材69页,分析经济危机影响及特点。
教师:课件展示关于经济危机影响的三则材料——史料实证(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教师: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危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危机呢,我们看第二篇章探源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以生动的形象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危机,结合文字材料让学生得出经济危机的表现、影响、特点。
既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二、第二篇章探源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史料实证活动3教师:课件展示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两则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展示答案)教师:老师补充讲解原因:直接原因股票下跌;主要原因供需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教学简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合作探究】什么是自然经济?什么是小农经济?两者有什么区别?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由此看来,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1、表现(1 )引起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2 )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合作探究】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1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 2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在这一解体过程中农民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过渡: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近代企业是什么企业呢?(洋务企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时间、原因、主张、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内容、破产标志、和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复习学案
岳麓版⾼中历史必修⼆第3单元复习学案必修⼆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学习⽬标:本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演变,包括两种类型。
⼀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罗斯福新政从实践上、凯恩斯主义从理论上开创了国家⼲预经济的时代;⼆战后国家⼲预进⼀步发展。
另⼀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命后,苏联逐步建⽴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超越⽣产⼒的缺陷,虽数次改⾰,但收效不⼤,最终导致●知识整合: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确⽴:斯⼤林时期的经济●易错易混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量过于强⼤②俄国受到帝国主义威胁③俄国的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产⼒的提⾼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针C恢复了⾃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3、下列关于对斯⼤林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斯⼤林体制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B此体制超越了苏联⽣产⼒的⽔平C此体制使⼈民⽣活⽔平得到了长⾜的提⾼D⼆战后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斯⼤林模式4、苏联⾼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失误在于A以⾏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C忽视民主和法制D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地内部协调限时训练:1、下⾯是1919年某地的⼏个长⼯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家俄国好,吃、穿、⽤,国家统⼀发给,不是⾃⼰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家俄国的农民,有⾃⼰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活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的地,可⾃⼰⾟⾟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家列宁专门通过了⼀项法令,⿎励买卖⾃由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结果在于A加强了⽆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战胜苏维埃的敌⼈C利⽤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产D建⽴巩固的⼯农联盟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产阶级同⼴⼤农民群众的结合。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由贸 易)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大
企 业、大财阀、垄断企
业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来)
(国家干预经济)
消极影响:超过限度,引起人们不 满。
理论意义:找到一条落后俄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现实意义:工农支持,经济恢 复、政权巩固。
重要知识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应 急 措 施 , 排 斥 商 品 货 币 关 系 , 用
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直接过渡
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
战后调整的原因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人 民 资 本 主 义 ”的 含 义 “经营者革命”的影 响 福利制度的实 质 福利制度的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
整 汇报的项目
容战 后 调 整 的 原 因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式 “人 民 资 本 主 义 ”的 含 义“经 营 者 革 命 ”的 影 响福 利 制 度 的 实 质福 利 制 度 的 评
一度促
进 农业
失败根
勃列日涅 夫
发成 展为 超 级 大国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 域
转向 政治领
苏联剧变 并 最终解
体
重要知识点 罗 斯 福 新
政项 四目 具体内开容端 目 的
整顿金 融
复兴工 业
调整农
核心
恢复银行信用,促 进 金融体系正常运 作, 为工农业Th产 的恢复 提供前提保 防 止证盲 目 竞 争 , 调 整 企 业 、劳资关系,扩大就业, 刺激消费,恢复Th产,稳 定 社促会进 农 业 Th 产 的 恢复
该项目的内 教训(经济危机、二战) 、 启示(苏联、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第三次科技 革 命) 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 政策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在商业贸易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相对较为薄弱,对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关系的认识尚不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经济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商业贸易的具体概念和历程掌握不扎实,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商业贸易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可能难以深入挖掘。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形成期,对商业道德、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认识需要引导和培养。教师应结合商业贸易历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4.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商业贸易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a.利用图文并茂的历史资料、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b.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c.创设历史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商业贸易活动中,感受商业道德和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商业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学习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商品流通、市场供求、价格变动等基本经济原理。
3.分析历史时期商业贸易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课件:3 单元复习课
(4)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5)官僚资本主义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 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
2.相互关系: (1)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 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主义和外 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 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成分。
提示: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 变过程。①是自然经济,②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史料品读】 史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 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主题 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 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 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 成。 (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经济形态。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 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 (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 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 设备,是中国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 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单元复习课 第三单元
【时空坐标】
【知识体系】 本单元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为主线,它包括:(1)一条主线: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2)两个阶段:一是晚清时期(18401912年);二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3)三个表现: 一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二是洋务运动的兴衰;三是民 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单元综合三教学设计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奠定基础(1)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建设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工业化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制度确立——三大改造(1)措施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3)评价①进步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局限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1.《论十大关系》(1)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意义: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召开(1)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探索中的失误(1)原因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②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
(2)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现代世界史经济特征:
1、不同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确立及相互借鉴。
2、世界经济体系由混乱无序到规范化、法律化,全球化。
二、单元主旨
三、时间轴:
四、重要知识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急措施,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斯大林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市场,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五、主要专题
(一)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比较相
同点:
1、背景: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方式: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方式(基础、方向不同)
3、内容:都符合国情,都发展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4、影响:都促进经济恢复发展;都缓和了矛盾,巩固了统治;都为其他国家改革提供经验。
最大的不同点:(性质、根本目的)
苏俄: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打下坚实基础;美国: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