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吴昌硕篆刻艺术及影响

合集下载

吴昌硕书法艺术探析

吴昌硕书法艺术探析

812023/07 No.257一、吴昌硕《石鼓文》的艺术特色吴昌硕篆书启蒙于邓石如。

吴昌硕追溯篆书源头,从金石文字入手,遂把《石鼓文》作为其学习、研究的重点。

他在吸收《石鼓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把《石鼓文》书法的结体与用笔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吴昌硕体《石鼓文》书风。

首先,从字形结体上来看,吴昌硕笔下的《石鼓文》结体框架饱满、圆润,欹侧取势,内外疏密变化明显。

清人符铸评价吴昌硕《石鼓文》说:“缶庐以《石鼓》得名, 其结体左右上下参差取势, 可谓自出新意。

”欹侧取势正是吴昌硕寓灵动于朴拙、 持稳健于欹侧的变化所在[1]。

而在吴昌硕学习临摹《石鼓文》的初期阶段,个人面貌尚未完全形成,字形结体也并未展现出吴昌硕书法自身的构造特点。

吴昌硕49岁时临《石鼓文》的作品,整体字形结体平板,略显软弱拘谨,并未有欹侧之势。

如“殹”“吾”“淖”等字,字形平稳,结字也较为对称,缺少参差之感;又如“蒸”“彼”等字,内部空间较为松散,字的各部分排列分布并不匀称、紧致,使得整体字形虚弱无力,缺少挺劲的精气神。

而到了后期,吴昌硕对《石鼓文》的临习已经日趋成熟。

如其72岁时的作品《临〈石鼓文〉》(图1至图3),融入了多年临习《石鼓文》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

《临〈石鼓文〉》中结字茂密坚实,体势纵斜险侧。

如“既”“吾”“原”等字,出现了明显的左低右高的字形排布,这便是吴昌硕在《石鼓文》临摹中首创的结体形式,体现了向背的造字关系;而与之相对的左高右低的字形排布,如“㫎”“执”等字,左右参差险劲,高低错落有致,使得纸上的文字呈现出自然生动、灵活多变之态。

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疏密关系对比明显。

如笔画较少“子”“西”“舟”“以”等字,结体紧密,表现出《石鼓文》的参差错落之感;而笔画较多的“流”“凄”“殹”等字,结体疏朗开张,内部笔画结构划分疏密有致,排列紧而不乱,外框结构舒展豪迈,方中有圆,圆而寓方。

吴昌硕临摹《石鼓文》的另一精妙之处,就是对字形空间关系的把握恰到好处。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艺术界的泰斗,他以篆刻而闻名于世。

在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独特的笔意体现。

吴昌硕的笔意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在用笔的疏浚之中。

吴昌硕注重用力的轻重与行笔的疏密,这种疏浚之笔意使得他的作品显得灵动自然。

他能够凭借深厚的篆刻功力,将刀刻于印章上的文字和图案刀痕布置得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充满了空灵之感。

吴昌硕善于运用小刀勾勒出一株株古朴的松树形象,或者表现出山水之间的意境,这些都彰显了他独特的笔意。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在用笔的审慎之中。

在篆刻这门艺术中,用笔的审慎是至关重要的。

吴昌硕在刀刻之前会用心观察和揣测,先揣摩出刀刻的构思与布局,避免了一刀刻下就无法弥补的错误。

他注重每一笔的用力和方向,用笔之中蕴含着艺术家的思维与心情,是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每一笔划寻求完美的追求,这种审慎之笔意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敬畏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在用笔的造型之中。

吴昌硕擅长利用篆刻的传统技法,将笔画的韵味与神韵融入进作品之中。

他善于运用篆书的古朴而厚重的笔画,通过对形体的揣摩和把握,使得他的作品在笔画的形状上充满了力道与张力。

吴昌硕用笔之中的造型,既突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逼真感,又使得作品拥有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在用笔的笔墨之中。

吴昌硕在篆刻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笔墨变化,这种变化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与气韵。

他巧妙地利用了刀痕的厚薄、浓淡、重轻等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墨色效果。

吴昌硕的笔意通过对用笔的笔墨的重视与驾驭,使得作品在黑白之间展示出丰富的层次感与变化之美。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主要表现在用笔的疏浚之中、用笔的审慎之中、用笔的造型之中以及用笔的笔墨之中。

他的笔意通过这样的体现,使得作品更加富有灵性与意蕴,展示出了他对于篆刻艺术的独特理解与造诣,也是他艺术创作才华的体现。

吴昌硕篆书对联欣赏

吴昌硕篆书对联欣赏

吴昌硕篆书对联欣赏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艺术家呢。

他生活在清末民初,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篆书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很多传统元素,又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这使得他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篆书对联的特点1. 笔法吴昌硕的篆书笔法很有劲道。

他的笔画粗细变化很自然,不是那种生硬的转折。

就像他写的线条,有时候粗重得像老树的枝干,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有时候又纤细得如同发丝,却不失坚韧。

他在运笔的时候,往往是一气呵成,有着很强的连贯性,这也是他篆书笔法的精妙之处。

2. 结构在结构方面,吴昌硕的篆书对联很有特色。

他的字结构比较紧凑,但是又不会让人觉得拥挤。

每个字内部的空间布局很合理,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就像一个团结的小集体。

而且他的字有一种古朴的气息,好像是从古老的岁月中走来,带着历史的沉淀。

3. 整体布局从整体布局来看,他的篆书对联十分和谐。

上联和下联之间无论是字的大小、笔画的疏密还是整体的节奏感,都配合得恰到好处。

当我们站在一幅他的篆书对联前,就会感觉到一种平衡的美感,仿佛每个字都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欣赏实例1. 某一副对联的具体赏析我看到他的一副篆书对联,上联是[上联具体内容],下联是[下联具体内容]。

从这副对联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充满力量感的笔画。

每一笔都像是注入了他的灵魂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上联的第一个字,它的起笔就很有特色,像是一个舞者优美的起势,轻盈而又蕴含着力量。

随着笔画的延伸,整个字逐渐展开,就像一朵慢慢盛开的花朵。

下联对应的字则与上联的字相互呼应,它们之间有着一种无形的联系,像是在对话一样。

而且这副对联的整体墨色也很讲究,浓淡相宜,让字更加富有层次感。

2. 不同时期篆书对联的变化吴昌硕早期的篆书对联和他晚期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

早期的时候,他的篆书对联可能还略显青涩,笔法和结构上还在不断探索。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是深远的,他不仅仅在于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的观念。

开启了当代篆刻刀法多元审美的新观念。

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书画印艺坛,同时也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多有涉及,有的还有专论和专著。

其中,最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刘江先生所著的《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一书。

该书以吴昌硕篆刻的“刀法与笔意”的关系为主线,从基本点画、边界格、残损以及用笔、用刀与结体、章法等方面对吴昌硕篆刻的刀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分析。

其方法采用文字说明配以相应的篆刻作品之图例。

分析局部刀法时,在相应附图(篆刻作品)旁再用钢笔绘出局部刀法之示意图。

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吴昌硕的篆刻刀法从直观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冲切结合的刀法特点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

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的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特点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

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

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摘要】吴昌硕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篆刻大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意而闻名。

笔意在他的篆刻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现在作品中的表现、影响着他的艺术风格,以及在情感和气质上的表现。

吴昌硕的笔意独具特色,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吴昌硕的艺术成就。

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不仅具有深远的传世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笔意在吴昌硕的篆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增添了魅力。

通过探讨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关键词:吴昌硕、篆刻艺术、笔意体现、情感、气质、风格、独特、哲理、文化内涵、艺术成就、传世价值1. 引言1.1 介绍吴昌硕及其篆刻艺术吴昌硕(1844-1927),字士美,号太液山人,江苏常熟人,清末民初著名篆刻家、画家。

吴昌硕自幼喜好书画,擅长篆刻艺术,是中国近现代篆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篆刻作品在当时有着极高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近代篆刻第一家”。

吴昌硕潜心研习古人篆刻之法,融汲唐宋秦汉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刀法和风格。

他的作品刀势刚劲有力,线条刚健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的笔意淋漓尽致,充满了作者的独特情感和思想,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

吴昌硕对于篆刻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卓越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更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赋予了篆刻艺术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吴昌硕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篆刻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1.2 笔意在艺术中的重要性笔意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气质。

在艺术创作中,笔意是表现艺术家个性和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

通过笔意的运用,艺术作品才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通过笔意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被誉为“吴门四巨匠”之一。

他的篆刻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在刀法、笔意、造型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其笔意的表现尤为突出,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一、意境寓意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凝聚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思想和情感在作品中通过笔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领悟,这种情感往往是从笔墨中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他的《青石》篆刻作品,通过精湛的刀法和细腻的笔意,将青石的质感和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展现出了青石的坚硬之美,还表达了他对坚定、不变之意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寓意通过笔意的表现,令人感受到了吴昌硕内心世界的深邃和丰富。

二、情感表达三、刚柔并济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在刀法和笔意上常常能够表现出刚柔并济,既有刚健有力的刀法,又有柔美细致的线条,这种对立统一的笔意表现,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和体验。

吴昌硕擅长运用刀法和笔意的变化来塑造作品的形态和气韵,刚柔并济的笔意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张力和层次感。

比如他的《龙图》篆刻作品,通过精湛的刀法和细腻的笔意,将龙的形态和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龙的雄浑威武,又有柔美曼妙,使得作品富有动感和韵律感。

这种刚柔并济的笔意表现,使得吴昌硕的作品更具有魅力和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四、气势磅礴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的笔意体现十分突出,既有意境寓意,又有情感表达,还有刚柔并济和气势磅礴的表现,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昌硕的作品定将永存于艺术史的长河之中,为后人所传颂。

“挥将寸铁刀如笔”——赏吴昌硕篆刻艺术

“挥将寸铁刀如笔”——赏吴昌硕篆刻艺术

“挥将寸铁刀如笔”——赏吴昌硕篆刻艺术吴昌硕,可以说是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在他的四绝之中又尤以他的篆刻艺术最为世人所称道,绝对可以称为在当代历史上称为一绝,就连日本书法篆刻界甚至用“印圣”来称替他,由此可见吴昌硕在印学界是何等崇高的地位。

在吴昌硕之前,明清的文人印也曾经出现过几次高峰,如西泠八家、邓石如、吴让之,还有他的前辈赵之谦。

可以想见,要想超过他们,对于后来者来说那是谈何容易。

但吴昌硕却在论印中说:“自我作古空群雄”,以他推倒百世之气概在中国篆刻印史上又开一个新气象。

尽管吴昌硕巳经去世有90多年了,可是仍然还没有哪一位治印人在影响力和艺术成就上可以与他比肩量力,也就是说,在刻印上直到今天他还是一个任何人无法超越的高峰。

那么,吴昌硕在篆刻艺术上到底有哪些突破?他的艺术风格又有哪些特点呢?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就是吴昌硕形成的自己的独特的篆书风格和印字体系。

吴昌硕刻封门青闲章印文:道法自然自清代中期的邓石如、吴让之的印风行中国的大江南北以来,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关系就变得融洽了起来、彼此相连了起来。

一个成熟的、开风气的治印家,在篆书上定有着卓尔不群的造诣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印家的印中所用的篆字和其手写体是统一的,此外在篆刻的朱文和白文上也应该是统一的。

如果朱、白文无法统一,这就说明篆刻家的篆书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吴昌硕则无疑是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大家。

吴昌硕的篆书先自清代杨沂孙入手,后又结合先秦《石鼓文》和金文,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结体长中寓圆、用笔古朴浑厚的吴式篆书。

也就是说,他源自于石鼓文,但又有他自己的风格特点。

他自觉地将自己的篆书样式融入到印章中,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无不让其显得老辣苍穆,如万岁枯藤般不可名状。

所以,我们从吴昌硕的印章中所见到的不仅仅是刀与石还有笔和墨。

世人论吴老的印作,总是说他钝刀硬入“挥将寸铁刀如笔”,可见其在篆刻艺术上的造诣之高了。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吴昌硕(1844-1927),字伯仁,号抱山居士,江苏启东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

他的篆刻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吴氏篆"。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在厚重中透露着清新,造型雄浑而不失灵动,被誉为“笔意中的体现”。

接下来,本文将就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进行深入的探讨。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体现了笔意的深远内涵。

吴昌硕酷爱硬笔书法,在硬笔书法的临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意境和风格。

他对书法的理解深刻,能够将笔墨的韵味和意境融入到篆刻之中。

他的笔法憨厚豪放,刚柔相济,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昌硕对于篆刻的研究非常深入,他对于篆刻的传统和经典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形式的模仿,更多的是对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的表达,这种内在的理念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备了笔意的深远内涵。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体现了笔意的生动活泼。

吴昌硕的作品形神兼备,清新自然,有着很强的笔墨韵味和生动的表现力。

他的作品表现了自然界的万物变化和生命力,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吴昌硕对于自然界的仔细观察和对于生命的热爱,他以笔墨表现出来的自然生动和秀美清逸,使得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生机。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体现了笔意的豪放洒脱。

吴昌硕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张力与韵律美,他擅长用一笔生动刚健的构成,再点睛于犹如大隐于市的山水,富有鲜明的个性风采。

他的笔墨豪放洒脱,一气呵成,充满了阳刚之气,让人在品读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仿佛在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在其中流动,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这种豪放洒脱的笔意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体现了笔意的独特魅力。

吴昌硕的作品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底蕴,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作者:————————————————————————————————日期:ﻩ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是深远的,他不仅仅在于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的观念。

开启了当代篆刻刀法多元审美的新观念。

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书画印艺坛,同时也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多有涉及,有的还有专论和专著。

其中,最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刘江先生所著的《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一书。

该书以吴昌硕篆刻的“刀法与笔意”的关系为主线,从基本点画、边界格、残损以及用笔、用刀与结体、章法等方面对吴昌硕篆刻的刀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分析。

其方法采用文字说明配以相应的篆刻作品之图例。

分析局部刀法时,在相应附图(篆刻作品)旁再用钢笔绘出局部刀法之示意图。

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吴昌硕的篆刻刀法从直观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冲切结合的刀法特点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

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的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特点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

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

吴昌硕篆书书法

吴昌硕篆书书法

吴昌硕篆书书法
吴昌硕(1845-1927),原名为吴景畴,字昌硕,号白石居士,是晚清著名的
书法家、画家。

他在书法艺术上以篆书为主,被誉为“吴氏篆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书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昌硕的篆书作品以刚劲有力、线条流畅为特点,笔法凝重严谨,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在传统篆刻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创新和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生理念。

吴昌硕的篆书作品被誉为“一笔千斤”,寓意着他的书法之力量。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吴昌硕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绘画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擅长山水画,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诗意和意境。

他的书法作品常常与绘画结合,相得益彰,展现出他多才多艺的艺术才华。

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

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吴昌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篆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吴昌硕的书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

一代巨匠吴昌硕:文人画雅俗共赏篆书出神入化

一代巨匠吴昌硕:文人画雅俗共赏篆书出神入化

一代巨匠吴昌硕:文人画雅俗共赏篆书出神入化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七十岁后以字行。

浙江安吉人。

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秀才,亦当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

吴氏先后问业于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杨岘(一八一九-一八九六)、研训诂辞章、诗、书、篆刻,并曾在苏州潘祖荫、吴云(一八一一-一八八三)、吴大澄(一八三五-一九零二)处获见古代彝器及名人书画。

虽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其习画当在三十余岁与任伯年论交之时。

一九一三杭州西冷社正式成立,被推为社长,其画名益扬,日人尤为尊崇。

有《缶卢集》、《缶卢诗存》、《缶卢印存》及书画集多种刊行.吴氏诗、书、画、篆刻皆精。

书长篆、脱胎石鼓,雄浑恣肆。

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钝刀硬入,茂苍劲。

画擅花卉、蔬果、山水等,取法徐渭、原济、李诸家,亦受赵之谦,任伯年影响。

尤以金石书法入画,如盘虬屈铁。

其画笔墨淋漓,色彩浓郁,气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

我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他二十九岁时获睹历代名人书画,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

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意义

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意义

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意义吴昌硕,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和时代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美绝伦的花鸟画吴昌硕擅长画花鸟,他的花鸟画以线条流畅、构图精致、色调柔美而著称。

此外,他还注重用笔勾勒三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具透视感,表现出了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描绘的深厚功底。

2.极具韵律美的书法作品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也非常出色。

他以行楷、行书和楷书为主要写法,笔画奔放有力,线条曲折有致,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字形美观,而且字体流畅,墨色浓重,非常具有书法艺术的魅力。

3.独树一帜的国画表现方式吴昌硕对国画的表现方式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的国画作品不仅表现了物象的形态特征,更注重表达其内在的精神性。

他擅长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题材,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表现方式,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画法。

他的画作具有浑厚、鲜明、有力的特点,深刻地打破了传统的国画风格,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艺术之歌。

二、吴昌硕的时代意义吴昌硕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家,他所代表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发展密不可分。

1.抗击民族危机的伟大时代吴昌硕生于晚清,成长于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是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中崛起的一代艺术家。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不仅在艺术上,还在政治上积极参与了抗击民族危机的伟大斗争。

他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做是中国民族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

2.拓宽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空间吴昌硕所作的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同时结合了当代艺术的创新理念。

他的艺术成就,为中国近代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宽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空间。

3.对当代艺术的启示性意义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的艺术界。

简评吴昌硕篆刻风格

简评吴昌硕篆刻风格

吴昌硕的篆刻风格可以简评为:浑厚拙朴,大气磅礴,独树一帜。

他的篆刻作品以“浑厚拙朴”为主要特征,线条粗犷有力,章法布局独特,刀法精湛娴熟,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同时,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富有金石味,充满着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章法布局上,吴昌硕善于运用虚实、疏密、轻重等手法,使作品既有整体感又富有变化。

他的刀法更是独特,能巧妙地运用钝刀硬入,表现出厚重、粗犷、爽劲的线条,让人感受到他篆刻技艺的高超。

总的来说,吴昌硕的篆刻风格既有古朴典雅的一面,又有大气磅礴的一面,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吴昌硕艺术风格浅析

吴昌硕艺术风格浅析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吴昌硕艺术风格浅析曹潇月(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吴昌硕是晚清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的美誉。

尽管他四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但在绘画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因此研究吴昌硕篆刻与绘画的联系意义非凡。

关键词:吴昌硕;篆刻;绘画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76-01吴昌硕在绘画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金石第一,书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外行”。

同时他的书法篆刻对当代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开拓了篆书的新风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吴昌硕的书法篆刻入手去研究他的绘画艺术,以此探究他的艺术真谛。

一、吴昌硕篆刻的艺术特点吴昌硕(1844-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吉安县,名俊,中年更名昌硕,别号老缶、苦铁、大聋等,是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1913年,吴昌硕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晚清“后海派”中的代表,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

篆刻是伴随昌硕老人一生的重要艺术。

在十几岁时吴昌硕就在父亲吴辛甲的指引下学习治印,是父亲带他入门,父亲曾告诉他,学习金石篆刻必须下苦功夫。

从此吴昌硕对篆刻愈发爱好,废寝忘食的研习探究。

他曾在《西泠印社记》中自述到:“予少嗜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离一日。

吴昌硕也是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而终成己貌。

继承借鉴阶段的吴昌硕即取法浙、皖两派之长,又涉及秦汉之境,以钝刀切石,创作了大量印作。

这一方面基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他的书法早年涉猎甚广,中年以后专攻石鼓文,先从篆字上下功夫,熟练地掌握文字变化的基本规律。

他印中的文字篆法洗练,方圆相济,别有新意。

篆法上的熟练运用,使他的篆刻创作进入新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其印文章法变化,具有“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空间对比。

吴昌硕的篆刻刀法独特,奏刀时冲切结合,用刀如用笔,钝刀硬入,一气呵成。

论吴昌硕的艺术

论吴昌硕的艺术

论吴昌硕的艺术吴昌硕,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他的艺术领域涵盖了绘画、书法、篆刻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主要探讨吴昌硕的绘画风格、艺术理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方面。

吴昌硕的绘画风格独特,他以花卉为主题,以没骨画法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作以花卉的形态和神韵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色彩和笔触的巧妙运用,将花卉的生机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构图上,吴昌硕也别具匠心,他运用了多种构图方式,使得画作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除了绘画风格,吴昌硕的艺术理念也备受。

他认为艺术要表达出自然之美,同时也要体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他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融入到绘画中,使得画作更加富有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

吴昌硕还提倡“师法自然”,注重对景写生,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感悟,将之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

吴昌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书画理论,吸取了前人的艺术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之中。

他还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切磋,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路。

吴昌硕的艺术也受到了日本画坛的影响,他汲取了日本艺术的精华,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

总之,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理念上,更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

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灵动之美,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吴昌硕不愧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之一,他的艺术将对后世的创作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引言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书画同源观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论基础之一,强调书法与绘画的根源相同,相得益彰。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吴昌硕及黄宾虹的书画同源观,以期对当今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理论阐释1、吴昌硕及黄宾虹的书画同源观吴昌硕和黄宾虹都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传达。

书画同源观不仅揭示了书法与绘画的紧密,还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

吴昌硕篆书艺术风格研究

吴昌硕篆书艺术风格研究

民族艺术研究Research on National Art吴昌硕篆书艺术风格研究孙政(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

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在诗书画三方面皆能不落前人之窼臼。

篆书在吴昌硕艺术生涯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的篆书以遒劲老辣的线条,错落狭长的结体所见长。

他的篆书对清代篆书的复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试从吴昌硕的个人经历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吴昌硕的篆书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启示。

关键词:吴昌硕;篆书;风格;成因一、引言吴昌硕是晚清时期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大家,他在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篆刻以及大写意绘画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涉猎。

在这其中首屈一指的莫过于吴氏对于篆书的认识。

吴昌硕的篆书在清代的篆书发展史上,一改前人以李斯和李阳冰为主,讲求线条匀称,结构工整风格的篆书作品,大胆的引入了草书符号在日常的篆书书写创作中。

不但打破了有清以来固守前规、不善于出新的篆书创作的僵局,而且合理的将其篆书中的多种元素引入到篆刻、绘画作品之中。

通过对于吴昌硕篆书艺术风格成因的研究,能够使后人更佳清楚地理解其艺术发展形成的过程。

二、吴昌硕个人经历及艺术生涯(一)吴昌硕的早年生活吴昌硕出身于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八岁就能作骈句,十岁就可以在其父亲的参与指导下拿着刀刻石,少时的吴昌硕十分酷爱读书。

十七岁那年,太平军与清兵战于浙西,百姓不堪忍受,妻离子散,亡者甚多。

他一个人四处漂泊,在别人家做短工,有时候吃草皮树根度日,后来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自己的家乡。

家庭的没落也让吴昌硕更加奋笔疾书终于考有所成,考中了秀才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功名利禄,潜心艺事。

(二)吴昌硕的游学历程一八六九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吴昌硕离开了自己的故土,他来到杭州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游学之路由于吴昌硕胸襟豁达,又善于待人接物,所以在这期间结识了很多挚友。

这期间就学于“诂经精舍”,跟随俞樾学习训诂之学,编成《朴巢印存》。

吴昌硕篆刻作品经典解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

吴昌硕篆刻作品经典解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

吴昌硕篆刻作品经典解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昌石等,号朴巢、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

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篆刻创作发展影响巨大。

纵观吴昌硕印章艺术的发展,有三个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早年师法浙派,对其刀法意蕴的学习领会,从他留下的印作中可以看到浙派刀法技巧、结字造型、形式风格等的影响。

其次,在师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名家时,前人对古代碑铭、砖瓦文字等广泛取法,深刻地影响了他,使他借鉴的资料更为广博,除取法战国、秦汉玺印外,对铭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瓦文字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印章的创作中触会贯通,自成面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书法、国画的精深研究,为其印章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受到邓石如等清代名家“印从书出”创作观念的启发,吴昌颂对秦《石鼓文》临习用功最多,成就也最高,对他的篆刻则作影响最大。

其印章结字以及线条的质感,从其印章上分析,大部出自《石鼓文》书篆风格,尤其是其成熟期的作品,印章结字造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石鼓文》书法的完美“再现”。

其国画的艺术成就对他的印章艺术的贡献也显而易见的。

现从吴昌硕的印章分析来看,其印章的结字、章法以及对点、画构成的空间分割形式,无一不显示其绘画构成能力的影响。

诸此种种,成就了吴昌硕印章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吴昌硕一生治印甚勤,前后长达六十多年,其印风远传海外,对中国近现代印坛的影响巨大。

其创作思想、提倡和力行的艺术法则,启示着后人的学习、创新。

安吉吴俊章这是一方典型的取法汉将军凿印的白文印。

文字排列左靠,边栏下厚右实。

“安吉吴俊”四字方结,“章”字长形,均重心低矮取朴拙大方之态。

从印面观察,其刀法应为侧刃单刀双刻,爽利自然,多数似为一次刻成,只有少量线条交接补刀加刻,如“吴”字中下、“安、俊” 二字的中线等。

吴昌硕篆书对其花鸟画的影响

吴昌硕篆书对其花鸟画的影响

吴昌硕篆书对其花鸟画的影响摘要:吴昌硕是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大师。

他的艺术贵于创造,以书入画,也正是因为其书法功力深厚,才同时带动其绘画的同步成功。

文章由吴昌硕学画时与任伯年的第一次交流谈起,通过分析其各个阶段篆书的变化,从而探索他以书入画后对其花鸟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吴昌硕篆书花鸟画影响吴昌硕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

我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大师。

他的艺术贵于创造,以书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作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他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事实上,吴昌硕幼年就从书法篆刻入手,并由此兼涉它艺。

他于书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时间,虽说是“四体兼工”,但其功力最深、成就最高的还是《石鼓文》。

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从其早、中、晚年各时期所临《石鼓文》来看,早期多忠于原作,直到六十岁以后才形成自我面貌,七八十左右才独步一时,并能脱胎换骨般从似到不似,遗貌取神,足见其学习用功程度及功力之深。

也正是他非凡的书法功力,才同时带动其绘画的同步成功,再者,他在诗、文、哲等领域的涉及,都为后来的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及吴昌硕的绘画,我们不得不谈到对他起重要影响的任伯年先生。

吴昌硕30岁时第一次拜见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是以书法家的身份去的,他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并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这样的评价不得不归功于吴昌硕深厚的篆书功底,或许也正是因此言,促成了吴昌硕向花鸟画的研习,成就了又一位中国画大师。

那么,吴昌硕的书法对他的绘画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通过分析他篆书的变化,以窥对其花鸟画的影响。

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他就致力于黄山谷书法研究,追本溯源,用《龙门十二品》中《杨大眼》等北碑神髓,冶炼升华,字体刚劲婀娜,楷书为之一变。

吴昌硕的篆刻得益于他的书法有几首诗古文的影响

吴昌硕的篆刻得益于他的书法有几首诗古文的影响

吴昌硕的篆刻得益于他的书法有几首诗古文的影响吴昌硕(1844-1927),生于孝丰县(今安吉县)鄣吴村。

初名俊,改名俊卿,字仓石,一字昌硕,常自署昌石、缶庐、苦铁、破荷亭长、否翁、大聋等。

纵观吴昌硕的一生,几乎都处于中国的动乱时期。

在他出生前就爆发了鸦片战争,7岁经历了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7岁经历了英法联军侵略,18岁时洋务运动开始,在他51岁的时候又看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洋务运动的破产,之后经历了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京津等地区。

69岁时辛亥革命结束,76岁时五四运动爆发,81岁又经历了江浙战争,在他84岁去世那一年,蒋介石还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但坎坷的经历也让他对思想和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在他48岁时父亲去世,吴昌硕悲痛万分,开始游学之旅,拜访名师,切磋书法艺术,为其后来深厚的艺术造诣奠定了基础。

吴昌硕在经历入仕报国理想破灭后,便开始全心全意专注在艺术道路上,这样的全神贯注让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达到了新高度,有了明显深刻的变化。

吴昌硕的书法创作和艺术造诣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以篆书艺术成就最高。

以吴昌硕为代表的篆书派系对后世的篆书影响褒贬不一。

此前我国在篆书的书写上均以“工整匀称,线条流畅”为正统,而吴昌硕的篆书则打破了这种审美标准,融入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他的篆书风格具有更强的节奏感,整体呈现出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特点,是数千年以来篆书书法中雄强风格特征的代表,对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也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在书法上的贡献和成就,得益于其深厚的篆书和篆刻功底,其中临写《石鼓文》对其篆书风格影响较大。

一、《石鼓文》对吴昌硕篆书风格的影响《石鼓文》有着诸多形式美的特点,包括对称美、章法美、风格美、线条美,由繁及简而变化丰富。

《石鼓文》的风格不同于金文,它是金文到小篆体的过渡,是研究先秦文字的一个重要历史载体,是集大篆之成,又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时期的书体,所以也被称为“书法第一法则”,是篆书的重要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吴昌硕篆刻艺术及影响摘要吴昌硕出生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处在一个时局动荡的社会,然而,这正是促进他不断变化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因为他处在这个社会时期,能够有许许多多的前人治印经验来让他学习和钻研。

加上大量文物资料的发掘也给了他许多便捷,再加上吴昌硕酷爱书法,国画,使的他对篆刻的造诣有了全方位的继承和发展。

并一跃成为这一时期书、画、印的带头人物,成就了他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全文共分三个大章节:第一章对吴昌硕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做一介绍,这样使大家能够从生活中了解吴昌硕先生。

第二章全面介绍吴昌硕篆刻的艺术特征。

从3个小节来介绍1、书写美与刀法美的彰显2、边款布局3、篆刻中的灵魂美,第三章是阐述篆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篆刻、艺术、技法、刀法AbstractWu Changshuo was bor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a society of civil unrest, however, which is the engine for his ever-changing development. Precisely because he is in this society, there are plenty of previou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rinting to help him learn and delve into. Plus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excavation also gave him a lot of convenient, together with Wu Changshuo's passion for calligraphy,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akes his plays to seal a full range of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And become a book, painting, Indian leader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others to reach the height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 Wu Changshuo's social background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to make a presentation, so that we can learn from life, Mr Wu Changshuo.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art of Wu Changshuo's seal characters. From 3 bars to introduce 1, writing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the cutting of the show layout 2, side 3, seal-soul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elaborate carving art influence.Key words: seal carving, art, techniques, knives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92335828" 摘要IHYPERLINK \l "_Toc92335829"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92335830" 前言1HYPERLINK \l "_Toc92335831" 一、吴昌硕的生平2HYPERLINK \l "_Toc92335832" 二、吴昌硕篆刻艺术4HYPERLINK \l "_Toc92335833" (一)书写性在刀法中的体现4HYPERLINK \l "_Toc92335834" (二)边款布局4HYPERLINK \l "_Toc92335835" (三)篆刻中的灵魂美5HYPERLINK \l "_Toc92335836" 三、吴昌硕篆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7HYPERLINK \l "_Toc92335837" 结语10HYPERLINK \l "_Toc92335838" 参考文献11HYPERLINK \l "_Toc92335839" 谢辞12前言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篆刻艺术家,把篆刻艺术再一次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巅峰。

吴昌硕老先生就是这个时代举世闻名的篆刻家之一。

在诗赋、金石古训、国画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更加让人信服的是他的治印,开创了篆刻史的新道路。

本文就对吴昌硕的生平和篆刻风个给大家解读一下,为学者学习治印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吴昌硕的生平吴昌硕生于公元1844年逝于公元1927年,浙江省安吉县人,是我国近代名震八方的艺术大师。

“在自己刻的印章边款中用的书体多样,篆书、隶属、楷书、草书都加以用运”。

[1]作为一个篆刻者能四种书体同时并入不是一件难事,而难的事是他能将四种书体和自身的书法笔意墨韵加固在一起,促成自己的刻印风格,达到一般篆刻者所难以达到的程度,不仅为海内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和借鉴的篆刻财富;同时在国外,也影响了一大批追求的学子。

如:韩国、日本等刻印家就从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和启示。

清代吴昌硕,初名俊,又为俊卿,“道光二十四年农历的八月初一,诞生在浙江省安吉县的彰吴村”。

[2]因为他的别号非常的多,比较见的基本上有苦铁,大聋等。

因为吴家世世代代都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曾经上任过安吉古桃书院院长。

他的父亲在咸丰年代的时候考举过举人,他的伯父也是咸丰年代的举人。

所以说,吴昌硕从小的时候便受到自己家风熏陶,自幼习书。

在他十岁的时候便被送到离家5.6公里远的邻村去念书,因为他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所以也对书法和刻印比较擅长。

在他十四岁的的时候,就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刻印,还有时候偷偷的瞒着老师去磨石刻刀。

由于吴昌硕出生的年代,那时候的晚清,内忧外患,内有反清复明的太平国运动,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以当时的人们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正因如此,缶老一直过着艰苦流离的困苦生活。

1861年正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事,祸及百姓,许多人不得不逃离家乡,出外谋生。

吴昌硕也不例外,他还在战乱中与父亲失散,家中的亲人还有乡亲们因为饥饿而死去。

他的前半生经历了生离死别,妻离子散的困苦。

在《别荒园》中也有提到,翻译成现代文应是“在以前到处都是战乱,乡间在战火中都成了焦土,在战火中死去的乡人好几千人,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也寥寥无几,这种流离失所亲人分离的日子是我内心十分痛苦。

”然而,就是这段生离死别、妻离子散的这段生活锻炼了他那种坚忍不拔,奔放不羁的气概。

在他七十一岁的时候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他的老父亲相依为命的日子。

而在第二年也就是他七十二的时候,考上了秀才。

便和父亲和他的继母搬迁到了县城里居住。

在缶老二十三岁的时候,拜同乡的老前辈施旭先生为老师。

缶老,虚心问学向他学习作诗、写书法、搞篆刻。

在1870年的时候跟着大师俞曲园学习篆刻和金石训诂。

第二年便回家乡自己学习,以教书育人、写对联和拟辞赋为生,1874年,他再次去杭州问学,使吴昌硕在辞赋、书法、刻印等各个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石。

再后来俊卿又问学苏州、湖洲、上海等地、与师友相互切磋。

俊卿的一生,各类皆善,书法、国画、篆刻最为著名,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先学习篆刻,有学习诗赋,再学习书法,最后学习国画,由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把这四者交融在一起,打造了一世传奇,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艺术特色,从而将自己的专长表现出来。

所以在他的书、画、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

这便是所谓的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在他的作品中,诗情意境各有他的艺术特征。

那就是“气势宏大、力魄雄伟、用笔结字,严谨中见洒脱。

挥毫泼墨,浑朴中见华滋,敦厚中见灵动”。

[3]在《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中把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当时时代的特点及个人品质融会贯通。

在吴昌硕的书法特点中,他本人年轻的时候主要就是以临摹楷书和篆书,他比较注重用笔和字的结构与线条,从而为他的篆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他年轻的时候常常去杭州与湖洲学习,结拜了时彦如和杨见山等好友,从此便喜欢上了篆隶等,又受邓石如和吴让之的影响,所以他的篆刻突飞猛进。

他本人还喜欢临摹汉碑,如《尚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等等。

在苏州安定下来以后又潜心学习篆书,心中已经明悟篆书对篆刻的重要性,把《石鼓文》当作是主要的学习范本。

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学习,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道“曾学百汉碑,曾抱十石鼓。

”[4]十年如一日的学习,使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更深。

在书法上以石鼓文来取胜,并又学行草书,开始学习王铎。

后来学习欧阳询和米芾等大师。

从而提升了他自身的艺术价值,由于他学习刻印很早(大约十四岁左右),同时学习时间长(从少到老),一生中印出印谱无数,就出版来说就有十多种。

在岁月的洗礼与磨练中,俊卿推成出新在篆刻上更是有着继王开来独树一帜的治印风格。

二、吴昌硕篆刻艺术(一)书写性在刀法中的体现印章“松管齐”如下(图2)的印面是较恬静秀美的风格,作者刻边款时,由作品整体和谐的考虑,采用墓志中点画俊秀一路的楷书风格,来表达这种真实的艺术效果。

吴昌硕选择多拿单刀侧锋法轻轻的向前刻,刻到撇画收尾的部位时转化刀法使冲刀慢慢带有一点向上拨的意思,使得笔画的轮廓带有几分隶书的意思,微具有古朴之意,和印面上的汉印之古交相呼应,并且既看到刀法中书写的鲜活墨痕,又看到了刀法中侧锋的刃影,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姿,中表现出了书法墨写美与刀法的凿刻美。

印章“缶记”下图(3)的边款,他主要就是运用了隶书体,采用了《衡方碑》《张迁碑》隶意。

这两个碑线条古朴方正,特别是《衡方碑》的篆意浑然天成。

为了能够得到它的线条美感,吴昌硕的篆刻法结合双刀和单双刀并用的理念。

在行刀过程中有缓也有驰。

特别是在《张迁碑》中吴昌硕运用巧妙的手法取“城”的一个字的势态,诠释了其高超的刀法。

“城”整个字中斜钩运用单刀法,缓慢使出,然后再用双刀加以补足,让线条质感更加古朴浑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