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在后危机时代关于金融创新_悖论_的综述_殷孟波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

我将基于殷孟波的《货币金融学》课件撰写一篇文档。
由于未能直接找到课件的详细内容,我将结合相关教材和资料来构建这份文档。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概述《货币金融学》是由殷孟波、曹廷贵主编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货币金融学概览、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
这本书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工具,集中讨论在不断变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档结构1.引言介绍货币金融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的重要性。
2.货币篇货币的定义、功能、演变及其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详细探讨货币的各种类型,如现金货币、存款货币,以及货币的五大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世界货币。
分析货币的演变过程,包括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以及中国当前的货币状况。
探讨货币制度的演变,如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等。
3.金融市场篇介绍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探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4.金融机构篇分析金融机构的构成、功能以及与信用的关系。
5.金融发展篇探讨金融体系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包括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以及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结论总结货币金融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强调货币金融学在理解和应对现实金融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意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
突出货币金融学在金融专业学习和金融领域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适用对象金融专业的学生和学者。
金融系统中的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人员。
殷孟波的《货币金融学》为理解和研究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货币篇的详细补充和说明货币的定义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商品,它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的媒介、计价的单位和价值的储存手段。
货币有多种形式,包括:现金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货币形式。
存款货币:指在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可以通过支票或电子转账进行支付。
后危机时代下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后危机时代下金融创新问题研究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文摘要后危机时代下中国金融创新问题研究整个金融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金融创新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对金融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金融创新满足了这种需求并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也越来越高。
2007年年中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此后又爆发了以希腊、爱尔兰等国为主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前者是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的偿付性降低引起的,同时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将这种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危机的产生;后者是某些欧盟国家为了加入欧元区而将本国的高债务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分离资产负债表,当这些金融工具无法偿付时,主权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
这两次金融危机让学界和业界对于金融创新的作用及影响产生了激励的争论,主要焦点在于要不要继续进行金融创新。
有人认为应该抑制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监管,并加强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有的人认为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金融创新对于经济有促进作用,不应该就此次危机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
再观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不断的完善,尤其是近两年,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在不断创新。
资本市场方面,推出了中小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试点、金融债券试点以及创业板。
货币市场方面,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及远期利率协议业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2009年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又创新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外汇市场方面,中国正在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
在金融机构方面,启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等,丰富了资金需求者的借贷途径。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

政策效应评估:通过对货币政策效应的 评估,可以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措施。
金融市场指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指标产生影响。
效果评估
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 就业、物价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
05
CATALOGUE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贸易不平衡、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
03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机制、利率机制等)、政策调节机制(如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等)、国际协调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
06
CATALOGUE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的定义与类型
金融创新的定义
金融创新是指对传统金融体制、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改进和突破,它包括技术创新、产 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
。
贮藏手段
货币可以作为价值的储 存,用于未来的消费或
投资。
支付手段
货币可以作为债务清偿 或支付手段,用于各种
交易和债务的结算。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
01
02
03
04
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货 币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挂钩。
信用本位制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货币发行量由国家控制。
浮动汇率制
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货 币制度,国家不干预外汇市场
货币政策的目标
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 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 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 务。
金融创新机制综述与分析

中 国 农 业 银 行 武 汉 培 训 学 院 4、 强 化 激 励 考 核 。借 力 考 核 杠 杆 , 调 动 多 层 面 积 极 类 存 款 业 务 营销 策 略 取 向 .
价值变化分为两种 , 一种是可预 测的变化 , 即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信 息对之进行推断l 另一种为不可预测的, 原著中称之为 “ s u r p r i s e ”, 在 中文版里被 翻译为 “ 异常值” 。米勒认为 , 创新就是一种 “ 异 常值”的出现 , 而 “ 金融创新”代表了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改革中 出现 的 “ 异常值” , 但是尽 管它无法预料 , 却也并非偶然出现。厉 以宁和陈岱孙( 1 9 9 1 ) 认为 “ 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 内 新 的生产 函数的 金融创新 创建 , 是为获取盈利而进行 的市场改革 , 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 “ 创新”一词 由来 已久 , 早在 1 9 1 2 年经济学 家熊彼特 出版的著 合 , 他包含 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新的支付 制度 , 新 的金融工具、新 作 《 经济发展理论》 中, 经济学领域的 “ 创新”就被提 出, 其含义为 的支付结算方式、新的金融制度 、新的融资方式, 新的金融市场 以 “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 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市 场创新、 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等内容 , 也是就金融市场 中出现的所有的新事 原材料来源创新以及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创新五种方式。 物。” 金融创新 的行为早于金融创新概念 。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与 总的来说, 国外学者倾向于从微观范畴看待金融创新 , 将其视为 发展 , 使金融创新第一次大张旗鼓地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 金融创 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 , 而国内学术界对金融创新 的理解可 以 新 一词也开始在学术界出现乃至风靡。但尽管如此, 对于 “ 金融 分为宏观、中观 、微观三种范畴, 且大多数学者更为认 可以厉以宁 创新 ”的定义 , 众说纷纭 , 国内外理论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和陈岱孙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宏观概念, 把它放到大金融的范畴去理 Mi l l e r ( 1 9 8 6 ) 利用现代统计学 的方法解释 了 “ 创新”与 “ 金融 解 , 其实质 即将熊皮特对 “ 创新”一词的定义衍生到金融领域 , 认为 创新 的含义 。在现代统计学中, 时间序列分析者把任何一系列 的 金融创新代表新的金融工具 、金融技术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里昂惕夫悖论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悖论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悖论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来实现经济发展,但同时又面临着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不足的问题。
具体来说,里昂惕夫悖论指的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效率。
然而,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本,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一个困境: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这些资源又是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来获得的。
这个悖论的名称来源于法国经济学家保罗·里昂惕夫,他在20
世纪50年代提出了这个悖论观点。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它们缺乏先进技术和资本。
然而,要获得这些资源需要经济发展,并且只有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
这种矛盾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困局。
里昂惕夫悖论的存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来吸引外国投资和提高出口,从而实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又面临技术和资本等资源的不足,这使得他们很难达到所需的竞争力水平。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改革政策来解决这个悖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并且在国内加强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培养。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该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帮助他们克服里昂惕夫悖论带来的困境,实现经济发展。
后危机时期的全球金融监管新变化

王 胜邦 ,中国银 监会 审慎规 制局 副局 长 ,巴塞 尔银行 监 管委 员会政 策制 定工作 组 成 员。 研 究方 向为 国际金 融监 管 改革 。主要 著作 有 《 商 业银行 资本 约束 与信 贷扩 张 》 《 新 资本协 议 : 信 用风 险建模 、计量和 验证 》 《 全球金 融危机 与金融 监 管改革 》 等 。
日趋 凸 显 。 全 球 治 理 理 论 主 要 创 始 人
管 治 理 问 题 受 到 各 国 政 治 领 导 人 、 监
管 界 和 学 术 界 的 高 度 重 视 。 其 一 , 危
机 之 前 , 全 球 范 围 内、 特 别 是 发 达 国
家, 普 逅 出现 了“ 经 济金 融f 匕 ” 趋 势, 金 融 资 产 占GDP的 比例 显 著 上 升 , 金
了金 融 监 管制度 变革和 技 术进 步 。全球 金 融 危机 以 来 , 全 球 金 融监 管 治理 絮构
发 生 了几 个 明 显的 变化 : 一是 G 2 0主导 了全球 金 融 监 管 改革 的 方 向 , 二是F S B 成为 全球 金融监 管 改革 的重 要协调 平 台 , 三是 B C B S在 全球 金融 监 管治理机 构 中 的地位 显 著上升 。金融 监 管 的理 念 、方 式 、 体 制机 制 也 呈现 出一些 新趋 势 ,表 现 为金 融监 管理 念 发 生转 变 , 金 融机 构 的 “ 生死 关” 受到 广 泛关 注 , 金融 监 管 力 度 显著 强 化 , 金 融 监 管权 力 重组 等 。随 着 我 国银 行 的 国际化 程 度 越 来越 高 ,
最 近 这 场 肇 始 于 最发 达 金 融 市 场 的 全球 金 融 危 机反 映 出西 方 国家 主 导 的 全球 金 融 治理 体 系 已落 后 经 济 全球 化 的步 伐 。 危 机 之 后 , 二 十 国集 团 ( G2 0 ) 取 代 七 国 集 团 ( G7 ) 成 为 后 危 机 时期 全 球 金融 体 系 治 理 的 主 导 力量 , 中 国 等 新 兴 市 场 国 家 开 始 全面 参 与 全 球 金融 治 理 。 按 照G2 0 峰 会 确定 的 金融 监 管 改革 方 向, 金 融稳 定 理 事 会 ( F S B)、 巴塞 尔 委 员会 ( B CBS ) 等 国 际 组 织 发 布 了一 系列 新 的 金 融 监 管 国 际 标 准, 全球 主 要经 济 体 结 合 本 国 ( 地 区) 的 实 际 陆续 推 进 新 监管 标 准 的 实施 。 面 对 全球 金 融 监 管 治理 体 系 的新 变化 , 我 国应 立足 于 自身 的 根 本 利益 , 积 极 参 与 国际 金 融监 管 改革 , 提升 影 响力 与 话语 权 , 在 合 作 中 寻找 共 同的 利益 诉 求 , 在 具体 措 施 上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研究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研究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会。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金融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不断推动和引领着金融行业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背景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或业务模式,改变现有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从而满足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效率和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庞大而复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他们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致力于探索更安全、高效、普惠的金融体系。
二、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形式1. 金融产品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出各类新型金融产品,如电子支付、虚拟货币、互联网金融等,满足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2. 技术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投资和研发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为金融业务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
3. 业务模式创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通过引入新的业务模式,如P2P借贷、众筹等,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传统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推动了金融服务普惠化。
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影响1. 经济效益:金融创新的推动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等,提高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 社会效益:金融创新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如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普及到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 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致力于金融创新的研究,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
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金融创新

差距, 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 中争取主动地位 。
l 要厘清金融危机 与金 融创新 的关系
锁反应 , 在很短时间 内就波及其他企业和行 业, 最终造成整个
社 会 的恐 慌 和 动 荡 。 因此 ,防 范 和 化 解 由金 融创 新 带 来 的 风
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 “ 创新” , 只要出现在金融领域的新 险极为重要 , 我们要在风险酝酿成危机前将 它扼杀在摇篮里 。 事物、 新现象 、 新活动 , 都可以认为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有 但 是, 我们 也不 能因此把金融危机 当成抑制金融创新的借 口。 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 金融工具 的创新只是导致金融危机 的一个原因,但不能全部 义 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 、 金融业务、 金融制 由金 融创 新 来 承 担 。 度、 金融机构、 金融手段在 内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创新 。金融创 新 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 从本质上说, 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2后金融危机时代我 国金融创新的策略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 时代 的大背景下 ,努力寻求金融市场
国家 的创新浪潮 就是在经济发展 日新月异 ,金融行业竞争 日
首先, 在市场理念方面。 金融市背景下 出现的 。作为金融创新 以市场为导 向, 以效益 为 目标” 的经营理念, 树立优质服 务观 面 向客户和市场 , 积极 开拓 , 进行 成果之一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产 生与发展 是实体经济内在需要 念和科学的市场营销观念 , 的客观反映 。脱离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 导致 经 营 策 略 创 新 。重 点 发 展 以同 业 拆 借 、票据 承 兑贴 现 为 主 的 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创 新失去产 生和立足 的基础 ,从而引 货 币市场 : 规范证券 市场秩 序, 引导资本市场健康 发展 : 在条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 , 建 起金融市场 的动荡。从金 融创新开始至今 , 已半个世 纪之久 , 件成熟时适时推出创 业板市场 : 但金融创新仍然层出不穷,创 新产 品名 目繁 多。从早期为了 立 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 以货 币市场利率为中介、 金融机构 规避金融风 险商业银行发行的大额可转 让定期存单 ,到为了 存贷款利率 由市场决定 的市场利率体系及形成机制 ,中央银
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的研究热点综述

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的研究热点综述作者:孙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4期孙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 400000)摘要:纵观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化进程,可以发现金融监管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自由到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重新管制的一个历程.从金融监管理论萌芽、发展以来,各国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众多的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在质疑传统监管理念的同时提出众多新的监管理念,对于金融监管这个话题出现许多新的热点,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理论提出之后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监管当局注重实质信息披露,对于金融系统保持其多样性、降低复杂性.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理论;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7-031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监管当局普遍认识到,建立在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存在一系列缺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学术界都积极寻求能够克服这种缺陷的监管理念,为此,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受到学者、专家的普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一般而言,是为了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的负外部溢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更加关注金融系统的稳定,这是其与微观审慎监管最大的不同,后者更关注单个金融机构安全不同,前者更加重视金融系统风险的部分内生性而不仅仅只重视外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最小化整个经济体因金融体系导致的损失,最直接的目标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宏观审慎监管涉及两个维度:一是横截面维度,指的是在任意时间点内,风险在金融体系的分布以及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时间维度,关注风险随时间如何变化,尤其是考察其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按照上述两个维度,在横截面维度上,宏观审慎监管应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管框架,根据系统风险的贡献程度来分配资本金,以此实施监管;在时间维度上,监管当局主要以逆周期政策实施监管,以抑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2 逆周期监管理论2.1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表现Glaudio Borio等于2001年提出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特点,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真实资产价格水平与GDP的比率以及信贷与GDP的比率在经济繁荣时都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在经济处于疲软期时这两个指标则出现明显下降现象.Bikker. J和Hu. H(2002)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国际清算银行(BIS,2001)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此理论.之后,国内学者对国内金融体系也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顺周期性现象的分析:在银行领域,鹿波和李昌琼于2009年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体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金额与整个经济形势存在明显顺周期特征:在经济繁荣期和自身业务喷发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明显下降,进一步助长了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衰退期和自身业务萎靡期贷款损失计提额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大的经济衰退;在保险行业也存在相似现象,刘超等人于2010年从业务范围、偿付能力监管、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保险行业的顺周期性;在证券领域,学者研究发现,外部信用评级、主要业务及投资基金、内部财务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均具有顺周期性(刘超,孟涛,2010).2.2 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金融体系与经济体同热同冷的现象,加大了经济的波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追溯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并依此采取监管措施称为“逆周期监管”.KatalinMéro于2002年在Studies on the procyclical behaviour of banks一文中指出,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在于银行和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时候,银行倾向于收缩贷款规模,使那些优质贷款客户无法取得贷款,造成优质项目搁浅,进一步加重了危机.Claudio Borio, Craig Furfine和Philip Lowe于2001年研究发现,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的资本比例没有增加业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利润,而当经济处于低迷期时,业务范围萎缩无疑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压力,造成信贷总量下降,产生顺周期性.商业银行体系产生顺周期性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第一,内部评级法;第二,VAR模型存在内在缺陷.这两个原因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国内学者李文泓(2009)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①一文中谈到,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时,巴塞尔协议Ⅱ允许商业银行自行选择使用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此规定使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性大幅提高,而风险敏感性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具有正相关关系,风险敏感性的提高进一步增强顺周期性.余文卿(2006)在《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一文中表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信用贷款的过程中使用信用评估模式,是造成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一个直接原因,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在信贷评估的时间宽度、信用产生机理以及应对实体经济正常波动等诸多方面都有内在缺陷,造成了商业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②.对于内部评级法和Var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国外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Henrik Andersen(2010)在挪威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挪威境内多家商业银行,运用跨周期评级系统,通过十年观察期发现,当银行资本因为经济衰退而恶化时,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金仍然上升.只有当风险权重以一个足够长的观察期为基础且此观察期包含经济衰退期时,顺周期性才能得到遏制.Henrik Andersen还发现,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比巴塞尔协议Ⅰ产生更大的顺周期性.但是当观察期由十年延长至二十年时,巴塞尔协议Ⅱ的资本金要求并没有表现出顺周期性.2010年,中国银监会课题组研究发现,基于99%单尾置信区间、10天持有期稳定性标准计算的VaR值,在计算银行资本需要量时表现出明显缺陷:首先,其不能充分反映金融体系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业务损失;其次,它没有考虑活期存款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流动性差异;最后,它对金融市场过于敏感,导致资本金需求波动较大.Enria(2004)的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普遍采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起到了增强波动性的作用.同时,若某项金融资产计入可供出售类,则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股东权益,而交易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类科目,这两者的不同增加资产和负债的波动性,助长了顺周期性,这也是次贷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拖入争辩漩涡的重大原因.Novoa(2009)以及李文泓(2009)等的研究亦证实这一观点.2.3 逆周期金融监管的工具国内外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焦点放在逆周期资本监管和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上.Claudio Borio 等于2001年分析指出,逆周期资本监管和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上能够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上升期,能够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衰退期,提取的损失准备能够有效遏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李瑞红于2010年指出,我国应该改革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在经济繁荣时期应多提准备金,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使其起到逆周期的作用.而当前我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的特点,加大的经济波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应立马着手改革.FSB通过对逆周期监管工具的研究于2009年提出一下政策建议:首先,应当修正风险评估方法,改变当前以VAR为主的评估方法,加大压力测试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其次,应该在贷款损失实际发生前确认损失,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三,对于目前投资者高杠杆投资的现象,监管部门应该把监督指标量化,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最后,监管部门应当使法定准备金率起到逆周期的特性,建立动态法定准备金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此指标以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低迷的时候降低此指标以遏制经济进一步衰退.针对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Wellink,N等在2008年提出改革建议,他提议在监管资本的计算公式输入端通过建立缓释机制降低周期性,就是通过引入缓释参数对监管资本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西班牙政府为增强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于2000年7月首先采用逆周期动态拨备制度.在此制度下,商业银行按照历史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具有逆周期的特点:当经济处于上升繁荣期的时候,历史贷款损失率高于当期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相对实际需要较高,有效防止经济过热;当经济处于衰退期的时候,历史贷款损失率低于当期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相对实际需要较低,从而抑制经济进一步恶化.Hyun Song Shin于2010年提出,监管部门在监管工具上应该有所创新,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监管工具之外,还应该加入杠杆率上限、非核心负债费等新型金融工具.3 关于增强市场信息的实质性披露Llewellyn于2009年指出,监管不应该代替市场约束.在成熟的经济体系中,市场对金融机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市场施加的约束应当与监管部门的制裁具有同等约束力,市场约束应当因为监管部门的存在而加强.Llewellyn进一步指出,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约束是远远不够的.Hoenig于2008年分析指出,发挥市场的约束力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公开、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监管部门越来越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得到足够多的商业银行信息.尤其对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金融复杂产品而言,投资者能够低成本地获取用于分析的基本资料.或许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即使拥有复杂金融产品的诸多信息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对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做出公正的风险评价,即投资者即使拥有足够多的信息也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今市场上金融产品过于复杂,甚至权威评级机构的分析师也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简而言之,简单地披露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刘东民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于2009年提出“阳光造成的失明”,即金融机构过多的信息披露反而使正确、全面地评估风险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大量披露信息并不能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投资者由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关注到部分信息,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所以,信息披露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4 关于保证金融系统的多样性监管要保护和促进金融系统的多样性.古典经济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一致认为保持金融体系的多样性对经济稳定有重大意义.兹维·博迪和罗伯特·C·莫顿作为标准金融学的代表人物一致认为,金融工具多样化能够有效为投资者分散风险,投资者应通过构建低相关性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埃德加·E·彼得斯(2004)、Klaus Mainzer(2005)、Emilios Avgouleas(2009)作为复杂科学和行为金融学的代表纷纷表示,我们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去保护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因为多样性是一个复杂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是维持经济体活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Robert C. Merton和Zvi Bodie(2005)研究发现,出于保护金融市场多样性的动机,监管部门应该支持和保护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鼓励大家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品,从而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加监管效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7年以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满足各种各样的投资者的不同偏好,而且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5 关于降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从复杂科学的角度,陈平(2004)指出,一个金融体系越复杂,其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越高,进而导致其风险越大.复杂衍生产品的大量产生增加了现有市场的复杂性,同时,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采用的高杠杆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使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升高(理查德·布克斯塔伯,2008).Emilios Avgouleas(2009)指出,金融衍生产品出现高复杂性的趋势,致使有关专家也难以评估,投资者由于自身专业技能有限只能依赖评估机构的结果,容易造成从众心理,进而造成股票市场波动.理查德·布克斯塔伯由此提出降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提前降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好过危机发生后的补救.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认为简单金融工具和低杠杆投资有利于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注释:①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7):7-24.②余文卿.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参考文献:(1)李红权,马超群.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9-88.(2)Joseph Stigliz,2008,The Triumphant Return of John Maynard Keynes,December,http:///commentary/stigliz107/English.(3)Bikker J.,Hu H,2002,Cyclical patterns in profits: Provisioning and lending of banks and procyclicality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requirements,BNL Quarterly Review:221.(4)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性和逆周期监管:理论、形成机制和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2010(11):49-53.(5)刘超,孟涛.证券监管的策略因应:自顺周期与逆周期生发[J].改革,2010(7):139-145.(6)Katalin Méro,2002S,tudies on the procyclical behaviour of banks,MNB Occasional Papers(10):51-94.(7)王兆星,韩明智,王胜邦.建立反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缓解亲经济周期效应[J].中国金融,2010(4):75-77.。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我国金融创新思考

【 关键词 】 金融产品; 金融创新 ; 金融监管
中 图分 类 号 :80 F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232 1 )2 06 0 1 9 88 (00 0 - 03— 1 0
完善我 国的金融创新 , 要全面协调 推进金融 创新 。金融 监管制 度要 不断调整和 完善 。在激 烈竞争的市场 环境 中, 场参与者 为了提升 盈利 市 的能力 , 在拓 展新的业 务领域 , 成立 新的机构 的同时 , 必然 会不断暴 露现 有市 场规则 和监管体 系中存在的问 题和缺陷 。 完 善对金融创 新就要谨 慎进 行房 地产 金融 创新 。次 贷危机 的教 训
1我 国对 金 融产 品认 识 的反 思
1 1我 国在 次 贷 危 机 后 对 金 融 危 机 的新 认 识 .
美国金融市场 的倒 塌是许 多人 所始 料不 及的 。这场 危机 同时 也给 常喜欢津津乐道于 金融衍生 品的人 们泼 了一 瓢冷 水 。使 人们 对于 金融 衍生产品有 了更加理 性 的认识 。首 先 , 金融 工具 只是 实 体 资本 的 复制 品, 本身没有任何价 值 。人们交 易 的只是 一种 看不 见的承 诺 , 因此 金融 市场上集 中了大 量的违约风险 与道 德风 险 , 由于市 场失 灵的存 在 , 它对 制度的要求远高于 普通的商 品要素 市 场。尤其 是 金融创 新所 产生 的大 量金融衍生产品 , 滋生出过长 的利益 链条 , 任何 一个 环 节出现 问题 便会 引起连锁反应 , 导致 整个金融 体 系的混 乱甚 至崩 溃 。其 次 , 场危 机告 这 诫我们在任何时候 金融 创新 都 不能 违背 金融 业 谨慎 经营 的 基 本原 则 。 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 会导致金 融机构 在对 利益 的追 逐 中缺乏 危机 防范 意识 , 由自主地牺牲 谨慎原 则作 为扩 大信 贷规模 、 加利 润。最 后也 不 增 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 危机的产生 不是 因为 金融 创新 、 不是 因 为金 融衍 也 生品本身所致 。导致危机 的真正原 因是监管的缺失 , 这纵容 了金融 衍生
2024年度殷孟波货币金融学总结1

2024/3/24
14
04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2024/3/24
15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金融市场 不断壮大,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不断扩 大,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方式也日益多样 化。
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融通、风险分散、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等功能。其中,资金融通是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实现资金从盈余者向短缺者的转移。
2024/3/24
8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作用
金融机构的类型
根据业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 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
操作风险
由于内部流程、人为错误 或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损失 风险。识别方法包括操作 风险自我评估、关键风险 指标监控等。
2024/3/24
20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要点一
金融监管目标
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 定,促进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要点二
金融监管原则
依法监管、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同时,应遵循 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确保监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金融创新的动力
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制度变 革和竞争压力等方面。
2024/3/24
24
金融创新的类型与内容
金融创新的类型
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 务创新等类型。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

第1章 导论
本章学习要求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讨论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知道:
• 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 金融机构的作用和重要性; •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重要性; • 货币金融学的学习方法。
第1章 导论
重要术语
货币金融学
货币化生产 货币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金 融 信用货币
另一方面也与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有关。
17
第2章 货币
1、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对货币层次划分:
M1 = 流通中现金 十 旅行支票十活期存款 十 其他支票存款
(如 NOW账户,ATS账户等) M2 = M1 十 所有存款机构储蓄存款 十 小额定期存款十 隔 夜回购协议 十 隔夜欧洲美元 十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十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 = M2 十 所有存款机构大额定期存款 十 长于隔夜的期限 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 L = M3 十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储蓄债券、商业票据、银
观和整体的了解。
第1章 导论
三、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方法和意义
2、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意义 而对于那些在金融系统中的实物工作者,特
别是从事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实物工作者而言,货
币金融学也因为从理论和实物两方面描述了他们 的日常工作,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1章 导论
三、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方法和意义
2、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意义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第1章 导论
一、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1、货币金融学的由来: 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所处的经济 体系最终演变成以货币化生产占据支配地位的 经济体系;
金融创新文献综述

金融创新下的金融管制研究文献综述1.金融创新的涵义创新是上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的。
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
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
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上都是从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衍生出来的,差异不大。
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认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结构”。
在美国《银行词典》中,金融创新被定义为“支付制度促进银行及一般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中介作用的减弱或改变”。
按照它的定义,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四类: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增强创新、信用创新和股权创新。
西方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在1986年编写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研究报告中认为,金融创新从广义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另一种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即金融领域的证券化趋势、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的趋势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学者厉以宁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
在金融领域内存在许多潜在利润,但在现行的体制和手段下无法得到,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是金融创新。
徐进前认为,“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发生的金融改革”。
综上所述,所谓金融创新也就是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将金融领域内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形成的新事物,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发展史上出现的任何有创造性的变革;狭义的金融创新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内发生的重大变革。
2024年度-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pptx(1)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pptx•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01货币与货币制度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010203040506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02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功能构成功能资金融通、风险分散、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等。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业务类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
业务存贷款、证券承销与交易、保险承保与理赔、信托计划设立与管理、基金募集与投资管理等。
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重要场所,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筹措和运用。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活动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03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传导机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总产出和物价水平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时滞性、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配合方式配合效果0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的需求超过供给,引发部分物价上涨,进而带动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央行过度发行货币,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
需求过旺投资、消费等需求增长过快,超过供给增长。
货币供应量过多VS成本上升结构性因素相对通货紧缩绝对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需求减弱生产过剩供给超过需求,导致产品积压和价格下跌。
难以跨越的“金融化悖论”——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金融化分析

难以跨越的“金融化悖论”———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金融化分析◎马锦生 刘华光内容提要 如何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防范过早金融化,成为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阿瑞吉的体系积累周期理论,聚焦于金融扩张在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更迭中的关键作用,利用基于金融资本形态的“流动性霸权”概念,揭示了金融扩张“既连续又突变”的特征。
金融扩张既是资本主义体系扩张的内生动力,又是其体系不稳定性的来源,形成资本主义难以跨越的“金融化悖论”。
这一“金融化悖论”将美国经济必然走向金融化,以及金融化必然导致体系性混乱,统一于其逻辑架构之中。
这一具有纵深历史视角和广阔体系视角的理论,提供了理解资本主义体系中“金融化悖论”形成以及具体演进形态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规避资本主义金融化中出现的问题,防范依赖性金融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体系积累周期 金融化 流动性霸权 金融化悖论〔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12-0071-07 金融化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具有依附性特征的过早金融化,且依附性金融化逐渐取代依附性工业化,成为与资本主义体系的新链接方式。
面对资本主义扩张为世界体系这一时代命题,阿瑞吉在对布罗代尔、斯密、马克思以及波兰尼等人理论进行借鉴、反思与再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体系积累周期理论,不仅解释与还原了资本主义扩张为世界体系这一历史过程,而且在金融化的历史维度中揭示了美国金融化的独特表现。
中国经济市场化取向改革几乎与美国经济金融化同时开始,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了金融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规避资本主义金融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防范过早金融化的重要性,凸显了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现实价值。
一、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架构阿瑞吉的理论构建,始于采纳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内涵的重新界定。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思考

作者: 殷孟波
作者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
出版物刊名: 西南金融
页码: 8-11页
主题词: 亚洲金融危机 消费需求不足 货币政策 外贸依存度 金融风险 投资需求 投资主体东南亚 投资项目 中央银行
摘要: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思考殷孟波一九九七年一场以泰国货币危机为起点的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迅速波及到东亚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
这场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如果国际货币投机者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中国,悲剧会重演吗?...。
金融创新探讨

一、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速度和手段都在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金融创新深化和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视角下更为明显。
当下既是金融发展机遇期,也是金融风险易发期。
因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防范风险能力是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基本保障。
二、金融创新的内涵金融创新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由该理论,创新主要指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层面,而技术创新又可细分为工艺呈现和产品方面创新。
基于法理的角度,阳建勋的研究分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供需负面作用。
陈航研究认为应保持适当的创新,掌握量与度的关系,严格控制难以把握的金融衍生品。
金融创新应当符合金融市场公平、诚信和适当性原则,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得到金融消费者的支持,确保金融机构利益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适当增强创新,使金融资源最优化,促进金融产品多样化,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吸引客户,扩大业务范围和提升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因而要确保产品创新的透明度和认知度。
三、金融创新相关文献综述(一)从金融创新自身角度。
Miller&Tufano将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机构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来获取比以前更高的收益的一种行为。
Dynan等认为合规的金融创新可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而违规的金融创新会降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尹龙表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演进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
Kane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规避金融管制并获得超额利润,而金融管制实质上是政府施加给金融机构的隐含税收,减少了金融机构的获利机会。
Bhattacharyya 和Nanda研究表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矛盾中相互促进,二者按照“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模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模式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实现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调整,并且构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
以开放和创新的思想发展消费金融

以开放和创新的思想发展消费金融
孟建波
【期刊名称】《金融科技时代》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保持创新和开放的理念对于消费金融业务,中国正处于试点的阶段,这表明在中国,其与互联网金融一样都是新生的事物。
对待这样的新生事物,无论监管层还是银行和企业机构都需要以开放和创新的理念来发展。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孟建波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协调发展的逻辑路径——基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视角 [J], 尹丽
2.加大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J], 罗剑朝;曹燕子;曹瓅
3.第二章以开放和创新的思想发展消费金融 [J], 孟建波;
4.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项目催化计划报告:鼓励消费者友好型金融创新发展 [J], 徐妍;山成英
5.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争办离岸金融业务,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回顾、思考与现实的研究探索[J], 李文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创新约束机制的完善——后危机时代的反思

金融创新约束机制的完善——后危机时代的反思
邱兆祥;许坤
【期刊名称】《西部金融》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金融创新既可以服务经济,又可能破坏经济运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融创新走向了负面,是金融创新本身之过,还是金融监管之过,亦或是金融创新者和和投资者之过,其实都不是,经过分析和论证,本文创新性提出了是因为约束缺失或不足导致的,建议要强化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创新者和投资者的约束.
【总页数】5页(P17-20,37)
【作者】邱兆祥;许坤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31
【相关文献】
1.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模式选择 [J], 刘迎春
2.后危机时代的美国金融创新模式 [J], 曾靖珂;王子旗;张梦翔
3.后危机时代下的中国金融创新问题分析 [J], 杨国华
4.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分析与研究 [J], 潘孝敏
5.后危机时代下中国金融创新问题分析 [J], 林清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金融创新、 科技创新 、 经济增长三者关 系的作用链是否成功实现, 可 见,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 必然的充分关系。 ( 三) 金融创新与金融 风险的关系 金融 创新, 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创新, 实质是用于风险对冲或套期保值, 是 规 避 风 险的 有 效 工 具。 但 更普遍的是, 最近的金融创新则过分注重会计及税务处理和监管套利, 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的动态 性质, 金融创新所 带来的后果随着使用它的人们对其基础资产结构和使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Panagiotis 金融创新的过程, 本身也会伴随着金融系统 性风险的增加。 Delimatsis, 2011) 。因此, 首先,金融创新被认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但 Ana et al. ( 2011 ) 的研究 却说明事实并非总是这样 的。 他们构建了两阶段抵押物均衡模型,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金融资 产价格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池 - 95 -
[5]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R. Metron,1992 ) 。 定性描述为产生正外部性的 F. Eschenbach et al. ( 2000) 实证
研究说明金融服务自由化与长期 的经济增长间呈现强的正相关性。 Levine et al. ( 2000 ) 研究发现 金融 机 构的发展 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 危 机 的 警 示下 ,学者 们 关于 金融 创新 对 经 济 影响观 点的改 变 越 来 越 确 定 。 Larry Fauver and 非 常 令 人 沮丧 的 Andy Naranjo ( 2010 ) 近期实证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使用与微观企业价值增长之间的关系,
“ 二、 金融创新 悖论”
金融 创新是金融 机构这个特殊企业的创新活动, 是产品创新的一种, 具有悖论性。金融 危机使得这 个悖论观 点逐渐浮出了水面。 Ana. et al . ( 2011 ) 指出 2007—2009 年间的抵押贷款 繁荣和衰退 危机可能 是由金融 创新导致的。 逆 IO 等复杂衍生产品的出现 不是无风险资产的需要, 相反, 却是对或有资 产 Pac、 及 利 益的 需 要 。 政府应立法予 以 George Soros ( 2009 ) 甚至认为 CDS 等金融创新工具是一种破坏性工 具, “当我听到人们谈论越多关于它们的时候, 取缔, 反对金融 衍生品被允许交易。他说, 我越认识到它们所 带来的毒害正越深” 。Paul Volcker ( 2009 ) 认为债务抵押债券 和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 创新产品已经将美
- 94 -
经济学家
……
2012. 06
垄断一旦形成,却反而会 抑制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Aghion & Howitt ( 2009 ) 也认为金融创新者进行高风 险 、 高 成 本 的 创新 产 品 和 服务 过 程 ,其 目 的是 对 垄 断 利 润 或 租金 的 追 求 。 此观 点也 得 到了 Stelios Michalopoulos et al. ( 2009 ) 等的支持。 ( 二)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金融 危机前, 金融 创新被认为与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密不可分 ( Elul, 1995 ) 。在躲避监管的 金 金融 创新是提高资本增长、 减少成本与规避和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金融创新被 融创新蓬勃发展时期 ,
[1] 品, 达到诱导投资者高估创新产品价值的目的” 。 因此 , 一些金融 创新产品完全可能或主要是 因为这个
原因而被创造出来, 而不是前期文献中重点阐明的那些良性原因。最后, 他们通过 对 SPARQS ① 的实证 研究支持了这一学说。 此外, 金融创新大多数以金融 产 Dionisis Th. Philippas ( 2010 ) 对金融创新提供者和产 品分析后认为, 品及与市 场相关的创新为主,然而有关金融创新设计 和性质的问题研究 多年来却被边缘化了。近期的 全球金融 危机对金融 创新的本质及其在金融 和经济稳定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疑问 ( Plosser, 2009 ) ,讨 论的焦点集中在 金融 创新的错误 使用可能是推动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建议金融产品改革以减少 与 代理成本及信贷风险等相关的成 本扭曲 ( Calomiris, 2009 ) 。 可见 , 金融 创新目前给经济体带来的 复杂性、 效 果 并不 乐 观 。
[7] 可见 , 金融创新对经济的影响作 用十分有限。美国联邦储 胀对经济体产出的 0. 295 和 0. 998 的影响。
备委员会前主席 Paul Volcker ( 2009 ) 在批评银行高管们没有正确把握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程 度时, 也提出没有任何证据表 明所谓的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向关系。 此外, 在 John C. Persons ( 1997 ) 较早论述金融创新给经济体带来繁荣与萧条思想的启示下。大多 数学者从 经 济周期角 度阐述 了金融 创新与经 济增长 之间 非单一 的指向关系 。 Fostel et al. ( 2008 ) 在研 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周 期之间关系时指出: 金融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但也会导致经济的衰退, 这是 一 个周期性的过程, 并非单向增长过程。周期的更迭是内生循环往复的过程, 并非 外因所致。持有相同观 点的学者 还有 Hindy ( 1994 ) 、Huang ( 1995 ) 、 Garleanu & Pedersen ( 2011 ) 等。 Howitt ( 2010 ) 从学习摩擦 的 角度分析了金融创新 与经济周期更迭之间的内在 机理。他认为对资 产回报水平 的自适应学习使得投资 “累积乐观” “累积悲观” 者从 自然 过 渡 至 , 这将导致 危机。 而非自 适 Emine Boz ( 2010 ) 则采用贝叶斯学习, 应 预 期, 基于非完美信息与宏观动态学习假定, 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 金融创新可 R. Levine et al. ( 2009) 的研究 则认为: 金融 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直接的正向关系,
[2] 国经济带入了灾难的边缘。 他呼吁重新启动 Glass - SteagaⅡ 法案, 并批评了美国的救助补偿计划。 此种观点
“ “悖论” 表明, 金融创新已不再是 登台” 时的绚丽多姿, 正在渐渐丢失它那夺目的光彩, 走入 。 ( 一) 金融创新与生产力的关 系 金融 危机前, 经济学家们大多认为金融创新可 以促进生产力增长。持有此观点的学者 有 Graham & 他们普遍认为金融 创新可 以实现 Dodd ( 1934 ) ,Allen & Gale ( 1994 ) ,Tufano ( 2003 ) 和 Schweitzer ( 2006 ) 等。 生产力的提高。 金融 危机后, 一些经济学家却发现, 金融 创新几乎没有给生产力带来任何好 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 Paul Krugman ( 2009 ) 指出, 自 1980 年以来的金融快 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 个寻租问题, 而 不是 真
[6] 是,研究 结 果表明金融衍生 品的使 用和企业 价值成 长之间 呈现出负 相关 或不相 关的关 系。 Aleksander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 Berentsen et al. ( 2009 ) 则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金融 创新、 明金融创新对低通胀国家和高通胀国家 GDP 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别是 0. 032 和 0. 025,远远低于通货膨
经济学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2. 06
国外学者在后危机时代 “悖论” 关于金融创新 的综 述
□殷孟波 许 坤
( 西南财经大学 金 融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所取得的规模 是惊人的,对金融市场和 金融风险的影响 已经超 越了人们的想象。2008 年金 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创新受到 了人们的质疑, 部分学者开始 讨论其对金 融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外学者关于金 融创新 在生产力、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和交易 成本等四个方面最新的观点 , 论证其悖论的含义及体现。 然后, 从 金 融 产 品、 系统风险、 金融立法与完善 市场等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 对金融创新 监督管理 和合理使用的观点。最后, 本文 “悖论” 提出了对于化解金融创新 的观点 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 金 融风险 ; 监管
[3] 正 的 生产 力 提 高 。 金融创新是金融提供者对其利润最大化追求的产物( D. Duffie & R. Rahi, 的 1995) 。 [4] 确, 金融创新和其他创新一样, 可以给金融创新的垄断者带来垄断租金 ( P. Aghion et al. , 然而 2005) 。
① SPARQS : Stock Participation Accreting Redemption Quarterly - pay Securities, a subset of the U. S. publicly issued structured equity products ( SEPs ) .
中图分类号: F83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656 ( 2012 ) 06 —0093 —08
所取得的规模是惊人的, 对金融与 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人们的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的金融 创新 , 想象。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 金融创新 , 特别是金融 工具的创新 给这场危机带 2008 年金融 危机爆发以来, “资源诅咒” 来的影响。观察此次危机爆发的 原因 和扩散过程, 像 一 样, 金融创新程度越高的国家在此次 危机中所遭受的 损失也越大。广泛的批评开始关注于 金融 创新给经济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及其风险扩 散问题, 例如 Kathryn Judge( 2011) 认为住房贷款 证券化金融 创新产品在 2007—2009 年的金融 危机中扮 演着非常重要的 角色; Fulvio Corsi et al. ( 2011 ) 认为难以管理的日益复杂的金融 衍生品所产生的风险 “聚光灯 ” 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根本 性的 作用。因此, 不足为奇的是, 金融 创新被放在了 下受到了 部分理论 家、 参与者及评论者的 指责, 被认为是 金融危机的主要元凶 ( Hykel Hosni et al. , 显然, 这 个 结果 并 2011 ) 。 不是金融创新本意所在,它已经违背了金融创新 的初衷。本文将上述质疑金融创新 的观点暂称之为金 “悖论” 融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