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_陈志良
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
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
宋建林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是一个
社会转型期。
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作家、艺术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和重新审视。
如果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始终高扬人性和人……
【总页数】6页(P124-129)
【作者】宋建林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
【相关文献】
1.失落·反思·建构--对当下人文精神讨论的有关思考 [J], 曹建文;朱有志
2.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之反思 [J], 杨蓉蓉
3.地域性格与人文精神——“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思辨 [J], 雷飞志;
4.从终极关怀回到现实关怀──“人文精神”讨论与红卫兵理想主义反思 [J], 刘怀昭
5.河北人文精神的历史阐释与当代置换(专题讨论)——人文关怀与构建“和谐河北”的价值取向——关于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 [J], 方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化转型对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推动
数字化转型对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推动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转型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文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人文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推动作用。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知识获取与传播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以前人们获取知识主要依赖于图书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专业交流平台。
而现在,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数字化知识资源,如在线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在线期刊等。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获取到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和知识资源。
数字化转型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观点快速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数字化媒体的可互动性也促进了各种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的形式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博客文章、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知识传播和创新中。
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革命与人文科学研究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了人文科学研究中。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文本、图像、音频等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在文学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量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时代特征、风格特点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
例如,在历史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关联和趋势。
三、数字化转型与跨学科研究的融合数字化转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不再是孤立的领域,而是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相互结合。
例如,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非接触式的数字化保护和修复,并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文物的展示和传承。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摘要】数字化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字化对于美学的影响和数字化哲学中的局限性也在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对美学的影响,数字化哲学的局限性以及数字化与美学之间的悖论。
还将探讨数字化的美学解构,以及数字化美学的未来发展。
通过总结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展望数字化的美学未来,并思考数字化与美学的关系。
数字化给美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局限。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反思美学的本质,以及数字化对美学和哲学的影响,为数字化美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哲学,美学,局限,悖论,影响,解构,发展,总结,展望,关系1. 引言1.1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是当代哲学和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数字化对于哲学和美学的影响也开始展开深入探讨。
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于哲学和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数字化在美学领域的影响,既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和创作可能,又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化美学的讨论。
数字化技术为艺术创作和表现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成为艺术领域的新宠。
数字化对于美学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数字化美学缺乏原创性和真实性,过分强调技术和表面效果,使得艺术品失去了传统艺术品的深度和内涵。
在数字化哲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局限性,比如数字化技术对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产生的影响。
数字化哲学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而忽视了人类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
数字化哲学过于注重数据和算法,忽略了人类情感和主观体验,从而导致对于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出现偏差。
数字化与美学之间的悖论也不容忽视。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美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探索可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美学的价值和地位,使得美学领域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美学的独立性和本真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危机与构建
Vo. 5 No 5 12 .
0c. 0 6 t2 0
20 年 1 06 O月
文章编号 :0 14 7 (0 6 0 -0 50 10 —3 3 2 0 ) 5 6 —3 O
数 字 化 时代 的人 文 精神 危 机 与构 建
闫 娜
(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 7 ) 3 0 0
照, 两个 国家都不允许他出机场 , 他也无法去其他地 方, 于是只好在两个机场之间来 回乘坐飞机 , 一直坐
到头发花白……数字化缩小 了这个世界 , 却拉大 了 人 与人 之 间 的距 离 , 开 了人 与 人之 间的 心灵交 流 , 隔 眼睛的交流 。异化现象的表现之二是数字化技术对 人的 自我意识的威胁与挑 战。人 自古以来就被尊为
数字化编码在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的渗透 , 各种 各样的卡号 , 密码等数字代码成 为人各种 身份 的表 征 , 由此对数码产生极强 的依赖性 , 的鲜活 的个 人 人 性也被淹没在数码的海洋里 。人们宁可相信一连串
的号码的身份证 明也不会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 。不 禁想起一部 电影 中的情节 : 一位乘客 因为丢失 了护
中图分类号 :1 1 3 8 0 文献标 识码 : A
近代 以来 , 每一次新 的科学理论 的发现及技术 的革新都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
段, 人文精神所抗衡 的具体 的恶 的对象也不 同。数 字化时代人文精神 的意义应体现在对科技时代人性 的异化的抗衡 中, 是科技时代人类 的精神支柱 , 也是 人类对 自己精神世界的把握。
提供了温床 , 使人类陷人道德危机之 中。“ 网络的开 放性导致道德多源性 , 网络道德 的多源性导致道德 冲突。[ 由于网络交往的“ ”] 2 去中心化” 和交往 主体身 份的隐匿性 , 同时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缺乏有 效的监控手段的虚拟社会 中失去了他律机制。许多 人可以在虚拟空间里为所欲为而不承担任何 责任 , 于是网络诈骗, 网络盗窃, 数字破坏等形式进行的犯 罪活动和侵犯个人 隐私 的网络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 许多行为看似张扬个性实则走到了人性的反面。网
编程和人文科学的交集:探索数字时代中的人文精神
编程和人文科学的交集:探索数字时代中的人文精神编程和人文科学是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领域,但在数字时代的交汇点上,它们却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交集。
传统的人文科学注重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类精神文化的研究,而编程则是一门注重逻辑、数学和算法的技术领域。
然而,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中,这两者却不再是那么割裂。
本文将探讨编程和人文科学在数字时代中的交集,以及这种交集所带来的影响。
一、数字时代的人文精神在数字时代,人文精神并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被抛弃,相反,它会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
通过数字化的工具和平台,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触到各种文化遗产和知识资源,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内在的修养。
同时,人文精神也能够对科技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人们对于技术发展的思考,考量其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二、编程与人文科学的结合编程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手段,正在逐渐渗透到人文科学的研究中。
在数字时代,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文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历史研究领域,通过编程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文学研究领域,文本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三、数字时代的人文科学教育在数字时代,人文科学教育也需要与编程技术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
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程序员,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编程技术,以辅助其研究和思考。
通过编程技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利用数字文化资源,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同时,编程能力也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增强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数字化对人文精神的挑战尽管数字化为人文科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对人文精神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数字化的信息世界中,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表面的知识和娱乐,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交流。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
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我国自主研发的Cernet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
“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
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数字化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与构建
实的现实感受, 错误地用虚拟生 活取代现实生活,
人 的 真实存 在 由此而 处 于异化 危 险之 中。同 时 , 由
・ 收藕 日期 :0 6 4—1 2 0 —0 5 作者简介 : 石新军( 9 4 , , 1 7 一) 男 陕西人 。 师, 讲 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研究。
一
1 — 6
维普资讯
数 字化教 育人 史精神 缺失 的反 思与构 建
于师生过 多依 赖 网络 上 的人 际交 往 , 他们 逐渐 习 使
惯于 逃避 现 实 生 活 的矛 盾 , 屑 与 现 实 中 的人 交 不
人 们 完全被 他们 创造 的符 号技 术所 控制 和操 纵 , 致 使 主 体性丧 失 , 为 网络社 会 的“ 隶” 沦 奴 。这种 符号 的异化 在现 实 中演绎 出 多种 表 象 , “ 沉 醉于 由 如 人 符号 所构成 的虚 拟世界 而远 离 真实世 界 , 为此失 却
能导致 创造 力 的退 化 ; 于数 字化 使 知 识 的 表 达 、 由 储 存 和传 授方 式 都发 生很 大变化 , 就意 味着那 些 这 无 法进行 计 算机处 理 、 无法 编人 进行角色转换过程 中的心理及精神
的 困惑使人 们在 痴迷 于虚 拟世 界后 , 往会 淡化 真 往
一
位 的丧 失 , 教 师对 学生 心灵 的影 响力 明显 减 弱 , 使
心灵活动的减少, 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训练所代
替 , 教育 异 化 为训 练 。教 育 应 该 包括 训 练 , 决 使 但 不仅 仅 只是训 练 , 练是 一种 心 灵 隔离 的活 动 , 训 教
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 文化得 以传递的活动。
的 沟通 , 没 有 由于 激 烈 争 论 所 产 生 的 心 灵 的 碰 也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一、引言:数字化时代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日益异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悖论现象。
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带来的人文精神悖论1.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泛滥和网络疲劳现象对人类认知能力产生的挑战与隐忧。
2.数字化时代下市场营销和商业利益导向对文化多元性的抹杀。
3.数字化科技下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权利受到的侵犯与滥用,导致人类尊严和自由权利受到侵犯。
三、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人文精神悖论解决对策1.借鉴人类文明历史传承和创造新的数字时代人文价值观念,强化人类社会共同价值意识。
2.加强数字教育和教育微观机制改革,培养数字时代下人类的思辨能力和反思能力。
3.深化数字社会下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体系,保护数字时代下人类共同价值和尊严。
四、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精神悖论对未来的思考1.数字化时代下人文精神悖论将会持续存在,并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升级。
2.数字化时代下反思人文精神悖论解决对策时需要顾及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类传承文明的本质价值意义。
3.数字化时代下的人文精神悖论可以成为新的文化创新和文化融合的动力因素,推动人类文明和数字科技的良性发展。
五、结论:数字化时代下的人文精神悖论并非无解,对策方向需要以人类社会共同价值为出发点,并且需要借鉴人类历史传承文明和数字时代下的视觉文化,以创新文明为目标,促进人类社会和数字科技共同发展。
第一章: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同时也对传统的人文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大量的信息被传递,广告和商业利益往往抹杀了文化的多元性,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利也受到了很大的侵犯。
这些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悖论现象,即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异化。
在数字化时代下,人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悖论,以保护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尊严。
第二章: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带来的人文精神悖论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泛滥和网络疲劳现象是人文精神悖论的一个重要体现。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_陈志良
尤其是数字化革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是现时代哲 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化的空间, 体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文明 的共同进步, 体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
人文精神是数字化技术本身应有的内涵。因为
) ) ) 人的自由时间的空前增加。数字化时代生
/ 自然科学的确通过工业进入人的生活, 改造人的生 活, 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0。112在人类实践过程中, 科 学和人文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 科学表征关于世 界和人类存在的事实性知识, 人文则表征关于世界
的动感十足的电子视听世界的同时, 数字化平台却
显增强, 人的个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数字化时代人的生存悖论
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 降低了人们对大自然最本 真的感受力。人们的网际交往频繁了, 现实人际关
早在 100 多年前, 马克思就警示我们: / 在我们 这个 时 代, 每 一 种 事 物 好 像 都 包 含 着 自 己 的 反
现了一种 新的交往 关系 ) ) ) / 网缘 关系0, / 网缘关 的认识深度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早就提出感觉的解
系0 是 网民 通过 虚拟 空 间 构 建 的一 种 以 符 号 为 中介 的人际互动关系, 它使人的交往摆脱了物理时空和
放既是实践的又是历史的, 因而把感觉的解放上升 到了与人 的解放紧密相关的高 度。在很多学 者看
富足的同时, 也使人类面临不可逃避的生态危机一 样, 数字化革命对人类的发展也具有两面性。数字
文精神, 是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它不仅要体 现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类未来命运与归
化技术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 也使人的全面发 宿的思考与关注, 而且要反映数字化平台上科技发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读后感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读后感随着互联网、5G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在当今愈来愈多的产品和服务中,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标准。
书籍《数字化与人文精神》正是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数字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本文将从数字化的历史、优缺点、社会影响和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数字化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的历史从古至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最早发明数字化的是古埃及人,他们发明了古埃及数字,以帮助记录他们的重要信息。
其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化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商业、社会、政府等。
十九世纪末,美国发明了计算机,使得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被普通人使用,此后,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次,数字化技术有着既有缺点又有优势,在某些方面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给人类带来了特定的影响。
数字化的优点在于它的省时、高效、可靠,解决了传统工作的繁琐和缓慢,使大量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传输。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改善人类的认知能力,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处理信息。
然而,数字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许多人工作需要被计算机取代,他们失去了工作,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此外,数字化还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破坏了人们的财产安全。
另外,数字化技术也会破坏人们的情感交流。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人们过分依赖它,而且忽略了人际关系,最终损害了人们的心理健康。
最后,人文精神应该与数字化技术共同发展,以促进社会发展。
数字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改善人类认知能力,但却不能取代我们的人文精神。
因此,在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应该引导人们讲求德行,坚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人文精神,使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
综上所述,数字化是一种子技术,它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认知能力,简化工作,但它也给个人及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让人文精神搭配其一起发展,以维护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形象。
数字化时代环境下的图书馆人文精神辨析
数字化时代环境下的图书馆人文精神辨析【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人文精神存在着不少困惑与矛盾,而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状况及其表现主要有:图书馆人的技术依赖与图书馆员的异化、图书馆学的日渐衰微与图书馆人的思维退化、图书馆经典阅读的弱化与网络信息的快餐化和图书馆的信息鸿沟现象和信息公平的欠缺问题等,因此需要将图书馆的科学精神纳入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轨道,才能获得对图书馆人文精神困惑与矛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数字;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人文精神;反思21世纪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革命的兴起,人类已经步人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图书馆也在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无墙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纷纷涌现,因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与新思考。
在由“数字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便利的背后,不断产生技术与图书馆人——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困惑与矛盾,仅靠所谓的技术主义、技术理性和技术至上论等,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图书馆界要对这些技术论保有清醒的认识、反思与批判,例如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巴特勒、谢拉和戈曼就是批评技术至上论的典型代表。
巴特勒认为企图使技术合理化以及理论技术化的尝试是不结果实的花朵;谢拉则一再告诫人们: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1]。
戈曼则借用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一副版画“理性沉睡导致邪恶的产生”来表达web2.0时代理性与秩序的告别,混杂与烦乱的产生[2]。
国内也有学者指出:强调人文传统是图书馆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它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等等[3]。
反思“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状况——主要是种种失落及重塑,对即使是在数字化时代的迷局中,也要保持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一种客观的必要性。
1.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人文精神从概念的意义上来考察“数字化”,它最初是通讯和信息网络运用数据符号,即以0和1组合的比特数据,通过计算机自动的符号处理,把信息、文字、图像等作为自己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的概括。
谈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等, 埘人的关心 的网素 在减少 ;技术就是前 途” “ 似乎是现代 图书馆 发展 的理念。令我们不得不担心 , 数字化时代 对于科 学技术和实用理性的过 分热切会 会使图书馆的发展 走向另一个 误区 , 在一心一意要赶上 我们
潮流的 同时 , 不会将 最珍贵的人文精神牺牲 , 会 正如技术悲观 主义者认
渐过渡到以人 为本 ,强调人 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 强 渊人 的价值和 日标 , 以人获得 自由为体现 , 这就要求创 建先进的图书馆 人文精神 - ̄会 文明程度相适应。19 年・ ql : 95 哥本哈根 世界首脑会 议提出 :
建立以人为- 的社会发展框架。因此 。 人的发展是社会 向现代 化方 向 发展的基本动 , 和根本 目的 。在这种社会进化观 的指导下 , 』 J 西方传统 的 人文主义柑 神重新为人们所理解和重视 。 在注重技术 发展 的同时 。 的 人
电脑十分娴熟 , 读者却冷若冰霜 ; 而对 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换代 , 而 文献利用率却并 未上升 ;图 书馆为提高现 代化技术设备的档次殚 精竭
虑。 而埘如 何满足读者最基本的文献需求却表现冷漠 ] 。
由于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 , 图书馆正处于 } 自动化迈向数字化络 = } I
上。 图书馆历史发展 的每一个阶段 , 都充满着人文因素。 特别是 在人文精 神理论关照下 的近代 图书馆 的形成 。 公共图书馆运动 、 资源共建共享 、 全 面开放 形象等理论和实践 的成果 中 。 包含着深厚 的人文情愫 , 闪耀着图 书馆人文精神的灿烂光辉 r。 I ]
产生 的历史 和发展有其深刻 的内在机理 , 这就是 图书馆 人文精神 , 它通 过 图书馆员 的工作 表现出来 。 主要 包括图书馆员“ 系读 者 , 心 服务至上 。 以人为本” 的敬业精 神及 图书馆 员在工作实践 中体现 的人文精神 。图书 馆人 文精神是吴唏先生 首次公开提出的 。 刊登在《 图书馆) 9 9 1 9 年第 1 期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作者:王浪来源:《理论导刊》2010年第06期摘要: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
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
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关键词:数字化;人文精神;重塑;虚拟交往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6-0097-03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革命的兴起,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人的自由时间空前增加、人的活动能力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个性充分张扬和主体意识得以提升。
然而,这些进步的背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与人的生存困惑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时代也愈演愈烈,反思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及其重塑已刻不容缓。
一、“数字化”、“数字化时代”及“人文精神”数字化,最初是通讯和信息网络运用数据符号,即以0和1组合的比特数据,通过计算机自动的符号处理,把信息、文字、图像等作为自己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的概括。
而今,“数字化”已经远远地超过了0和l的比特组合,不再是一种直观的、静态的符号意义Ⅲ。
从技术维度界定数字化,可以说数字化是以发达的网络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管理、处理信息的方式。
它将各类信息数字化,用于计算机运行,从而达到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由此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以及从知识到决策和财富的转化,并达到信息的共建共享。
数字化时代是以数字为中介、载体和体现方式的时代,是以纯技术化的物质形态为标志而命名的。
数字化时代是数字帝国时代,数字成为交往凭证和必要工具,人与世界通过数字化而日益亲近和相互了解。
数字人文如何重塑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
数字人文如何重塑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人文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它融合了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方法,为我们理解、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数字人文的出现,首先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承的渠道和范围。
以往,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实体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传播范围相对有限。
但如今,借助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将珍贵的文化资料数字化,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
比如,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将古籍善本进行数字化扫描,建立在线数据库,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翻阅那些曾经深藏在书库中的珍贵文献。
数字人文为文化传承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处理海量的文化数据时,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快速地进行分类、整理和检索。
例如,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迅速提取出关键信息,帮助研究者更快捷地发现历史的脉络和规律。
同时,数字建模技术能够精确地还原历史建筑、文物的形态和细节,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它们当年的风采。
不仅如此,数字人文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文化传承更加普及和便捷。
过去,人们要想亲身感受某个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往往需要长途跋涉。
而现在,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我们可以在家中就能沉浸式地体验远方的文化遗产。
比如,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宫殿,感受其宏伟的气势;通过 AR 应用,手机屏幕上能够呈现出历史建筑的原貌和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
在创新方面,数字人文激发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新思考和新创作。
数字技术为艺术家、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他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手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比如,以古代神话故事为蓝本,制作成精美的数字动画;利用数字音乐制作技术,重新演绎传统音乐。
数字人文还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为文化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计算机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到数字人文项目中,各自发挥专业优势,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数字鸿沟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数字鸿沟的相关问题,从数字鸿沟的特征引申出其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鸿沟的技术、社会、经济和知识等相关属性。
[关键词]数字鸿沟特征属性一、数字鸿沟概念界定数字鸿沟一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是,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相关理论,则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知识沟理论。
数字鸿沟本身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跨学科性。
数字鸿沟涉及了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范畴;(2)动态性。
数字鸿沟研究的ICT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拨号网络到发达国家的宽带上网,数字鸿沟的范畴在不断发生变化;(3)综合性。
人们必须从多个视角来描述数字鸿沟,因为数字鸿沟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为数字鸿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难度。
因此,针对数字鸿沟具有的特征,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数字鸿沟的概念。
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上来讲,数字鸿沟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
其中,狭义的概念强调时效性,主要针对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普及和扩散问题,强调数字鸿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均衡,表现为各个主体在信息通信技术拥有数量上的差异,强调“硬”鸿沟;广义的概念则将数字鸿沟的范畴扩大化,将“数字”泛指信息通信技术,从信息化的广度来理解数字鸿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强调“硬”鸿沟和“软”鸿沟两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鸿沟的属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后,本文归纳数字鸿沟具有如下的基本属性。
1.技术属性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早期的电报、电话、传真等基础技术,到目前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应用和普及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数字人文如何应对后真相时代的挑战
数字人文如何应对后真相时代的挑战在当今社会,我们正身处一个被称为“后真相时代”的环境中。
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迅速,而真相却常常被淹没在海量的虚假、误导和偏见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人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数字人文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后真相时代。
简单来说,后真相时代指的是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而情感、个人信念和偏见等因素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更大。
在这个时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极为容易,但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的失真和泛滥。
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那些符合自己先入为主观念的信息,而对真实的、基于证据的事实置若罔闻。
这对于数字人文来说,意味着其传播的知识和文化内容可能会受到质疑和误解,因为公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和判断已经不再仅仅基于事实本身。
数字人文要应对后真相时代的挑战,关键在于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数字人文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展示和传播这些信息时,应该清晰地说明数据的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例如,一个关于历史事件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不仅要呈现研究的结论,还要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史料、分析方法以及不同观点的讨论,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研究的过程和依据,从而自行判断结论的可信度。
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数字人文应对后真相时代的重要举措。
在数字人文的教育和普及中,应该注重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真假信息、分析不同观点,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这就需要数字人文工作者在设计教育项目和传播内容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引导公众学会思考和质疑。
比如,可以通过设置互动环节、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公众对数字人文内容的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外,数字人文还应该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发挥其在纠正错误信息和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王浪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王浪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员人文精神及其重塑
2.90后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3.泛审美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救赎
4.泛审美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救赎
5.重塑失落——昆明市滇越铁路沿线失落空间重塑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
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
王森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年(卷),期】2016(0)10
【摘要】数字化浪潮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置身其中的教育领域也开始了数字化的改革。
数字化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变化,使人们受益匪浅。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数字化教育实践中人文意蕴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在对数字化及数字化教育作简单的介绍后,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缺失的种种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唤醒数字化教育中的人们,实现数字化教育实践中人文意蕴的早日回归。
【总页数】4页(P1-4)
【作者】王森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及对策
2.数字化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与构建
3.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
4.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意蕴审视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回归
5.从缺失到回归:幼儿园家长会中家长话语权回归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OC IAL SC IENC ES IN NAN J ING
哲学研究
2004 年第 2 期
N O . 2 F e b . 2004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
陈志良1 高 鸿2
(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北京 100872) (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北京 100872)
系却淡漠了; 在虚拟世界中逗留的时间多了, 贴近大 自然的时间却少了; 接受的花里胡哨的信息多了, 思
面。 ) ) ) 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 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
想的世界却荒芜了; 追求通俗文化视觉快感的欲望 强烈了, 高雅艺术和文化却被束之高阁。道家的一
关键词: 数字化; 人文精神; 悖论; 自由时间; 知识权利结构; 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 B 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8263( 2004) 02- 0008- 05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这场自 20 世纪 步为支撑, 科学发展也内含着/ 为人0的向度, 而且科
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以信息技术、网络 学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以人文价值为导向。数字化作
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革命不仅仅是一次科学范式的 转换, 而且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引起人们生
为现时代高科技发展成果最突出的体现, 它的产生 本身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追求彻底解放和
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 刻变革和社会 结构的重组。 全面发展的本性决定的, 所以有着特定的人文内涵:
但是, 正如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极大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文明时代的科学的人
交往主体身份的限制,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客两 极交往模式, 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极主体
来, 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 体,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动、感、视、听于一体的信息世
性、多维度和非中心化的状态, 增强了人的开放性和 社会性, 形成了更加自由的人际交往关系和更加全
界, 全面调动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使人类从读写时 代进入视听时代。而且虚拟实践/ 在人与感觉客体
趋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 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权威 促进了交流的平等。电子访问大大削弱了严格的等
产生了挑战。 就在有人欢呼一个更加纯粹的民主制度将在信
级制度观念, 网络的非中心化设计原则开创了信息 的多元传递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 无中心的网络结
息革命中诞生的时候, 人们不能不正视另一个现实, 那就是在解构传统的政治 ) ) ) 经济层级制的同时,
面、丰富的社会关系。
之间加入了一个数字化平台, 把人从感觉的直接性
) ) ) 人的个性的充分张扬和主体意识的提升。 中解放出来, 使人的感觉可以重复、可以再现、可以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网络化生存具有身份隐匿性, 人 创造。0132这种通过虚拟平台形成的人 ) 机新感性,
们可以抛开现实社会的影响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 看法。同时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国家权威对话语权
选择, 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 3. 悖论之三: 是信息的自由流动还是带来了/ 电
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 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进而 子公共牧场的悲哀0? 数字化时代文化和信息的网
整个上层建筑的革命一样, 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消解 络传播改变了在国家权威控制下单向的自上而下的 传统的政治权利模式也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播方式, 实现了信息的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和
S OC IAL SC IENC ES IN NAN J ING
哲学研究
2004 年第 2 期
N O . 2 F e b . 2004
解放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空间。
时代重演。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时
) ) ) 人的活动能力的极大提高。数字化时代电 脑作为人大脑功能的延伸, 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无限
现了一种 新的交往 关系 ) ) ) / 网缘 关系0, / 网缘关 的认识深度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早就提出感觉的解
系0 是 网民 通过 虚拟 空 间 构 建 的一 种 以 符 号 为 中介 的人际互动关系, 它使人的交往摆脱了物理时空和
放既是实践的又是历史的, 因而把感觉的解放上升 到了与人 的解放紧密相关的高 度。在很多学 者看
从中央控制式的大型主机向个人电脑的发展以及网 平等性。而且网络的异步传输与交互式沟通使得个
络的兴起, 就从技术上打破了少数人垄断的可能性, 人能够更加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 特别是多媒体
对打破信息垄断和中央集权起着重要的颠覆作用, 从而也解构着传统社会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使之
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赋予个人巨大 的主动性, 能以极大的自主性选择个人需要的信息,
知识在生产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普遍化使得/ 技术 知识0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 在生活世界中形成
人为了得到更多利益过度放牧使牧场被破坏, 也使 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所以人类生物 学家盖瑞. 哈定
了话语霸权, 而且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也从社会的 参与者变成社会的决策者和统治者, 他们利用在知
( Garret Hardin) 把人们对待网络公共资 源的不明智 态度称为/ 电子公共牧场的悲哀0。信息的自由流动
们可以重现过去, 预见未来。虚拟实践的跨时空性 使人类实践具有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和超越能力, 使
来的同时, 又使人的生存面临新的悖论和发展的两 难境地。
人们的实践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 )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数字化时代出
1. 悖论之一: 是感性的 解放还是 感性的退 化? 人的解放程度是与人把握外部世界的程度和对自身
打破了人类用直接的方式去感觉自然的有限性, 开 发出人的整个身体的开放性和敏感性, 最大限度地
力的垄断, 政治趋向公开化和透明化, 民众参与政治 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明显增多。这使得人们 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自由民主精神明
发掘了人的感觉潜能。 但另一方面, 在人们沉浸于电子音乐、动画造就
器。 2. 悖论之二: 是民主时代的到来还是一种新的
织控制模式, 实现了某种形式上的平等, 并以此掩盖 着实质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实质是知识精英
统治方式的形成? 一些人认为, 数字化时代带来了 利用知识 ) 权 力结构对平等 对话和沟通系统 的排
民主政治的曙光。/ 去中心化0、/ 无等级性0 已经成 为网络生存优越性的代名词。尼葛洛庞蒂把权利的
富足的同时, 也使人类面临不可逃避的生态危机一 样, 数字化革命对人类的发展也具有两面性。数字
文精神, 是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它不仅要体 现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类未来命运与归
化技术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 也使人的全面发 宿的思考与关注, 而且要反映数字化平台上科技发
展面临新的悖论。为此, 反思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 展的/ 为人0向度, 体现高科技为人的发展塑造个性
思当年所批判的工业社会的两重性不幸又在数字化 脑, 代替人们的思维, 使人们的大脑逐渐丧失了活跃
#9#
南京社会科学
S OC IAL SC IENC ES IN NAN J ING
哲学研究
2004 年第 2 期
N O . 2 F e b . 2004
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功能, 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容 民主模式, 从独裁决策发展到协商决策等新型的组
成为别人的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 位圣贤曾写到: / 思只是一种默想0。真正的冥想让
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物质 的黑暗背景上闪 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
我们的思维能及时得到刷新, 冥想之时才是人心灵 最充盈的时刻, 但现代人已经无缘享受/ 思0的这种
量具有理性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 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
产工具的智能化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中解放出来, 使人最大程度地摆脱自身的局限性, 使 他们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从事科学、艺术、社会管理 等非物质生产活动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时间是
和人类生存的意义性理解; 人文关怀必须以科学进 人的发展空间, 自由时间的增加为人的全面发展和
#8#
南京社会科学
尤其是数字化革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是现时代哲 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化的空间, 体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文明 的共同进步, 体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
人文精神是数字化技术本身应有的内涵。因为
) ) ) 人的自由时间的空前增加。数字化时代生
/ 自然科学的确通过工业进入人的生活, 改造人的生 活, 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0。112在人类实践过程中, 科 学和人文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 科学表征关于世 界和人类存在的事实性知识, 人文则表征关于世界
摘要: 数字化时代 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 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 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 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方面。同时, 数字化 时代人的发 展又面临一 系列 悖论, 主要表现为数字 化时代是感性的解放还是感性的泯灭? 是民主时代的到来还是一种新的统治方式的形 成? 是信息的自由流动还是带来了/ 电子公共牧场的悲哀0 ? 是数码 鸿沟还是数 字共产主 义? 是主体性 的张 扬抑或是主体性的丧失?
斥, 因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操作越来越简化而易 为大众掌握, 但其中的机理和程序越来越复杂。公
分散视为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征之首, 认为传统的 众被远远的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 他们只能按 中央集权观念将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为/ 昨日黄花0。 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
在某种意义上, 一部电脑技术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从 集权不断趋于分权的历史。正如蒸汽机的出现不仅
来实现对资源占有与分配机会以及对其他社会成员 的活动加以控制机会的重组。知识权利结构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