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名医童少伯临证医案探幽_袁杭海_何立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在坚持,打消患者顾虑,鼓励患者重建治愈的信心。现代研究表明,精神心理疗法通过打破情感与肠功能的负反馈环而减轻症状,主要有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松弛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其中,催眠疗法不仅可改善IBS患者近期症状,对远期预后仍有良好的控制效果[6]。

4病案举例

张某,女,37岁。反复腹痛、腹泻4年,大便4 5次/d,大便稀溏或夹完谷。平素抑郁少言,每因情绪不畅或进食油腻后加重,脘腹冷痛,得温则减,形瘦,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多次行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常规及培养正常,腹部B超未提示明显异常。黄德铨教授分析此患者平素久思过度,耗伤脾阳不,温运失司,故大便溏泄,脘腹冷痛。土虚木乘,故情绪不畅时病情加重,脉弦。治拟温运中阳,抑木扶土,药用:党参20g,黄芪20g,白术20g,茯苓20g,白芍30g,

收稿日期:2015-1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219);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SNXD-CC-YJXYY)

作者简介:袁杭海(1990-),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肾脏病。

通讯作者:何立群(1959-),男,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肾脏病临床研究工作。肉桂20g,干姜10g,高良姜10g,加山楂15g,蒲公英15g,防饮食日积化热。黄德铨教授嘱患者平素多与家属亲友交流,外出散心,保持心情舒畅。考虑“怒胜思”,建议患者可多观看国外警匪、动作等题材电影。患者服药14剂后复诊,诉症状明显缓解,每日大便次数减少,粪质渐成形,且观察患者开始主动与医生沟通,情绪好转不少。但诉夜间不易入睡,多梦。保留原方剂量,加用安神15g,养血之夜交藤15g,当归15g,酸枣仁15g,仍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服药。三诊时,诸症皆轻,大便成形,2 3次/d,可见患者面露微笑。守方化裁服药30余剂,大便调,1 2次/d,腹痛未再发,体重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王佳薇.肠易激综合征与情志因素关系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5(4):56-58.

[2]熊炳成.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疗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2,27(1):87-89.

[3]李亚.试从中医五脏情志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论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29-130.

[4]朱传伟.朱鸿铭治疗顽固性五更泻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9):709-710.

[5]王建康.《伤寒杂病论》中白芍双向调节作用浅议[J].河南中医,2005,25(8):9.

[6]李金斗.肠易激综合征与情志因素关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6):416-418.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6.06.014

海派名医童少伯临证医案探幽

袁杭海,何立群

(上海曙光医院肾病科,上海200021)

摘要:海派名医童少伯先生临证医案存有《有见必录》《随笔录》。童少伯先生一生临证讲求治病求本。用药遵循《内经》法度,强调正气对抗外邪贯穿疾病始末。治疗上讲求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为根本大法。疾病初期也必当扶住正气,以防疾病传变,伤及根本正气。童氏临床积累大量用药经验,尤善用清热补写之品,疗效卓越,其经验可供从医者研习。

关键词:名医经验;海派名医;湿热病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6-1166-02

童少伯先生师从丁济万先生,深受孟河丁氏医派的影响,为“海派中医”的代表人物。海派中医近现代自成一派,深受西方医学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驱典范,对于先辈遗留大量宝贵精神遗产,及时的挖掘、传承海派中医精髓,同时发扬创新海派中医临证经验,对于当代中医诊治具有时代意义。童老先生前临证医案手稿《有见必录》《随笔录》,吾等后辈细品读之。童老先生在识病辨证、组方用药独树一帜,各具特色,不拘泥于经方、验方,可谓“观其脉证随证治之”。今试述童老先生之临证经验,以启后学研读先生理法菁华之门牖。

1童少伯中医临证理论浅析

中医治病,讲究治病求本,追根溯源,对于患者的诊疗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加以辨证论治。中医诊病用药灵活多变,可同病异治,亦可异病同治。证候分析乃中医治病之本。童老先生治病,讲求“证随法出,法随证立”“以法潜方”。通过四诊合参了解疾病本质。同时童老治病很讲究遵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讲求“天人合一”,充分考虑地域因素对于疾病产生发展的机理,用药也多选用当地特有药材。童老先生居于江南,深知江南地处南方,属火,其性炎上,久居此地居民,素体易气虚,阳虚,部分患者气阴两伤,所以用药上不可过用大寒大热之品,以护其正气,以求其生。

2童少伯临证探幽

童少伯先生临证医案存有《有见必录》《随笔录》。其中各医案,所收录患者大抵正虚邪凑,“湿热羁留为患”,经曰:“正气寸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湿热之邪患者,大体素体阳虚,虚实夹杂,湿

热蕴结,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最难去除,如若不加以审证分析,易导致阴阳俱损,病程缠绵,治疗颇为棘手复杂。南方潮湿闷热,患者本身素体偏气虚阳虚,经中有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互根,患者多阴阳俱虚,实为难治。

3童少伯医案四则

3.1湿热崩漏-当清补并重童老先生生一直强调,治病求本,不可一为对症治疗,对于实邪患者,不可一为功邪,即使在邪病初期,也不能“急则治其标”,此法过于急功近利,实乃医生大忌。童老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祛邪是童老提倡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胡右,崩漏淋漓不药愈,身着腰筋酸痛,崩漏不止,舌苔黄腻,脉弦数”,此按中,患者崩漏不止,腰膝酸软,舌苔黄腻,此乃虚实夹杂,患者当气阴两虚,湿热留恋,湿热未标,迫血妄行,阴虚为本,阴火暗耗,下劫肾元之火,相火妄动,乃成不药逾,急则治标当先固崩止漏,同时有当注意不可过用收涩之药,避免关门留寇,同时还应固护其正气,当清补为妙,不可滥用滋腻之品,使得湿热加重。童老先生治以清热化湿,同时又补虚培元。方用四物打底,归身行气补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使新血得以化生。将熟地巧妙换用生地,其滋阴之力不如生地,但究其证型,下焦肾元亏虚,但湿热之邪为患,但先以清热化湿为主,生地清热滋阴,且不会过于滋腻。白芍酸甘敛阴,滋肝肾之阴,且酸收之性较强,肝肾互滋。佐以杜仲、桑寄生,以达滋补肝肾,强壮腰膝之功效,从而可固崩止血。同时针对主要下血症状,以蒲黄炭,炒丹皮,黄芩,炒蓟,藕节等凉血化瘀止血,以达祛瘀生新止血之效。童老先生在治疗湿热出血疾病之中除了加入收涩止血药以外,还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药,如藕节丹皮。童老认为出血疾患不可一位收涩,所谓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一位收涩,新血无法化生,且湿热之邪易积聚体内。童老先生治病求本,透过现象看本质,乃对证治疗而非对症治疗。

3.2湿热腹痛-清热利湿,补泻并重童少伯先生认为阳明湿热证,对于南方患者,过用承气之品只会徒增正气损伤,加重症情,后期会伤阴化燥,久病成习惯性便秘。又如:“杨右,伏温挟瘟热蕴结肠府,湿遏热伏,发热七天,有汗不畅,口干引饮,胸闷不舒,舌红苔黄腻,脉象濡滑而数。”患者湿热为患,下迫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湿热,肺部也受到影响,所以会有二变不爽与上焦症状同时表现的情况。童老先生对于此患者拟清热淡渗利湿为治疗大法。此患者证候因上下二焦症状具显,童老在潜方用药,更加倾向于清下焦湿热,以赤茯苓,飞化湿,桔梗清下焦湿热,使湿热从二变中走。同是加以广藿梗,陈佩兰等芳香类药物,一则是选其芳香化湿,二来则是取其“辛能散能行”以开宣上焦之气,以发汗液。经中有云:开鬼门,洁净府。经中云:“上焦之热当发汗乃逾,下焦之热当利小便乃逾。”对于本案,很多医师受现代医学影响,之诊病治疗过程中,常常不是辨证论治,而是辨病论治,对症下药而非对症下药。喜好用龙胆泻肝汤,苦寒直折,苦燥湿热之邪气亦或是承气汤类峻下,殊不知,患者素体正虚存内,这样可能会造成正气虚损,不利于康复。童老先生在中医治病中当如孙氏所云:“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对待疾病,要审因论治,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3.3筋脉拘急-从本论治如“孙左,发热,胸闷,纳食减退,不便,大筋软短,小筋尺长”。患者初看症状,一派热像,同时兼见脉道不利,筋脉拘急不利。但看童老先生开出方药,威灵仙,牛膝,当归,药多偏温热之性,且方中无甘寒之药以制约其甘寒之性。并且童老首要治疗的就是筋脉拘急,但是筋脉拘急实乃湿热热邪所迫,应当清其湿热为先。再在细读之下,患者筋脉拘急,湿热下注,用全当归,威灵仙,牛膝是因其药别的特性,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当归乃行气补血要药,药量一钱,实乃配伍之用,方用云茯苓,茵陈乃清其湿热,童老在对待湿热上更倾向于清热化湿,而非清热燥湿,苦寒直折之法。用木瓜,威灵仙,丝瓜络,秦艽均为通利洛道,以缓解筋脉拘急之症。总体说来对患者治疗上还是遵循清热化湿,舒筋缓急之法。

3.4湿热吐泻-从脾论治,扶正祛邪又如:“曾功,两揖连理汤加味,呕吐泄泻的止,身热退而自汗出,舌厚腻,脉象濡滑,今拟和胃宣化。”此案中患者乃疾病后期转归,正胜邪退,邪正交争,汗出热退脉静。疾病预后可。患者目前有自汗,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状,表明热势随退,但是正气已虚,无法固摄津液,迫津外泻,同时患者湿邪为患,此乃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水湿,但是此处脾胃虚弱乃是湿热困扰所致,应当与素体脾虚做区分,《脾胃论》中曾有论述:“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地,脾胃也。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所以在潜方用药时当固护卫气,运脾化湿,使得湿热去而自汗止。童老先生以白术为君药,以生气,固护卫表,同时可以补气运脾化湿,配以薏苡仁,云茯苓等淡渗利湿之品,以醒脾化湿,佐以陈皮半夏等燥湿之品以辛温枯燥而祛湿建脾。童老方中用了灶心土,灶心土又名伏龙肝,乃收涩之药,湿热病后期,如过用收涩之品,易闭门留寇不说,灶心土性温,易与体内之湿相互结合,使得湿热之邪留恋机体。在《本草便读》中对伏龙肝是这样描述的:“具之土质,得之火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在此病案中,童老考虑患者脾虚自汗,当用灶心土以温云脾阳而止汗,此处乃佐药,温热之行不会太过。同时还用芸曲做使药,一则固护卫气,二则健脾消失,达到以食养胃只说。

4总结

童少伯先生临证用药遵循内经法度,强调正气对抗外邪贯穿疾病始末,所录医案有古人遗风,耐一时无法悉知,不能妄加陈述,还待日后勤加苦学,慢慢体悟。古清程钟龄《医学心悟》,“悟”字用的极好,中医当悟,医学当悟,“读经典,做临床”。从前人经验走出去,走出自己的特色中医。在临床行医过程中谨记:“全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参考文献

[1](战国)佚名.黄帝内经(中医四部经典大字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0-284.

[2]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3:30-300.

[3]李杲.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96.

[4]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50-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