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李福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孕育。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大致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从1975-1985前后,属于萌芽阶段;第二个十年大致时间段为1986-1995是确立阶段;第三个十年为成熟发展阶段,时间大致在
1996-2006. 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分别为Ronald Langacker, Leonard Talmy, George Lakoff , Rene Dirven.
认知语言学有两个首要共识分别为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前者指描述能够解释人类语言方方面面的普遍原则的共识;后者指语言的描述与我们对大脑和心智的普遍认识相一致的共识,是与其他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的学科对大脑和心智的
认识相一致的共识。这两种共识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高原则,哲学共识为第二位。此外,认知语言学有三大假设分别为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的认知机制;2)语法是概念化;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最后笔者提出一个用汉语表述的简短的定义与学者们商榷。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
认知语言学家对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划分有所不同,最后以Dirven的分类最为系统全面。他将认知语言学分为五大领域,分别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基于现象学的研究,认知语篇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和认知心理语言学。五
大领域又可细分为18个小类,本章主要介绍了后九种分支。
第一,认知诗学。认知诗学是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接口,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提出的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其奠基人是Lakoff&Turner,他们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大量的诗歌实例,论证诗性思维的认知机制。第二,
衔接的认知语篇研究。该类研究主要考察认知因素对语篇衔接的影响。比如顺序像似性可以减少人对语篇的处理时间。第三,认知词汇变化研究。主要介绍了服装词汇的四种词汇变化形式,分别为语义变化,专名变化,形式变化和语境变化。第四,认知意识形态研究。学者主要研究了香港人的意识形态特征在公共告示语
中的体现。例如: 1 Last bus had departed. 2 Last bus has departed. 前者的描述通过细微的时态标识成功的达到了“置身事外”的目的。第五文化认知模型研究。第六,意像图式的心理真实性。第七,隐喻性语言理解。第八,基于
使用的语言习得模型。最后为词汇网络的发展。
当然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首先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
响。在认知心理学各分支中,对于认知语言学影响最大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这一学派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整体概念,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语言学也受到哲学的影响。现象学对于认知语言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最后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研究范围及方法论。
根据三界认知语言学国际会议论文分析,研究热点基本保持稳定。隐喻,概念,概念化,范畴,原型等传统研究领域经久不息。新的热点不断涌现。除了内
省和理论分析之外,目前认知语言学最热门研究方法为语料库和对比研究。实证性研究方法依旧偏少。针对英语为目的语的研究占绝对多数。
语言具有理据性和象似性。这代表了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歧。理据性指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可论证的联系;象似性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相似关系。象似性不等于更为广义的“非任意性”,它是理据性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象似性现象一定是有理据的,但有理据的不一定就是象似的。语言象似性最为典型实例是象声词和象形文字。象似符可以细分为影响符,
图示符和隐喻符三类,其中图示符最有解释力。图示符指形式与意义关系或结构相似。
数量象似性:意义越多,越不易预计;越重要形式就越多。形式的复杂往往
表示意义的复杂。例如: a 她很懂事。B 她很懂事,也很聪明。B 明显比a意义复杂。距离象似性:功能上概念上和认知上距离近的,形式上的距离也近。有研
究表明,英汉中多项定语的语序规律基本相同,定语和中心语的远近关系都反映了概念距离。顺序象似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叙述的顺序对应所描述的事件的顺序。
当然理据性和象似性也存在很多问题。象似性只能作为影响语言规范和制约语言任意性的一个因素,而不能用来代替语言规范;影响语言结构的因素除了象似性,还有其他因素,象似性仅仅为语言构成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而不能完全决定语言形式,不能充当语言的构建规则。
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分成五个阶段,分别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管辖与约束”时期,和“最简方
案”时期。生成语法学家认为:1语法是自制系统;2语法是生成语言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原则和规则,内嵌在语言官能中;3语言官能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机制,有基因决定,是人脑中独立的一部分。然而,认知语言学家却有
着不同的观点。俩学派都认为假设一是最根本的分歧。认知语言学家反对生
成语言学的语法自治观点,认为语义不但在语法构建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
整个语言学研究中也处于中心地位。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
第二部分: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中心是概念内容。围绕这一中心,一般认知语义学有四个具体的哲学假设。假设一:概念结构的体验性;假设二: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假设三:语义表征的百科观;假设四: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对于意义的
本质,客观主义语义思想的核心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对
应关系。认知语义学的观点认为语义是客观世界,人的认知以及语言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
假设之一概念结构的体验性。概念结构就是我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对客观事物
的相对稳固的知识体系。“体验性假说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
形成概念系统的基础”。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结构从本质上讲来自人体和世界之
间的互动,来自体验,因此概念结构具有体验性。概念结构的基础就是体验,就
是人类的活动。
假设之二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的语言形式。
假设之三语义表征的百科观。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全
书式的。词汇的意义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和该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的知识领域的
一个“引子”或者称为“起始点
在第七章主要介绍色彩范畴。首先是其研究历史,色彩研究始于哲学领域。
接下来是色彩的神经生理基础。我们能感知到的所有色彩区别于三个层面:色调,发光度和饱和度,并分别进行介绍。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基本色彩词汇的四个主要
特征。Berin 和 Kay 两人的研究价值体现在焦点色概念和他们发现了语言色彩
命名系统的普遍进化规律。最后指出二者的色彩理论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