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关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单位的绩效和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实践1. 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界定绩效目标、明确绩效指标和指标权重,形成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朝着规范、高效和透明的方向发展。

2. 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事业单位以绩效为导向,将预算编制和执行与绩效目标、指标相结合,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在编制预算方面,要根据预期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来合理确定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可以更好地规范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促进单位业务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注重改进内部制度和流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4. 实施绩效激励机制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对绩效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激励,对绩效差的人员进行考核和调整,使整个机构的绩效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在实施绩效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明确激励政策和措施,确保绩效激励的公正性和公开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思考1. 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新形势下的需求和挑战,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基于结果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率和效益。

对于县级财政部门而言,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

一、实践1.目标制定县级财政部门应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个性化的管理目标。

例如,财政部门可以制定“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提高预算质量”,通过指标分析得出改进措施,实现绩效控制和管理。

2. 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不同的财政管理业务,建立全面、多元化的指标体系,透过数据分析,实现实体化的推进措施。

市财政部门应在设计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指标一卡通统计系统,即通过网络结构实现抽样分析、数据收集、金融平稳,以提高数据分析效率,有效去卡和降低成本。

3.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公开预算信息、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共性。

为此,应建立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度。

二、思考1.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广泛的协调配合,不只是财政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因此,需要各部门积极合作,互相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推进。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市财政部门可以实现财务信息一致性、系统化分析、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效率。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县级财政局的人员体系相对简单,管理专业技能较为缺乏。

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人才培训、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3.创新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

县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强激励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使激励能够对管理者实现较大的提振,从而更好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

通过实践探索和不断思考,县级财政部门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领域的实践优势,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做到科学管理、高效财政、公正公开,不断推进县级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1.引言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将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的持续改进。

对于县级财政管理来说,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2.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在我国,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框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价。

一些先进的县级财政部门也积极探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预算编制方面,县级财政部门积极倡导绩效导向的预算编制,强调根据政策目标和绩效指标来确定预算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绩效指标的达成程度,使预算支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县级财政部门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监督和评价,建立起绩效管理的运行机制。

通过对各项支出的绩效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使用。

县级财政部门也注重利用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激励和约束。

对于绩效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绩效不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推动其改进和提高。

3.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存在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在实践中,各个部门和单位对于绩效评价的标准会有所不同,导致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县级财政部门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一些县级财政部门由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也面临一些问题。

有的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在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定义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中所面临的管理瓶颈、优势、挑战,以及实践经验和改进思考。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意义、未来发展趋势和实践启示。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促进单位整体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瓶颈、优势、挑战、实践经验、改进思考、意义、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绩效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财政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组织机构的优化和效率提升。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可以激励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算绩效管理还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增强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推动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1.2 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和意义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来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

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编制和执行与绩效评估和监控相结合,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帮助组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对绩效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还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整体绩效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合理制定与执行预算目标,评估预算计划的完成情况,实现资源配置与目标管理的有效衔接的一种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

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根据组织目标与资源限制,通过制定预算计划、编制预算报告、执行预算计划以及进行预算调整等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目标的有效管理。

预算管理强调组织目标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基础。

2.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明确组织目标、制定绩效指标、开展绩效评估和绩效奖惩等手段,对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和激励,以实现目标管理和优化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

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的管理和绩效的评估,为预算管理提供了评价和反馈的依据。

3.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绩效情况进行量化、定性和综合评价,评估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绩效,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激励措施的一种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推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主要分为目标设定、绩效指标制定、绩效评估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

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指通过对组织目标和职责进行分析和确定,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和预算目标。

目标设定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职责,根据环境和资源情况,设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和预算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

绩效指标制定是指根据绩效目标和预算目标,确定相应的绩效指标,以衡量和评价绩效的实现情况。

绩效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度量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绩效的成果和效果。

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对绩效指标的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价,判断绩效的实现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部门间协同性差、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手段。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管理难题,提高绩效效率,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从案例到经验,探讨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分析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总结实践经验和启示,探讨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最终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未来发展的展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在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行政绩效水平,推动政府改革和现代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提高行政绩效和服务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强调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可以激励行政事业单位在实现目标和任务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三、推动政府改革和现代管理机制建设。

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管理模式,倡导透明度和责任追究,有利于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现代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 正文2.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将预算与绩效相结合,通过设定绩效目标、评价标准、绩效监控和评价等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预算绩效管理旨在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绩效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原则、绩效评价原则、结果导向原则、动态调整原则等。

最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精品

最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精品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一、积极而稳妥的实践探索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1统筹谋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市财政局多次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领导,充实人员。

一是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是组建了预算编审中心,定为副县级单位建制,编制10人,与预算科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预算编审与绩效管理工作,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机构、人员保障。

三是成立了财政预算编审委员会,将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一并纳入编审委员会议事范围。

3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一是通过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建立了业务工作规程,预算科编审中心主要负责牵头组织、专家库建设与管理和财政再评价,其他业务科室负责组织绩效目标申报、开展绩效目标评审与批复、实施绩效监控、组织财政重点评价、落实评价结果应用等具体事项的落实,形成了既协调统一又相互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责任,财政部门内部实施绩效目标评审和财政重点评价科长负责制,即由业务科室科长任评审、评价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科室项目评审、评价工作,结果作为研究和审定预算的参考依据,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夯实基础,规范运作,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1规范和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二是市财政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专家库管理办法和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程在内的10余项配套制度,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采取多种方式构建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了涵盖绩效管理类和行业技术类的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专家人数达到了220余人,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保障。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引言一、绩效预算与高校传统收支预算的不同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学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是参考资金投入开展收支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关注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是怎样实现并提高“投入”的,不太关注资金使用的效果;而绩效预算要求高校需要根据绩效结果开展预算管理,并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并提高预算投入后的产出和效果。

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是收入预算按类型编制,支出预算按功能编制,大多数支出都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定额决定的,并且,这种定额的标准大多具备强制性。

但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则需要根据绩效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预算的确定应该和绩效相联系,预算安排则需要对高校中的每一项支出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了获得这些经济效益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明确。

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强调以行政控制为主,不仅要控制好预算的总额,还要明确预算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而绩效预算则强调的是绩效责任,侧重对产出的控制,使得管理者更注重如何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相关的产出目标。

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更注重合规性考核,很少考核产出和支出效果;而绩效预算则注重绩效考核,各支出预算安排都应该具备相应的绩效目标要求,并在预算结果执行完成之后,进行产出、成果和成本等方面的绩效评价。

除此之外,还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价公开的结果作为影响下一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困难(一)教育产出的合理度量难度大尽管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但相关的细则还未健全,各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每年预算的编制往往仅限于保证学校年度收支业务的正常运行,无法将高校的五年规划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与编制预算有效联系起来,且预算绩效目标受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影响程度大。

造成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不科学,高校资金的支出计划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不相符。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高校仍然存在重支出而轻绩效的思想,只重视高校的预算投入,而忽视了对产出结果的有效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中,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建立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手段,推动单位整体绩效的提升和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机关以行政方式履行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单位,其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财务控制为主的,对绩效的关注度较低。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其绩效要求的增加,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选择。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激励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能够促使单位全员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有效提高单位绩效水平。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和使用。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单位不同的职能和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标准和使用规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单位整体绩效。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必须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能要求,能够对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反映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绩效水平。

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领导干部要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单位整体绩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建立绩效目标和指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前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引言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预算和绩效相结合,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的有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够促进机构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背景: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解决方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将有助于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促进绩效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和社会效益。

【研究背景】的探讨,将有助于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对相关理论基础、实施情况、实践经验与启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梳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其核心概念和关键特点,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调查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中的具体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总结实践经验与启示,挖掘成功案例并从中得到启发,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通过对目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评估与展望未来的分析,为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

2. 正文2.1 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基础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对组织目标、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等环节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的持续提升。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目标审核
预算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 交的预算计划进行审核, 重点关注预算绩效目标和 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调整优化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各部门需对预算计划进行 调整优化,确保预算与绩 效目标相匹配。
预算执行与绩效监控
执行预算
各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认 真执行各项预算支出,确保预算
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增强绩效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强绩效意识,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日常工 作中,实现更好的公共资源配置。
加强培训和教育
对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 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进 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定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 模式,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通过对预算的 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客观、 公正的绩效管理,以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 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政策还 不够完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指 导文件。
04
对策与建议
Chapter
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
总结词
合理、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
详细描述
绩效指标体系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和可操作性。在设置绩效指标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 可操作性。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估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以绩效为导向,从明确目标,预测结果,制定行动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实现绩效目标,评估绩效结果五个环节,全面、系统、动态地管理预算,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算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双重目标。

预算绩效管理分为四个环节:制定、执行、监控、评估,每个环节有不同的重点和任务。

(一)制定阶段制定阶段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要以部门或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基础,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等方面的预算支出计划。

(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预算目标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科学的绩效考核等措施,全面、科学地执行预算支出计划,并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管理工作。

(三)监控阶段监控阶段是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时监控,通过与预算执行情况的比较和分析,识别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通过实施内部审计,检查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四)评估阶段评估阶段是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总结和评价,通过对绩效目标、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以某高校为例某高校作为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预算目标和指标,完善预算编制规范,科学分配资源,明确部门职责。

2.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明确实施方案,制定监督管理措施,全面控制预算内部流程和管理工作能力。

1.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做到预算配套措施到位,数据汇总准确,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协调一致。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IT技术必要性,建立了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了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

1.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排查问题,防止发生不良后果和影响。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

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县级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县级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和管理措施,全面评估、监测和改进县级财政预算的执行绩效,以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下面将从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实践:1. 确定绩效目标:根据县级发展需要和改进财政实际,制定与县级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目标,并明确具体的指标和考核标准。

可以确定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率等绩效目标。

2.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可以将绩效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定性评估主要从工作质量和效率上进行评估,定量评估主要是从财政收支、财政监管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加强数据支持:为了更好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做好数据支持工作。

通过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库,为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同时还要加强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问题和问题根源,为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4. 绩效监测与反馈: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进行绩效监测和反馈。

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同时还要与县级发展目标相结合,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反馈绩效结果,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参考。

二、思考:1. 突出结果导向: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要坚持结果导向,把财政预算执行的目的和效果放在首位。

通过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和评估指标,明确要达到的结果和效果,使县级财政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最大的效益。

2. 突出问题导向: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并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财政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3. 突出全员参与: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要加强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全员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4. 突出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要注重绩效评估的科学性,确保评估指标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估,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将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加强预算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编制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必须确保预算计划的科学合理。

应该明确预算目标和任务,明确单位的使命和职责,统筹考虑单位的发展需求和财力状况,确保预算目标和任务的可行性。

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提高编制过程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的意见得到充分重视和得到合理反映。

二、加强绩效指标的选择和评估体系的建立。

绩效指标是衡量预算绩效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绩效指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绩效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对单位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有效度量。

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设立绩效评估机构、明确评估流程和方法,确保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

三、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预算执行过程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必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应制定具体的预算执行方案,明确预算执行的具体步骤和责任分工。

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内外部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预算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预算绩效评估和考核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必须对预算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考核。

评估和考核要围绕单位的目标和任务展开,量化评估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全面反映绩效状况。

评估和考核要公平公正,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跟踪评估等,确保评估和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绩效评估和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激励单位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和投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评价、预算控制、责任追究等手段,对单位进行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管理方式。

明确绩效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并与预算目标对接。

绩效目标既要满足预算的要求,又要与单位的职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相契合,确保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绩效目标需要具备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以便对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管理。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以及明确评价方法和程序。

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客观地评价单位的绩效水平。

加强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包括明确责任与权利、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对绩效达标的单位加以表彰和激励,对绩效不达标的单位进行督促和改进,实现对绩效的持续管理和提升。

加强预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预期目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保障单位预算绩效的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旨在提高单位的绩效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化。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绩效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问题、绩效评价的主观性和误导性等。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还需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绩效意识和能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落地和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具体而言,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计划,对单位的各项活动和项目进行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效果监控,以实现预算的达成和绩效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需要明确单位的目标和任务。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以单位的目标为导向,通过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这些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愿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任务,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单位各项活动和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来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对不同活动和项目进行优劣排序。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需要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

监督和反馈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还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绩效评价结果,鼓励优秀绩效,纠正不足之处。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明确单位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的预算计划,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

只有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提高绩效和效益,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使命。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思考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管理业绩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的管理制度。

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营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好地激励事业单位的员工,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监督事业单位的管理行为,规范各项经营活动,并为事业单位员工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并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设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指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的设立需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经营条件,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

而这些管理指标不仅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要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设立管理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管理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操作性。

2. 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

这包括对绩效考核的过程进行全面规范和约束,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约束和监督员工的行为。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只有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咱们都知道,预算就像是家里的“钱包”,谁不想让自己的“钱包”用得明明白白,花得痛痛快快呢?但现实呢?预算的花费真是让人头大,不仅没达到预期效果,反倒成了“大锅饭”,一大堆钱花出去,最后收获的东西却不尽人意。

说白了,就是咱们的钱没有花在刀刃上,预算这个“大蛋糕”切得歪歪斜斜,大家各自捞一把,吃得不均衡,最后谁也没吃到最值的那块肉。

于是,大家终于意识到,光靠一份“纸上谈兵”的预算计划,是不行的,得有点“花钱有道”的劲头了。

于是,预算绩效管理就成了热议的焦点。

说到预算绩效管理,别看这四个字听起来有点高深,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你花了钱,得看看效果咋样,值不值。

这就像你买了件新衣服,试穿之后发现,嗯,效果挺好的,挺合身的,但要是买回来不合身,甚至不能穿,那你还能说“这衣服挺值的”吗?当然不行。

预算也是一样,花了多少钱,就得对得起那些钱,得有个明明白白的“效益报告”给大家看。

这样一来,大家才知道钱花得值不值,事儿做得好不好,改进的方向在哪儿。

你说这不就是简单的“算账”吗?是的,算账就得算得明明白白,别藏着掖着。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算账”可不仅仅是“手头数字”的事儿。

它涉及到的可不止是预算的数量,而是预算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

你想想,如果你为了做一个大型活动,提前定了个高大上的预算,但活动做得一塌糊涂,参与人数少,现场气氛冷,效果差得一塌糊涂,那你说,这笔钱花得值吗?显然是不值的!如果你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资源,花钱不见效?可问题来了,怎么让预算花得更值呢?这里面可有一番学问。

预算管理不仅是“花钱”的事儿,更多的是“如何花得合适”。

这就要求我们对预算编制时就得把眼光放长远,弄清楚哪些项目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哪些支出是可以精简的。

别看现在有的部门预算数目庞大,细分到每一项开支,都得有个清晰的解释。

对了,千万不要觉得“预算越多越好”,否则,最后大家都“贪得无厌”,又没看清楚真正需要的东西。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及思考随着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预算绩效管理在政府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和管理手段,更是一种行政与财政的有机结合,目的是提高政府财务决策、执行和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本文将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经验出发,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1. 制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和核心。

在确定绩效目标前,需要梳理目标的内涵和特点,界定目标的测量指标和标准,了解各项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依存性等,从而合理制定绩效目标。

2. 搭建绩效评价框架搭建绩效评价框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需要根据目标的设定和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框架,制定能够反映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确保能够对绩效目标进行有效、全面、客观的评价。

3. 实现绩效监测绩效监测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它能够对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比较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必须建立起稳定、可靠、有效的绩效监测体系,不断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绩效管理。

4. 实施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

通过绩效评估,能够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优缺点进行全方位评价,找出问题,并在改进过程中逐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和效率。

二、思考如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1. 强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制性政府应制定、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将绩效管理制度纳入法治轨道,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依据,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严格把控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绩效管理实施的质量。

2.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绩效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的引入,有助于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水平,提高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日期: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行政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姜玉中魏洁(安陆市财政局湖北·孝感)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安陆市2013年以来启动的绩效评价工作,结合安陆财政实际,从三个方面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分析探讨。

关键词:预算绩效;实践;思考一、工作情况三年来,湖北省安陆市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19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向政府递交专题评价报告11份,提出整改建议100多条,评价资金总量7.2亿元。

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

(1)组织宣传到位。

2013年成立了安陆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吴晓敏任组长,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

在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建立由预算股牵头,行资股主抓,各业务股室分头负责,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行资股充实了业务干骨2人,共计5人,负责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014年3月、9月和2015年4月,以资产管理软件升级和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工作为契机,组织了三批共800人次的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科长及主管会计,重点讲解政策规定、目标设计、项目目标申报表填写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制度建设到位。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安陆市财政局逐步建立和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

先后出台了《关于聘请安陆市预算绩效管理评审专家的通知》(安财发[2014]32号)、《安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4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的工作方案》(安财发[2014]33号)、《安陆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部操作规程》(安财发[2014]34号)等文件,同时还下发了《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样本》、《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等规范性文本,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3)评价目标到位。

2013年,选择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进行了绩效评价试点,共评价资金25291万元。

2014年,将市直各单位10万元以上的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涉及59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额为46870万元,占2014年度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28.18%,超省厅15%目标的13.18个百分点。

2015年,选取安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安陆市水利局、安陆市农业局、安陆市粮食局、安陆市卫计局、安陆市民政局、安陆市教育局、安陆市科技局、安陆市建设局、安陆市交通运输局等11个单位进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

绩效评价资金金额为6.5亿元,占本期公共财政支出的33%,另外对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欣华生态畜禽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资金总量为415万元。

同时,认真编审2016年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单位62家,财政支出资金12.45亿元。

(4)结果应用到位。

建立了绩效评价报告反馈整改和绩效信息公开机制。

每个项目绩效评价完成后,向评价单位全体班子成员反馈评价情况,并向政府形成专题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3年对义务教育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后,安陆市政府针对教育危房改造、校园等重复无序建设的问题,责令教育、发改、财政部门编制了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后教育投入严格按规划实施。

2014年对公共卫生进行绩效评价后,针对农村卫生一村建一个卫生室,而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将产生卫生室闲置的问题,安陆市改变了投资方向,变每村建一个卫生室为在中心村建卫生室。

2014年对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后,针对“撒胡椒面”、人情拨款、挪用资金等问题,采取公式法按人口、面积分配50%的资金,集中50%的资金重点投入办大事的方法分配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1)理念更新不够。

多年来,“重投入、轻支出,重支出、轻管理,重分配、轻绩效”观念普遍存在,绩效好坏影响不到单位的既得利益,预算绩效管理与已无关的思想比较普遍,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还未上升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层面,未纳入议事日程。

部门预算单位还停留在“绩效评价只是例行检查”的认识层面,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存在畏难、抵触性情绪。

(2)全方位推进不够。

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仅局限于项目目标申报表的填报、汇总、逻辑审核层面,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评价。

绩效评价工作也只是在试点当中,没有真正与财政支出预算挂钩。

预算绩效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3)指标体系健全不够。

一个项目的绩效用哪些指标反映更科学合理,目前还没有比较健全的指标体系作参考,很难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目前对部门的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的试点刚刚起步,缺乏实际评价经验,针对部门整体和一级财政的评价指标研究尚需要时间验证,对评价指标权重分值科学性、合理性研究不足。

(4)报告质量标准不够。

因机构和人员尚未理顺和配套,加之全方位预算绩效还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绩效报告质量和准确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在分类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体系上着力财政支出的内容不同,绩效目标审核的范围、方式和流程,绩效目标审核与预算编审的衔接应有所不同。

下一步,安陆市将分三大类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体系。

一是养人支出绩效评价。

对财政供养人员支出、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评价逐步建立合理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形成财政供养人员、行政事业性收费退出的长效机制,真正简政放权,使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落到实处。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积极跟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促进政府购买服务向纵深推进。

三是建设性支出绩效评价。

对政府投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促进政府投资效益的提高。

总之,通过建立三大类绩效目标管理,形成管理、服务、投资全方位、全覆盖的评价体系。

2.在完善整体支出绩效监控体系上着力县级财政十分困难,财力主要是保吃饭、保运转。

如果仅仅就县级预算支出进行评价就缺乏实质意义,县级预算支出评价应积极跟进整合财政资金的节拍,对中央、省、县同类投入进行整体评价、整体监控。

(1)监控方式。

充分运用财政“四项管理改革”成果,将绩效目标申报前置于部门预算申报和项目计划审批申报,将资金拨付后置于绩效评价进行监控。

安陆市财政“四项管理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所有收入进国库、所有支出有预算、项目支出实行政府采购、资金直达供应商或个人的资金运行模式。

因此,充分运用财政四项管理改革成果,对养人支出、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以部门预算为笼头进行监控,对项目支出以政府采购为笼头进行监控。

(2)监控内容和时间周期。

将同一类投入的各级所有资金都纳入监控。

对养人支出每年一评价,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以合同履行后进行评价。

(3)监控结果应用。

对人员支出、政府购买服务支出、项目支出,留一部分资金,视绩效评价情况再拨付。

3.在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上着力(1)以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开展重点评价为主。

当前,县级很多预算单位暂时缺乏开展绩效评价的能力,应以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开展重点评价为主。

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应侧重于预算资金安排前,绩效自评情况是安排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

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应侧重于预算执行过后,对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检验,对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暴露和整改。

(2)突出对人的控制和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对保运转和搞建设发展类项目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

财政供养人员过多是县乡最大的实际,对保运转经费类项目的评价应坚持“以钱养事”的思路,先确定养事需要多少资金,再与实际预算执行进行比较,进行评价,促进保运类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重复建设、“撒胡椒面”建设是浪费建设资金的重要方面,对搞建设发展类资金的评价应按照规划先行、资金整合的要求,进行评价,促进建设类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突出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

现阶段,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取得社会各界的重视,预算单位绩效申报敷衍应付,对财政重点评价推诿、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在突出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办法,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各责任主体间的职能分工、职责、定位、功能和作用。

不论是财政内部还是预算单位都要理清内部的工作权限,明确工作流程、操作细则,增强工作的操作性,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4.在建立实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上着力简单才实用,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应删繁就简,围绕发展大局、改革方向、利于操作的原则制定,狠扣关键点和关键环节。

例如:建设发展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制订应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一是是否按规划在分步组织实施;二是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三是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四是群众是否满意。

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制订应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合同条款是否合理;二是合同是否得到履行;三是是否方便了群众。

对养人支出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制订应重点围绕二个方面:一是人员是否得到控制;二是是否提高了办事效率。

(责任编辑:王文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