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和少年期、青年期的学习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成长、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解释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
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
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
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不健康表现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
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人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scientific child psychology)产生于19世纪的后半期。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孩子在生理、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着种种心理变化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塑造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1.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1 幼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他们依赖主要照顾者的照料和关爱,并逐渐形成了信任感和依恋关系。
1.2 学龄前期(3-5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并逐渐发展出基本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
1.3 小学阶段(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学会解决问题,并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1.4 青春期(13-18岁):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并面对更复杂的社交关系和情感问题。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和教育方式等。
2.1 遗传因素:孩子的遗传背景对他们的个性和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本的特征,如智力水平和性格倾向,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2.2 家庭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经历对其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的情感支持、亲子互动和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2.3 社交经验:与同龄人的交往、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积极的社交经验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而负面的社交经验则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2.4 教育方式:父母和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1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心理很高兴。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童心理学的一点喜爱,接触心理学还是上师范时的事儿,当时就觉得心理学是个挺有趣的学问,于是就喜欢上了。
接触这本书还是的春天,这本书是《中国教师报》推荐十大图书之一,书是学校买的送我们的,当时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发现书里写得都是些心理实验,当时就想读,没想拖了快一年了,现在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儿童情绪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等。
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
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让人读了容易理解。
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先写实验介绍,再写实验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听,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
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
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
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
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
《⼉童⼼理学》⽪亚杰 ⽪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亚杰,瑞⼠著名⼼理学家。
⽣于瑞⼠的纳沙特尔。
曾在瑞⼠和法国两次获得博⼠学位。
先后担任过⽇内⽡⼤学教授、卢梭学院助理院长、瑞⼠⼼理学会主席、国际⼼理学会主席、⽇内⽡“发⽣认识论国际研究中⼼”主任等职。
⽪亚杰长期致⼒于⼼理学研究,把数学、物理和⽣物学中的概念引⼊了⼉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中,创⽴了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机制的“发⽣认识论”,他和同事英海尔德等⼈组成了以他为中⼼的“⽇内⽡学派”。
这⼀学派关于⼉童的思维、语⾔、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理论,对于西⽅现代⼉童⼼理学、发展⼼理学和教学改⾰产⽣了⼴泛影响,受到了⼼理学界的重视。
⽪亚杰的著作近五⼗种,主要有《⼉童的语⾔和思维》(1924)、《⼉童的世界概念》(1926)、《⼉童的道德判断》(1932)、《从⼉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成长》(1958)、《⼉童⼼理学》(1966)、《知觉的机制》(1969)、《发⽣认识论原理》(1970)等。
《⼉童⼼理学》是⽪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部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从“发⽣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连续的阶段。
对每⼀阶段中影响⼉童⼼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论证,同时,也在⾃⼰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
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定的难度。
但是,全书的观点⾮常鲜明,⽂字也相当简练。
本书分六章,包括⼆⼗四节,共⼗万多字。
于1966年⽤法⽂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
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商务印书馆出版。
⼉童⼼理学同研究普通⼼理学中⼀般⼼理机能发展的发⽣⼼理学不同。
它只研究⼉童⼼理发展本⾝,同时⼜不局限于⽣物学上的成熟问题,还必须考虑⼉童的练习、获得的经验和⼀般的社会⽣活。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3.教育心理学
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 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 评价 /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 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d. 形式运算阶段 (11~成人 ) 。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A.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 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 展任务。 B. 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 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2) 关于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而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 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 0~1.5 岁 ) 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 2~3 岁 ) 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 4~5 岁 ) 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 d. 勤奋感对自卑感 ( 6~11 岁 ) 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 e.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12~18 岁 ) 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 19. 学生的智力差异: 个体的智力在 13 岁以前直线上升,以后缓慢发展到 25 岁时达到最高峰, 26~35 岁保持高 原水平, 35 岁开始有下降趋势。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钟形曲线。 主要表现: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艾里康宁划分的儿童年龄阶段
艾里康宁划分的儿童年龄阶段艾里康宁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结合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得出的。
以下是艾里康宁划分的儿童年龄阶段的具体内容:0-1岁:婴儿期主导活动是基本生理需求,如吃、喝、睡等。
智力水平以感知运动能力为主,开始发展客体永久性概念。
个性特征以先天气质为主,逐渐表现出不同类型。
生理发展以身体发育为主,开始学习简单的动作和语言。
言语发展以单字和双字词为主,开始进入简单句子的学习。
1-3岁:前幼儿期主导活动是游戏,包括身体活动、摆弄玩具等。
智力水平以符号功能和直觉思维为主,开始理解事物的符号意义。
个性特征逐渐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
生理发展以身体协调和粗大动作的发展为主,开始学习更复杂的动作和语言。
言语发展以简单句为主,开始进入复合句的学习。
3-7岁:幼儿期主导活动是各种主题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智力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始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
个性特征以自我中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主,逐渐表现出不同类型。
生理发展以精细动作和言语表达的发展为主,开始学习更复杂的动作和语言。
言语发展以复合句为主,开始进入句子的复杂化。
7-12岁:童年期主导活动是学习和学校教育。
智力水平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开始理解事物的规律和逻辑关系。
个性特征以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为主,逐渐表现出不同类型。
生理发展以身体发育和性发育为主,开始学习更复杂的动作和技能。
言语发展以段落和篇章为主,开始进入复杂文本的学习。
12-17岁:少年期/青年初期主导活动是形成自我意识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智力水平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假设验证。
个性特征以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为主,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
生理发展以身体成熟和性成熟为主,开始具备生育能力并形成第二性征。
言语发展以复杂文本为主,开始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儿童心理学.ppt
第六章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游戏 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劳动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二、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二、从教育到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第四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三、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 五、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在教育工作上的意义
第一章 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 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儿童心理学的的方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一、心理和心理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一、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二、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儿童心理学的的方法
一、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儿童心理研究类型的选择 三、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七节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五、思维的萌芽表现
二、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四、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六、情绪的发生和发展
第八节 乳儿的气质差异及社会性的发展
一、乳儿的气质差异 二、乳儿的社会关系 三、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2020年儿童心理学江南大学在线教育(3阶段合集一起)答案
2020年江南大学在线教育儿童心理学第一阶段二 名词解释题 ( 共 5 题 ,总分值 20 分 )6. 横向研究 ( 4 分)7. 婴儿期 ( 4 分)8. 相互作用论 ( 4 分)9. 基因 ( 4 分)10. 发展 ( 4 分)6. 答案:1、指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
8. 答案: 4、认为遗传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9. 答案: 3、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节段。
一 单选题 ( 共 5 题 ,总分值 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0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1. 分) 2. A. 1岁 B. 2岁 哪个系统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得到发展( C. 3 岁2 分)D. 4 岁 3. A. 生殖系统 B. 淋巴系统 陈鹤琴最早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C. 神经系统 ( 2 分)D. 脑 4. A. 调查法 B. 日记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2 分)A. 施太伦B. 霍尔5. 0 -1 个月的儿童指( ) (2 分)C. 达尔文D. 普莱尔 A. 新生儿 B. 乳儿 D. 幼儿1. 答案: A2. 答案: A3. 答案: B4. 答案: D5. 答案: AC. 婴儿三 判断题 ( 共 10 题 ,总分值 10 分 正确的填涂“ A ”,错误的填涂“ B ”。
) 11.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由心理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
( 1 分)( )1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下到上等。
( 1 分) ( ) 13.14 、15-17、18 岁属于少年期。
(1 分)( ) 14. 约在 6 个月左右,儿童掌握了抓握动作。
(1 分)() 15.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 1 分)() 16. 纵向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 以探讨儿童心理发 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朱智贤《儿童心理学》朱智贤(1908—1991),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18年从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写过许多儿童教育论著。
1930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师从于一批有名的学者,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
在大学期间,完成了《教育研究法》一书,这本书被指定为许多大学的教学参考用书。
大学毕业以后,任厦门集美师范研究部主任兼心理学和教育学教师,主编《初等教育界》、《儿童导师》两种教育刊物。
1936年春,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研究室任研究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祖国。
1938年应桂林江苏教育学院邀请,任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
1941年起先后应聘任四川教育学院、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教授。
1947年夏,在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兼教务长,并兼中业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出版总署编审局副处长兼教育组组长,后改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1951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报》编委。
80年代以来,他创办了《心理发展与教育》这一全国唯一的儿童心理、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性杂志,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大词乳儿(1个月一岁)、婴儿(1岁一3岁)、学前儿童(3—6,7岁)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阐述了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并结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三部分由第七、第八、第九章组成。
此部分重点论述了学龄期(7,8岁一11,12岁)儿童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住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包括自我意识、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及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一个生理需要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婴儿从出生开始,会依靠感官经验来感知和探索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会不断发展,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开始学会利用言语、表情和动作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婴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在这个阶段进行,他们会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并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满足情感和社会化的需求。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身份和意识,并体验到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他们会通过模仿行为和言语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并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对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儿童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个体开始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和性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身份。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继续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思维抽象和逻辑推理,并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性别身份。
5.成年期成年期是从青少年向中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常建立自己的家庭和职业生涯,并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成年期也是个体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的时期,需要应对工作、家庭和社会期望等各种角色。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自我认同、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以及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等方面。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三、判断:(√)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儿童心理学(5篇)
儿童心理学(5篇)儿童心理学(5篇)儿童心理学范文第1篇儿童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这一概念是广义的,它是指孩子诞生到成熟(18岁)之间的整个阶段。
儿童音乐心理学讨论18岁前各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及其进展规律。
诸如:儿童各年龄期的音乐感知(包括:音乐听觉的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音色感等)和肯定音高感知的培育与进展;不同年龄儿童的音乐记忆和适应儿童的科学记忆方法;儿童由浅到深的音乐想象进展及培育;儿童最初的音乐思维方式及对儿童的音乐思维启发与诱导;儿童音乐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意志在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作用与培育;儿童气质和性格对音乐学习、演唱演奏的影响及调整;儿童音乐力量的健全与进展;上述诸方面都是儿童音乐心理学讨论的范围。
随着儿童音乐心理学的进展,其讨论内容还会不断增加和深化。
儿童音乐心理学的讨论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儿童的各种音乐活动都是受其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所支配的。
因此,对儿童音乐心理的讨论,对提高与进展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讨论这门学科可以对儿童音乐教育工作供应心理理论的指导,关心我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
还可关心老师总结儿童音乐教育阅历,提高音乐教学自觉性与水平。
儿童音乐心理学具有上述科学性与应用性。
但是,这门学科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广阔中、学校和幼儿音乐老师站在儿童音乐教育的第一线,应义不容辞地担当建设这个学科的责任。
怎样讨论与应用儿童音乐心理学呢?首先,应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论,以此作为理论指导。
同时,还应对儿童心理学有概括的熟悉,由于这门学科可使儿童音乐心理学趋向理论化与系统化。
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讨论,对儿童学习音乐进行分期、分步骤的观看、分析,并得出结论,做出系统的记录,这就是观看法。
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爱好喜好、心情、力量与毅力等,做出记录,对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答复,这就是谈话法。
试验法是当今最普遍采纳的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
儿童心理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儿童心理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儿童令人着迷,儿童非常重要。
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
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
儿童令人着迷还因为儿童期的本质就是发展变化。
观察新生儿长大成幼儿,再一步步长成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青年,试图解释这些变化中暗藏的各种机制,这不仅吸引人的智力工作,而且能满足感情上的需要。
早期经验对心理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吗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被遗传因素塑造的为什么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早地获得语言能力离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最理想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吗哪怕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也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在日常抚养和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样带大和教育下一代。
这样,又有许多问题产生了。
是否存在着某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呢有哪些冒险的因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避免的早期攻击性是预示着以后暴力和犯罪的一个危险信号吗儿童能够弥补回失去的重要经历吗比如应该在婴儿期和父母形成亲密关系的经历,比如在上学前要接触很多读物的经历。
《儿童心理学》少年期学习活动的变化
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一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少年期的主要特点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也就是说,少年期具有过渡性。
正如有的心理学著作所描述的那样,在少年与成人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听话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过渡的阶段。
儿童进入初中以来,表面看来,仍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但是和小学时期比较起来,在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不同的新的特点。
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比较起来,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中学学习的科目比起小学来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比以前显著地增加了。
以前的数学主要是算术,现在主要是代数和几何;以前只有自然常识,现在有了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
不但学科加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比以前扩大和加深了。
在学科的系统上,已经接近于科学体系。
在学科的内容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常识,而是反映事物一般规律的、有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为了掌握有系统的科学规律,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就迅速地发展起来。
当然,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抽象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抽象的程度比较大(如代数、几何),有些学科抽象的程度比较小(如历史、地理、生物),但是,少年要领会这些知识,都需要一定发展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
其次,在学习的方法方面:随着各门学科的分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学习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
从中学开始,科任教师增多了,每个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少年学会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同时,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也和小学时期不一样,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善于听讲,会记笔记,会按照教学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例如,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熟记教材等等。
在课后,要求学生能独立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做图解、提要,分析综合复杂的习题等等。
这一切,就要求少年在学习上必须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方面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适应和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相关特点的概述:1. 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与外界进行互动。
他们通过触摸、吮吸、抓握等方式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此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学龄前期(2岁至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掌握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时,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复杂和稳定的关系。
同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逐渐发展,他们善于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仿和理解现实世界。
3. 中小学期(6岁至12岁)中小学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建立起更多样化和复杂的社交关系。
4. 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青春期,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意识形态,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同时,儿童的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建立自信和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和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
(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
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
)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
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
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
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
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学龄初期和少年期、青年期主要掌握什么知识
学龄初期和少年期、青年期主要掌握什么知识
学龄初期和少年期、青年期主要掌握什么知识?
就普通教育的范围说来,中小学时期的主导活动都是学习,小学时期的学习和中学时期(相当于少年和青年期)的学习固然是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是有区别的。
小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例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
中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一定体系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系统的道德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
这种质的区别是由客观事实和规律决定的,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随意废除这些事实和规律。
从一方面说来,识字、阅读、书写,计算等等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必须占有主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儿童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
才能为他进人中学以后从事有系统的基本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说来,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就思维发展来说,学前晚期和小学时期只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始发展时期,中学时期却是抽象逻辑思维相当发展的时期。
因此,不积极发展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是不对的。
但是不顾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过分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甚至辩证思维的训练,也是不适当的。
由上述可见:从学龄初期开始,学习就变成一种狭义的学习,它和游戏、劳动是有区别的。
同时,学龄初期的学习既和学前时期学习不同,也和少年期、青年期的学习不同。
看不见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对的,但抹杀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普通教育的范围说来,中小学时期的主导活动都是学习,小学时期的学习和中学时期(相当于少年和青年期)的学习固然是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是有区别的。
小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例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
中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一定体系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系统的道德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
这种质的区别是由客观事实和规律决定的,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随意废除这些事实和规律。
从一方面说来,识字、阅读、书写,计算等等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必须占有主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儿童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才能为他进人中学以后从事有系统的基本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说来,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就思维发展来说,学前晚期和小学时期只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始发展时期,中学时期却是抽象逻辑思维相当发展的时期。
因此,不积极发展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是不对的。
但是不顾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过分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甚至辩证思维的训练,也是不适当的。
由上述可见:从学龄初期开始,学习就变成一种狭义的学习,它和游戏、劳动是有区别的。
同时,学龄初期的学习既和学前时期学习不同,也和少年期、青年期的学习不同。
看不见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对的,但抹杀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