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复习重点
信息获取与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获取与分析复习题目录第一章信息概论 (3)1.信息的定义。
(3)2.信息的特性是什么? (4)3.简述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5)4.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6)5.信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6)6.在无干扰的理想情况、有干扰情况及完全干扰情况下,信宿收到的信息量是多少? (7)7.简述信息与数据和知识的关系。
(7)8.信息分析的定义。
(7)9. 信息分析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8)10. 信息分析有哪些类型? (9)11.信息分析的功能是什么? (10)第二章信息分析流程 (11)12.简述信息分析的流程。
(11)第三章相关分析 (12)13.相关分析的定义。
(12)14.相关关系的定义及其特征。
(12)15.相关关系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12)16.相关分析的数据要求是什么? (12)17.相关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 (12)18.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肯德尔相关系数的定义。
(13)19.偏相关系数的定义。
(14)20.掌握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
(14)21.掌握斯皮尔曼和肯德尔等级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
(14)22.掌握距离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
(14)第四章因子分析 (15)23.因子分析的含义。
(15)24.因子载荷aij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15)25.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15)26.公因子Fj方差贡献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15)27.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作用是什么? (15)28.因子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 (16)29.掌握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
(17)第五章聚类分析 (18)30.聚类分析的含义。
(18)31.聚类分析中,数据标准化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18)32.聚类分析中,常用哪两种指标作为相似性的度量? (18)33.聚类分析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 (19)34.在系统聚类分析中,类间距离是如何度量的? (19)35.掌握利用SPSS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的样本聚类(Q聚类)和变量聚类(R聚类)的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SDLC,SDLC分为那几个阶段?答:SDLC叫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通用性名词,它说明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性和方法学。
SDLC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计划阶段:是SDLC的最初阶段,其目标是确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项目做出有关计划;(2)分析阶段:目标是了解并理解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及定义需求,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设计阶段:目标是从实现角度设计系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4)实施阶段:目标是构造一个可靠的可工作的新系统;(5)支持阶段:目标是保证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
2.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及其关系与区别?答: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可识别的物理符号序列。
信息是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时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加工、提炼和浓缩,是对数据含义的理解。
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表示成信息,而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变化而变化,而数据则不然,即承载数据的载体不同,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3.如何认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书上没有,自己归纳)4.信息系统的概念,列举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答: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时获取和收集原始数据的活动。
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或处理的输出。
反馈回来的误差或问题可以用来修正输入数据,或者改变某过程。
,信息系统既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
例如一些投资分析家手工绘制图表和趋势图,以帮助他们做出投资决定。
根据过去几个月或几年的股票价格数据,这些分析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股票形势,利用这些分析来帮助他们确定哪些股票的价格会在几天或几周内有变化,再比如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用来分析股票指数,进行市场预测,同时建议什么时候买卖股票的软件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带参考答案
7、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A)。
A.可行性研究报告B.数据词典C.系统说明书D.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8、模块间出现下列哪一项是改动模块时发生错误的主要来源(C)。
A.数据耦合B.控制耦合C.内容耦合D.以上都不是
9、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A)。
A.数据流程图B. PAD图C. N---S图D.系统总体设计
答: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只通过简单的接口和软件系统中其它模块相联系。模块的独立性较好,对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很有帮助的,模块的独立性度量准则:模块间的耦合和模块的内聚。
耦合(Coupling)是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相互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模块之间的连接越紧密,联系越多,耦合性就越高,而其模块独立性就越弱。
6、在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划分子系统时,可以通过“功能/数据”矩阵来进行。其中“功能/数据”矩阵中的“U”表示产生相应的数据类。“C”表示该功能使用该数据类。(×)
7、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
8、对规模很大、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可以考虑采用原型化开发方法。(×)
第一部分:判断题
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功能,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的实施就是将系统设计中建立的物理模型付诸实现的过程。(√)
3、具有相同属性与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称为类。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
4、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编程是最难的。(×)
5、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的补充说明。(√)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大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K212008——在下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多选题1.输入设计的原则(42分)A.最小量原则B.简单性原则C.早检验原则D.少转换原则答案:ABCD2.关于系统说明书描述正确的是(0.5分)A.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
B.系统说明书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在软件工程领域也称作《需求规格说明书》C.系统说明书经过审议后,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D.系统说明书审议由项目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家等共同完成。
答案:ABCD3.代码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0.5分)A.唯一性B.合理性C.简单性D.适用性答案:ABCD4.数据流程图的元素有(0.5分)A.外部实体B.数据处理C.数据存储D.数据流答案:ABCD5.关于系统模块数量描述正确的是(0.5分)A.模块数量越少越好B.模块数量越多越好C.模块数量太少,单个模块复杂度升高、维护困难D.模块数量太多,管理与运行成本升高答案:CD6.系统调查方法包括()(0.5分)A.资料收集B.访谈C.实地观察D.问卷调查答案:ABCD二、判断题8.在资源不紧张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让软件开发者本人来测试他们开发的系统。
(0.5分)答案:错误9.测试是改善软件质量的法宝。
(0.5分)答案:错误10.用关系(二维表格数据)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关系数据模型。
(0.5分)答案:正确11.人机交互过程要清楚、简单,用词符合用户习惯。
(0.5分)答案:正确12.输入数据的检验尽量接近源数据发生点。
(0.5分)答案:正确13.打印机是一种输出设备。
(0.5分)答案:正确14.结构图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及模块间的联系。
(0.5分)答案:正确15.模块的耦合度越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就越高。
(0.5分)答案:错误16.在几种维护活动中,完善性维护所占的比重最大。
(0.5分)答案:正确17.良好的结构设计要求系统各组成元素分工明确,易于理解。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什么是软件建模?( B )A)开发软件模型B)在编码之前设计软件应用C)开发软件图D)开发软件原型什么是统一建模语言( D )A)描述面向对象模型的编程语言B)绘制面向对象模型的画图工具C)描述面向对象模型和的图形化语言D)描述面向对象模型的一种标准化的图形语言和表示法什么是软件设计表示法( B )A)关于软件设计的注释和说明B)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C)软件的文档化D)产生一个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什么是软件设计思想( C )A)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B)软件的文档化C)可以应用于软件系统设计的一种根本性思想D)产生一个设计的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什么是软件设计策略( D )A)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B)可以应用于软件系统设计的一种根本性思想C)产生一个设计的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D)开发一个设计的总体计划和指导什么是软件结构组织准则( C )A)可以应用于软件系统设计的一种根本性思想B)产生一个设计的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C)用于帮助将软件系统组织为一组构件的指导方针D)开发一个设计的总体计划什么是软件设计方法( A )A)产生一个设计的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B)用于帮助将软件系统组织为一组构件的指导方针C)开发一个设计的总体计划D)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什么是平台无关模型(PIM)( B )A)在做出针对特定硬件平台的承诺之前的一种软件平台B)在做出针对特定平台的承诺之前的一种精确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C)映射到特定平台上的一种精确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D)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什么是平台相关模型(PSM)( C )A)一种特定的硬件平台B)在做出针对特定平台的承诺之前的一种精确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C)映射到特定平台上的一种精确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D)软件的图形化或文本描述在用例图中,参与者如何表示( B )A)椭圆B)人形图标C)方框D)虚线在用例图中,用例如何表示( A )A)椭圆B)人形图标C)方框D)虚线在类图中,类如何表示( C )A)具有一个分割区域的方框B)具有一个或两个分割区域的方框C)具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分割区域的方框D)椭圆在类图中,关联如何表示( A )A)两个类方框之间的实线B)两个类方框之间的虚线C)一个接触上层类方框的菱形D)一个接触上层类方框的箭头在类图中,类元素的公有可见性如何表示( A )A)+号B)-号C)#号D)*号UML交互图有哪两种类型( B )A)类图和顺序图B)顺序图和通信图C)类图和通信图D)状态图和通信图交互图用来描绘什么( C )A)对象和连接B)类和关系C)对象和消息D)状态和事件状态图用来描绘什么( D )A)对象和连接B)类和关系C)对象和消息D)状态和事件UML包是什么( D )A)一个方框B)一组类的聚集C)一组用例的聚集D)一组模型元素的聚集部署图用来描绘什么( C )A)以物理类和类间物理连接的方式描绘系统的物理配置B)以物理对象和对象间物理连接的方式描绘系统的物理配置C)以物理结点和结点间物理连接的方式描绘系统的物理配置D)以物理计算机和计算机间物理网络的方式描绘系统的物理配置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 C )A)软件的生命B)一个开发软件的可循环方法C)一个开发软件的阶段性方法D)在循环中所开发的软件的生命瀑布生存周期模型是什么( B )A)在瀑布下开发的软件B)一个过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阶段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完成C)一个过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各个阶段相互重叠D)一个过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各个阶段是循环的下面哪一项表示了瀑布生存周期模型的局限性( D )A)软件是按阶段被开发的B)每一个阶段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被完成C)软件开发是循环进行的D)除非一个可用的系统被开发完成,否则不适合测试软件需求下面那个方法能克服上一个问题中所指出的局限性( B )A)分阶段软件开发B)抛弃型原型C)演化式原型D)增量开发什么是演化式原型( D )A)分阶段软件开发B)抛弃型原型C)风险驱动的开发D)增量开发螺旋模型强调的方法是什么( C )A)分阶段软件开发B)抛弃型原型C)风险驱动的开发D)增量开发软件确认的目标是什么( B )A)构造系统B)构造正确的系统C)正确的构造系统D)测试系统软件验证的目标是什么( C )A)构造系统B)构造正确的系统C)正确的构造系统D)测试系统什么是“白盒”测试( C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使用系统内部知识的测试D)不使用系统内部知识的测试什么是“黑盒”测试( D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使用系统内部知识的测试D)不使用系统内部知识的测试下列哪一项是面向对象的概念( C )A)模块和接口B)模块和信息隐藏C)类、信息隐藏和继承D)并发和信息隐藏下列哪一项是对象的特征( C )A)一个函数或子过程B)一个模块C)一组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过程D)一组函数和算法什么是类( C )A)一个对象实例B)对象的视线C)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集合D)具有不同特征的对象集合什么是类的操作(或方法)( C )A)被一个类执行的函数的规约和实现B)被一个类提供的子例程的规约和实现C)被一个类提供的函数或过程的规约和实现D)被一个类提供的接口的规约和实现什么是操作的签名( C )A)操作的名字B)操作的函数或子例程C)操作的名字、参数和返回值D)对象的接口什么是类的接口(B)A)类的签名B)类提供的操作的规约C)类的内部细节D)类的实现什么是属性( C )A)类的描述B)类的内部性质C)类具有的数据项D)类的参数什么是软件设计的信息隐藏( B )A)隐藏信息从而使得它不被发现B)隐藏很可能发生变化的决计决策C)隐藏信息让信息安全D)将数据封装在一个类中什么是数据抽象(B)A)信息隐藏的另一个名字B)封装数据从而隐藏其结构C)在数据库中存储数据D)在数据结构中存储数据什么是继承( B )A)从父类中继承特性的机制B)在类间共享和复用代码的机制C)在类间共享数据的机制D)在类间隐藏信息的机制需求建模过程中会进行以下哪项活动( B )A)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用功能、输入和输出来描述B)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用参与者和用例来描述C)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用文本描述D)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通过用户访谈来确定分析建模过程中会进行以下哪项活动( C )A)开发用例模型B)开发数据流图和实体联系图C)开发静态和动态模型D)开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建模过程中会进行以下哪项活动( D )A)开发用例模型B)开发数据流图和实体联系图C)开发静态和动态模型D)开发软件体系结构增量软件构建中会实施以下哪项活动( B )A)对系统的一个子集中的类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码B)对系统的一个子集中的类进行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C)对系统的一个子集中的类进行编码和单元测试D)对系统的一个子集中的类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增量软件集成过程中会进行以下哪项活动( C )A)实现每个软件增量中的类B)单元测试每个软件增量中的类C)集成测试每个软件增量中的类D)系统测试每个软件增量中的类在系统测试期间会进行以下哪种测试( B )A)白盒测试B)黑盒测试C)单元测试D)集成测试什么是用例( C )A)涉及用户的案例研究B)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序列C)用户和系统中对象的交互蓄序列D)用户对系统的输入序列用例中的参与者是什么( C )A)系统内部的对象B)舞台上表演的人C)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D)该系统要交付给那个客户主要参与者是什么( B )A)第一个上台的演员B)开始用例的参与者C)参与用例的参与者D)系统内部的对象次要参与者是什么( C )A)第二个上台的演员B)开始用例的参与者C)参与用例的参与者D)系统内部的对象用例中的可替换序列是什么( B )A)描述错误情况的序列B)与主序列不同的序列C)描述与次要参与者交互的序列D)描述包含其他用例的用例包含用例能用来做什么( C )A)描述全包含在内的用例B)描述与参与者的长交互C)描述多个用例公有的功能D)描述包含其他用例的用例扩展用例能用来做什么( D )A)描述与参与者的长交互B)描述多个用例公有的功能C)描述由其他用例扩展的用例的功能D)描述只在某些条件下执行的不用用例的条件部分活动图在用例建模中能用来做什么( D )A)描绘有系统中所有用例执行的活动序列B)描绘与用例交互的外部活动序列C)描绘用例中主动对象的序列D)描绘用例的主序列和可替换序列中的活动非功能性需求在用例模型中如何描述( A )A)在用例描述的一个分开的小节中B。
信息分析与决策 总复习
1. 决策概念:决策是决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并从两个以上实现目标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2. 决策类型:依据决策过程的主要特点,将决策划分为7个大类。
(1)按决策主体分类,有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2)按决策范围分,可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3)按思维过程可划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4)按决策问题能否用数量表示可分为数量决策和非数量决策;(5)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定型决策;(6)按决策要求获得答案的数目多少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7)按决策的作用分类,可分为突破性决策和跟踪性决策。
3.决策程序:(1)发现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出现的差距。
(2)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有三个特点:①可以计量成果的;②可以规定其时间的;③可以确定其责任的。
(3)价值准则,就是落实目标,作为以后评价和选择方案的基本依据。
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确定价值指标。
②规定价值指标的主次、缓急以及在相互发生矛盾时的取舍原则。
③指明实现这些指标的约束条件。
(4)制定方案,途径有效与否,要经过比较才能鉴别,必须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5)分析评估,就是建立各方案的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并求得各模型的解,对其结果进行评估。
(6)方案选优,就是进行决断,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这是领导者的决策行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7)试验实证,方案选定后,必须进行局部试验,以验证其可靠性。
(8)普遍实施,是决策程序的最终阶段。
由于通过上一阶段的试验证明,可靠程度一般是较高的。
4. 决策原则:(1)系统原则:决策对象不论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还是军事问题、管理问题,它们都处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它们本身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决策,其实是对系统的决策,所以,决策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王晓敏编)第四版,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第一章、系统思想1、系统的特性7点特性、及其内涵2、系统工程方法6个方面、霍尔三维结构每方面7点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信息的定义和性质8点基本性质2、管理中的信息根据管理层次可分成3类、各类的基本内涵3、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6点、信息识别有3种方法、信息传输6个部分4、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4部分、管理职能逻辑结构7个子系统、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2类,各自的概述分布式有3种5、按技术发展分类4种情况各自特点第三章、信息系统的建设概论1、UML的主要内容5种视图、9种图、各自的基本内涵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5个阶段、各阶段的含义、以及产生的文件3、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共5种、各自的优缺点、4、结构化开发方法基本思想、面向对象开发方法(oop)基本思想有4点、5、诺兰模型、6个阶段第四章、系统规划1、系统规划的任务3个系统规划的特点4点系统规划的原则5点2、系统规划的技术和方法、(1)战略目标集转移法2个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过程的3个步骤(2)企业系统规划法4个基本步骤、第二部3种方法、三步2种方法、UC方法(3)关键成功因素法4个步骤3、可行分析论证的内容3个方面、第五章、系统分析概括1、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与系统需求的2方面需求、需求分析的方法有3个2、系统说明书的内容说明书3方面内容、项目概述5部分、实施计划3部分说明书的6点品质第六章、流程建模1、回执业务流程图的注意事项7点2、数据流的注意事项、层次划分3点标准、正确性检查4点、易理解性3方面3、数据字典的作用数据字典的6个条目数据元素5点属性、数据结构3种特殊数据流5种属性、判定表、判定树第七章、用例建模1、用例描述有6方面内容、事件流的书写准则5个、非功能性需求2、建立用例的关系4个关系、含义以及其表示方法第八章、领域对象建模1、封装、继承和多态各自得概念2、使用概念类列表7种概念类3、发现属性策略、保持属性的简单性4、状态图3种状态第九章、系统设计的概述1、系统设计的目标6个方面衡量2、基本设计方法基本概念、总体设计包括3方面内容3、系统设计说明书两种形式第十章、系统总体设计1、多层应用架构设计、三个基本层次MVC架构模式3个基本部件2、包、包的含义、分包的2种原则3、结构化设计方法模块的含义、4、结构图的主要成分4个成分5、模块的联系、耦合3方面因素、模块内聚7类内聚扇入扇出6、面向对象设计类3种类、7、顺序图的基本元素有5个第十一章系统详细设计1、输入设计原则有4种原则2、人机对话设计原则4点第十二章、系统实施1、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4个方面2、制定实现策略4中策略、版本划分需要考虑5个方面3、测试的概念3种手段检验软件、测试有4种类型、测试有4个原则5、白箱测试、概念、有5种6、黑箱测试、概念、2种7、系统维护的内容4方面、维护类型有4个。
erp,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1、ERP产生背景企业在发展过程经常会遇到如下现象:现象一:企业发展带来的麻烦现象二:数据使您烦恼现象三:听完汇报仍然困惑现象四:企业扩张面临管理瓶颈2、生产类型的概念(填空)生产类型就是以生产专业化特征为标志划分的生产种类。
3、生产类型:从生产工艺角度离散型生产:指产品在结构上是可拆分的,产品是由零件或元件组成的。
连续型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从一投入就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点,直至产品产出。
其工艺过程是不可停顿的,产品在物理结构上也是不可分的。
混合型生产4、ERP的作用(填空)1)ERP能够解决多变的市场与均衡生产之间的矛盾2)ERP使得对客户的供货承诺做得更好A、客户需求可否按时满足。
B、如果不能按时满足,那么在客户需求日期可承诺量是多少?不足的数量何时可以提供。
3)ERP能解决既有物料短缺又有库存积压的库存管理难题(制造业基本方程:A*B-C=D)A、要制造什么产品?B、用什么零部件或原材料来制造这些产品?C、手中有什么零部件或原材料?D、还应当再准备什么零部件或原材料?4)ERP可以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5)ERP可以改变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5、ERP的定义(ERP的核心在于所有用户能够定制其特有的应用系统,在本质上实现操作的简单化)ERP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3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6、ERP发展的几个阶段1)订货点法2)MRP 3)闭环MRP 4)MRPⅡ 5)ERP7、订货点法(填空)订货点法依靠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订货点。
(下图)定货提前期定货提前期定货提前期定货提前期订货点=单位时段的需求量* 订货提前期+ 安全库存量8、物料需求计划(MRP )MRP 的基本原理是指在已知主生产计划的条件下,根据产品结构或所谓产品物料清单(BOM )、制造工艺流程、产品交货期以及库存状态等信息由计算机编制出各个时间段各种物料的生产及采购计划。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信息知识点是指涉及信息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实践等内容,是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信息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说明、表达和传达。
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二、信息的分类根据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分为纸质信息、电子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
三、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邮件传播、电话传播、电视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信息的传播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关系、广告宣传等。
四、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某种介质中,以便随时取用。
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纸张、光盘、硬盘、服务器、云端等。
信息的存储方式包括手工存储、自动存储等。
五、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编辑、编排等操作。
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处理等。
六、信息的保护信息的保护是指对信息的保密、安全、完整性、可用性等进行保护。
信息的保护手段包括密码、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信息的保护对象包括个人信息、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
信息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信息、利用信息、保护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第三章一、名词解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
对象的属性:反应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
对象的方法: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操作隐藏在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而外界无从得知。
二、解答题: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有哪些?(1)文化、社会因素,(2)科学理论因素,(3)技术方法因素,(4)专业领域知识因素,(5)环境多变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经济效益因素2、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划分?(1)初装阶段,(2)蔓延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6)成熟阶段3、简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部门(IT)部门的组织功能?(1)应用程序的开发,(2)系统支持,(3)用户支持,(4)数据库管理,(5)网络管理,(6)web支持。
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的内容?(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完整自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完整自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系统的概念:经过采用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集合体。
2.系统的定义能够从三个方面:系统是由若干元素构成;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思想建立在两组概念上:突显与等级,通信与控制。
3.切克兰德根据系统的起源不同,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三种类型。
)4.系统理论的发展:古代朴素的整体观;近代科学的还原论;现代系统科学:还原论和系统论的辩证统一。
5.中国学者钱学森、许国志等人根据“天人合一”思想推出了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
6.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要求加工后的数据。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可鉴别的非随机符号。
7.从信息系统角度看,信息具有的基本属性: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滞后性。
8.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包括三个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9.结构化决策是指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这类决策可事先规定明确的决策规则。
半结构化决策是指没有明确的决策规则的决策。
10.企业一般能够分为三个管理层:高层管理(战略管理)、中层管理(战术管理)、基层管理(作业管理)。
11.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
12.识别信息的一般有三种方法:由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先由系统分析员观察得到基本信息,再向决策人员调查,加以修正补充。
13.采集数据的方法有三种:自下而上地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调查、采用随机累积法。
14.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15.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信息分析与决策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信息分析与决策第一章绪论1.信息分析的概念与特点:概念:信息分析是根据用户的现实或潜在需求,广泛系统地搜集与之相关的各种原生信息,进行定向的筛选和整序,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对其内容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定、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原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提炼,以得出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报,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特点:信息分析属于软科学研究的范畴。
自身的一些的特色:(1)研究课题的针对性;(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研究内容的系统性;(4)研究工作的近似性;(5)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2.信息分析的产生阶段:(1)大众传播交流阶段: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2)科技信息分析萌芽阶段:专职科技信息机构,从事科技文摘的编写和出版发行初级信息的浓缩加工和编写报道;(3)科技信息分析出现:深入分析、综合、评价和预测(4)信息服务多样化:突破了传统的科技领域的限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信息分析国外概况:(1)美国的信息分析:有五种软科学研究机构:一是信息分析中心;二是思想库;三是咨询机构;四是联邦信息机构;五是企业信息机构;(2)日本的信息分析:日本的分析机构有以下几种类型:为决策服务的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以及进行技术、行业信息分析的情报调查机构和企业情报调查机构;(3)其他国家的信息分析:由于信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各国的信息分析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又各有千秋。
4.信息分析面临的挑战:(1)陈旧的信息分析体制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2)面对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必须通过提高搜集、分析、处理、加工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增加信息“吞吐量”;(3)面对新旧信息更迭加快,必须提高信息分析工作的节奏,缩短从搜集信息到产生和发布信息分析产品的周期;(4)必须逐步提高定量分析的比重;(5)需要进一步改善信息分析队伍的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答: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
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
信息整理和评价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两项基础性功能,是为预测和反馈功能做准备的;预测和反馈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两项特征性功能,是信息整理和评价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1、发现规律性东西,为科学决策服务;2、寻找和把握科技发展机会,为R&D服务;3、为市场开拓服务。
如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有利的市场地位。
(企业/供应链)。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1、针对性,2、系统性,3、科学性,4、近似性,5、局限性6、研究成果的智能性。
2、我国信息分析预测工作的经历的变化?答:我国的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也首先从科技领域发端,是与国家科技信息工作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
它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956~1966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3、信息分析与预测所经历的主要环节?答:1.课题选择2.信息搜集3.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4.产品制作、评价和作用。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答:信息分析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信息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情报学的、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知和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答:从国际大视野来看,当今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主要出在以下发展趋势:(1)信息分析与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2)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趋现代化,主要是研究开发智能化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软件系统,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步伐不断加快。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第二章课题的选择与课题计划1、选题的原则?答:课题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政策性原则:政策是国家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活动方向和行为准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总的规划和指南(2)必要性原则:信息分析与预测选题是必要的,而不是重复的、可有可无的(3)可能性原则: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水平和时间方面的限制,同样一个课题,可能对某一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构适用,但却对另外一个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不适用,这就涉及到一个可能性的问题。
(4)效益性原则:选择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选题不能不讲效益。
2、选题的来源?答:(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2)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3)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3、选题的程序?答:(1)课题提出:课题的提出是选题的起点,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矛盾和揭示矛盾的过程。
无论是哪种选择类型的课题,在提出的时候都一定要务求目标明确、任务范围具体,否则,既费工费时,又难以凑效。
(2)课题分析与论证: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课题目的、范围、对象、意义、要求、难度、费用、完成期限,并对课题实施的政策性、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等进行初步论证。
(3)课题选定:这一阶段实质是在多种可选课题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课题。
4、选题计划的内容?答:(1)课题目的(2)调查大纲(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产品形式及其提交方式(5)组织分工(6)完成时间和实施步骤(7)其他,如人员、经费、技术、设备条件第三章信息搜集1、信息源的类型?答:信息源是整个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般讲信息源分为:文献信息源和非文献信息源2、文献信息源的类型?答: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1)印刷型文献(2)缩微型文献(3)机读型文献(4)声像型文献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难易程度的不同,文献信息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白色文献(2)黑色文献(3)灰色文献3、信息搜集的原则?答:(1)全面性(2)系统性(3)针对性(4)新颖性(5)可靠性(6)科学性(7)计划性4、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答:(1)系统检索法(2)追溯检索法(3)浏览检索法5、搜集非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答:社会调查又称为实际情况调查,是一切以信息检索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包括现场调查、访问调查、样品调查、问卷调查重点掌握问卷调查法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向被调查者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调查表的设计提问的内容基本信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信息,如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民族、收入、婚姻及城乡状况等;社会群体和组织的规模、结构等。
行为信息——关于被调查者社会行为的信息,如被调查者在购物、旅游、服务、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具体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行为信息。
态度信息——关于被调查者对本人或他人(或事件)能力、兴趣、意见、评价、情感、动机等方面的态度,如科研人员对科研条件的评价、消费者对电脑产品捆绑销售的看法、网络用户对因特网安全的感受、体育迷对足球明星的态度等。
问卷调查涉及的步骤1.确定研究题目及研究目的2.根据研究目的详细列举所要知道的问题3.确定样本及如何产生样本4.撰拟问卷5.预试(pre-test)选样本以外的人(如30人左右),请其提供意见,根据预试结果定案6.问卷发放回寄的信封及邮票不可少,寄发时间避免节假日。
7.问卷回收,催复50%以下无价值,不能作结论。
实际很少回收70%以上。
办法:再寄一次(对未回答者)→明信片催→打电话催→登门拜访催→利用其最好的朋友帮忙催。
8.统计、分析、解释结果9.写出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的优点1.不受人数限制,样本可大可小,弹性大。
2.问卷可用访问、电话、邮寄等多种形式。
3.节省时间和经费。
4.回答匿名,答者可充分表达思想,无拘束。
5.可按自己方便的时间回答。
6.用字标准,很少发生误解(已经过预试)。
7.调查地区较辽阔,得到的资料较广泛,周全。
8.问卷资料可用电脑处理,节省时间,易于量化。
问卷调查的缺点1.在某些情况下,应答者易曲解问题。
2.受教育程度限制。
3.对于复杂的问题,无法从中得到答案。
4.问卷是否是其本人所填,不得知。
5.有些问题无法作答。
6.问卷回收情况无法预料,一般偏低。
7.开放性问题整理起来困难。
第四章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填空选择题目1、信息整理的两个层次?答:信息整理属于信息的初级组织或初加工,包括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两个层次。
形式整理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具体内容,而是凭借某一外在依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
是一种粗线条的信息初级组织。
(1)按承载信息的载体分类整理(2)按信息使用方向分类整理,面向某个具体课题的信息,没有针对某个具体课题,但与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性质和今后可能立项的课题有关,属日常积累型信息(3)按内容线索或部分要点分类整理,如将与政策有关的信息集中在政策类下面,将与某个专题有关的信息集中在专题研究类下面等。
内容整理是在形式整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从内容角度对信息的再处理。
通常包括:(1)信息内容的理解(阅读、收听或观摩)(2)信息内容的揭示(注意几点要求)(3)按信息内容细分归类。
2、信息价值的评价的几个标准?(标准、含义)答:(1)可靠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实性;第二,完整性;第三,科学性;第四,典型性。
文献信息可靠性评价实物信息可靠性评价口头信息可靠性评价(2)先进性评价,原始信息的先进性是指该信息所报道或反映的内容是否在某一领域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假说、新的发现,或者是对原有的理论、原理、方法或技术加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
先进性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可以用时间、空间、内容来衡量。
文献信息先进性评价实物信息先进性评价口头信息先进性评价(3)适用性评价,适用性是指原始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可资利用的程度。
看信息发生源和信息吸收者吸收条件的相似性,看实践效果,看战略需要(信息分析预测课题多带有前瞻性,它不仅要解决当时、当地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因此,某一信息是否适用,除了要考虑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的需要外,还应考虑是否在未来适用)第五章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作用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类型?在每个类型下的子类型及典型例子,年度进展属于那种类型?答:根据产品的内容和制作特点可以将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划分为:消息类产品、数据类产品、研究报告类产品。
消息类产品常见的形式有快报和动态两种。
快报:主要报道需要迅速向有关方面反映的动向性消息,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报道方式,动态:偏重于综合性和专业性,而且分析加工的程度也比较深,以定期报道居多。
数据类产品是以有关课题的各种系统的资料或数据(含机读数据)为主要对象,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如手册、汇编、指南、要览、年鉴、数据库等。
拥有密度极高、系统性极强、完整性和准确性极好的资料或数据,用户通过这类产品可以方便、清楚的了解有关课题的基本情况、水平、东西和趋势。
研究报告类产品简称研究报告,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产品。
研究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综述性研究报告、述评性研究报告、预测性研究报告、评估性研究报告、背景性研究报告。
综述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综述、学科总结、专题指导、年度报告、年度进展。
2、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的意义?答:理论意义:评价实质上就是对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衡量和评判的过程是整个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其他各环节及其产生的最终结果的一个总体评价。
实践意义:有利于寻找和及时发现信息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信息人员的劳动得到承认,有利于稳定和壮大信息人员队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合理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使之准确、及时推向目标市场;有利于信息机构的日常管理、人员考核、奖勤罚懒、赏优罚劣;使产品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得到揭示,起到产品宣传效果,另外便于社会对信息分析预测工作的监督。
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方法?答:对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不仅要考察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所提供的内容,而且要考察用户的吸收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