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合集下载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

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CONTENCT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 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
A 、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B、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B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 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 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第 一 枚
郑和的半身画像。 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 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 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 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 概。
第 二 枚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 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 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 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 的占城人民。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首航 时间
远航 次数
船 数
人 数
船只大 小
到达地 区
最受 欢迎 的物 品
带回 物品
知识1: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到达 郑 最大的 和 前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亚非 2 海船 200 下 30多 后 万 长 44 丈 西 1405年 多 个国 7 ( 151.8 米) 7 洋 艘 家和 宽 18 丈 次 千 (61.6米) 地区
你从上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项 郑和下西洋 目
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 纪初)
主要是政治目的:宣 目 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主要是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 的 各国的联系、寻找珍 地,掠夺财富。 奇异宝。 进行贡赐贸易,以和 方 平友好交往为主要形 武力抢掠 式 式 影 响 后 果 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 国的友好关系;但贡 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 生。后来由于国力衰 退而终止!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 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为欧洲资 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 础;引发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热潮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自主学习指导: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1、这里说的“西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__________人,乘坐__________艘海船,从___________出发。

到_______年,郑和前后____下西洋,到达___________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____________。

3、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___________”。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开赴_______,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_____________,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 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船队编制图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
意义一: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 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 和宝船回访中国,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 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 丝绸瓷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 和到过而聚居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 的发展。
苏禄王墓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印尼三宝庙
600周年纪念邮票
二、中外的冲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台州
福建
广东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反 映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1433年,积劳成疾的郑和在 远航中病逝于印度的古里,此后,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航海活动 没有再持续下去。郑和下西洋成 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壮 举。
资料:
宝 郑 庙 中国海军“郑和”舰 和 三 回望历史,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美好的礼物, 庙 完成环球航行,所 宝 而不是征服者的剑。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井 郑和航海油画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天方
南京
今印度科 泽科德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
间是( B )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9.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
•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 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 洲新大陆。
•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乘船绕 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 达印度西海岸。
•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 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 入太平洋。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代罗盘
郑和航海图
马船
水船
战船
宝船
坐船
我航海用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九 桅十二帆的船只,“一个锚,有几千斤重”。其 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大宝船 可容四五百人,甚至近千人。
郑和的船 队浩浩荡荡 驰航于辽阔 的大海上。 规模宏大、 组织周密, 是十五世纪 世界上最大、 最完备的船 队。
阅读导入新课:
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附近 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 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在非洲东岸的 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上 述都是郑和或他的船队到达过的地方。 郑和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 中,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郑和戚继光Fra bibliotek外的交往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 明成祖。 郑 和 像
•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航海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 主观条件: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 主观条件: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 是最根本的原因。 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海 船 模 型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下 西 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年 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刘家港出发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 从1405年到 年到 年 郑和先后七 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3.5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3.5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明朝对外关系)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中外冲突:
1、戚继光抗倭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 、 手段)
中 外 交 往
文莱
-----
郑 和 下 西 洋
西洋:明代指今文莱以西的 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目的:为了 郑和下西洋 起止时间: 1405 年— 1433 年 明成祖 ( 派 下 刘家港出发) 西洋) 规模:27000多人、200多艘海船 (从 概 七 次 次数: 况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 船上货物,以 丝绸和 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从各国换回珠宝 、香料 和药材 等特产。
玛 瑙
珠宝
输入
输出
水 果
瓷器 丝绸
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时 间 次数 海船大小 船 数 人 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一、郑和下西洋 4、历史意义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相同点:都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著称 不同点:抗击对象不同 岳飞 戚继光 抗击对象 国内女真族统治者 外来侵略势力 代表利益 中原和江南人民 评价 抗金英雄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1)、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宣扬明朝的国威;
4.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 诗中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 怀抱的七个儿女。 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被哪个 殖民主义国家侵占: A 英国 B 日本 C 葡萄牙 D 俄罗斯 5.南宋“岳家军”和明朝“戚家军”最相似的方面 是: A 抗击蒙古军队 B 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C 肃清倭寇 D 抗击金军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图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2)开展一次探究活动“探寻郑和的足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半纪,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

课前导学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分组查找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向地理老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到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

向语文老师请教,排除课本中所引文言文的文字障碍。

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澳门的历史情况。

课型与课时安排多媒体公开课、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在上课之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词:(教师有感情的带读)曾经: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艘
长44丈(151.8米) 长24.5米宽6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美洲 印度
船只最大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航海图罗盘针
江苏 太仓 刘家港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个地?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从这几张邮票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 盛况是规模空前的,带来的是轰动性 的效果,请思考,他的远航有什么历 史意义?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 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动脑筋
一.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政府的支持) B 造船技术的发达 C 指南针的运用
D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但封 愿侯 戚海非 继波我 光平意 ,, —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雕像
评价
戚继光抗倭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 反对外来侵略并 取得成功的正义 战争,它是我国 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成功原因
1、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
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意愿。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广大人民的支持
1. 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
岳家军 2. 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
有何区别 ?
时代、领导人、对手不同
三、葡萄牙攫取 在澳门的居住权
思考:
说一说葡萄牙殖民者 是怎样攫取澳门的居 住权的?

考:
你知道我是什么 时候回到祖国母 亲怀抱的么?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 对澳门行使主权。
1.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当今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
2.说说你的体会:
落后就要挨打
本 课 小 结
友好交往:
明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 与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史 海 钩 沉
友好关系。
想一想: 下面三个问题
2: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什么是“倭寇”?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
(2)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 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坏。
参考要点: 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
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原因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 指南针的使用,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 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知识1: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首航 时间
远 航 次 数
船数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1000到1500人 17艘 160人 4艘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长24.5米 宽6米 美洲 绕过好望角达 印度
技术最高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船只大小
到达地区
最受 欢迎 的物 品
丝绸 瓷器
带回 物品
最大的海船 到达亚非 郑和 前后 1405年 200多艘 2万7千多 长44丈(151.8米) 30多个 7 次 下西洋
宽18丈(61.6米) 国家和地区
珠宝 香料 药材
馈赠出去的主要是手工技术,换回的主要是初级农业、手工业产品。说 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文莱
《明史· 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 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 员,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 好交往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 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呢?
丝绸、瓷器、珠宝、香料、药材等特产,其中,丝绸和 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郑和下西洋盛况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 的历史功绩是( B ) A、收复台湾B、抗击倭寇C、抗击沙俄D、出使西域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B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1404—1433 7次
27800
大船62艘(连小船 共有200艘)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人数 船数
1500
160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设备
长44丈(151.8米) 长24.5米宽6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美洲 印度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平定了浙江的倭寇 1564年,与其他军队配合,扫除福建、广东的倭寇 倭患基本解除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 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 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P96 动脑筋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两者航海的背景、目的、采用的手段(方式)及结果都不同。郑和航 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 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 上,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国 人民欢迎就是一个明证。葡萄牙殖民者伴随着航海活动而来的,是残 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如材料中所说,他们窃居屯门岛,在那里建 筑堡垒,大造火铳,杀人抢船,甚至连婴儿都不肯放过,犯下了野蛮 残暴的罪行。因此,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了当地人们的痛恨和反 抗。这同郑和下西洋,有着本质的区别。
航船大小 随航人数
•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 驱。
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活动与探究
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资料:“(16世纪前期)番彝佛朗机 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资 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 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达标检测
1.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的殖民国家是 ( 葡萄牙)。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红海 )沿岸和( 非洲 ) 东海岸。 3.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航行要( 半个多世纪 )。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 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 倭寇 )。 5.明代民族英雄是( 戚继光 ),他带领的军队被 称为( 戚家军 )。 6.列举明朝中外关系史上的几件大事。
条件很多,如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高超, 指南针的使用,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 等;再加上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 勇无畏的气概,全体船员的通力合作等主观因 素。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 冲突: 2.戚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抗倭线路
• 山东-----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
导学稿选择题
1. B ① 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 ③皇帝的支持④指南针的应用 D 戚继光:民族英雄 岳飞抗金, 文天祥抗元, 郭守敬《授时历》科学家
2.
选择题
3. C 葡萄牙,(1553--1999),446年殖民统治
选择题
14.
15.
C
葡萄牙
C 交往: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冲突:戚继光抗倭
导学稿16题
• 1.郑和下西洋,指南针。
• 2. 1405—1433年,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3. 明朝。 • 4.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 系。合人民利益。 •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 利的斗争。
戚继光抗倭线路
山东----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葡萄牙 澳门 所有权属于中国。 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
交往和冲突(明朝对外关系)
• 交往: 1.郑和下西洋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首。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抗倭十余年,80多次战役,几乎没有败绩。 以少胜多。 100︰1 • 戚继光斩子 福建宁德横屿岛之战
戚家军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 1.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 2.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 3.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
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
D A 郑和 明成祖朱棣
4. 5.
5.
C
日本
选择题
7. B
戚继光
葡萄牙 刘家港 丝绸,瓷器
8.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综合评价戚继光,学会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学习带来不便。

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中外的交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1405年到年。

3.规模:每次出行约二百艘海船。

4.基本路线:从出发,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后人地区,最远到达和非洲东海岸。

5.交往情况:(1)用船上装载的大量金银宝货,尤其是和从各国换回珠宝、、药材等。

(2)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乘船前来中国访问。

6.作用: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

二、中外的冲突1.戚继光抗倭:(1)背景:①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②,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烧杀抢掠,是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经过:①戚继光率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②接着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3)结果: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从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II、预习自测1.请填写完整下面的表格。

目的为了加强;宣扬国威时间年到年次数七次到达的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作用促进了我国和的;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

2.简要概述戚继光的历史功绩,试评价戚继光。

探究案I、质疑探究★戚继光抗倭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
哥伦从布比较结达果·伽马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 1492-看-15,04你可14以97--1498 时间最早
次数
7
4得出什么结1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 人 1000~1论50?0人 160人 人数最多
船数 共200余艘
17艘
4艘 船数最多
船只 大船长151.8 旗舰长24.5 长34米,宽 船只最大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
出发地点
刘家港
次数
先后7次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 船44丈,宽18丈
人数
每次出海2万多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红海沿岸
刘家港
(1405-1433)
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暴力冲突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七子之歌》
闻一多
请思考: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1、“妈港”指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哪里?你知道 这种称呼的由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来吗? 2、“妈港”是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怎么离开母亲 的?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3、“妈港”回
来了吗?什么
(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 济发展; (3)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开放式 的对外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但是,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
另有一种说法是,戚继光解放了被倭寇关押的百姓后, 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百姓充饥。于是百姓称之为继光饼。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思 考学习导航中下列问题:
1、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2、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为什么能
A.1405 年 C.1421 年
B.1416 年 D.1433 年
2、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
是( B )
A.广 州 C.泉 州
B .刘 家 港 D .上 海
3、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台州抢九掠捷,使老百姓的生命财
产惨遭损害。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 胜利?
(1)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人心向背)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民族向
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Nhomakorabea 戚继光抗倭
4、意义
(1)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捍卫了 我国的主权,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 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戚继光是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 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 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 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结合诗句,你认为民族英 雄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 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 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
和平交往
———————
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 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 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 废止。到明中后期,中国对外交往变为主要 以冲突为主。
这是我们屏南的一种特色小吃,你知 道它的来历吗?
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杀捕剿倭寇,贵在用兵神速, 但行军过程中,架锅烧饭拖延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 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 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 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 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 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 说明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也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 称咸光饼。
大小郑米和,下宽6西1.6洋米时米间,宽早6米、次8米数多、
拥设到范规上有备达围模的大壮亚 国航 罗、举非 家海 盘和3范,0图 针地多围郑区个 广和,是罗美盘是伟洲针世大界的航航罗印盘海海度针史家
设备最先 进
范围最大
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取得胜利?
3、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指?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 1、背景(为什么要抗倭)
继 光
2、经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
抗 3、结果 东南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
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共都同被抢平劫息了分赃,不断骚扰
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
国与国关系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
和平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暴力冲突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
和平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暴力冲突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学习导航中的下列问题:
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
和路环岛
1979年2月8日,中葡两国建交;
1986年6月30日,中葡在北京举行 关于澳门问题的首轮会谈;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 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从而圆满解决了中葡 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 恢复行使主权。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时候回来?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553年,葡萄牙人
借口晾晒水浸货物,
强行进入澳1门55;并3通年
过贿赂明朝官员(白银
欺骗 贿赂
500万两) ,取得在澳
门的居住权;
1573年,他们将 19世纪五六十年 5朝0政0万府两,白获银得改了交在明代,葡萄牙人先 澳门的租借居住权。后侵占了氹仔岛
(1)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 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
请观察上面的邮票,结合前面的视 频,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5、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 C)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7、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D )
8、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ABCD )
A.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B.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D.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9、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
殖民国家是( A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 等)。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郑和和 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 精神
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 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 邻友好、献身祖国… …
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 这么大规模的远航?他当 时应具备了哪些条件?
规模、到达范围)如何?
4、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6、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
1、“西洋”概念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 洋及沿岸一带。
————————————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 (宝3”);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D )
A.东南亚各地 B.地中海东岸 C.阿拉伯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
的主要原因(B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 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本课总结
和平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交往
郑和七下西洋
冲突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战争
反 映?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 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开心辞典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