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第1篇: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6课,题目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材的地位

众所周知,明朝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与此同时,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我对教材进行整理,把它们拗成两段: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基于这种看法,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主动后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需要学生们记忆的地方增加了添加效果,使同学们能清楚的

了解、掌握本节课需要记忆的地方;

2、在了解郑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郑和在航海途中会遇到的危险?同学们能对郑和下西洋及郑和本人作出公正的评价;

4、能对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作出公正的评价,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5、能过教学,同学们能悟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让祖国强大;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

2、不能正确地给戚继光本人一个公正的评价,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努力实践方面还有欠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基于课标与学情,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为两部分: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

鉴”的目的,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白板与苹果移动终端教学,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找寻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绘制并识读《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讲解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

基础达标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a.1402年

b.1405年

c.1417年

d.1421年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

b.松*

c.刘家港

d.泉州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出自()

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和

d.于谦

5.戚家*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山东

b.浙*

c.福建

d.广东

6.1533年,取得我国广东*居住权的殖*家()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葡萄牙

能力提升

1.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2.明朝抗倭名将是()

a.林则徐

b.戚继光

c.岳飞

d.文天祥

3.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1553年,攫取我国*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a.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三个子目: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汉与欧洲的往来。两汉时期中华文明向外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华文明也必然要吸收其他文明的营养来充实和发展自己。作为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课内容与前面两汉的强盛,有一定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