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CONTENCT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 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
A 、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B、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B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 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 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第 一 枚
郑和的半身画像。 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 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 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 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 概。
第 二 枚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 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 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 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 的占城人民。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首航 时间
远航 次数
船 数
人 数
船只大 小
到达地 区
最受 欢迎 的物 品
带回 物品
知识1: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到达 郑 最大的 和 前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亚非 2 海船 200 下 30多 后 万 长 44 丈 西 1405年 多 个国 7 ( 151.8 米) 7 洋 艘 家和 宽 18 丈 次 千 (61.6米) 地区
你从上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项 郑和下西洋 目
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 纪初)
主要是政治目的:宣 目 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主要是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 的 各国的联系、寻找珍 地,掠夺财富。 奇异宝。 进行贡赐贸易,以和 方 平友好交往为主要形 武力抢掠 式 式 影 响 后 果 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 国的友好关系;但贡 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 生。后来由于国力衰 退而终止!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 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为欧洲资 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 础;引发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热潮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A 、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乡。 葡萄牙,靠欺骗,攫取澳门居住权。
• 1、根本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 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 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 3、郑和的个人因素(吃苦耐劳、英勇无畏、 优秀的组织才能)。
二、冲突--戚继光抗倭






倭寇指哪些人?

倭患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愿 海
戚家军在哪里九战九捷?图9
波 平
戚家军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前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船长151.8米, 宽61.6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二万七千多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郑和成功下西洋的条件:
三、葡萄牙攫取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欺骗 贿赂
七子之歌·澳门 哪七子呢?
闻一多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 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香港 台湾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威海卫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广州湾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九龙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 旅大
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自主学习指导: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1、这里说的“西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__________人,乘坐__________艘海船,从___________出发。

到_______年,郑和前后____下西洋,到达___________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____________。

3、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___________”。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开赴_______,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_____________,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第16课_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6

第16课_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6

郑 和 下 西 洋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 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 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你能帮郑和出谋划策解决这些 难题吗?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 远航?
郑 和 下 西 洋
1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 .造船水平的高超; 3 .航海技术的掌握; 4 .指南针的使用; 5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 .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 力合作等。
中 七 年国 级 下历 册 史
大张庄中学 荀丽敏
郑和下西洋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抗倭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 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 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 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 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 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他 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 倭名将,声名远扬。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明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朝 的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对 外 关 民族英雄 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往 冲 突
郑和下西洋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 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条件。

郑 和 下 西 洋
戚继光抗倭
取戚 想 得继 一 胜光 想 利抗 : ?倭 为 什 么 能 够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标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设计理念
明朝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时候,郑和领导七下西洋的和平友好交往。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下西洋搭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也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这样在“友好交往与冲突战争”两者比较中,激发学生们居安思危,努力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3.最远到达今天哪里了?
生六: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讨论题
这样规模空前的大航海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具备哪些品质与精神?
自由讨论、集体归纳: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创新、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3)探究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总结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师生归纳: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
同时,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以及当今中国社会,都是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
3.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张PPT)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张PPT)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美洲 印度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 瓷器、茶叶等礼物,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他们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 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 回赠本国的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珍贵特产。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军事 家,抗倭民族英雄,字元敬, 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 佥事,担负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 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 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 声名远扬。
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过程
葡萄牙殖民者入据澳门以后,私自扩展土地,修
筑炮台,设置官吏,开创了直接侵占我国领土的先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 门的居住权。
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 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国家做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 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
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友好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矛盾 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 员,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 好交往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 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呢?
丝绸、瓷器、珠宝、香料、药材等特产,其中,丝绸和 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郑和下西洋盛况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 的历史功绩是( B ) A、收复台湾B、抗击倭寇C、抗击沙俄D、出使西域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B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1404—1433 7次
27800
大船62艘(连小船 共有200艘)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人数 船数
1500
160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设备
长44丈(151.8米) 长24.5米宽6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美洲 印度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平定了浙江的倭寇 1564年,与其他军队配合,扫除福建、广东的倭寇 倭患基本解除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 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 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P96 动脑筋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 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船队编制图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
意义一: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 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 和宝船回访中国,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 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 丝绸瓷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 和到过而聚居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 的发展。
苏禄王墓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印尼三宝庙
600周年纪念邮票
二、中外的冲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台州
福建
广东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反 映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1433年,积劳成疾的郑和在 远航中病逝于印度的古里,此后,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航海活动 没有再持续下去。郑和下西洋成 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壮 举。
资料:
宝 郑 庙 中国海军“郑和”舰 和 三 回望历史,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美好的礼物, 庙 完成环球航行,所 宝 而不是征服者的剑。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井 郑和航海油画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天方
南京
今印度科 泽科德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200多艘 多
航船大小 长151.8米 大 长24.5米 随航人数 27800人 多 88人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丝绸、瓷器等
中 国 珠宝、香料、药材
亚非各国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中 国
郑和、船员 国王、使臣
亚非各国
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明朝对外关系)
于集中心校 张泽辉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一、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和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澳门的 居住权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交往: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冲突

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后期)
葡萄牙人攫取在 ( 1553-1999 年) 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抗倭
1.背景: 元末明初 ,日本的武士、商人 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2.抗倭:戚继光 组建“戚家军”,纪律严 明,英勇善战。 3.线路: 台州 ----(九战九捷) ---- 福建 ------ 广东 4.作用:平息了 东南沿海 的倭患。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结合课本“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的诗句,说说戚继光身上有什么高 尚品德值得学习?
5.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6.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
7.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居住权 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
间是( B )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9.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
•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 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 洲新大陆。
•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乘船绕 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 达印度西海岸。
•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 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 入太平洋。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代罗盘
郑和航海图
马船
水船
战船
宝船
坐船
我航海用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九 桅十二帆的船只,“一个锚,有几千斤重”。其 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大宝船 可容四五百人,甚至近千人。
郑和的船 队浩浩荡荡 驰航于辽阔 的大海上。 规模宏大、 组织周密, 是十五世纪 世界上最大、 最完备的船 队。
阅读导入新课:
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附近 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 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在非洲东岸的 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上 述都是郑和或他的船队到达过的地方。 郑和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 中,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郑和戚继光Fra bibliotek外的交往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 明成祖。 郑 和 像
•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航海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 主观条件: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 主观条件: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 是最根本的原因。 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海 船 模 型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下 西 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年 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刘家港出发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 从1405年到 年到 年 郑和先后七 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史 海 钩 沉
友好关系。
想一想: 下面三个问题
2: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什么是“倭寇”?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
(2)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 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坏。
参考要点: 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
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原因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 指南针的使用,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 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知识1: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首航 时间
远 航 次 数
船数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1000到1500人 17艘 160人 4艘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长24.5米 宽6米 美洲 绕过好望角达 印度
技术最高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船只大小
到达地区
最受 欢迎 的物 品
丝绸 瓷器
带回 物品
最大的海船 到达亚非 郑和 前后 1405年 200多艘 2万7千多 长44丈(151.8米) 30多个 7 次 下西洋
宽18丈(61.6米) 国家和地区
珠宝 香料 药材
馈赠出去的主要是手工技术,换回的主要是初级农业、手工业产品。说 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文莱
《明史· 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 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课件

澳 门 被 葡 萄 牙 强 占 的 过 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 口曝晒水浸货物,强 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 贿赂明朝官员,取得 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 年代,葡萄牙人 先后侵占了氹仔 岛和路环岛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想一想: 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中国国力的强盛,国 际地位的提高。
但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虽然宣扬了明朝 的国威,但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 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明成祖好大喜功的具体 例证。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 历时长; 次数多;
航程远; 到达国家多.
他们说的对吗?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冲突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榜葛剌
占城
郑 和 下 西 洋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柬埔寨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印度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越南归仁
面对诸多困 难,郑和最终成 功七下西洋的 原因有几点?
郑和(1371——1435年)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1371——1435年)
郑和(1371—1433),云南昆阳人, 回族。明代航海家、地理学家。本姓马, 小字三保,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于1403 年提升为内宫太监,并赐他姓郑。 1405——1433年,前后28年,他所率领 的船队,7次出航远达37个国家,行程 数万里许。向南,远到爪哇;向西,到 达波斯湾、红海以及麦加;最远达赤道 南东非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每次出航, 船舶之大,船数之多,载人之众,世界 均数空前,成为当时举世规模最大的远 洋航行。根据航行记录所绘制的《航海 图》,被称为是我最早的航海地图。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综合评价戚继光,学会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学习带来不便。

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中外的交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1405年到年。

3.规模:每次出行约二百艘海船。

4.基本路线:从出发,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后人地区,最远到达和非洲东海岸。

5.交往情况:(1)用船上装载的大量金银宝货,尤其是和从各国换回珠宝、、药材等。

(2)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乘船前来中国访问。

6.作用: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

二、中外的冲突1.戚继光抗倭:(1)背景:①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②,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烧杀抢掠,是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经过:①戚继光率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②接着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3)结果: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从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II、预习自测1.请填写完整下面的表格。

目的为了加强;宣扬国威时间年到年次数七次到达的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作用促进了我国和的;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

2.简要概述戚继光的历史功绩,试评价戚继光。

探究案I、质疑探究★戚继光抗倭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 什么地方?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思考: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背景: 明朝中期,海防松
弛,倭寇不断骚扰中 国东部和东南部,烧 杀抢掠,使老百姓的 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结果:东浙江南沿海的 倭患都被平息了。
福建
广东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浙江、福建 沿海抗倭时,“戚家军”以光 饼穿绳扎于腰间,充当战时干 粮。相传此饼为戚继光首创, 故称“继光饼”或“光饼”。
三、葡萄牙攫取在广东 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欺骗 贿赂
现在回到祖国怀抱了吗?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攫 取在我国澳门的 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冲突
反 映
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
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
一事件有关? C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2、郑和能够成功实现远航的根本原因是
(A)
A、国力的强盛
B、郑和的英勇
C、造船业的发达 D、地理知识的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达· 伽马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绕过非洲南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端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 次数 7次 4次 1次 年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大号宝船62艘 船数 4艘 17艘 (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 120吨 船只 长24.5米 长151.8米 100吨 大小 宽6米 宽61.6米 50吨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 各国的友好交往。
二、戚继光抗倭
自主探究: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戚继光:山东蓬莱 人。明代杰出军事家,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明代 罗盘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郑和船队编形图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平定了浙江的倭寇
564年,与其他军队配合,扫除福建、广东的倭寇 倭患基本解除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 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 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戚继光纪念馆
巩固新知
3.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A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5、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B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 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 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 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 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 经商。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规模大,到达 地区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但封 愿侯 戚海非 继波我 光平意 。,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 —
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1598年以前荷兰画家布里绘制 的早期澳门全图
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 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
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其中“郑 和下西洋”一幕再现了600多年前明 朝的郑和7次率船队远航,创造航海 奇迹的辉煌历史。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冲 突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 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船长、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反 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 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 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事件 有关? C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2、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B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郑和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 的历史功绩是( B ) A、收复台湾B、抗击倭寇C、抗击沙俄D、出使西域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B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郑和:回族,出身 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 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 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 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 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 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 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目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 条件
过程、概况
影响(贡献)
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思考: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