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题型特点及解题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总相宜
-----“开放性试题”题型特点及解题规律
杨市刘岭中学张弘
“开放性试题”主要是指这样一类试题:命题者不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题干中提出的某一问题、某一观点或某一现象,考生是赞成还是反对,肯定还是否定,可以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言之成理,文从字顺即可。它是允许、倡导并鼓励多元而不唯一的一种测试题型。这种试题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积累、运用、阅读、写作中都能渗透进去,但概括起来,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文学知识积累
这类题目主要是些客观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名言警句等文学积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类题大多数是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例如:(1)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句。(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第6题)
(2)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200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试题第25题)
(3)阅读材料中的古诗、古语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
2009年3月13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提问时,有三处引用或改编了古诗、古语。它们分别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200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试题第7题)
启示: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四个结合:⑴识记与理解相结合;⑵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⑶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⑷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
二、重视情感价值体验
这类题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情感体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类题目的设计往往与阅读题结合在一起。
例如:(1)读了《为我唱首歌吧》,请简要谈谈你获得的启示。(重庆市2009中考试题第18题)
这是一道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围绕文本,结合文章“处事乐观、坚强、不怕困难和挫折”的主题,谈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道,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忘。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重庆市2009年中考试题第23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围绕材料,结合文本,答题要点是““珍惜生命”和“为国家民族大义牺牲生命”来回答。该题将阅读思考引出文外,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联系生活实际
这类题大多考查的是结合实际谈感受的能力,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谈自己对某一观点或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虽然是开放性题,但基本依据仍然是文本。若同意,则要紧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作补充论证。若不同意,则要指明其不合理的地方,还要有适当的论据和论证。
例如:(1)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经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安徽省芜湖市2009年中考试题第16题)
这道题要结合自身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文章中“纯真与练达”对我们中学生的有益影响或重要性即可。
(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张扬个性,发表有理有据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四、关注社会热点
这类题大多是些主观题,有较强的现实性、人文性、社会性。这类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这一理念。
例如:(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试题第7题)(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创造了“四个没有”的奇迹: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社会动荡。面对这样的奇迹,你会感慨万千,也想说点什么,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回答。
(1)面对这样的奇迹,你的感受是:
(2)面对这样的奇迹,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弄清要求,灵活多样的答题。具体解法指导如下:
一、认真审题,解读试题
与限制性话题作文一样,“开放性试题”并不意味着不加任何限制地放开写,写什么,怎么写都行。这里也有个“审题”的问题。不少考生就因为审题不慎,答非所问而栽了跟斗。
例如:2001年上海卷的第15题要求对“甲”“乙”两个文段进行比较阅读:“两个文段中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其“限制”不仅在于二者选其一,还应该注意“更”字,也就是主要写出喜欢的理由,同时作适当的比较,对不打算喜欢的那一篇点上一句,这就紧扣题意了。
二、善用积累,巧取信息
背诵名言名句和名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既是“大纲”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更是为现在的写作和将来的运用储备更多的语言精华。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语言材料积累”的考查。这类考查除体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的默写外,还出现在如下的开放型试题上。
三、提高能力,整体把握
开放性题目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阅读材料“中心”而进行辐射的,因此,理解分析能力的高低是开放性题目回答好坏的关键。为了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主旨。对原材料理解准确,就能进行类比、引申和拓展。
四,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所谓语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显现。如果考生脱离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节,则会导致严重失分,甚至因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辛辛苦苦得0分
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2004年四川省中考B卷四大题4小题)它的答案就要求“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考查学生对生活的领悟能力。”。
五、语言通顺,思路清晰
无论回答什么问题时都应做到“意在笔先”,想清楚了再回答。要注意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切忌答非所问、答案与题目所问的顺序不对应。遇到“表明你的观点、看法”类题型时要先“亮”观点、看法,再述理由。观点要清楚,阐述要明确,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