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00现代教育学讲义打印版

00现代教育学讲义打印版

现代教育学讲义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什么是师生关系?你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第七讲德育对德育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结合我国当前德育现状谈谈应确立哪些现代德育观。

《教育学讲义》word版

《教育学讲义》word版

第一讲教育学与教育讲授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事实: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横: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学校领导与管理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被教育工作者当做一个个的"问题"提出、议论、评说、解释并寻求解决矛盾的有关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主要揭示两大教育规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规律〔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既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3.教育学科在不断发展,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终身教育理论阐述的教育新概念教育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出生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社会教育校︱普通教育↗小教︱→中育︱↘大∣职业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初等︱→中等︱↘高等︱特殊教育︱回归教育↓↓↓死亡〔三〕教育的科学定义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四〕三种教育形式之比较♦共同点:反映在教育的本质和广义的教育概念中♦区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①有目的、有计划自发的、偶然的自发性、偶然性教育对象大众化♦②系统性零碎的、片断的零碎性、片断性教育内容多样化♦③教育环境优越以血缘为基础,时间持久,作用显著教育方法信息化〔五〕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02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总结词
探究教育本质和价值
详细描述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撑,探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引导人们对教育进行深入思考 。
心理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学习心理和个体发展
详细描述
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学习心理、认知发展、情感 机制等,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 据。
社会学基础
效果。
促进个体发展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创造力。
推进教育改革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
现代化进程。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类型
总结词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 作用。
总结词
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详细描述
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理论框架,分析 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人口变 迁等方面的关系,揭示教育的社会功 能。
经济学基础
总结词
探讨教育资源分配和效益
详细描述
经济学为教育学提供分析工具,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
总结词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效用。
详细描述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 作用,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和追 求。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应遵循个体和社 会双重标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
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

教育学全套讲义

教育学全套讲义

小原国芳: “完人教育思想”
知——哲学——真
心{ 情——艺术——美}--宗教--圣--绝对价值
人{ 意——道德——善
生存——健
身{ 政治、经济、
}---手段价值
交通、军事、生产 ——富}
等一切活动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 最根本的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最充分、最自由的发展; 也指人的情感、意志、道德、审美情趣等的高度发展。
拉丁文: educare(n.) educere(v)

引导
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 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于人身上 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
质转变为现实。
(二)我国关于教育的一般定义
1、 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 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 的过程。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 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 2、具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懂得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 △教师完善的能力素质 1、组织管理能力; 2、表达能力,只要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 4、研究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
(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把了
解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3、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一、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要素。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再到现代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能够引导个体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

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而教育可以创造条件,使这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教育还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个体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

然而,教育对人的发展并不是万能的。

个体的发展还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性,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则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表现为,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同时,教育也能够为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人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培养综合能力
建设跨学科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机会。
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激励创新成果
建立跨学科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取得创新性成果。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案例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
式。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家长和社会也参与评价。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
发展趋势
评价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VS
面临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何保 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处理好评 价与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 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 代三个阶段,逐渐从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 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 判理论教育学等,它们对教育学的理论 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教育学主要问题及挑战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研究 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程与流派
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
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与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课程、教材 和教学理念。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课件完整版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1.时间上的连续性 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具有连续性;
2.空间上的延展性 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以
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3.方式上的灵活性
教育方式可灵活运用集中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等; 4.教育角色的可变性
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人人当先生,人人当学生)
力想表达其内心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不会去开导他。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 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
墨子(名翟,字仲尼,墨家学派创始人)
一、“素丝论”与教育的作用
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犹如“素丝” ; 教育作用受客观环境制约,教育能够改变社会环境和人性。
5.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导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6.长善救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 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 的形态。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教育学讲义1

教育学讲义1
6. 1975,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倡实验教学,强调教学应走
美国杜威主张实用 主义教育学,
“教育即生 长”“在做中学”; 针对赫尔巴特的三
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 以学生为
中心,以经验为中 心,以活动为中心。
以线带点!
柏拉图:国本、 社会本位主义
教育观点
夸美纽斯: 《大教学
论》,构建学科基本 框架和内容
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
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补充: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学习要点:理解、识记 教育规律 1. 教育规律的概念:内外本质联系(填空、选择) 2. 教育关系是教育规律的载体。 3. 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必然关系是基本教育规律。
D.人格尊严权
例:结合教育规律原理说明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
提示:教育的着眼点,人的身心发展特性之个体差异性对教育 的制约,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必然关系,教育原则之个性原则,如何 培养个性。
补充: 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 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 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 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 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 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洛克撰写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我的教育信条》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体系 D教育问题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4、强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这个观点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5、德国教育学家拉伊的代表作是() A《实验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纲要》 C《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 D《普通教育学》
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 • • • • • 1.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特征: (1) 教育水平低。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3)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 联系。
• • • • • • • • • •
• •

2.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特征: (1) 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 次分离 (2)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3)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特征: (1)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 或骑士。 (2)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 宗教性。 (3) 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 行。 (5)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 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
•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 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 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 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 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 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 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 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个 性化等趋势。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 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 次。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等原则,采用目 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策略进行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师与学生
目录
CONTENTS
01
教育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06
课程与教学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意识、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社 会公平。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01

教育学基础综合讲义(四科全)

教育学基础综合讲义(四科全)

1.教师角色一般来说,教师主要承担着如下的几种角色:(1)“传授者”角色。

教师负有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递社会传统美德、价值观念的使命,因而教师的教育教学不具有随意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

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解惑者”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等。

(5)父母与朋友角色。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

低年级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与对父母相似;高年级学生则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的幸福与欢乐的朋友。

(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二、学生(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权利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教育学讲义

教育学讲义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纲要求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考纲详解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一)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出现的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前55l一前479)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72一前347)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教育学》讲义DOC

《教育学》讲义DOC

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学……………………………………一、教育学的涵义…………………………………………………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三、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四、教育学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五、国内外最早的教育专著………………………………………六、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时间、代表人物和著作…………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名称、特点……………………………八、学习教育学对教师的意义……………………………………第二章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一、怎样认识和理解教育?………………………………………二、教育的意义……………………………………………………三、教育的理想……………………………………………………第三章我们要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一、人性观的理解与把握…………………………………………二、正确把握新世纪的学生观……………………………………三、正确理解和把握新世纪的学习观……………………………第四章我们要树立教师专业化的观念……………………………一、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二、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五章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一、课程意义………………………………………………………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课程资源………………………………………………………第六章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一、教学的原理……………………………………………………二、教学的方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第七章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一、教育评价的意义………………………………………………二、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八章以校为本的研究观…………………………………………一、校本研究的认识………………………………………………二、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校本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第二部分基本练习及答案……………………………………………《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一)………………………………………《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二)………………………………………《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三)………………………………………《教育学》强化训练题(四)………………………………………《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五)………………………………………《教育学》强化训练题(六)………………………………………第三部分模拟训练及答案……………………………………………《教育学》模拟题(一)……………………………………………《教育学》模拟题(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要点第一专题教育学概说复习(学习)指导一、教育学的涵义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范本模板】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范本模板】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 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 、制度、管理等。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教育规 律。其中,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 教育问题是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疑难;教育规律是 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教育功能分类与实现途径
01 教育功能的分类
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02 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主要有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发展,教育 通过传播文化来影响社会的发展,教育通过选择 文化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03 教育功能的扩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 文化功能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人文主义教 育学、社会本位教育学、个人本位教育学等。这些流 派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不同的主张和观 点,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理论体系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学 科。这些分支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共同构成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教学方法论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 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案例分析:优秀课程设计展示
案例一
《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该设计以“快乐读书吧”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 阅读、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促进个体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 实践。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权和教育目的,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02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形成社会舆论等方式,对政治经
08 教师论与学生论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要求
传授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 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未来生 活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鼓励学生 质疑、探索新领域等方式,激发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发展
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