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单元教学设计1(精品).doc

合集下载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2)》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6、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节次教学要求一、物体的质量●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

●通过实验,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能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阅读天平使用说明,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能说出实验室、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二、用体天的平质测量物●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过程和方法,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物质的密度●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能用密度知识(包括公式ρ=Vm)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能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简单计算。

●会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了解一些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密度,能用密度鉴别常见的几种物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这里只要求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在后续学习中,应能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四、物质的比热●了解热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具和学具:教师:课本P16图6—13bcd中选一组。

学生:课本P17图6—15中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学生讨论,发言大家列举的都很好,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引出物体、物质的不同,不同物质其物理属性一般不同。

二、引导学生活动活动1:观察课本P16图6—13中文字所标注的物体,小组内交流,指出分别利用了它们的什么物理属性?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师选择课本P16图6—13bcd中一个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熔点、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光性……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用铁钉分别在石蜡和铝板上刻画,说现象。

②在指南上填写硬度的概念③小组交流如何比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的硬度大小关系,在全班展示方案④全班同学活动,找出硬度大小关系,并填写课本。

⑤师: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硬度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活动3:学会分类要求: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分类方式1(示例)填空,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指南上下面两个表的填写。

活动4:创新设计利用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

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从飞机的外壳、照明设备、有窗户、乘客坐椅等方面考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比较物质的硬度,了解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物质的物理属性,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通过体验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从而对硬度这种属性有初步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及团队精神通过对航天飞行器的特殊的“外衣”及对“神州”系列飞船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物质常见的物理属性教学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铜丝、铁丝、棉线、木棍、橡皮筋、铁棒、钥匙、粉笔、木钉、蜡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做游戏引入(游戏中引出物质常见的物理属性)二、自主探究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状态、颜色、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明度、硬度、熔点。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物理属性,根据其物理属性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实验的方法把他们区分开。

物质的物理属性还有那些呢?接下来一起研究:2、研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桌上有一个不完整电路,这个电路中已有电池、导线、灯座、小灯泡、鳄鱼夹先把而愈加连起来,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分别将铜丝、铁丝、碳棒、棉线、橡皮筋、空气分别夹到鳄鱼夹的两端,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不同的物质——性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比较物质的硬度试一试:请分别用铁定在木块上写一个字和用木钉在铁块上写一个字,观察刻痕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若要在铁块上留下刻痕,我们应该怎么做?议一议:如何比较物质的硬度做一做:如何比较钢锯条、粉笔、铁钉等物质的硬度,并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变式练习:了解篮球、乒乓球、陶瓷杯等材料,在标签上写上这些材料的一些物理属性。

四、小结归纳:人们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研究,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器件和新的技术,爱迪生对灯丝的研究,使电力照明走向了千家万户,科学家对半导体导电性的研究,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了解航天飞行器的外衣,知道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古老的陶瓷焕发出新的青春,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表面的烧蚀材料的某些技术及工艺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苏科版 物理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苏科版 物理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课题:一、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天平的使用。

(3)学会测量固体质量,并了解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平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神舟六号”发射发射视频出示“神舟六号”的一些数据,引导性提问:①飞船的是8.86m;②飞船的是7790kg物理学中什么是质量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质量(mass)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它们的换算关系是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宇宙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尺度可形象表示为图1.图1 宇宙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尺度【练一练】1、 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1)人民币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50____; (2)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____ (3)一头大象的质量是2×106_____ 2、单位换算:(1)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______t ,(2)一枚药片质量约为250 mg =____㎏。

3、质量的测量工具A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图2;图2(2)托盘大平的使用方法: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④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用手捏砝码. 【议一议】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2) ; (3) .B .常用测量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测质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等.如图4图4 几种测量质量的工具4、活动: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以及位置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探究一)提出问题:改变面团的形状,其质量是否改变?按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进行探究(探究二)提出问题:改变面团的空间位置,其质量是否改变?按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进行探究设计实验:一瓶结冰的矿泉水全都化成水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让学生了解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提出猜想]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这些物质的硬度大小。
[设计实验]请同学们自己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些物质的硬度。
生:刻画法比较物质的硬度。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得出结论]物质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钢锯条,铁钉,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
[交流与评估]评价各自选用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判断失败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演示实验。
将蒸馏水导入容器内,将金属片接入电路,两金属片相接,闭合开关,小灯泡亮,说明金属也是导体。将他们放入水中不接触,灯不亮,说明蒸馏水不易导电,是绝缘体。
往蒸馏水中加入盐搅拌,再将两金属片放入其中,灯亮了,说明加了盐的溶液容易导电,是导体。
还有的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我们称之为半导体。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如何区别下列物质:(1)铜块和铁块;
(2)水和酒精;
(3)玻璃和酒精。
生:用颜色和密度区分铜块和铁块;
用气味区分水和酒精;
用状态和气味区分玻璃和酒精。
师:我们可以用物质的颜色,密度,气味,状态等来鉴别物质,我们把这些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八下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指导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并通过实验探究用刻画法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大小。
3.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
师:在这个放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两个勺子,一个是金属的,另一个是塑料的,你来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新课标苏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精品教案

新课标苏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精品教案

新课标苏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精品教案【设计意图】
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质量和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属性中重点介绍了密度和比热容,其它属性只需了解即可,由于比热容在能量中还将重点复习,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质量和密度,掌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掌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此专题知识的重点.【复习目标】
1、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3、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
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
【教学资源】
1、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2、《中考指导书》
3、随堂课件、演示动画
【教学评析】
课堂教学结构科学、紧凑,内容充实,学生思维活跃、课外准备充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重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第六章第五节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物质的硬度以及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2、认识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弹性、磁性、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几种物理属性外,应给学生介绍一些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开阔学生的眼界。

4、利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知道这些物理属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研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对日常生活和高新科技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2)能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硬度以及导电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辅助法2、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准备课前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准备实验器材、了解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并制作视频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能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区分物体难点:区分物质硬度的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6.5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颜色,状态,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磁性,透明度八.教学反思优点: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采用了自学,小组互学,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讨论、合作交流、勇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胆创新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出学生的智慧火花。

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导学案、微课、各种实验器材,比较先进和充实,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6)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6)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1)》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道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属性。

教学重点会根据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并且知识各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属性各不相同。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知道物质的状态、密度、比热都是物质的属性。

探究物质的硬度一、引入新课介绍以学过的物质的状态、密度、比热都是物质的属性。

二、讲授新课1.播放铁钉在石蜡上刻画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这张图片说明了什么?3.组织学生探究物质的硬度。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并将它们按顺序摆放好。

2)组织学生设计“比较七种物质硬度”的实验方案。

3)组织学生分析并讨论、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补充说明:用硬度小的物质在硬度大的物质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辨别硬度相近的物质的硬度大小。

体验物质的软硬程度。

猜想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并汇报。

分析讨论得到合理方案是:用钢钉在其他六中物质上用相同的力刻画一条直线痕迹,通过观察痕迹的深浅判断硬度的大小。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讨论物质的其他属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熔点、沸点、频率、波长、周期等。

学生根据物质的种类进行分类。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提醒学生:实验时不要被物体的边角划伤)5)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6)介绍硬度这种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播放光盘)4、组织学生讨论物质的其他属性。

1)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6-18,讨论物质还有哪些属性。

2)播放光盘中有关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

5、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塑料谁的导热性能好?”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精选全文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精选全文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是测量_________的工具, 其测量单位是______, 符号为______,(1mL=1cm3.1L=1dm3.1L=100.mL) 学生活动11.观察量筒。

(1)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mL;(2)量筒的分度值为 mL.2.使用量筒时, 应将其放在_________上.3.读数时, 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______相平, 如图a, 示数为_______。

通过阅读说明书, 正确使用量筒。

环节二:教师活动2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1)会用量筒测量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进而计算出其密度的大小。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如果测蜡块或者木塞的体积该怎么办呢?你有几种方法呢?学生活动2【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 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______记作____;(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适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记作V1, 用细线系住石块, 将其慢慢放入量筒中, 使其浸没, 记下水面所示的体积记作V2;(3)算出石块的密度ρ= 。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实验, 会用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通过学生实验,会用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环节三:教的活动3你能解答吗?例: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1)如何利用量筒量出质量为40g的酒精;(ρ酒精=0.8g/cm3)(写出计算过程)(2)如何利用天平称出体积为100mL的水。

(ρ水=1g/cm3)(写出计算过程)学的活动3找部分学生让黑板完成, 其他学生独自完成, 完成后评讲。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精品【初中试题课件】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2、了解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4、知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学会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实验过程,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具】托盘天平、砝码盒、橡皮泥、多媒体演示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分析课本P2小明和小华的对话—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新课进行〗一、物体和物质的概念:1、以铁与铁钉、木材与课桌讨论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2、以铁锤讨论得出:同一物体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同一物质也能组成不同的物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二、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字母m表示).2、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练习: 582mg=_________g 2069kg=_________g5.38g=_________kg 6315t=__________g三、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等.2、认识托盘天平:每组发一托盘天平,阅读课本P2:“信息快递”托盘天平使用说明.3、学生对照使用说明书分组实验:利用托盘天平测手边文具盒内钢笔、钢尺或物理课本的质量.4 51 21 2 34 A5 A B CD【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的使用,会用天平测微小物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方案,优选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注意尽量减小误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利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液体质量的测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具】托盘天平、砝码盒、大头针(或者硬币)、烧杯、水.【教学程序】〖新课引入〗复习:1、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如何调节平衡?如何测量固体的质量?2、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讨论引入: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新课进行〗一、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学生分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思想1、观察天平,弄清天平的性能和规格.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3、讨论: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方案一:在天平的左盘上放一枚大头针,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方案二:在天平的左盘上放一约50g的铁块,测出铁块的质量;再在左盘上放一枚大头针,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方案三:取50枚相同的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方案四:取100枚相同的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天平的感量;方案四比方案三的测量误差小,结果更为精确.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二、活动:测量水的质量.1、讨论设计实验步骤:(1)测量烧杯的质量;(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3)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记录与处理.3、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三、认识古代天平:“生活·物理·社会”.〖归纳总结〗微小物体及液体质量测量方法;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思考练习〗课本P7“WWW”1、2题.〖布置作业〗1.怎样测出一粒米的质量?2.现有一大堆大头针,怎样用天平准确测出它的个数?3.先估测生活用品:橡皮,小刀等物品的质量,再用天平来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的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性质;2.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分类;2.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不同的物质吗?•这些物质有什么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地方?•有没有注意到物质有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不同?2. 概念讲解和示例展示(10分钟)•通过示例展示不同物质的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是物质的物理属性表现出来的。

3. 知识探究与归纳(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比较和记录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并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4. 指导性实验(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并解释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变化。

6. 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和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强调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将和物质的物理属性相关的知识和实验带入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其他物质性质的关系,如热传导能力、电导率等。

3.继续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理属性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的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并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概念的定义及特性。

2. 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实例分析。

3. 物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各物理属性的特性及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物理属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的特性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温度计、硬度计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笔记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钢铁、水、木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 知识讲解:介绍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特性。

以水的密度为例,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物理属性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铁器会生锈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6. 实验报告: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特性、测量方法、应用。

2. 比热容:定义、特性、测量方法、应用。

3. 硬度:定义、特性、测量方法、应用。

4. 磁性:定义、特性、测量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密度、比热容、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特性。

2. 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五节物体的物理属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五节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体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 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计算物体的密度;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入密度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密度现象;4. 例题讲解:讲解与密度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ρ = m/V特性: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应用:鉴别真假黄金、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块铜的体积为20cm³,质量为10g,求铜的密度。

答案:ρ = m/V = 10g / 20cm³ = 0.5g/cm³2. 题目:一艘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浮力等于潜水艇的重力,已知潜水艇的质量为2000kg,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潜水艇的体积为10m³,求潜水艇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000kg / 10m³ = 200kg/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密度的特性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介绍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3.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运用实验、阅读资料收集和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属性,交流它们的用途,比较它们的不同。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

5.学会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6.让学生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这两个重要比较抽象的物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弹性硬度等许多其他属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整合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的认识,以及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困难并不大,因此,可以运用分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学生会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弹性、导电性、磁性、硬度等;突破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探究实验和讨论、交流,促使模糊的认识进一步清晰;以典型的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物质属性的认识;实验探究物质的磁性、导电性、硬度,引导学生交流说明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属性的。

突破策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物质属性的现象,加深对物质属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活动】观察、讨论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

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出示—些物质组成的物体,让学生找出它们,说出分辨的理由。

水与石块——(状态)酒精与水——(气味)铁与铝——(密度)铜与铁——(颜色)玻璃与石块——(透明度)【活动】实验探究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导电性1.用实验探究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空气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不一样,导电性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
有条件的学校利用 互联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过程和方法,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能用密度知识(包括公式ρ=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能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简单计算。
●会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了解一些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密度,能用密度鉴别常见的几种物质。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 现象。
6、了解物质的属性 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 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 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这里只要求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在后续学习中,应能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板书设计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达到理解层次。
这里只要求学生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在后续学习中,应能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反思
热量的概念仅限于生活经验。
不 要求用比热容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修注栏
节次
教学要求
一、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
●通过实验,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能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阅读天平使用说明,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物理属性
【设计意图】
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质量和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属性中重点介绍了密度和比热容,其它属性只需了解即可,由于比热容在能量中还将重点复习,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质量和密度,掌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掌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此专题知识的重点.
【复习目标】
1、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3、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
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
【教学过程】
二、主要教学设计:
(8分钟)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
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
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
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
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
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
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例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
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
所示,其中错误是
(1)______
(2)______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
质的多少叫质量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不变。

因为质量是物体
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
物体的位置、形状、状
态而改变。

托盘天平
其他同学观察并指
出操作过程中正确和不
当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习题
帮助学生
理解
“质量是物
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

通过实际
的实验操
作更能加
上学生对
天平测量
要求的掌

(3)______
【教学资源】
1、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2、随堂课件、演示动画
【教学评析】
课堂教学结构科学、紧凑,内容充实,学生思维活跃、课外准备充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