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对尹武刺绣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十大保护传承人典型案例
非遗十大保护传承人典型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人奋起站出来,成为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典型代表。
以下是非遗保护传承人的十个典型案例。
1. 传统剪纸艺术传承人 - 李明李明先生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之一。
他潜心研究中国剪纸的历史和技艺,并开设了剪纸工作坊,培养了一批年轻人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李明先生还在全国各地举办剪纸展览,将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带给更多人。
2. 古琴制作传承人 - 王志才王志才先生是中国传统古琴制作的传承人。
他深入研究古琴的制作工艺和音色特点,并将这些技艺传授给他的学徒。
他的制琴技艺精湛,手工制作的古琴不仅音质出色,外观也极具艺术性。
3. 苗绣艺术传承人 - 吴红吴红女士是中国苗绣艺术的热心传承人。
她带领苗族妇女进行苗绣的教学和创作,推广苗绣艺术。
她还深入苗族村寨进行田野调研,记录苗绣的历史和发展。
4. 足球蜡染技艺传承人 - 长明长明先生是印度尼西亚足球蜡染技艺的传承人。
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染色艺术。
长明先生还开办了蜡染工坊,教授年轻人这项技艺。
5. 日本木版年画艺术传承人 - 伊藤和子伊藤和子女士是日本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人。
她努力传承和推广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并举办木版年画的展览和工作坊,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6. 印度手工织物传承人 - 萨里塔萨里塔女士是印度手工织物技艺的传承人。
她热衷于保护和推广印度传统手工织物的艺术,致力于在当地社区开办培训班,传授手工织物的技巧和文化意义。
7. 巴西舞蹈表演传承人 - 卡洛斯卡洛斯先生是巴西舞蹈表演的传承人之一,他致力于传承并推广巴西的传统舞蹈,以及音乐、鼓乐和艺术。
他通过组建表演团队和举办舞蹈培训班,将巴西文化带到了全世界。
非遗视野下西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
非遗视野下西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
尹锋超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20)002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蕴含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技艺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以陕西西安传统技艺为研究对象,开展对西安传统技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彰显西安这座古老都城的地域文化,提升其地域形象,更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辉煌.
【总页数】8页(P44-51)
【作者】尹锋超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
【相关文献】
1.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以西安为例 [J], 李毅;李强
2.西安曲江新区“汉风生态高地”开发构想——基于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空间营造 [J], 焦欣波;
3.基于市场开发与非遗保护双重视野下的苏州缂丝手工艺传承 [J], 范英豪;周莹
4.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J],
5.数字化视野下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J], 徐秋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1.2 跨界视域下的非遗保护与创新 (6)2. 研究目的与方法 (7)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9)二、粤绣服饰文化遗产概述 (9)1. 粤绣的历史与特点 (11)1.1 粤绣的起源与发展 (12)1.2 粤绣的技术特点与风格 (13)2. 粤绣服饰的文化内涵 (14)2.1 粤绣服饰的图案寓意 (15)2.2 粤绣服饰的文化价值 (17)三、非遗跨界视域下的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 (18)1. 非遗保护政策与措施 (19)1.1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 (21)1.2 粤绣服饰非遗保护具体措施 (21)2. 跨界合作与粤绣服饰保护 (23)2.1 与旅游业的结合 (24)2.2 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25)2.3 与教育领域的合作 (26)四、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创新研究 (27)1. 设计创新 (28)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30)1.2 设计手法的创新 (30)2. 技术创新 (31)2.1 刺绣技术的创新 (32)2.2 制作材料的创新 (33)3. 市场创新 (34)3.1 市场定位的创新 (35)3.2 营销模式的创新 (36)五、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案例 (38)1. 保护实践案例 (39)1.1 粤绣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40)1.2 粤绣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 (41)2. 创新实践案例 (42)2.1 粤绣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实践 (44)2.2 粤绣服饰品牌的市场推广与创新营销 (45)六、结论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粤绣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求创新,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是我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技艺。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正面临着破坏和失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宣传和推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可以将传统刺绣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传达给更多的人群。
同时,推出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年轻人参与并加深对传统刺绣的了解和兴趣。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培养更多的刺绣艺术人才。
通过建立专业的刺绣学院或培训机构,为有意学习刺绣的人提供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从而传承这一技艺。
此外,可以邀请老一辈的刺绣艺术家担任讲师,传授他们的经验和技巧,确保传统技艺的准确传承。
第三,要鼓励和支持刺绣艺术家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刺绣艺术虽然有着严格的传统技法和规范,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创新并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并购买刺绣作品,提高传统刺绣艺术的市场价值。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刺绣艺术的法律保护力度。
立法保护刺绣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严禁盗版和仿制,保护他们的创作成果。
同时,加强对市场上刺绣产品的质量监管,避免低质劣质产品侵蚀市场和损害品牌形象。
另外,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刺绣文化的国际传播。
传统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刺绣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刺绣艺术家互动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与共享。
最后,要加强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刺绣技法、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加深对刺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只有将传统刺绣艺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实现刺绣艺术的真正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得到保护和发展,为世界人民提供美的享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
5 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和Βιβλιοθήκη 方性,它不可能离开具体历史条件而孤
立地存在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侠
肝
义
胆
白
鹿
情
,
仗
笔
天
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写 人 生 , 飞 雪 连 绵 书 不 尽 ,
沧
海
一
笑
保护和传承的重
驾 鹤 行 。
要性
汇报人:xxx
1 口头传统和表现 2 传统艺术表现 3 传统技艺和医药 4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 传统体育和游艺 6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7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传统技艺和医药
传统技艺和医药包括传统手工 艺、中医中药等。这些技艺和 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经验,代表着人类智慧和文明 的结晶。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有 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
和医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包括传统 节日、习俗、礼仪等。这些民俗 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代 表着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精髓。保 护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文化 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口头传统和表现
口头传统和表现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舞 等。这些文化遗产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它们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保护这些 文化遗有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传统艺术表现
传统艺术表现包括绘画、雕塑、剪纸等。这 些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护这些文化 遗产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文 化交流和互动
浅析新疆刺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新疆刺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疆刺绣工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协调疆绣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课题。
为此,本文以新疆刺绣中的代表维吾尔族刺绣为例,探讨维吾尔族刺绣工艺在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标签:新疆;维吾尔族刺绣;保护;传承一、新疆刺绣的现状新疆刺绣起始于汉朝,兴盛于唐代、清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疆绣包括维吾尔刺绣、哈萨克族刺绣、塔吉克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
新疆各族人民的审美理念与文化内涵以疆绣的形式传递给各族人民,可以说疆绣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当前,疆绣技艺的传承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为个人收徒、私立培训学校培训、合作社培训、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
这些培训方式各有优劣,师徒制传承,学徒需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私立培训学校基于市场需求,更强调实操能力的培训,而忽视了手工刺绣;合作社培训多为集训,时间短,教学形式单一;高校培训旨在培养传承人,更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与绣品的开发。
二、新疆维吾尔族刺绣面临的困境(一)现实需求逐渐缩小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饰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穿戴传统民族服饰的新疆年轻人明显变少了,导致维吾尔族刺绣逐渐失去了现实需求与载体[1]。
这也导致技艺传人的大幅缩减。
群体着装需求的改变极大冲击了维吾尔族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手工刺绣正逐步被机器刺绣所替代,机器刺绣花样多,成本低,深受大众喜爱,也导致维吾尔族刺绣工艺失去了自身的现实需求载体,传承陷入困境。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当地政府虽然对维吾尔族刺绣技艺保护工作比较重视,但投入力度仍略显不足,技艺传承人所需满足的物质条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维吾尔族刺绣这门技艺本身比较繁琐复杂,年轻人要想学好这门技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而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
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刺绣之乡助力精准脱贫
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刺绣之乡助力精准脱贫作者:暂无来源:《法治与社会》 2020年第1期千阳县是宝鸡市北部山区一个农业县,总面积996 平方公里,辖7 镇65 个行政村,总人口13.4 万人,是国家六盘山片区和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千阳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地,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刺绣文化源远流长,织布绣花是千阳妇女的基本技能。
脱贫攻坚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发展机遇,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壮大刺绣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目标,认真谋划、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非遗+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建成8 个西秦刺绣传习所(1 个省级、1 个市级、6 个县级),美苑公司、太阳鸟合作社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
2018 年,生产刺绣工艺品300 万件(套),实现产值6800 万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一、坚持“合作社+协会+园区”发展模式,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将刺绣产业发展与抢救、保护、传承和发扬西秦刺绣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列入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千阳县西秦刺绣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合理布局,统筹推进。
一是坚持合作社带动。
2007 年,县上整合农业、妇联、文化等项目资金60 万元,在西秦刺绣发源地南寨镇闫家村,利用村集体闲置资产,将传承人杨林转的刺绣作坊扩建成鑫兴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县首个刺绣专业合作社,成功迈出了传统刺绣走向产业化的第一步。
之后,累计投入300 万元,陆续扶持王秀萍、李慧莲、李银惠等西秦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专业合作社21 个,建成工艺品专业村11 个。
在产业初具规模时,重点扶持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合作社,支持帮助他们抓包装、建商标、创品牌、造精品,培育规上刺绣文化企业2 户,年产值2000万元。
二是坚持协会指导。
县上通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引导刺绣企业、合作社成立千阳县刺绣行业协会。
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与保护
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与保护作者:曾驿涵毛雨静蔡甄妮茅梦颖赵欣蝶邵慧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8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民族瑰宝,但数字化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为例,针对其传播方式单一、传承困难的现状,通过深度访谈传承人,提出数字化保留、数字化传播等建议,将数字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相结合,多方扩大金银彩绣的影响力,激发宁波金银彩绣的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数字化;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都是非遗保护的一大重点,数字化时代下,媒介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文字、图片来了解事物。
近年来,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非遗的传承面临较大挑战,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探寻数字化时代下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形式。
为此,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宁波金银彩绣来探究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与保护。
一、宁波金银彩绣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浙江自古以来文化沃土优良,宁波作为浙江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其非遗传承在江浙地区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010年,宁波更是首创非遗保护“三位一体”的模式,集传承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为一体,传承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就是其中之一。
宁波金银彩绣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今天可见最早的金银彩绣实物为唐代武则天赠送给臣属金字、银字的绣袍。
公元74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从宁波阿育王寺带去金银彩绣千手佛,至今依旧被日本奉作国宝。
明清时期宁波城内各种类型的绣坊数不胜数,有刺绣教坊、官营绣坊、绣衣庄和专门为刺绣设计图案的写花店。
民国时期,金银彩绣曾占据宁波海神庙、咸塘街的多家店铺,形成行业街;改革开放后的绣品合作社内也是人才济济,宁波绣品厂的“百鹤朝阳”更是在1989年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获得珍品奖,又在一年后获得国家金杯奖。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作者:于惠冰李娜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10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念文化、人文精神、道德精神,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前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应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文化与文化建设的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其传承和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化构建必然呈现新的形式。
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迎来了新变革、新挑战。
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随着新时代发展革新,逐渐修复文化生态,让非遗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生活当中,使非遗鲜活起来,更好的满足人民日子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新时代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更多视角,首先新时代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依法治国是应有之义,其实在非遗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已经体现的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目标,法律的制定当然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非遗同其它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受到法律的规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社会生活形态,既有经济活动,也有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息息相关,因而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也息息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守的法律,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地方规定,也包括其他法律。
这就要求对非遗法律制度的构建要更加具体、完善。
其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工作者应按照十九大精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依法保护;作为传承保护主体的传承人和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区、群体和个人也应自觉适应法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主动作出相应改变。
浅析传统刺绣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传统刺绣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大众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
年轻群体作为社会的主要消费力量,更加趋向于适合自身主观判断的文化产品。
虽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更加趋向于时尚、跨界、融入生活的视觉表现。
因此刺绣不能在拘泥于刻板的固有形式,应向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感的外观特征转变;追求简约美、便捷、信息传达高效的设计体系;导入新思维,强化受众个性化体验,运用独特、新颖的创策概念来研究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
关键词:传统刺绣;手工艺;传承;创新1传统刺绣的概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刺绣工艺在我国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历数各时期精品刺绣、名家名绣、民族刺绣、民间刺绣等,都能唤起人们对精美刺绣的更多追忆。
刺绣是利用针线在织物品上绣制各种装图案的总称。
中国传统刺绣主要包括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主要包括在生活和艺术装饰的应用。
现在很多服装设计师对刺绣技术的运用越发广泛和创新不断,譬如,在很多高级时装中,常常会利用手工刺绣来体现服装的奢华与精致,在服装中选择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来体现人们对以后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刺绣体现民族信仰,增强服装的文化涵养。
由于各地区的风俗不同,刺绣的品种和工艺也千变万化,最终演变出多样化的刺绣风格。
现如今刺绣工艺在刺绣的方法上大致包括三类,分别为:手工刺绣,缝纫刺绣和电脑控制机绣。
2传统刺绣手工艺发展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2.1传统刺绣手工艺学习难度大传统的刺绣手工艺对绣线颜色的搭配、针法掌握的熟练度、艺术造诣的深浅及刺绣经验的积累要求较高,至少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进行全身心的投入、刻苦的学习及全力的实践,才可能把各种复杂繁琐刺绣技巧及手法做到融汇贯通,学习难度极大且耗时严重是阻碍传统刺绣手工艺传承的重要原因,很多刚刚接触学习的人看到如此繁琐的工艺大多退避三舍,再者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刺绣都包含了众多历史知识及鉴赏知识,对从业者文化积累要求较高,使众多学习者半途而废。
非遗刺绣发言稿
非遗刺绣发言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刺绣艺术。
刺绣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刺绣的起源和历史。
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刺绣技艺最初是由妇女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逐渐演变成了一门高超的工艺。
刺绣的技法繁多,包括平绣、盘绣、锦绣、蜡染等等。
而各种各样的刺绣作品,无论是绣花、绣衣、还是绣屏、绣鞋等等,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技法和艺术传统仍在不断传承发展。
作为一位年轻的刺绣爱好者,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刺绣艺术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传统的手艺被人们所遗忘,因此我更加珍惜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刺绣的魅力在于它所体现的精细和精神内涵。
每一根针线的运用都需要手工艺人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蕴含着无数次的反复琢磨和调整。
刺绣作品的细腻和精确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而刺绣作品中所包含的图案和寓意更是丰富多样,既有花鸟虫鱼,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
每一个刺绣作品都是一幅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展现了刺绣艺术家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刺绣也是一项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刺绣作品常常以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
例如四川的蜀绣、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等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而闻名于世。
这些地方刺绣作品所展现的图案、颜色和纹饰,都融入了当地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精神,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为了推广和传承刺绣艺术,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可以开展刺绣技艺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的刺绣爱好者和传承人。
其次,可以组织刺绣展览和比赛,提高刺绣作品的知名度和质量。
刺绣的传承或振兴的建议
刺绣的传承或振兴的建议
刺绣,作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刺绣这一传统技艺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辉煌与传承,面临着挑战与危机。
为了让刺绣这门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振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和措施。
1. 传承
1.1 制定保护政策
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加大对刺绣文化的扶持力度,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1.2 引导培训与教育
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刺绣技艺的培训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从而传承这一技艺。
同时,加强对刺绣文化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对刺绣价值的认知。
2. 振兴
2.1 创新设计
刺绣作为一门手工艺术,应当注重创新设计,结合现代审美趋势,开发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刺绣产品,拓展市场需求。
2.2 扶持产业发展
支持刺绣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刺绣产品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
结语
刺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实现刺绣技艺的传承与振兴,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刺绣文化的发展,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刺绣这门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与繁荣,为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匠心独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标题:匠心独运,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在华夏大地的深厚文化积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这其中,非遗传承人以其独特的匠心独运,坚守着古老智慧的火种,同时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非遗传承人,他们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研习、去传承那些凝聚了祖辈智慧的传统技艺,如剪纸、泥塑、刺绣、陶瓷等。
他们的双手仿佛拥有魔力,能够将无形的文化精神化为有形的艺术品,让历史在指间流淌,让传统在岁月中延续。
然而,面对时代的洪流和现代审美的变迁,非遗传承人并未固步自封,而是勇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他们在坚守中求变,在传承中创新,比如将传统剪纸艺术融入现代家居设计,或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现代动漫创作,让非遗走出了博物馆,走进了日常生活,走向了世界舞台。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非遗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塑造。
他们是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是文化与生活的纽带,以匠心独运的精神,坚守着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同时也以创新的力量,推动着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总的来说,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也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
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与创新并举,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流动起来,从而在历史长河中永葆青春,照亮我们的文化之路。
传承非遗铸就匠心活动总结
传承非遗铸就匠心活动总结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哎呀,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激动。
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这次的“传承非遗铸就匠心”活动,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像是打开了宝藏一样。
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这些传统的手艺,听听那些动人的故事,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各个展位上,非遗的匠人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你看那个老爷爷,手里的刀在木头上舞动,简直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旋律,啊,那一刀下去,木屑飞扬,整个场面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旁边的小姑娘一脸崇拜,眼睛都快闪出小星星来了,没办法,谁不想学点这门绝活呢?说到匠心,真的是一份坚持、一份热爱。
很多匠人都是从小跟着师父,踏踏实实地学手艺,那种传承的感觉就像是把心血和灵魂都注入了每一件作品里。
记得有位阿姨在展示她的刺绣,简直就是艺术品啊,针针线线都透着她的心意,真的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力量。
她说,刺绣不单是手艺,更是情感的寄托,哇,这话说得真是入心入肺,让人忍不住想要试试。
活动中,还有各种非遗美食,真是让人食指大动。
走到那个摊位,香味扑鼻而来,心里就像有小鹿乱撞。
那位厨师的刀工也是一绝,切得水果薄薄的,简直是艺术啊,摆盘也特别有讲究。
大家都在那边争相拍照,生怕错过这美味的瞬间。
吃上一口,那滋味,哇,简直能让你笑得合不拢嘴,真的是舌尖上的文化啊。
说真的,活动不仅是展示手艺,更是让大家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每一项技艺背后都有故事,每一个匠人都是文化的守护者。
看到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总会想:这种匠心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能够把心放进去,真的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活动结束时,大家都在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环节。
有的人喜欢学习手艺,有的人则被美食深深吸引。
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得就像小孩子一样,嘴里不停嚷嚷着要继续。
哈哈,这种气氛太好了,完全没有一丝冷场的感觉。
传承非遗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传统,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汉绣的传承与创新
除 了社区,学校 也成 为激活“非遗 ”汉绣生命力的引擎。武
护工作 的推进 ,汉 绣再 次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汉地区的很多高校都成立 了非遗团队,对汉绣的历史脉络 、针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 的汉绣发展现状
法技艺、文化价值等进行了系统 的梳理和深入的考察研 究。武
1.1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 汉绣的扶持
孀画
社科学论
SocialScience Theory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视域 下汉绣 的传承 与创新
刘清泓 郭 琦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 通过对 汉绣的调查、走访,本文总结 了近年 来汉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重获新生的发展现状,探讨
了汉绣传承 与创新 、保护与开发 过程 中原真性和活 态性的关 系,为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提供参考借鉴。
中 ,有 着 2000多 年 历 史 的 汉 绣 名 列 其 中 。
传 承 与 创 新 教 学 资源 平 台 ,江 汉 大 学 汉 绣 研 究 实 践基 地 、市 二
政府 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发掘和保护汉绣 ,按照 国家文化 轻工业学校汉绣艺术传承培训基地 、武汉关小学汉绣艺术教育
部 规 划 建 立 了“国家 +省 +市+县 共 4级保 护体 系 ,除 了中 央财 基 地 等 纷 纷被 正式 授 牌 ,充 分 挖 掘 “汉 文化 ”校 本 课 程 资 源 ,使
汉纺织大学冯泽民教授主编、武汉纺织大学纺织非遗 团队共同
为 了切 实做 好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保 护 、管 理 和合 理 利 用 工 编写出版 了专著《荆楚汉绣》,源 自战国楚地的湖北汉绣步入学
作 ,国家 从 2006年 到 2014年 先后 命 名 了四批 国家 级 非 物 质 文 院 派 ,社 会 认 知 度得 到 了进 一 步 提 升 。武 汉 商 学 院 开 设 了 服 装
非遗视野下对尹武刺绣的保护和传承
⾮遗视野下对尹武刺绣的保护和传承孙凤娇,唐⼩淋,郝盼盼(云南农业⼤学,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本⽂主要通过对尹武刺绣的现状进⾏分析,看到传统⼿⼯艺所⾯临的困境,希望能激起⼈们保护传统⼿⼯艺的意识。
关键词:尹武刺绣;⾮遗视野;传承⼿⼯艺中图分类号:J 193⽂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1-1602(2019)17-0089-01第⼀作者简介:孙凤娇(1996-),⼥,彝族,云南曲靖⼈,云南农业⼤学硕⼠研究⽣,研究⽅向为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
1概况尹武刺绣历史悠久,是⼀种具地⽅特⾊、融彝族、汉族民间⽂化为⼀体的刺绣样式。
该项⽬主要分布在巧家县⽼店镇尹武村。
尹武村⾪属巧家县⽼店镇,地处⽼店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辖新营、⽼村等34个村民⼩组。
尹武系史上彝族⼀姓⽒,后以其为该村地名,历史上是彝族聚居地,清代改⼟归流后,汉族⼈⼝不断迁⼊,来⾃中原⼀带的汉⽂化与当地⼟著⽂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其有鲜明特⾊的审美体验和区域⽂化,这种⽂化的复合融合,在当地的刺绣上表现尤为突出。
数百年来,⽣活于此的乡村⼥性世代相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图案体系,把先民的图腾崇拜、美好⽣活的愿景纯⼿⼯⼀针⼀线展⽰出来,并负载于服装、鞋帽、背袋上。
这些神秘、古朴、艳丽的图案,具有重要的民俗和美学价值,是该区域乡民为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7年6⽉,云南省⼈民政府印发《云南省⼈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的通知》,公布了全省16个州(市)和有关省直单位推荐申报的第四批省级⾮物质⽂化遗产名录项⽬195项,尹武刺绣成功⼊选。
2特⾊⽼店镇尹武村刺绣是⽼店民间艺术精粹之⼀,拥有这门⼿艺的⼈通常都是村⼦⾥的妇⼥,她们⼤多没读过多少书,但从⼩受母亲⽿濡⽬染的影响,到成年时,技艺已经可谓是“炉⽕纯青”。
尹武的刺绣与其他绣法不同,图案全靠绣娘⾃⼰想象,所绣图案全是⽥间花草或者是村间的动植物,有洋芋花、枣⼦花等等,花有变化,叶有不同,因天天所见,记忆深刻,所以成品格外鲜活;绣时⽆需先画底图,⾊彩搭配也“随⼼所欲”,每⼀幅绣品在未完成之前,只有绣娘⼀⼈知道整体效果,旁观者看绣娘绣花多是“信⼿拈来”之态,却不知如此技艺需要⽇积⽉累的沉淀。
非遗视角下独竹漂传承保护探析
非遗视角下独竹漂传承保护探析
林文峰;任慧一
【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9)005
【摘要】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对独竹漂的传承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从非遗视角下独竹漂已经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独竹漂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独竹漂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林文峰;任慧一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教务处,山东济南250302;济宁学院体育系,山东曲阜2731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8
【相关文献】
1.“非遗”视角下的寿州窑陶瓷文化之传承及其保护策略探析 [J], 钮昆;周分分;张胡伟;周光云
2.“非遗”光环下的保护与传承--人类学视野下中医针灸的文化探析 [J], 肖芒
3.四川省非遗项目南部评书的传承与保护探析——以传承人口述史为视角 [J], 池洪涛
4.非遗视角下莺歌柳书的传承与保护 [J], 王珊珊
5.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地方戏曲传承场域探析——以永福彩调保护传承为例 [J], 刘苏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凤娇,唐小淋,郝盼盼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尹武刺绣的现状进行分析,看到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能激起人们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意识。
关键词:尹武刺绣;非遗视野;传承手工艺中图分类号:J 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7-0089-01
第一作者简介:孙凤娇(1996-),女,彝族,云南曲靖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
1概况
尹武刺绣历史悠久,是一种具地方特色、融彝族、汉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刺绣样式。
该项目主要分布在巧家县老店镇尹武村。
尹武村隶属巧家县老店镇,地处老店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新营、老村等34个村民小组。
尹武系史上彝族一姓氏,后以其为该村地名,历史上是彝族聚居地,清代改土归流后,汉族人口不断迁入,来自中原一带的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其有鲜明特色的审美体验和区域文化,这种文化的复合融合,在当地的刺绣上表现尤为突出。
数百年来,生活于此的乡村女性世代相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图案体系,把先民的图腾崇拜、美好生活的愿景纯手工一针一线展示出来,并负载于服装、鞋帽、背袋上。
这些神秘、古朴、艳丽的图案,具有重要的民俗和美学价值,是该区域乡民为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7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全省16个州(市)和有关省直单位推荐申报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5项,尹武刺绣成功入选。
2特色
老店镇尹武村刺绣是老店民间艺术精粹之一,拥有这门手艺的人通常都是村子里的妇女,她们大多没读过多少书,但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到成年时,技艺已经可谓是“炉火纯青”。
尹武的刺绣与其他绣法不同,图案全靠绣娘自己想象,所绣图案全是田间花草或者是村间的动植物,有洋芋花、枣子花等等,花有变化,叶有不同,因天天所见,记忆深刻,所以成品格外鲜活;绣时无需先画底图,色彩搭配也“随心所欲”,每一幅绣品在未完成之前,只有绣娘一人知道整体效果,旁观者看绣娘绣花多是“信手拈
来”之态,却不知如此技艺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
因刺绣是从生活而来,所以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这是我们了解当地人民的一个最大途径。
在尹武村,年老的妇人必然拥有用这种独特的绣法所制作的鞋子、包头、围腰,这就是她们的日常服饰。
而中年妇女一般只在过节等重大场合才穿上这些服饰。
平日里,为了方便劳作,她们都穿着市场上流行的服装。
而且由于现代经济发展较快,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手机,受大众文化影响,以及尹武村是个汉彝杂居的村庄,所以大家平素穿衣打扮都与汉族无异。
3现况
2015年南博会前,县委宣传部和文化馆曾深入尹武村,探寻刺绣艺人,并挑选了几幅作品带到昆明参展,获得一致好评。
2017年昭通市首届民族赛装文化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中,巧家县尹武刺绣在民族民间传统刺绣和蜡染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营造了良好氛围。
尹武刺绣属于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类别为传统美术,现保护责任单位为巧家县文化馆。
现尹武刺绣项目的传承人有一位,姓名为刘买翠,男,汉,1963年6月5日。
从他可以看出,尹武刺绣这门手艺目前已不止为女性掌握,男性也可。
4困境
首先,该技艺只有生活在尹武村的人才
会,范围太小,极容易失传。
应该促使当地人民意识到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尹武刺绣成功入选非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此外,应积极的把刺绣向外推广,以产生经济效益,使人民继续生产制作它。
可利用网络的发达,大力推广,在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络购物
平台售卖刺绣,可能会被更多人看到以及喜爱。
尤其是专门从事刺绣行业以及喜爱刺绣的人,可能会对尹武刺绣感兴趣,从而把尹武刺绣推出去,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该技艺的民族认同程度不够。
知名度仅限于昭通市,没有走出来,无法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在昭通市以外的地方很难见到尹武刺绣的踪迹。
即使是在巧家县,人们也只是在各种节日庆典和人生礼仪活动的时候才会穿上该服饰,平时还是穿着现代流行服饰。
最后,工艺传承是核心。
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去外地求学以及出外务工,能够专心于传统手工艺的人日益减少,缺乏继承者,这是手工艺的传承是大大不利的。
因尹武刺绣产量较低且对提高当地人民经济收入的作用甚微,所以大家只将刺绣当做闲暇时的一种兴趣,仅供自需,并不会长时间制作刺绣。
且手工制作的刺绣通常成本较高,价格也较高,一般人宁愿选择购买机器生产的物品,物美价廉,而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纯手工刺绣产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若将该刺绣与现代机械化生产工具结合,可提高产量,或许有助于尹武刺绣的发展与传承。
要挖掘一个传统手工艺不难,但是要传承下去却十分困难。
国家近年来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但各地下发资金有限,且项目众多,无法兼顾。
现在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也日渐趋同,属于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也在渐渐消亡,而我们新一代人必须留住这些文化(留住技艺即记忆)。
即使有一天终将消亡,也要在历史上留下它们的痕迹。
每一门手工艺都是经过先人的智慧不断凝练发展而来的,都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应该被保护与传承。
现代人必须树立一种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意识,保护文化多样性。
文化大繁荣会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2017-06-09.
[2]李月露.云南石林撒尼刺绣区域品牌生成和成长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2018(5).
[3]王晨阳.传统工艺振兴中的少数民族刺绣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2019(02).
CULTURE AND DESI GN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