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 王力古代汉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二)·反例
否定句,宾语不是代词,不能前置: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 也》) 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吾不能早用子。(《左传·僖公三十年》)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三)·反例 的说明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 +能愿动词+动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人物)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左 传·成公三年》)(人物)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一般也置于介词前。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 语·颜渊》)(人物)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三》)(原因)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方式)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方式)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方式)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 策·齐策四》)(方式)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
教材263-264页。 其一:句子是否定句; 其二:代词作宾语。 这里的否定句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 (无)”或无定指代词“莫”的句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一)·正例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人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人称)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人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礼记·礼运》)(指示)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左传·宣公二年》) (指示)
“是”无条件前置
教材361页。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 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 传·僖公四年》)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huò)。 《诗经·周 南·葛覃(tán)》 君子是则是效。(《诗经·小雅·鹿鸣》)
消亡时间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是” 的演变速度非常快,大约从春秋末开始,战国 初期处于发展阶段,战国中后期结束。
变式:是+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 语·公冶长》)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 (《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 子·养生主》)
宾语前置消失原因探讨
参考文献: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郑州 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于萍《汉语代词宾语后置的演变过程及其动 因》,北京语言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 文
消亡时间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 战国中期以后,“(唯)O是/之V”式的用例 大幅度下降,基本上衰落了。 这类句式的发展演变也非常快,在先秦经历了 产生、发展、衰亡三个阶段。 但它在文献中完全绝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 成为熟语、套语留在语言中。这是因为长期以 来作为汉语书面语代表的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 为典范的,所以它在后世文人口语和白话文献 中不可避免地会留有较多痕迹。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元年》)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 可活” ,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 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 子·滕文公上》)
“君”、“子”、“臣”、“小人”、“仆” 等尊称与谦称不是人称代词。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不很严 格
先秦时期,即有不少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 例子。例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左传·襄 公二十八年》 圣人不爱己。 《荀子·正名》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教材455页。 语用效果:强调宾语。 手段:宾语前置。
基本句式:O(N)+以
吾道一以贯十。(《论语·里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 文·为政》)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 公四年》)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孟子·滕文公上》)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一)·疑问 代词+动词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人称) 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 子·告子上》)(人称) 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事物) 既富矣,又何加焉? (《论语·子路》)(事物)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论语·子路》) (事物)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三》)(地点)
语用效果:强调动作的单一性和排它性。 手段:范围副词“唯(惟)”。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左 传·僖公五年》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宣公十二年》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荀 子·王霸》)
变式二:O(Pron)+之+V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消亡的时间
王力《汉语语法史》:到了南北朝以后……否 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 了。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否定 句中的宾语前置产生于殷商时期,向后置的演 变萌芽于西周时期,战国时期处于过渡阶段, 两汉时期演变基本完成。
宾语在代词复指的条件下前置
教材253-254页。 语用效果:强调宾语 手段:将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之后 用 “之”、“是”、“实”等代词进行复指。
基本句式:O(NP)+是/之/实+V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 公四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 年》)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 矣。(《左传·襄公三年》)
变式一:唯(惟)+O+是/之+V
否定句的一点说明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毋”、 “勿”、“未”、“否”、“非”、“无”、“莫” 等。 “非”用于判断句否定,没有宾语; “否”常用于单词句,作应答之词“然”字的对立词; “无”是“有”的反面,否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弗”、“勿”否定的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 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否定句没有代词作前置宾语的条件。
宾语前置
界定
古今汉语动宾结构(介宾结构)的基本语序都 是动词(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在某些 条件下宾语前置位于动词(介词)之前。这是 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这不属于起强调作用的临时倒装,而是要受到 一定的条件制约。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
教材271-272页。 其一:必须是疑问句, 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这种句式的规则比较严格,例 外很少。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消亡
王力《汉语语法史》:到了汉代,疑问代词宾语 后置的结构逐渐发展出来了;到了南北朝以后, 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 完成了。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疑问代 词作宾语前置在先秦时期是比较严格的,从战国 中后期开始演变,演变过程非常缓慢,东汉时期 “谁”向后置的演变基本结束,汉以后“何”的 演变速度加快,直至唐五代时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