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 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对象
选择 教学策略
选择 教育方法
选择 教学形式
评价教学效果 ?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当代教育心理学
教学内容
1 2 3 4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理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理
5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是研究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 (1)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学中的教学论、课 程论、德育论) • (2)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 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 (1)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 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 学。 • (2)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 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 (3)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 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总结: 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 程 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教学环境 三大过程统摄五大要素,又受五大要素的影响和 制约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主讲教师:卢凤菊 电子邮箱:fengjulu@
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 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四个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斯金纳的研究
前苏联
30年代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最近发展区”具有较大影响。
◆这一时期前苏联的学者将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反对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机械
地搬到人类情境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然而,他们生搬硬套某些教条,对西方教育心理学
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包括对心理测验的全 盘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自成体系的教育心 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 20年代后,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 研究成果。 ◆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为其组成部分。 ◆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 个性、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 理学领域。
◆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信息论的思想对 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903年,桑代克(美)出版《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 1868年,乌申斯基(俄)出版《人是教育的对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 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育心理学体系。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 ◆ 1877年,卡普杰列夫(俄)出版《教育心理学》 确立。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 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概况 • 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8年)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并建设中 国的心理学。 • 第二个时期(1959年—1966年)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1962年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 员会。 •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遭受破坏 • 第四个时期(1976年—)重新恢复、不断 发展的新生时期。
•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 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 •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 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
•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论述与 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 •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发展 •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 质
• • • • • • •
•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教育中的儿童 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 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探析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新探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学校适应问题的文 化审思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 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 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与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习题答案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学生B.教师C.学习D.教学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B )A.皮亚杰B.桑代克C.布鲁纳D.维果斯基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 )A. 1877 年B. 1879 年C. 1903 年年5.廖世承在(D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C)A.裴斯泰洛齐B.卡普捷列夫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D )原则。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10.( C)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11.有人把(D )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B)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 20世纪80年代以后13.教育心理学是(C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 B 】P10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的动机。

正是动机的作用,才使得个体产生行为,促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并不断调节行为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方向,使个体在行为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人有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思维。

言语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能贮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人不公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提示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表明、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言语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考试用书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图式是在观察和练习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动作结构,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动作细节,而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动作变量关系和一般性的动作程序及原理。

㈡生物起源论利托而诺、沛西·能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㈢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方法的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①义务教育②自然教育③百科全书般的教育(主张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④最早在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主张一切知识从感官知觉开始培根最早提出将教育独立成一门学科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着作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1梅伊曼2狄尔泰3杜威克伯屈凯洛夫1939杨贤江《教育史蔡元培三、涂尔干斯宾塞四、㈠内发论㈡外烁论洛克华生斯腾伯格1996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成功智力”理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的科学。

本文将引言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介绍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其次,讨论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三,探讨教育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和观点;第四,探索教育心理学在学习者发展和教育干预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引言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情感与人格发展、社会与情境对学习的影响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

正文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2.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3. 教育心理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差异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1. 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评估和诊断中的应用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1. 行为主义理论2. 认知发展理论3. 社会文化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人本主义理论四、教育心理学在学习者发展和教育干预中的应用1.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策略2. 学习者的情感和情绪管理3. 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培养4. 教育干预对学习者的影响评估5. 教育心理学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中的应用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估和干预手段。

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也使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教学课件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教学课件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 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4.品德心理;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 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本章知识要点 • 1、掌握学习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各种学习
事例; • 2、了解学习的不同标准的分类; • 3、掌握与熟悉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4、了解元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 重点 学习理论 • 难点 元学习理论 •
进入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第一节 学习概论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元学习理论 • 本章复习思考题
– 中国:
•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荀子:“教学相长”
– 西方:
•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地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简单结合,而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初创期。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学习理论一直是这一时期主要研究领域。

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形成了许多理论和派别。

这些理论和派别之争充分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中。

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一时期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如维果斯基等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人教育心理学。

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反对机械地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搬用到人类情境中去,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奥苏贝尔、罗杰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2、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3、中学生和小学生具有不同思维水平,其学与教的过程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 )。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
4、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5、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是在其(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7、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8、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

立方体
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8个小立方 体。福氏认为儿童可以借助于这 种恩物获得关于整体和部分的概 念。这种恩物是放在一个立方形 木盒子里面的。在玩弄之前,首 先将盒子倒放在桌上,慢慢将底 部的盒盖抽出,然后将盒子轻轻 向上提起,不要碰坏了大立方体 的形象,使孩子能看到一个完整 的大立方体。经过分开,出现了8 个小立方体。幼小的孩子们对此 是会感兴趣的。 儿童可以在摆弄这种恩物时, 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利用8个小立 方体搭造各种东西,如立柱,城 堡,拱形构造,城门、桥梁、 塔……。福氏认为了解立方体的 形象对于艺术、科学以及实际的 生活都是头等大事。
9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8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 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 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 化的研究
10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体:(球体、圆柱体、立方体)
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 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 同的)。福氏认为球体是单一的表面,是 圆的;立方体有角有边,和球体相反,它 是静止的象征,也是“多样中的统一”的 象征。 立方体是统一的,但它的形式因观察 的角度关系(如从顶上、侧边或棱边), 又成为多样的。 立方体的平面形式和稳定性是球体的否定, 圆柱则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性质的混合,它 在竖立时是稳定的,而在卧倒时又是可动 的。 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 识,做很多活动,如旋转、摇晃、滚动, 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它们所有的特征。大 一些的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和进行描述, 可以理解到一些初步的力学定律。
(三)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1.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 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由梅伊曼 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比纳和西蒙制定第一套 智力测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 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和 体系由此确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及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的 8 背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实验形式主要有三种: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等。 单组实验
【案例】 刘老师开展了一项“培养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他 首先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实验样本,在实验前运用《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 能力测试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并统 计了所得数据;然后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及化学教学 实际,编写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教程,该《教程》以高二年级化学基 础知识内容为主线和载体,设计若干循序渐进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教案,每个教案的设计尽量体现启动、探究、归纳、演绎、创新、点评和 练习等重要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上一个教案为一个教学课时,一个 课时重点训练一个主题,同时,在课外还适当安排了一些创造性实践活动 。实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采用事先设计的经过预测的《中学生化学创 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对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进行 一次全面测试(后测),接着比较了前、后测的实验数据。
程序教学和机 器教学兴起,同 时信息论的思想 为许多心理学家 所接受,这些成 果也影响和改变 了教育心理学的 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 年代至今) 美 国
布鲁纳发起了提倡发现学习的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苏 联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 国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 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一 度中断。70年代末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方法B.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C. 教学内容D. 教育评价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习动机B. 认知发展C. 教学策略D. 学校管理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B. 记忆、理解、应用C. 编码、组织、存储D. 编码、存储、提取答案:D5.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A. 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B. 个体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C. 个体在同龄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D.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从低到高依次是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人际和谐与一致性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和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8. 什么是学习风格,简述其类型。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信息处理方式。

常见的学习风格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读写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再次,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评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当的挑战性任务,促进学习者的能力提升。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读书报告翟娜(05341045)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为发展时期,这时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很不一致,涉及的范围很广,此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但东西方仍有明显差异;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认知派和行为派也在相互吸收,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弗洛伊德的行为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论”“内化说”、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最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是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和研究如何去教学生。

教育心理学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但是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涉及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它是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无论从理论还是从试验研究材料都可以相互补充;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学习心理学研究人类和动物学习的一般规律,教育心理学则主要关注人的学习。

总之,教育心理学不是简单的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上,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几个发展理论和教育的关系要研究教育心理学就不得不研究人的几个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获得和发展、个性和社会化发展,并研究他们与教育的关系。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发展是有顺序的,且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模式;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发展的特殊性;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人的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又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特点,所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学龄前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学龄晚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两大方面:遗传和环境。

对于哪方面起决定作用,心理学家们争论不休。

目前研究者们已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较典型的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2、认知发展理论目前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因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他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所以教师应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

他所强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的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教学不只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变量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

他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

3、关于语言获得和发展,有四种不同的理论解释。

强化说——斯金纳认为环境因素,特别是即时的刺激和强化对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后天学习和环境对言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忽视了人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作用。

转换生成理论——乔姆斯基认为,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环境的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普遍语法知识,具有一种先天的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只要这种内在机制被激发,就能获得语言。

他所说的儿童生来就有普遍的语法能力,可以自然地获得语言能力,在理论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相对贬低了社会环境和教育的言语获得和发展的作用。

语言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智力,儿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认知能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i+1(input+1)理论——卡拉什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重视正规教学如教语法等,而应当在极度焦虑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或与他们相关的最佳输入。

人最好在他们实际水平稍难的水平上,通过社会交往来学习语言。

4、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主要讲了两种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许多性欲阶段组成的。

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7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20岁)。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对教育的实用意义不大。

爱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尽管不同文化中存在着某些差异,但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

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爱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

他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他的理论阐释了人的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

但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

爱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

老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的危机,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四教师的角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任教科目有所长,要了解如何把学科内容教给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而且还要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学生更愿意努力学习。

新教师经过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而成长。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在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四个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学生特点——这一变量的影响有许多问题可研究,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中核心的东西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别差异。

3、教师特点4、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中找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继而改进教学方法。

五学习心理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他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提高,但流体智力有所降低。

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水平分: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

2、刺激-反映学习(S-R的学习)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映的联合。

4、语言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映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连接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按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管理其学习过程的能力。

4、态度的学习: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助人5、运动技能的学习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1、认知领域1)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2)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3)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4)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5)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6)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三、奥苏贝尔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