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修一段路,已修的路和剩下的路之比是4:5(1)可以把已修的路看作()份,剩下的路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2)已修的路占这段路的(),剩下的路占这段路的()。

30kg的是()kg,200ml 的是()ml。

二、新课学习: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想一想: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2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

经理付给他们每人320元工资,你觉得合理吗?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2.自学质疑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1、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3、通过1:4你知道了什么?(1)从“1:4”可以看出,浓缩液的体积占()份,水的体积占()份,一共有()份。

(2)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3.合作探究浓缩液的体积有多少ml?水的体积有多少ml?怎样求?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做题方法: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③浓缩液有:100×1=100(ml)④水有:100×4=400(ml)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100(ml)③水有:500×=400(ml)5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按比例分配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相等。

提问:“如果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求出跳绳和踢毽子各有多少人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出示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2cm,腰长10cm。

如果将底边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腰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

如果将长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宽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总结延伸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2题。

2. 尝试自己出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分配遗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按比分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听讲并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比的计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和列式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2.能够正确列式和计算按比分配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含义和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

3.按比分配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相关的图片,如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比例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如某学校六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共20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类似的按比分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按比分配的练习题,并及时反馈和讲解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其解决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强化: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安排课堂实验,如制作比例尺,测量物体长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创设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场打折情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知识。
4.合作交流提升: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例如:“假设学校要为一次户外活动准备食物,预算为1000元。现在有四个不同的食品选项,每个选项的价格和学生们希望购买的数量如下表所示。请你们小组讨论如何分配这1000元,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满意。”
5.写作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总结:强调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比例的概念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布置一些基础的按比例分配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计算和应用。
-例如:“如果小明有100元,他打算按照2:3:5的比例分给他的三个好朋友,请计算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钱。”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例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家商店,原价为200元的商品正在打8折出售,请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如果你有500元,按照这个折扣,你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这样的商品?”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按比分配的问题,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引入新知识,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如果有10个苹果和5个橘子,要按照2:1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个水果?2. 学习新知识讲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如何根据给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3. 拓展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对于一笔资金按2:3的比例分给A和B,如果A得到100元,求B得到的金额是多少?4. 实际应用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根据某个学校的校服需求,学生和老师的比例为3:1,如果学生需要100套校服,那么学校需要提供多少套校服?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相应的记忆。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根据比例进行物品的分配,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应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并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方法,注重启发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练习的难度,逐渐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

(2)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验证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道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84页练习题1、2、3。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后作业要适量,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身高测量尺、影长测量尺。

3. 教材P84页练习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1课题: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对策: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

教学预案:一、基本训练: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1)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2)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2、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第76页上第6题)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30(3+2)=305=6(格)每一份有几格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格)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格)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列成算式:红色:303/(3+2)=303/5=18(格)黄色:302/(3+2)=302/5=12(格)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1)齐读要求,提问:现在将这些方格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说说1:2:3是什么意思?(2)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各种不同类型比例分配题目的解法;3.提升学生计算和分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2.不同类型比例分配题目的解法。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比例分配中的概念和方法;2.帮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黑板、彩笔、教案;2.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点和对应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通过黑板上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比例分配的概念;2.让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有什么应用场景。

2. 讲授阶段(25分钟)1.对于已经掌握比例分配概念的学生,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比例分配的基本公式和解题方法;2.对于初学者,老师应该以例子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求解方法;3.在讲解的时候,重点应该让学生把握以下几点:–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具体题目的解法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配能力。

3. 练习环节(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题目。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1. 根据题意理解题目; 2. 找到合适的比例关系; 3. 按比例计算和分配; 4. 经过反复核对,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4. 课堂反馈(10分钟)1.让学生上黑板,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2.教师给出答案和评判,指出错解和不易理解的部分;3.统计学生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五、作业1.指定练习题目,并进行点评和解释;2.给予将来如何应用的讨论。

六、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并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成果。

七、教学反思1.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合理分配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了教学工具;2.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良好;3.内容紧凑,也基本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应用;4.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配能力,提升解题速度和能力。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教案——按比例分配。

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比例”,具体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了解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比例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一家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问降低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出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通过PPT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例题:我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题思路。

4. 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一起讲解答案。

5. 应用: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讲解环节中比例性质的阐述,这是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方法的基础。

再次,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应用,它们是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方法的重要步骤。

作业的设计和课后反思的进行,它们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按比例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按比例分配是指将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两个或多个部分中,使得这些部分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按比例分配示例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两个或多个部分中。

2. 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和教学课件,详细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例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示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跟随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关键步骤。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解题方法的关键步骤。

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2.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3.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4. 示例题解析5.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根据示例题,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并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关键步骤。

3. 挑战题: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4.2.1《按比例分配》这一课题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学会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教科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斤苹果的价格?”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用课件展示比例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的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每台需要2小时,乙产品每台需要3小时。

如果车间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甲、乙两种产品各能生产多少台?”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原理和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原理。

2.采用练习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假设有一桶果汁,其中有苹果汁、橙汁和葡萄汁,三种果汁的比例是2:3:5,问苹果汁、橙汁和葡萄汁各有多少升?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按比分配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和弟弟。

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2、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3.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二、讲授新课(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二)教师提问1.分谁?(100平方米)2.怎么分?(按3∶2分)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3、小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等奖学情分析已学了比、求比值、化简比按比例分配等知识。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水果、分配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3)让学生举例说明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4.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组内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一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对难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第1、2、3题,旨在巩固按比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情景剧、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互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进入六年级,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对比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计算和应用。然而,对于按比分配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比例与比例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利用比例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3.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等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例,举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比例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有哪些。

Step 2 比例的定义与计算(30分钟)1.向学生讲解比例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并利用比例计算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

Step 3 比例的性质(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反比性、比例的可加性等。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并进行一些练习。

Step 4 应用实际问题(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Step 5 小结与反思(20分钟)1.对比例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2.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教学设计二:比例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利用比例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3.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等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0分钟)1.向学生复习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比例问题。

Step 2 比例计算的练习(30分钟)1.给学生一些比例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比例的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难题。

Step 3 比例的应用(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业比例、地图比例等;2.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如何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部分。

这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总量按照比例分配给各部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按比分配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学会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如何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部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如水果分配、金钱分配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分配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部分。

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按照比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通过这道题目,巩固学生对按比分配知识的掌握。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 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条件分析和比例关系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其中男生占4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和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点评,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建立比例关系。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比例分配2. 板书提纲:(1)按比例分配的定义(2)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3. 例题及解题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浙江省省编义务教材十二册p,96;例3、例4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

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

但教材中的例题是“蔬菜专业户种蔬菜”和“搅拌混凝土”,这两个材料对于城市的孩子是很陌生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背景不熟悉。

所以在设计时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男同学多,女同学多、按人数分等),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2、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知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

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购买图书”“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体育课上,贾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多少个?
生1:可以平均分,男同学9个,女同学9个。

生2: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是男同学要多,男同学分10个,女同学分8个。

生3:凭什么男同学要多,应该是女同学10个,男同学8个。

(男、女同学开始争论。


师:谁来说说怎么分比较合理呢?
生4:我认为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分?
4、如果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20人。

男、女同学各分到多少个?
(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平均分引入按比例分配,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